领导者作为行为的主体,总是面对着特定的领导环境。领导的过程,就是领导者与特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领导者只有正确认识所在的环境,不断适应所面临的环境,有效利用所涉及的环境,适时改变所关联的环境,才能展示应有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实现所要追求的目标,落实既定的战略。
一、从领导自然环境和领导社会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一)从领导自然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领导自然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及其发展的态势,即与领导活动相关的整个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趋势。领导自然环境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水陆分布;生物环境如动物种类、动物数量;生态环境如水源质量、空气质量;资源环境如矿藏储量、江河落差;绿化环境如森林面积、花草种类;气候环境如雨雪数量、平均气温,等等。
领导自然环境尤其显著的特点是,总体上在较长时期内无大的变化,但他始终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领导活动对其可以施加影响,但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呈现大的变化。一是领导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非生物部分,在总体上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会有本质的较大程度上的改变。二是领导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生物部分,虽然可能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一影响的后果要在较长时期以后才能呈现出来。自然环境无法直接地“反抗”领导的活动。自然环境的“语言”不能直接与领导者对话。自然环境虽说也是一个“行为主体”,并且有雷雨、风暴、阴晴等行为现象,但无法向领导者直接说明自己所遵循的规律。当自然环境对领导活动不满时,自然环境“无力”进行“正当”的反抗。反之,当领导活动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时,也不能直接向领导者进行“奖励”。自然环境对领导的不当行为,也只能通过惩罚性的“言语”告知人们,表现为盲目和无意识的力量。自然环境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化,产生了人类及其领导行为,但它没有像领导者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更不会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领导者无法知道自然环境的喜怒哀乐,不能与自然环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自然环境无所谓“高兴”、“愉快”,也无所谓“痛苦”、“忧伤”,只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周而复始地运动。领导者决定开采矿藏,自然环境不会表现是否“痛苦”;领导者号召种植树木,自然环境也不会流露是否“高兴”。自然环境提供给领导者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而领导活动面对的物质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但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能开发和利用的部分是一定的。不能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炭、金矿,无论储量多大,总量都是不变的,只要开采就有可能用完。可以再生的资源,如原始森林、野生动物、野生果菜等,其再生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周期,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从领导社会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社会环境
领导社会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公众、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及其发展态势。
领导社会环境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经济环境,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如政治体制、政治氛围;文化环境,如企业文化、地方习俗;科技环境,如科学院所、科技氛围;教育环境,如高等院校、学习氛围;交通环境,如公路网络、铁路布局;通讯环境,如光缆设备、无线电话;公众环境,如人口素质、人口数量,等等。
2.社会环境的特点
(1)表现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及其产物。领导社会环境不论是作为公众、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及其发展态势,还是作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构成的繁杂内容,无一不表现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及其产物。这与完全是盲目和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自然环境相比是根本不同的。
(2)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而存在。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决定力量。领导社会环境是从领导活动角度而言的人类社会。所以说领导社会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而存在。
(3)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力水平,在不同社会环境相差很大。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生产力水平很高,创新能力强,基础设施齐全,GDP总量大而人均收入高;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水平则极低,GDP总量小且人均收入很低。从中国国内来看,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经济相对发达且增长较快;而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如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经济落后。(4)公众情况发展不平衡。公众的情况由于社会历史和生产力发展等原因,呈现千差万别的不平衡状况。公众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状况、消费状况、文化状况、信仰状况、习俗状况、身体状况、气质特征、能力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偏好特征、行为特征、个体特征、群体特征、民族特征、地区特征、种族特征、分布密度、综合素质等等,不仅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差别,而且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也有差别。
二、从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一)从国际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国际环境
领导国际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整个世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及其发展态势。国际环境包括国际地理环境、国际生态环境、国际资源环境、国际绿化环境、国际气候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文化环境、国际科技环境、国际教育环境、国际交通环境、国际通讯环境、国际公众环境等等。
2.国际环境的特点
(1)内容极其复杂。国际环境是国外各个国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而各个国家是发展不平衡的,因而内容是极端复杂的。国家环境如此复杂,需要领导者从多个角度来把握。“三个世界”的理论,把最发达的国家定义为第一世界,把较为发达的国家定义为第二世界,把发展中国家定义为第三世界。“东西世界”理论,把社会主义国家定义为东方,把资本主义国家定义为西方。“文明冲突”论,把欧美发达国家定义为基督教文明,把中东地区定义为伊斯兰文明,把东北亚地区定义为儒教文明。当然还可以从政体特点、地理特点、生态特点、气候特点等角度来透视国际环境。
(2)信息传递不畅。国际环境距离主体较远,传递渠道易于产生障碍,传递手段也不易恰当,总的说来信息传递不畅通。国际自然环境,虽然在一定时期是较为固定的,但信息量大且往往传递渠道多,要筛选和甄别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有许多信息还未被人们有意识地收集,要了解这些信息十分困难。国际社会环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各国当局对有些信息采取保密措施,或有意发布一些虚假信息,要获得和掌握它也是非常不容(3)情况千变万化。国际环境,尤其是国际社会环境,或是因为不确定因素很多,或是因为主观色彩很浓,都可能导致变化多端。国际自然环境,如资源环境、地理环境是不易变化的,但像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则可能变化无常。国际社会环境,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军事环境或经济环境,都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发生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使苏联解体,各国的国体和政体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本质的变化;北非地区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巨变。各国的经济政策也会根据利益要求不断调整。
(4)影响力度不同。国际环境对有关领导主体都是有影响的,但影响的力度会因领导主体的性质和特点而不同。国际环境的影响,一般对国家领导人比对省、市领导者更大;对重视国际关系的国家领导人比对不太重视国际关系的国家领导人更大。同样的国际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比对国内公司的影响更大;对面向世界竞争的公司的影响可能比对瞄准国内市场的公司的影响更大。对于军队领导者来说,有时国际军事环境本身的影响要大些,有时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要大些,有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要大些。
(二)从国内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国内环境
领导国内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整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及其发展态势。国内环境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国内政治环境,如国体、政体、法律;国内经济环境,如经济政策、经济实力、生产力水平;国内科技环境,如高新技术状况、科技结构、科技总体水平;国内交通环境,如公路网络、铁路分布、运输能力;国内资源环境,如石油储藏总量、煤炭储存分布、耕地总面积;等等。
2.国内环境的特点
(1)较易直接感受。国内环境,无论是自然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领导主体都较容易亲身感受。近距离的国内自然环境,领导主体可以经常耳闻目睹;较远距离的国内自然环境,领导主体能够经常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种媒介,较高频率地接受传递的有关信息,还能较容易地亲自游览、考察、调查。至于国内社会环境,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领导主体更是“亲临其境”。国家的国体、政体等,与领导主体直接紧密关联;国家的经济水平、经济政策等,与领导主体直接相关。
(2)信息不易失真。国内环境的相关信息,由于传递的环节较少或传递渠道畅通,不容易产生失真。国内的自然环境,国家政府机关或其他机构,为相关主体提供了较为准确详细的有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能直接查阅。国内的社会环境,大多数是公开的信息,如国家法规法令、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主体可以直接认识和掌握;有一些保密性的信息,相应级别的领导者一般可以通过政府的有关文件、电报、传真等,准确无误地了解和掌握。
(3)把握难度较小。国内环境,不仅信息总量比国际环境要小得多,而且发展动态也比国际环境更为清楚,把握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国内自然环境,在较短的时期内变化不会太大;假如有了较大的变动,有关部门会提供相应的新资料。国内社会环境,领导主体较易在其动态的变化中直接感悟和把握。如经济环境中的经济政策,较大的或历史性的发展变化,政府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示和宣传;较小的或缓慢的变化,可通过国内领导人的讲话等来掌握。
(4)影响相对要大。国内环境,一般说来对领导主体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领导主体的影响比国际环境更大。一方面,国内环境比国际环境作用于领导主体的频率更高。如国内的交通环境,主体及其组织必须经常利用,而国际交通环境则不一定。另一方面,同样的环境,领导主体必须先利用国内环境,然后再利用国际环境。如领导主体在进行企业国际竞争决策时,首先要研究国内经济政策环境,了解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等,然后才研究国际政策环境,了解对方的关税等。
三、从内外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一)从内部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内部环境
领导内部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组织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及其发展态势。内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公众环境等内部社会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生物环境、资源环境等内部自然环境。
2.内部环境的特点
(1)隶属于领导主体所在的组织。内部环境,存在于领导主体所属组织的内部,是组织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自然环境,是组织的“生产资料”,为组织所“拥有”。如企业内部环境中的地理环境,其地形地貌、水陆分布等,组织具有使用权和改造权,有的还有所有权。内部社会环境,既是领导主体及其组织活动的“产品”,又是领导主体及其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归组织本身“所有”。如内部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其经济政策、经济运行机制、经济收入、生产能力等,都是主体活动的结果。
(2)领导主体能够全面进行运用。内部环境,是领导主体能够“支配”的环境,领导主体及其组织能够全面地对其进行运用,包括正向运用和反向运用两个方面。内部自然环境,如生态环境,可以维护也可以破坏;资源环境,可以开采也可以留存;地理环境,可以改造也可以保持。内部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可以发展也可以倒退;交通环境,可以修建也可以废弃;教育环境,可以提高也可以停滞。值得注意的是,内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领导主体“运用”时并不能为所欲为。
(3)领导主体有权进行直接改造。领导主体对内部环境拥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改造权”,即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能够改造内部环境的。内部自然环境,如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貌,若领导主体决定建筑房屋,必须根据建筑设计对地形进行平整;资源环境中的江河落差,若主体决定利用其发电,也必定要依照计划对江河进行截流。内部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中的经济机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新营造;教育环境中的高等院校数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增加或合并。
(4)领导主体活动的内在根据。内部环境,是领导主体及其组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领导主体进行战略目标决策以及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在根据。如领导主体在进行国家贸易决策和国家在实现贸易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国家内部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资源储存结构、公众平均收入、交通运输能力、外汇储备量等环境因素。又如领导主体在进行企业产品创新决策和企业在实现产品创新目标时,必须依据企业内部的资金实力、创新人才结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创新机制等环境因素。
(二)从外部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外部环境
领导外部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组织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及其发展态势。外部环境包括属于自然环境的地理环境、绿化环境、资源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公众环境等等。
2.外部环境的特点
(1)处于领导主体所在的组织之外。外部环境,是领导主体所在组织系统之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系统,不在主体及其组织的“主权”范围之中。在外部自然环境中,如公海和地球以外的天体等,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国家森林公园和国有土地等,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物品”。在外部社会环境中,外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力量、公众素质、交通通讯等,不是本国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的生产设备、企业文化、消费市场、企业形象等,不是本企业所拥有的“财产”。
(2)只能部分地被领导主体利用。外部环境,不是领导主体及其组织能够完全利用的环境,而是只能在某些方面利用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上,如资源环境中的石油储存,分布在世界各地,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独开采,也不可能独自占用;地理环境中的陆地江海,由许许多多的国家共同使用。在社会环境上,如经济环境中的外国经济政策,可能有很多对本国是有利的,但每个国家或企业都只能部分地加以利用;交通环境中的国家高速公路,无论哪个企业或个人都只能利用其中的一部分。
(3)领导主体可以对其施加影响。外部环境,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只有“利用权”,而无“改造权”,因此只能对其施加一定的影响。自然环境方面,如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对外部地理环境的地形地貌,只可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施加一些小的破坏或保持,而不可能彻底改造;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对外部生态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也只能有一些小的影响。社会环境方面,如外国的经济政策,本国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但无法根本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宣传加以引导,但不能完全如愿。
(4)领导主体活动的外部条件。外部环境,是领导主体及其组织活动的影响因素,是领导主体制定战略目标及组织完成战略目标的外在条件。如我们党关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战略的制定,就充分考虑了本世纪头20年外部环境即国际大环境的特点;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也充分研究和考虑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可能后果等外部环境。
四、从历史环境和现实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一)从历史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历史环境
领导历史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过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及其发展过程。历史环境包括历史的自然环境,如历史地理环境、历史生物环境、历史资源环境等;历史的社会环境,如历史政治环境、历史经济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历史教育环境、历史公众环境等。
2.历史环境的特点
(1)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历史环境,是过去的自然环境和过去的社会环境,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的既定事物。历史的自然环境,如地理环境,当时的地形地貌、水陆分布、温度湿度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客观的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源环境,那时的石油储存总量、煤炭分布结构、铁矿石剩余量是何种情况,无论人们如何认识都是不变的。历史的社会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过去某个时期实行的国体、政体,实际的综合国力、收入水平,都是历史的客观事实。
(2)只记录在档案之中。历史环境,已经成为过去,“看不见也摸不着”,只留在文字记录或头脑记忆的档案之中。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如地理环境、生物环境、资源环境、气候环境,历史上的社会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近期的人们可以进行回忆,久远的只能查找有关文献。需要清楚的是,无论是记录还是回忆,都只是历史环境的部分内容,许多内容是无法完全了解的;历史环境的真正的本来面目到底什么样,记录和回忆都不是完全可靠的。
(3)无法改造或者影响。历史环境,在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性下,空间上与现在的主体及其组织相隔离,任何人都不能对其进行改造,施加影响。过去的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曾经有多少种生物和每种生物有多少数量,谁也无法进行改变,也不能对其产生任何一点作用。过去的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中的国家财政收入总量和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以前的收入总量若是5000万而平均收入是150,任何人都不能增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
(4)主要影响领导主体的思想。历史环境,是过去的客观存在,不能直接制约主体及其组织当前的行为,却可以通过有关信息影响领导主体思想从而影响行为。以往的自然环境,如地理环境中历史上的江河最高水位,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决定在相应地段修筑高速公路,就必须加以考虑,对不“安全”地带,或是加高或是绕道。以往的社会环境,如文化环境中的历史企业文化,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在培育或营造企业精神时,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和利用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二)从现实环境出发制订领导目标和战略
1.领导现实环境
领导现实环境是指独立于领导者之外并能为领导者所认识的,对领导活动产生直接或潜在制约的当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及其发展态势。现实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资源环境等现实的自然环境,又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公众环境等现实的社会环境。
2.现实环境的特点
(1)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现实环境,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处于发展中的庞大系统,随着领导主体及其组织的生命历程而不断变化,其在每一时点都有不同的内容和“景象”。就现实自然环境而言,如气候环境的阴晴、温度、湿度、风力、风向,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着;绿化环境的花草树木、森林覆盖率,前者春夏秋冬各异,后者有增有减。从现实社会环境来说,如经济环境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无时不在变革之中;交通环境的公路状态、货物周转量,前后要发生变化。
(2)实实在在就在身边。现实环境,是领导主体及其组织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事物,通过感官等可以直接感受到它们在特定时空的存在状态。现实的自然环境,如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水陆分布、江河流量等能够直接观察;资源环境中的石油储量、原油分布、原油品质等能够勘探和测量。现实的社会环境,如经济环境中的国民收入、产品数量、企业规模等可以核算和统计;文化环境中的企业伦理、创新氛围、风俗习惯等可以调查和分析。
(3)可以改造或者影响。现实环境,不论是现实的自然环境还是现实的社会环境,领导主体及其组织能够与其直接相互作用,能够对其进行某方面的改造或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如在现实自然环境中,可以使地理环境中的地表形状变山冈为平地,使江河通道变弯曲为直线;可以使生物环境中的珍贵野生动物得到保护,使原始森林遭受破坏。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可以使政治环境中的法规法令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可以使教育环境中的高等院校通过某种方式增加或减少,或者合并与分开。
(4)直接影响制约领导主体行为。现实环境,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不论领导主体是否承认,都能直接制约主体及其组织当前的行为。现实的自然环境,如地理环境中现在的江河流量的大小,能直接决定领导主体及其组织在相应区段行驶船只的吨位;资源环境中的石油储存量的多少,能直接影响领导主体及其组织选择开采方式的决策。现实的社会环境,如政治环境中的法律法规,能直接制约领导主体及其组织的决策行为;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政策,能直接左右领导主体及其组织的决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