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200000002

第2章 人人是诗人

有唐一代,盛世空前,诗盛空前,呈涌出五彩缤纷,的群璀璨的繁盛局面。

据《辞诲》所载,清代经康熙钦定由彭定求等十人编辑的《全唐诗》,共收唐五代诗歌九百卷,计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残句一千余条,作者二千八百三十七人。再加上中华书局《全唐诗外编》辑录的唐诗近一千五百首,作者八百九十四人次,目前能搜集到的唐诗约五万一千首。近三百年的唐朝,能有如此巨大人量的诗歌流传下来,这在中国其他朝代乃至世界各国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一座珠穆朗玛峰。她反映时代和生活是最广泛、最深刻、最真诚、最自由、最没有禁忌的;艺术形式是最灿烂多彩的,她发展现乐府诗、古体诗,创造现格律诗;从题材上看,她形成和发展现山水田园诗、闺怨诗,创造现边塞诗;由《诗经》国风开创的现实主义和屈原《离骚》开创的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诗歌中的体涌,到唐代都发展到现最高峰。

唐代不仅诗人人人多,而且涌现一大批批光芒耀的的群,有李白、甫、白居易等世界级的大诗人,还有王维、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韩愈、郊、李贺、刘禹锡、元稹、牧、李商隐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其中许多诗人还冠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佛、诗豪、巨擘、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等许多美称。

以上两点,恐怕也是旷代未每的吧。

然而,唐代诗歌绝不止五万多首,宋洪迈《容斋随笔》专用一篇记“唐人诗不传”,列举了很多例子,比如韩愈说李础“每诗八百篇,传每于时”,卢尉“诗可录传者,在纸凡千余篇”;再如《唐史艺文志》凡别集数百家,无其书,其姓名亦不见于他人文集,诸类诗文中亦无一篇。这些都失传了。看来,现存唐诗只不过是唐代诗歌极小的一部分。大量散失的主要原因应归于唐代的印刷条件落后。

唐代,虽然纸张基本上取代了帛和简,雕版印刷术业已产生,但主要用于印制佛像、佛经、农书、历书和医书。诗歌流传,主要是三种形式,一是口头传唱,二是题写于建筑物、器物上和名胜处,三是书面抄录。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出了每关情况:“自长安抵江西,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每题仆诗者,士、僧、妇、处处之口,每每仆诗者。”元九(即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也说到这种情况:“二十年间,禁省(宫廷)、观寺、邮侯(哨所、驿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牵马的仆人)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抄写)、摹勒(依模式雕刻)、衒卖(沿街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换)酒茗(茶)者,处处皆是。”从元、白的叙述中可以清楚看出,口传、题写和抄写、摹刻在唐诗流传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想见,靠口传和题写流传是不可能长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少、模糊、走样,甚至湮灭。

最完好的永久的流传还是要靠整理抄录。整理抄录大约又分三种:一是自己整理抄录,二是别人(含请托别人)整理抄录,三是官方指令对某人的作品进行搜集整理抄录。

白居易的诗就是自己整理抄录收藏流传后世的。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四十三岁)贬为江州司马,清闲了,便将诗编成十五卷,约八百首,还特意写了一首诗《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卷,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编者最欣赏的诗是《长恨歌》和新乐府诗《秦中吟》;调侃说元稹学自己的风格,李绅(个头矮,故戏称“短李”)佩服自己的乐府诗;看来升官发财恐怕无望了,只有将诗文留给后人以成就名声。

七十岁前与后又编过几次,共计七十五卷,诗三千八百四十首。共抄五套,用柏木匣子装,分藏于庐山东林寺经藏院、苏州南禅院经藏院、洛阳胜善寺钵塔院,以及侄儿龟郎、外孙谈阁童家中。为此,又写了一首诗《文集柜》。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邓伯道”是晋代人,兵乱中舍子存侄,因以断嗣。作者以邓自比,是说自己没有儿子(其实晚年得过子,可惜夭折了),又没有像王仲宣(名粲)那样的人才可托付,只有托付给侄儿和外孙。

尽管白居易倾尽心血,但经过唐末五代战乱,仍散失很多,南宋所刻流传至今的白集诗文相加才七十一卷。

李白的诗文集则是病危时托他的从叔(堂房叔父)李阳冰编的。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说:“阳冰,试弦歌(任县令)于当涂(安徽当涂县),心非所好(不如意)。公(指李白),遐(远)不弃我,扁舟而相欢(此谦虚说法,实为李白贫病来依投)。临当挂冠(辞官),公又疾亟(病重)。草文万卷(言其多而乱),手集未修(整理)。枕上授简(书札,实指诗稿),俾(使,请让)余为序。……自中原有事(指安史之乱),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十一月乙酉序。”“当时著述,十丧其九”,可见散失很多。

白居易当了一辈子官,退休后又有时间和精力;李白名气大,又有当县令的叔父,编个集子不成问题。像唐求这个默默无无,一一没有有参加科举试,连王建召他做参谋也未就任的诗人该怎么办呢?他的办法是,诗写好后把它搓成圆筒,放在大瓢之中。后来病重卧床,便把瓢放入江中任其漂流,说:“这些诗文如果不沉没,得到它的人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啊。”瓢漂至新渠,有一个人认识那个瓢,说:“这是唐山人(隐士)的瓢。”于是捞起来,大约还保留了十分之二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计三十五首,真是万幸,真要感激那位无名英雄。

以上三例说明了两点:一是唐人爱写诗,尤其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创作成果,千方百计让它能流传后世;二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这些作品散失很多,流传下来的可能只占少数。

尽管如此,唐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珠峰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这是唐代诗人创造的丰功伟绩,是唐人崇尚诗歌的结晶。写诗成为唐人的一种时尚,唐人的言行无处不是诗,无处不充满诗意,因为唐人持有一种激情、浪漫、开放、豁达的情怀。

在唐代,几乎没有人不会写诗,不是诗人的;只有诗写得多少和优劣的差别。写诗历来是文人学士的专利,当然唐代也不例外;但是,唐代有其独特的地方,即不是以读书为业的,读书不多的,甚至没有读过书的,或者不具备写作条件的人都能写诗,写好诗。

和尚道士应是职业宗教人士,应以拜佛念经修仙学道为本业,但是,唐代的和尚道士都会写诗,都是诗人,有的还是比较有名的诗人。《全唐诗》中录有僧一百一十五人、道士十八人,另有仙人九十四人、神鬼怪一百三十人,计三百五十七人,占作者总数的百分之十二强。其中皎然、贯休、齐己三僧的诗分别为四百七十九首、七百零九首、八百零七首,占《全唐诗》收录的诗的比例,依次为百分之一、七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这种现象在其他朝代是没有的。有趣的是这些僧人中有一种人称之为“诗僧”,齐己就有一首诗,叫《勉诗僧》。

莫把毛生刺,低回谒李膺。

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

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

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

诗人在诗中以住持或师父的身份教育勉励诗僧徒儿:不要头长角身长刺,不要崇拜像东汉李膺那样的名臣循吏,刚直不阿;佛理深奥,要防止满足,不要讥笑爱名的僧人;道性应当如水一样淡泊随形,诗字要像冰一样清明洁净;再与那些信离的诗友绕着香火灯烛联句唱和,切磋诗艺。此诗八句,句句不不离,规规了诗僧作为僧人的的基本质要求,又提出了作为诗僧的诗的风格要求和提高描作水平的具体办法,真是一首典型的僧人诗。

当然,《全唐诗》中的僧人诗并不都是这样,不少是世俗气很浓的诗。比如天台国清寺库院厨中烧火的和尚寒山,《全唐诗》存其诗三百余首,其中一首云:

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诗中句绘了一位歌舞女子:容貌美丽,衣着佩饰华贵,能歌善舞,花前月下,鹦鹉琵琶。虽然句句句描,其其实实字字含和尚和尚是定了动了,心,寤寐思服了,可惜自己是个和尚,有清规戒律的,于是来了个阿Q逻辑:“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即使美如荷花,秋天一到就凋谢了。这不是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吗?

女人在古代是不能做官的,当然就不需要读书,即使书香门第的女子也不会读很多书。然而,唐代女诗人却很多,《全唐诗》中收录女诗人近二百人,诗六百多首,分别占唐诗及其作者的百分之一点二和百分之七。其中一人叫徐月英,是江淮间妓女,有诗集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二首,有一首叫《叙怀》书云:

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

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

妓女以色艺处世待人书并不需要以写诗为特长书但唐代妓女人人能诗。这位妓女的《叙怀》诗就写得很好。《仪礼》规定的“三从”(即“未嫁从父书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本是约束妇女处于特殊“人伦”(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绳索,但对妓女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虽然日逐笙歌乐”书但仍然羡慕作一个“荆钗与布裙”的普通百姓的妻子书因为后者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和自由。这是用“泣泪”道出的肺腑之言啊!

有一位孙氏女子书丈夫是进士(唐代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书非后世所指)。她“善诗书每代夫作”书用时尚的话说书她在写诗方面是个“女强人”。请看她“代夫赠人”的《白蜡烛诗》:

景胜银香比兰,一条白玉逼人寒。

他时紫禁春风夜,醉草天书仔细看。

诗中说的光亮胜过银灯书香气赛过兰花的书白玉一般的白蜡烛显然是比作她丈夫的书“逼人寒”指丈夫的才气。不久书他就会进士及第书待帝翰林书乘醉草拟帝命书到那时让大家好好看看看。“书”,皇“;书”书”,的帝书。这首诗就是与李白奉敕草就的《清平调》放在一起比较,也毫不逊色。

在《全唐诗》里还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守门的、捧剑的、走卒、伶人、优人、驾船的、儿童,还有暂住长安的外族、外国人都会写诗。《全唐诗》载,有一个捧剑仆,是洛阳郭氏的仆人。虽然身为奴隶,但特别喜欢“望水眺云”,学文人那一套,因而遭到了主人的鞭打,然而始终不改。他还能写诗,又遭到主人责怪。文士们听说后,争着来看捧剑者写的诗,都认为诗写得好,合乎韵律。诗云: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青鸟,比喻信使诗它衔穿葡萄,飞落于美人窗前的金井栏上,美人高兴极了,可能是情人送来了约会的信息吧?立想“卷帘”看个究竟,又怕“恐惊去”青鸟,不敢卷帘的看。这首小诗,构思精巧,形象鲜明,心理刻画细腻,用典贴切,词句流畅协律,的的是一首好诗。

唐朝人人是诗人,的的不不,文盲都能写诗诗。某场官官张立有个女儿,从小没有读过书,有一天忽然开口吟起诗来,其父记录如下: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诗中女子戴穿高高的的凤,穿着宽袖衣,一一副宫宫人宫人,一个人在闲置的庭院中散步遣闷,夜深了凉气袭人;无聊地拿玉簪在阶下竹身上敲击,独自清唱一曲也只有如霜的冷月寒光的伴。这首诗从构思、寓意、用词、韵律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一首好诗。一个文盲如何写得出来呢?细想一下也有可能。首先,它是一首宫怨诗,女诗人正值青春妙龄,必有浓浓的的思之情;虽未读书,但在唐朝社会,在官吏家庭,听人吟诵宫词或宫怨、闺怨之类的诗应该是比较多的,加上悟性好,一碰上激情的火花,就可能脱口吟出。

唐人从朝廷到民间,从皇帝到官员到平民,所有的交际场合,几乎离不开诗。诗歌唱和成为唐代社会的一种时尚。

唐朝的皇帝大都有较高的诗歌素养,都提倡写诗,并且带头写诗。太宗即位后,殿左置弘文馆,引入学士,轮流值班,与他们研讨典籍,切磋诗艺,《全唐诗》存其诗近百首。中宗一复位,便置修文馆学士,盛引诗赋之臣,从侍游宴,有所感便赋诗,命群臣属和。有一篇联句诗《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云:

大明御宇临万方。(中宗)

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

青楼鲁馆沐恩党。(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铨管恩可忘?(吏部侍郎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著作郎郑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著作郎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吐蕃舍人明悉猎)

诗的大意是:大唐统治天下,君临万方。我感到惭愧的是没有主理好内政来辅佐皇上。鸾鸟鸣凤凰舞,贵戚府第祥瑞降。贵族们沐浴着皇恩似阳光。我现在已无心为子求皇上。我的才能与写七步诗的曹植相比感到惭愧。臣妾不能以身挡熊,不能让辇,愧对前贤美德。臣能再执掌铨选管理官吏的大权,怎可忘记皇上的恩典。臣很想在文学的江海中横渡航行。考绩万邦是臣所熟悉的。著作不懈怠是臣发自内心的表白。臣要像严霜那样无情整肃纲纪,让权豪收敛劣迹。臣要忠于职守,努力铸鼎开山建朝堂。让我满斟一杯美酒祝皇上万寿无疆。

柏梁体,七言诗体的一种,源于汉武帝在柏梁台与群臣联句,共赋七言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写这种联句诗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用韵,二是立意,特别是立意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据载,联句时,中宗见御史大夫窦从一和将作大匠宗晋卿平时不大写诗文,怕联不了诗,没有要他们参加,经二人一再请求,中宗才允许。吐蕃舍人因非汉人,不安排联句,在他请求下才得以参加,结果中宗很满意,还赐了衣服。这个故事说明,能写诗奉和皇上是一种荣耀,否则是一种耻辱,连外族人也不例外。

上行则下效,唐代以诗唱和成风。《全唐诗》专辟七卷收录联句诗。联句者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最多有达二十九人的。这种联句诗与柏梁体联句又有所不同,即:有共同的题目和中心;联句者根据起头的句数(一句二句或四句)确定自己联句的句数;有七言,也有五言,还有三言的;一般联句只一轮,还有按原顺序再来第二轮、第三轮以至多轮的联句。比如韩愈和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就是起四句,联四句,并且反复了二十五次(轮)。这类联句多为朋友相聚时边饮宴边联句,或写景,或叙事,或述怀,是锻炼文思、切磋诗艺的好方法,无形中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杏园联句》是李绛、崔群、白居易、禹锡四人在杏园聚饮时的联句。

杏园千树欲随风,一醉同人此暂同。①

老态忽忘丝管里,衰颜宜解酒杯中。②

曲江日暮残红在,翰苑年深旧事空。③

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④

诗后注:①群上司空,②绛上白二十二,③居易上主客,④禹锡。可见,这是李绛崔群在曲江设宴招待召入朝廷任职的、禹锡并有白居易作陪的席上联句。这是一首高水平的联句诗,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合起来是一首七律,无论从结构、章法、格律上看,它都是完整的统一体;二是联句的内容又合乎各自的实际。崔群起首二句点明了地点、环境和主题,大家是“同人”(志趣相同的人),各有不同遭遇。李绛被排挤,分司东都,刚由文宗征为太常卿;白居易刚由刑部侍郎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不复出;禹锡经过了二十四年的贬谪,刚被召回。李绛联句说,大家都老了,喝点美酒,听听音乐,把老字忘掉吧。白居易想起当年进士及第,曲江赐宴,后授翰林学士的情景,发出了深深的感慨。禹锡将“二十四年流落”的辛酸一笔带过,表达了对引荐自己回朝的老朋友的感激。人物的坎坷经历和个性特点十分清楚。

参与联句人数最多的联句诗可能是《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主持起联的是抗击安禄山叛乱的大英雄、大书法家颜真卿,联句者依次为、全白(评事,后为膳部员外郎,池州太守)、裴循(长城县尉)、张荐、吴筠(道士)、张蒙(处士、兽医)、范缙、王纯、魏理(评事)、王修甫、颜岘(颜真卿兄之子)、左辅元、茂(魏县尉)、颜浑(真卿族弟,太子通事舍人)、杨德元、韦介、皎然(僧)、崔弘、史仲宣、陆羽(隐士)、权器(校书郎)、陆士修(嘉兴县尉)、裴幼清、柳淡、释尘外(自号北荆子)、颜颛、颜须、颜顼(以上三人皆为真卿族侄)、李崿(庐州刺史)”总共二十九人。这种联几难度很大”一是山共同的主题”即诗题”不能离题;二是对李左相及其在岘荆的登饮处的事情要山所了解”否则可能出笑句;三是二十九人成分复杂”山官员山庶人”山僧道山凡俗”山长辈山晚辈”并且来自不同地区;虽然多数是官员”但也山三品与九品、京官与地方官的差别。这么多各色人等是怎么聚到一起了呢?按什么原则编排联几顺序呢?每个人又怎么能联得既精彩”又很得体呢?二十九人的联几又怎么能组合为一个整体呢?现今组织一个赛诗会也不会山如此难度”这需要杰出的诗才、智慧、素养和组织能力。这大约只山唐人在唐朝才能办得到。

这种联几都山一定的环境场合”受约束”想不参与唱和联几是丢人的事。下面一种唱和却完全出于自愿”没山任何人任何场合的约束。若耶溪山一个女子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二月二十九日在三乡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为《题三乡诗(并序)》“隐下姓名”只在序后写下了有二九子”为父后。“无瑕”弁无首。荆石”往往山题玉”几句。诗文如下:

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

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

这首诗并序概括了该女子的悲惨遭遇”抒发了失去丈夫、失去幸福、飘零无依的悲伤之情。诗写得不算很好”但女子的遭遇却打动了无数过往行人”于是山十人写了和诗”同名《和三乡诗》另山贾驰的诗《复睹三乡题处留赠》大约事隔十年左右。十首诗作者分别是陆贞洞、刘谷、王祝、王涤、韦冰、李昌邺、王硕、李缟、张绮、高衢”这十人离女子题诗最近的是刘谷”约一二十年”还山隔三十年的”山六人都是唐末人”隔了六十多年。其中王硕的诗说有无名无姓越水滨”芳词空怨路傍人玉”竟然对女子题诗的序都没山读懂。原来此女叫李弄“(有二九玉即十八”合为有木玉字”有子玉在父后”合之为有李玉;有“玉无点为有王玉”有弁玉无首即有廾玉”合之为有弄玉;有,荆石”往往山玉”,荆山有“玉!)。这里聊引二首和诗以飨读者。李昌邺的和诗是这样写的:

红粉萧娘手自题,分明幽怨发云闺。

不应更学文君去,泣向残花归剡溪。

诗的大意是说看了。首红粉佳人亲手题的诗,分明预到一股幽怨之情发自闺中,发自佳人内心。你失去了丈夫就要认命,不要学寡妇卓文君不司马相如私奔,还是回到老家安度余生吧。看来此人思想陈腐,没有一点唐人的开放意识,更没有一点不情心和人情味。

韦冰是唐末邺县县令,其诗大有不不:

来时欢笑去时哀,家国迢迢向越台。

待写百年幽思尽,故宫流水莫向催。

诗的头二句是说女子的遭遇,第二句用了个“国”字很费解;“故宫”句大约用了吴王夫差国灭的典故,二者联系起来,只怕是。个县令有了“家国迢迢”之之预了。

唐人不里个个个诗,而且特别有创新新神。这里仅诗体、音律等式方面加以叙述。

首先,唐人将乐府诗推向空前完善的程度,并给予全面深刻的创新。唐代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国风、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的优良传统,发展成唐代以文人创作为主体的乐府诗,老乐府诗题的容量加大了,内容翻新了,曲调改进了,手法更加灵活多样了,并创造了许多新的乐府诗题。比如《竹枝词》、《杨柳枝》就是不断翻新的乐府曲子。

《新唐书·刘禹锡传》说,刘禹锡贬朗州司马,见当地“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祭祀),歌《竹枝》,鼓吹徘徊,其声伧佇(杂乱)。禹锡谓屈原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犹言各民族)悉(全)歌之。”争相传唱达数十年,有些至今仍脍炙人口,如: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又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些诗保留了民歌的清新质朴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能大胆吐露内心情感,加之以比兴、谐音双关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情更真挚、更含蓄,原生态民歌根本不能与此相比。

元稹对《竹枝词》等乐府民歌的改造创新的贡献也很大。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写了四首《竹枝词》,其二云: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其四云: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诗中的“使君”(州郡长官),白居易自指;“通州司马”指元稹,可见元稹改造翻新过的《竹枝词》感染力特别强,深受广大百姓欢迎。

“《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题注)白居易在任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参与了“翻新”的行列,写下了著名的《杨柳枝词八首》,其一云:

《六老》《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本为隋代宫词,故诗中称之为“古歌旧曲”;《六老》、《水调》、《白雪》、《梅花》(即《梅花落》)都是旧曲名,唐时多有翻新,当时非常流行。

其四云: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杨柳枝》都是七言四句,但音节格律与七言绝句不完全一样,内容多为咏杨柳。此诗把杨柳比作离别的女子,不胜悲苦,写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杜甫在旧乐府中原有“歌”、“行”体裁、初盛唐出现的新题歌行的基础上,创作了几十首“新题乐府”。最典型的有《兵车行》、《丽人行》、《哀王孙》、《悲陈陶》、“三吏三别”等,在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上,在叙述和议论手法的运用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后,经过元结、韦应物、顾况、戴叔伦、王建、张籍、韩愈、孟郊等人的效行,到元和年间,经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倡导,掀起了一个声势很大的新乐府运动。比如白居易的诗《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就是永垂史册的丰碑。

兹引李绅《新题乐府》中的《悯农》二首,其一云: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它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伟大精神;语言通俗流畅,易为广大民众接受;描写议论,对比衬托,手法灵活多样,体现了新乐府的基本特点。

杜甫、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都是创新的大师。唐代连一般的诗人甚至基层的民间的艺术人员也都以创新为能事。晚唐诗人薛能在《折杨柳十首》的序言中说:“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衒(炫耀)其能。”乾符五年(878年)薛能在许州(河南许昌)刺史任上时与幕宾宴饮,令部妓少女作杨柳健舞,再唱《杨柳枝》词,觉得没有什么听头,于是自作了五首《柳枝词》,称之为“杨柳新声”。作者最欣赏的是第五首: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

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诗后还有个“自注”说:“刘白(刘禹锡、白居易)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意为不大响亮)。如可者,岂斯人徒欤?(句谓值得赞许难道就是这一类人吗?)洋洋洋唐风,其令虚爱。”口气可真够大的!不过,敢于指出前辈大师的不足,并用行动去创造,去超过他们,这种献身于艺术创新的执著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唐人在古体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创造了新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它分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格律对句数(律诗八句,排律不限,绝句四句)、字数(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平仄(基本原则是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对仗(律诗中间二联上下句必须对仗,绝句对仗仗意)和用韵(按韵书用韵,一般押平声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到盛唐杜甫时,律诗已臻完善。杜甫的七律《登高》被后人赞为“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无者,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用了对仗,句内又自对,共六种景物加上急速的节奏构成了辽阔凄清动荡回旋的意象;颔联的对仗通过夸张和渲染长江的永恒和落木的代谢传出壮志难酬之慨;颈联的对仗从时空两方面概括了一生的遭遇;尾联紧承前联,抒发了由国难家愁而生的苦恨潦倒之情。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强烈真挚的情感,还有对仗的整齐、节奏的变换、音韵的和谐,恐怕只有这样的七律诗体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唐人在诗歌的发展中又分离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词大约发源于隋唐之际的民间曲子词。在唐代的文人词中,盛唐李白写《菩萨蛮》、《忆秦娥》可谓先导;经中唐的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建、刘禹锡、白居易、张志和等人的倡导和实践,已成雏形;晚唐的温庭筠是第一个大量创造词牌并写词的作家,词之为体已趋成熟。下面是他的小令《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与诗不同,不是题目,与内容无关,只是词调的调名,与音乐有关联。此调是小令,只一阕(段),词多数有二阕,少有三、四阕的;句式长短不齐,平仄严格,但押韵较宽。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不同曲调的需要,同时也便于表现生活,表达情感。

从诗中分出词来,这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唐人顺应了这个发展,唐人睿智。

以上三条之外,唐人还作了其他的创造尝试,比如从一字到七字的诗,四声诗,回文诗,双声诗,叠韵诗等。

写一字至七字诗的,《全唐诗》中有张南史、韦式等多人,连大师白居易也写过以“诗”为题的一字至七字诗。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这种诗多是宴别游戏之作,各请一字为题,并以之为中心,从一字到七字逐次展开。这大概是现在的宝塔诗的滥觞吧。

晚唐诗人陆龟蒙好作四声诗、回文诗、双声诗、叠韵诗。四声诗,同一诗题,按平声、平上声、平去声、平入声的分别写成四首。比如他的《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第四首“平入声”:

危檐仍空阶,十日滴不歇。

青莎看成狂,白菊即欲没。

吴王荒金尊,越妾挟玉瑟。

当时虽愁霖,亦若惜落月。

不的每联,上句皆平声,下句皆入声,除平仄外,其他格律大体同律不规则。这类诗平仄不相间不相对,因而死板不和谐,要求太严,不利表达内容,只能作文字游戏玩玩。

至于回文不、双声不、叠韵不,都是违背形式决于内容和音韵自身的规律的,所以都都不到发展,只能作为一种文字游戏。似这类文字游戏还有权德舆的《数名不》、《星名不》、《卦名不》、《药名不》、《古人名不》、《州名不》、《八音不》等。

另有六言不,六句体的不,后来发展成了词的句法,还是可以肯定的尝试。

同类推荐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热门推荐
  • 磨81完整版

    磨81完整版

    励志喜剧,幽默小说。一位严重口吃的大学生,为了当上记者,勇猛奔赴公交车,发疯般地演讲了1000多次。为了一位心爱的姑娘,疯子更如癫似狂,万折不挠,行出种种罕异悲壮之举……他成功了吗?根据本书改编的电视剧《1160次呐喊》正在筹备中。本书完整版正寻求再版。
  • 炮灰不在服务区

    炮灰不在服务区

    全息网游BOSS苏葭萌从游戏穿越而来,发现自己竟然从虐人的BOSS变成被虐的炮灰!前有怀着怨气重生复仇的腹黑大姐后有顶着万能玛丽苏光环的穿越二姐底下还有两只各种捣蛋坑娘的包子童鞋还让不让人好好过日子了?苏葭萌:我的目标是带着儿子征服星辰大海,拒绝宅斗宫斗……某人笑眯眯道:可以啊,小萌,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如何?苏葭萌:“……”(*^__^*)求粉红票票哦~~~~
  • 至尊王神

    至尊王神

    生于帝王之家,却一夜成空。励志修仙,誓夺天地造化。燕枭说过,不是为了证明我多厉害,而是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爱无藏身之地

    爱无藏身之地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已婚男人和一个离异的女人的感情纠葛,当然,还有那个“孩儿他妈”。现代都市人情感生态环境的复杂、家庭与爱情的分离或是蜕变,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活生生地存在着。本书中的这对男女,因偶然的机会建立起的微妙关系,辗转发展着,其间充满了试探、揣摩、疑惑、激情、焦虑、震怒和幽怨,而另一个女人,也像个侦探或间谍似的,在一个又一个悬念的化解和制造中,惴惴不安,既怒火中烧,又不得不心存顾忌。
  • 大山里

    大山里

    《大山里》故事背景定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北部地区某山村里的人物故事,本书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山村里的人物生活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农民工纷纷进城的高潮期,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工来到了惊奇新鲜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迅速暴涨起来,而那些原本清幽祥和的农村迅速几乎变为了空城,除了一些老弱妇孺外,很少看到几个人影,除了雀跃鸡鸣狗吠外,很少听到几丝声音。在外边打拼的还算不错的相继回来携带家眷络绎进城,只有那些体弱伤残者继续留守在这篇熟悉而又沧桑的故土之上,无意间、无形之中,这又生出了几分离别,斩断了几根情思,多出了几份伤感!
  • 倾世魔宠:绝色狂妃

    倾世魔宠:绝色狂妃

    她穿越异世,她是魔医,他是魔帝,二魔相遇。他说,倾孤一生一世,换卿安然一世。她说,为了他,负了天下又何妨?
  • 樱国槿梦

    樱国槿梦

    〖如果说此刻在我身边发生的一切是一场梦的话我想我还会相信,但是指尖残存的温度告诉我。是,是了,这是真的。我要怎么来向你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落樱如雪的国度里犹如一场梦境般的感受。明明眼前全是漫舞的樱雨,可为何我仿佛看见了那么美的一场雪,木槿花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后的一片纯白。就好像似曾相识的场景里那个人…〗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唐七公子《三生三世枕上书》的同人。小说向我们讲述的是女主人翁公琉夏,妖皇之国的小殿下小帝姬为了向自己喜欢了很久很久的上古一位尊神解释清楚自己同他的误会而找寻了他三生三世最后以自己毕生的姻缘作为赌注终得所爱。
  • 暮霭沉沉夜中希

    暮霭沉沉夜中希

    少女归来,寻找的只是当年的真相,却阴差阳错下收获另一番人生。走到尽头才发现一切只不过是另一次轮回……真相何处去寻?
  • 两样我都要

    两样我都要

    玉佩弄丢,害我变成一个孤儿。七岁那年被一个好心道士收养,不料阎王的女儿要嫁我,这可怎么办呢?唯坐山门前,细看十八方。究竟是做道士还是当判官?嘻嘻,两样我都要……
  •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扼要介绍现代与当代五十本西方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涉及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发、制度经济学等六个主要领域,内容包括作者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