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0200000011

第11章 举荐征召

《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卢“举进士,不得调(没官做)”,隐终南山(在长安西南廷,“长安(武则天年号,701—704年廷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宗年号,705—707年廷中,累擢中书舍人”。“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司马承桢(道士廷尝召召至阙(朝廷廷,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桢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这便是成语“终南捷径”的来源。唐时,进士及第往往不不立授官,要当官就必须再参加其他考试或者等候补缺,运气不好的,一等就是若干年。卢藏用走了第三条路——隐居,以沽名钓誉。他尝到了甜头,还当经验传授给别人。可惜,司马承桢不认他作老师,因为司马更谙此道。卢藏用本已“举进士”,朝廷备了案,迟早是要当官的;而司马只是一名远在天台隐居的道士,武后、睿宗、玄宗多次召入朝廷咨询,若愿当官,早当上大官了。

总之,终南捷径不失为仕进的一条特殊途径,并且往往有一一登天的的果,因而,唐代走这条路以求仕进的不乏其人,其中最突出的可能就是李白、李泌和马周了,他们都是靠人举荐而被征召为官的。

李白的仕进之途可以归纳为“由隐而仕”。仕是目的,隐是手段,又是功成名就后的归宿。他的隐有三段。第一段是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时期。《新唐书》说他“隐岷山”,《全唐诗》说他“隐居戴天大匡山”。这一段,他一方面学习,“观百家”,“观奇书”,“好剑术”,谈“纵横术”;另一方面修仙学道。后者在《登峨眉山》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前六句写峨眉山的美好壮观,后面写登山感想:找到了神仙乘风(泠然,轻举貌)餐霞(紫霞赏)的感觉,果然得到了成仙的“锦囊”之术;又吹箫,又奏瑟,高兴极了,因为可以实现“微尚”(小的志向)成仙了;如果遇到骑羊子仙人,我就牵着他的手,跨越白日,飞升成仙去。

这一着果然奏效,“州(指益州)举(推荐)有道(指李白),不应(应承)。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认为不同一般)之曰:“是子(这个小伙子)天才英特,少益(增长)以学,可比(司马)相如。”(见《新唐书》本传)

让苏颋见而异之的诗,是李白游成都时赋的《春感诗》。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

诗人是从一个隐者的心理角度去感受春天的。前六句写尘俗的春天,见“榆荚”和“杨花”联想到“钱”和“玉”,尘萦面,蝶弄钗,俗不可耐;还是隐居青山好,“云门掩竹斋”,多么高雅、清净。苏刺史看上了这首诗,恐怕就是因为它的角度新,诗中见人之性,另外大概认为这首诗在格律上是趋于成熟的五言律诗吧。

第二段隐居在出蜀后,招赘于故相许圉师家做孙女婿,隐居于安陆的北寿山中。有个姓孟的少府说他安于小隐,无大作为,他便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明了志向:“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耶?……申(仲)晏(婴)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成仙是假的,当宰相才是真的。

他“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后,“更客(指搬家)任城(在山东)”,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隐士)”。(见《新唐书》本传)他所崇拜的吕尚在渭水边直钩垂钓到八十多岁才被文王发现,李白才几天,真有点熬不住了,一会儿慨叹“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一会儿又要“一日须倾三百杯”,“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梅花落》曲)”。山东汶上县一个老翁,可才是个算卦他,就轻视读,“顾余不及而,学剑来山东”,李白立马写了一首的五月东鲁行笑汶上翁》,义正词严地表示:

下愚(指翁)忽(忽视)壮士(自己),

未足论穷(不得志)通(通达,做官)。

我以一箭书(学鲁仲连写劝降信,缚箭上射进城),

能取聊城功(守将见信自杀,聊城被攻下)。

终然不受赏(学鲁仲连,不受富贵爵位),

羞与时人同(不同世俗观念)。

西归去直道(到长安求仕也坚持“直道”),

落日昏阴虹(喻朝廷多奸佞之人)。

此去尔(你)勿言,

甘心如转蓬(像蓬草飘零也甘心情愿)。

嘴硬不行。李白可才悟出了点道道:隐隐而,一一步登,有有才能有名气还不行,还要有得力他人推荐。平常交游他人面子小了,读于是调整思路,专门结交上层人士。重点对象有三个人:一个是道士吴筠,读是玄宗皇帝他座上客,于是主动搬到浙江曹娥江上游他剡中同读一道隐居。第二个是贺知章,开元年间一路飙升,转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殿学士,改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陵从三品),又信道教,甚得玄宗欢心。“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陵见的新唐书》本传)第三个是玄宗他妹子玉真公主,也信道教,赐名“持盈法师”,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同李白是同道,有共同语言。

有了这三人力荐,玄宗立即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无比兴奋,几十年为之奋斗他目标眼看就要实现了。让我们读读读他的《南陵(属徽)别儿童入京》吧。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增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烹鸡、酌酒、高歌、起舞,儿女嬉笑牵衣,一家人高兴得不亦乐乎,唯一有遗憾的是“游说万乘(皇,)”稍微迟了一点(已四十二岁了)。可笑愚妇嫌弃会稽的朱买臣贫穷,朱买臣后来当了大官;也在会稽隐居过,也要做一回朱买臣。哈哈!要要出门上了,这样的人天天就不是是草野的凡人!

玄宗“召见赐銮殿,论(讨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食,亲为调羹(汤),有诏供奉翰林”。(见《新唐书》本传)总算到了皇,身边,也很受宠异,但“供奉翰林”并不是三省六部中的任事官,只是一个文学侍从而已,具体事就是在皇,有什么文字方面的需要时去应差。收录在《全唐诗》中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和《清平调词三首》等诗大概就是李白的功绩了。后诗已在第一章引用过,这里将前诗的第二首拿来欣赏一番。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这首诗也是吹捧杨贵妃的,不过不像《清平调词》第二首写得露骨,较为雅一点。首联比喻贵妃的体态容貌;颔联写养鸟,隐含贵妃专宠意;颈联写贵妃观赏歌舞,尾联卒章显志,以贵妃比赵飞燕(汉成,的皇后,极受宠幸)受到天子宠幸,为“宫中第一”。此诗格调绮靡婉约,哪有一点谪仙的风格!

李白的个性哪能干这个行当,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新唐书》说:“白尝侍,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素来尊贵),耻之(以脱靴为耻),擿(摘,选取)其诗以激扬(意为激怒)贵妃,欲官白(封李白的官),妃辄阻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还还,帝赐放还。”李白的宰相梦就这样破灭了。李白的“自知”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中是这样表述的:“青蝇(喻小人的谗言)易相点,白雪(曲名,极高雅)难同调。本是疏散(爱好自由,不受拘束)人,屡贻(招致)褊促(狭隘)诮(责骂)。”

李白第三段的隐居是安史之乱发生后,隐居庐山。他在至德元年(756年)即安史之乱第二年写了《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其中八句说及此事: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李白此时仍很自负,认为自己有令屈原、宋玉、邹阳、枚乘倾倒的才能,只是人们不理解而嘲讽他。在安史之乱“如风扫秋叶”的形势下,他又无“济世”之力,只得隐居。

李白没有料到但非常想得到的是“永王璘辟(征召)为府僚佐”。永王璘奉玄宗之诏为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驻守长江一线,经过九江时,派谋士韦子春上庐山请李白下山。李白有《赠韦秘书子春》一诗记此事,其二云: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候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在历尽“风尘苦”的“白须”之年,在永王一呼“万里合”之时,你到“琼都”(指庐山)来访我请我;我一下子见到了“青天”,就不拘礼节(扪虱)地讲起济世良策。当年辅佐汉高祖的张良(留侯)和辅佐其太子的绮里季,出身也并不特殊,我也同他一样。待我为君王“安社稷”之后,就学范蠡弃官“去五湖”。

下山后参加了永王璘的水军,成为幕僚,李白再一次飘飘飘然来。请《永王东巡歌》第十一首: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这“借鞭”就是要指挥军队的大权,用来扫除“胡尘”(指安史叛军),“西入长安”,口气似乎太大了。其实,永王璘并未重用他。倒是永王兵败(被肃宗打败)被杀后,李白成了钦犯,虽经人讲情免死,还是被判处流放夜郎。

李白的悲剧从个人方面找原因,在于他太张扬,志大才疏,不是搞政治的料。而李泌则相反,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不想当官,功一成身即退,他是边隐边官,亦官亦隐。

李泌早熟,七岁被他的表哥以神童推荐给玄宗,受到玄宗、张说、张九龄器重,让他供奉东宫,与太子李亨为布衣交。安史之乱爆发,肃宗李亨在灵武继位,“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见《新唐书·李泌传》)于是,李泌以宾客身份随从肃宗,参谋军事,为平定叛乱出了大力。代宗即位后,又召李泌入京,要他做宰相,他又坚决辞掉了。在德宗处于危急关头时,李泌又一次出来帮他挽救了危局。“泌出入中禁(宫廷),事四君(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数为权幸所疾(憎恨、妒忌),常以智免”。李泌的成功可以到他年轻时写的诗《长歌行》中找到答案。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气志遂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诗一开头就提出人生的意义这个人生观的根本问题,紧接着作了回答:或者“绝粒”(不吃饭)成仙,或者到京城做官(鸣珂,马身上的佩玉发出的声响),如果二者都做不到,等于白做了一个男人。他认为真正的男子汉是能实现宏图大略。最后表示:看我一生事业的成功吧,然后驾一叶扁舟去泛游五湖!

李白也讲“功成去五湖”,其实与李泌有极大的区别: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政治家;一个感情用事,一个理智睿哲;一个耿介不屈,放荡不羁,一个方圆动静,恰到好处。在封建时代,既能有功于国家、社会,又能保全自己,李泌真不容易。

马周由孤儿、寒儒最后到朝廷做了大官,成为当时贫士的榜样。马周“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穷困潦倒)不为州里所敬”。(见《旧唐书·马周传》,下同)先混了个州助教,常受刺史责备;马周不干了,游于汴(开封),又为浚仪令所辱;他西游长安,作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他为常何写了一篇奏折,纵谈当时二十余件大事,受到太宗赏识。太宗立召其入宫,长谈了一次,非常满意,“令直(值班)门下省”,又“授监察御史,奏使称旨(满意)”。官一直升到吏部尚书(正三品)。太宗是从奏章和交谈中发现马周这个人才的,而这方面正是他的强项。可惜《全唐诗》只收了他一首诗,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但我们从这一首《凌朝浮江旅思》诗中也能看到马周的某些特长。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客愁。

“太清”即是天空,此外都明白通俗如说话,这是诗的语言特色。从内容上看,是写“凌朝”(早晨)在春水溢满的江河中孤舟行船所见所思。景物都是极其平凡的,“旅思”也就是最一般的“客愁”。全诗可用“平凡”二字概括。如果细加品味,“山远疑无树”是因为“疑”而不是“无”,“潮平似不流”只是“似”而不是“不”,这不就是现象和本质,有和无的辩证统一吗?“岸花开且落,江鸟没(隐没不见)还浮(出现)”,不就是成败盛衰的客观规律的体现吗?这也正是智谋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笔者从《全唐诗》录诗较多,官职较高,或名气较大的诗人中选了一百人,从初唐卢照郐到晚唐李商隐,经粗略统计,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占四分之三强,靠荫庇入仕的约占十五分之一,而通过举荐入仕的则占六分之一,可见由举荐而征召是唐代士子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窦家父子六人入仕的例子很有代表性。父亲窦叔向,精于五言诗,“名冠时辈”,代宗时宰相常衮推荐他做了左拾遗。五个儿子(常、牟、群、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世。四个儿子都是进士及第入仕,做到郎官。“独群以处士客(旅居他乡)于毗陵(江苏常州)”,后由韦夏卿(先为节度使,后为京兆尹)力荐做了左拾遗,一直做到郎中、刺史、中丞等大官。

窦群为什么要与众兄弟不同呢?一是真有才能,二是个性孤介,有点像李白。有其宝剑诗为证。《草堂夜坐》云:

匣中三尺剑,天上少微星。

勿谓相去远,壮心曾不停。

关于“少微星”,《晋书·天文志上》说:“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诗人“壮心曾不停”,为的就是发挥“三尺剑”的作用,做个“少微星”。做“处士”的目的不言而喻。

《题剑》诗表现了他的抱负与个性:

丈夫得宝剑,束发曾书绅。

嗟呈一朝遇,愿言千载邻。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焉能为绕指,拂拭试时人。

以宝剑喻己之杰出才能是很常见的,如前面所述郭元振的《宝剑篇》、白居易的《李都尉古剑》,此诗亦然。“束发曾书绅”,当时少年怀志,书此诗于衣带以为座右铭,要与宝剑终身为伴。“心许留家树”,用春秋时季扎悬剑于徐君冢树的典故,寓有“心许”(奉献)识剑者(喻识人者,伯乐)之意。“断佞臣”是目的,为朝廷斩杀奸佞之人。“焉能为绕指”,表现自己宁折不弯的意志和操守。这一点的确是他的优点,然而“群很自用,果于复怨。始见,将大任之,众皆惧,及闻其死,乃安”。(引文见《新唐书·窦群传》)似乎又成了悲剧的渊源。

代宗、德宗朝被称为士大夫楷模的权德舆也是被举荐征召入仕的。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是个神童;七岁丧父,又成孤儿。“未冠(不满二十岁),以文章称诸儒间。韩洄黜陟(降职)河南,辟置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杜佑、裴胄交辟(交相征召)之。德宗闻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一直做到宰相,在为政、用人、用兵、救灾、讽谏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绩。(见《新唐书·权德舆传》)一个孤儿,谱写了辉煌的人生,除了杰出的才能,靠的是“自始学至老,未曾一日去书不观”的学习精神和处事谨慎的态度、中庸的原则。请读他的《书绅诗》: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

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

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

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

苟非不逾矩,焉得遂性情。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

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

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

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

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书绅诗”是写在衣带上的诗,即作为座右铭的诗。末联是诗的主题:孔丘先师留下的“中庸”指导自己一生的言行。中庸是儒家的一种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世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诗人深刻地总结了人生的经验,提出只有“不逾矩”,能“遂性情”,换句话说,只有遵循规律,能获得自由。这个“矩”就是中庸。诗人认识到“祸机生隐微”,败坏了礼制、法度是因为染上了时下的恶习,因此要学圣人“自居贞(正)”,要像智者那样能“鉴未形”,即在坏事还未成形时就能明察。诗人特别重视“事初”,重视“念虑端”,用句时髦的话来翻译,就是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任何时候都不能萌生“鄙嫚”(鄙俗、骄慢),千里之行起于“步武”(一步半步),如果“心源(源头)一流放(放纵)”,那么产生的恶果就像“骇浪奔长鲸”一样不可收拾。“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是两重比喻:苟渊深则流清,苟木端则枝贞(正)。这都是说的“谨之在事初”的道理,都是强调要加强修养。这首诗是对中庸之道的深刻而形象的阐释,是封建士大夫优秀者的处世为人的格言。

唐代的举荐与汉代的举察征辟制有了很大的不同,也是很大的进步。一是举荐的人数不受人口比例的限制;二是举荐者不限于州郡长官,朝廷或地方官员都能举荐;三是对被举荐者不限于“贤良”和“孝廉”,“贤良”类已入科举考试内容,举荐更注重才能,特别是文学才能和神童之类,比如卢照邻以非凡的记忆力被邓王举荐,杨炯十一岁举神童,包融因为名声大(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为“吴中四士”),被宰相张九龄举荐等;四是被举荐者不一定都由朝廷征召录用,地方长官也有权征辟录用,如权德舆等。

同类推荐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热门推荐
  • 乱世之帝王系统

    乱世之帝王系统

    兄弟背叛,死于非命。启动系统,意外穿越。幻风重生于华朝,附身与一位皇室支脉体内。带着系统,带着抱负,走上称王称霸之路。天上天下,唯朕独尊!
  • 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

    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

    "二十种工作初体验,二十段花样年华。二十篇给所有年轻人勇气的故事,二十位天涯、贴吧、豆瓣、知乎首页推荐的作家——一千万次的心动阅读。 “你心里有光,你什么都不怕,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我只不过去了一个你们没去过的地方,干了点比较冷门的活而已。” 牧羊少年,留学打工学生,火车司机,妇外科医生,小学班主任,导演助理,文具店长,婚庆公司司仪,牙科医生,打击乐手,图书编辑,人力资源经理,咖啡师,化学工程师,程序员,快递员,电影放映员,民航飞行员,远洋巨轮驾驶员,边境辑毒侦查员,在书中一一闪亮登场,为你再现一个个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职场瞬间,那些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节点,那些灵魂饱满的惬意时光。”
  • 莫麟传奇I四大古国

    莫麟传奇I四大古国

    孤儿莫麟为了救同班同学伢伢不甚被博物馆内的麒麟人砸中,获得天选者芯片。处于假死的他被送入F基地,恰好被方砖博士发现。发现莫麟是天选者的方砖博士会有怎样的动作?成为天选者后的孤儿莫麟又将面对怎样的冒险和挑战?期待《莫麟传奇》为我们一一揭晓。这是一个奇幻冒险的世界!
  • 天衍决

    天衍决

    因《天衍》陨落,因《天衍》而再生。前世孤单一个人,重生后却多了许多牵挂
  • 凡女青离

    凡女青离

    一个最低层的乡村女的修仙路。新书,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能谅解!本文慢热……
  • 捉鬼奇遇

    捉鬼奇遇

    在谢樵看来,鬼都是恶的,所以他要立志抓尽世间的恶鬼。可是当他卷入这场阴谋,并一点点揭开真相的时候才明白,很多时候,真正恶的不是鬼,而是人。
  • 微光,许你流年

    微光,许你流年

    微光,曾记得么?那时的她和他,曾是形影不离的两人,林以恩:“我的青春不过是一场我爱你,你不爱我的戏码。”流年,是否遗忘?那时的他常常喜欢看她跑过,齐寒烨:“到最后,没想到输的是我,赢的竟是他。”青春能否挽留,那时的她那样耀眼明亮,高高在上的她,蓝歆:“我让所有人都爱上了我,结果却唯独少了你。”回忆似瘟疫,他忘了她,她却也把他忘了,冷粲煊:“我们都输给了过去,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忘了。”
  • 万物轮回之时空移位

    万物轮回之时空移位

    时空移位是万物轮回的首发系列,讲述的是为了神权的争夺而引发的争斗,包含了青春,残酷,校园,时空轮回等一系列元素。(本小说不会太监,请放心食用)
  • 道欲横行

    道欲横行

    悲予苍生悲何意,道存人世道玄机。这是一个劫后余生的少年在尔虞我诈的世界挣扎着要求同存异的故事。这是一场追求存在意义的壮志少年行。...修行,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站在大地上仰望星空吗?...
  • 17岁的魔鬼少女

    17岁的魔鬼少女

    唐歆萌,一个普通的女孩,在十七岁生日这天因一个十字架项链,被唤醒了体内被封印的的恶魔血脉……一只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墨青色小狗找上她做主人,还说自己是地!狱!犬!她是傻,但她不瞎,逗她玩吗,还地狱犬……唐歆萌原本平静的生活在悄悄变化……是敌是友?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帮助还是陷阱?只能让唐歆萌自己发现……(小幽是第一次尝试写作,各位请多多支持,多提建议,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