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学习的化学的时候,喜欢采用照着书本记忆化学方程式或者化学反应的方式学习。这样的方法不但学起来非常的枯燥,而且很累,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孩子们忽略非常重要的第一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化学这门科学中,无论是探索寻找新的物质,还是验证某一个反应是否可能发生,或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是否能够成立,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得到答案。因此,我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也应该保持这种实验探究的精神。亲手做实验,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变厌学为爱学。
在化学实验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书上所说的实验过程,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这样得到的结果,会比单纯的照着书本看会深刻的多。在结合已经知道的化学方式,两厢对照之后,就会更加加深印象,学习化学也不在显得枯燥和烦闷了。
学习案例:
张明明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还不错,自从上了高中就开始讨厌起了学习,特别是化学课。虽然课本上的东西都看懂了,也记住了,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却不能考到理想的分数。后来细心的她终于发现,失分主要是失在实验题目上。
原来,她一向认为,只要课本上的东西记住了,考试就万事大吉了。她在学习中,过多地注重课本,常常抱着化学书记那些方程式、反应现象、生成物质之类的,可是没有想到,因为很多方式或者发硬现象很相似,因此她在考试时候经常记混或者记不清楚之前背过的东西。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她终于意识到这是因为她忽略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首先在思想上开始重视实验。她告诉自己:“说半天不如做一遍”,做实验可以把一些枯燥的方程式、化学反应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这样有利于理解化学知识,而且加深了记忆,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她先从常规实验开始,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边学边实验是实验的主体,老师一向强调要高度重视。她告诫自己,在实验中,首先要严肃认真、科学求实的态度。要做实验的积极参与者,不要再像从前一样,做袖手旁观者。动手的时候要正确、规范地做,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记录。而不能像从前一样,认为无关紧要,态度也不认真。
实验过后,她认真动脑分析和总结。看一看自己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后来在考试中,她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数自然也提高了。不仅如此,通过实验,她还培养了自己严谨的学习态度,并且逐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成绩自然有了大的提升。
学习秘笈: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与及时复习缺一不可。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而好的课堂笔记则是老师授课精华的浓缩,用自己的语言将书本及老师的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既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同时也便于日后复习。
◆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念和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中药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打开化学大门的钥匙。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
◆准确使用化学用语。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
◆及时反馈,精练习题。每当学习到一个阶段,就要学会自我检查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这一点可以通过选作一些经典的习题开始。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但是,要切忌陷入题海。
◆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帮助拓展知识面,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找到可以试着用化学的方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