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请你猜他(她)的年龄或者某物的价格时,注意哟,这可不是表现你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合适的做法是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试问,谁不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些,使用的东西更昂贵一些呢?一个小小的善意谎言能够换来对方一整天的好心情,何乐不为呢?不过,切记不能太夸张,一定要让人家觉得你是诚心诚意的。
秦岭某某公司市场部经理,与客户一起吃饭谈生意,对方是一男一女,初次见面,双方都显得有些拘束,因此,虽然可以直接谈生意,但是,秦岭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开头,生意谈起来有些费劲。“你好,我叫秦岭,是x x公司市场部业务员,马上奔三十了,到了而立之年,但是没有什么‘立’起来的。”秦岭略带自嘲地说。秦经理,您就别谦虚了,三十岁就市场部经理,已经算是很优秀了。您在咱们这个圈子里可是很有名了。“对方男士补充说。”哪里啊?比起你们,我就差远了。这位男士也就不到三十吧?这位女士这么年轻,但是说话做事很干练,你们老板一定很放心。哈哈,努力工作嘛,尽量做到最好是我们公司的宗旨。“对方听着秦岭的夸奖有些洋洋得意了。你们老板也就二十多岁,他怎么就那么有眼力,他从哪里学来的伯乐的本领?”秦岭顺便将对方老板也夸奖了。
秦岭的开场白一直在犯“美丽的错误”,对方不认为他缺乏眼力,对他反感,相反对他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客。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怕老的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有为、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杜拉斯在《情人》中曾说:“我已经老了……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句话放在现实是不足以让人相信的,因为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的。人人都喜欢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因此与人初识,自动将对方减岁。称赞别人年轻,必使相处有个好的开始。
“逢货添价”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一个朋友买了一件新衣服或一双新鞋,往往要你猜这货的价钱。你捏捏这件皮夹克的衣料,看看它的式样,心里已有了价钱,但说出口时要大大加码,本来大约六七百元,你却要说一千多元。朋友听了乐滋滋的,因为你的“添价”,无异于赞美她买的货价廉物美。比如,一同事从小摊上买来一套廉价的西装,让你猜价格。你也恰好在马路边看到过这类处理品,就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处理品,也就百十来元吧。”他听了也许会拉下脸来,或者脸涨得通红,因为你让他在大家面前大跌了面子。这使我想起鲁迅讲的故事:有一人家生了个儿子,抱着给亲朋看,于是听到一片赞美声,有的说,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主人很爱听。如果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主人听了准会觉得“触霉头”,非把他赶出去不可,尽管他说的是实话。
其实“逢货添价,逢人减岁”这条人际关系的传统原则最终目的是投其所好、讨人欢心。当然,这种投其所好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也是赢得好人缘的一种手段,它出发点并没有巴结奉承的意味,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别人开心,使大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取得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