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争辩几乎无处不在。小到一根铅笔,一场电影,大到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突发事件,甚至,女人因为一个发式也会引起争辩。而这些争辩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的不愉快。因为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彼。
你喜欢和人争辩,是否是以为你用争论压倒了对方,对方就会被你说服呢?你要明白,你必定压不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
小朱是公司的推销达人,销售业绩一直位居公司第一,是公司公认的销售天才。然而,在刚刚入行的时候,他也遇到过一些对他触动很大的事情。
小朱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更新替代型产品,与原产品相比有很多好处,比如功能增强,售价不高。而他刚开始推销的时候却被别人拒绝了,事情是这样的:他遇到了一个思想保守的顾客,这样的顾客一般接受新事物有些慢,只承认原产品好,对新产品的观点视而不见。小朱不服气,拿出新旧产品的说明书,两相对照,向顾客讲解。同时又实际进行操作,证明新产品功能确实比旧产品好;然后进行性价比、产品性命周期对比。最终,顾客在小朱的攻势下,不得不承认小朱说的是对的,但顾客却没有购买任何产品。小朱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他是犯了“常有理”的大忌。
“常有理”并不是金口才,说服别人时,有输才有赢。给对方留一点空间,也就给自己留下了口旋的余地,离你的目的也就更近了。
当你觉得某些惰况下不得不争论一番时,最好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样争论有意义吗?如果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不要大动干戈的好。
(2)这次争辩时理智的吗?如果只是一时逞能,那就不要继续下去了。
(3)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成见,如果有,为何要让成见进一步加深呢。
(4)你在这次争辩中能得到什么?能证明什么?如果都是徒劳的又何必费口舌呢?
心理学家高伯特普曾经说过:“人们只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这句话尽管有些幽默,但却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可见,也可以证明: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毕竟是少数。
人的思想和主张都是长期形成的,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场争论改变它。因而,当你与别人意见相左时,一方面不要太过心急地要求别人立刻同意你的看法,应该学会理解、尊重对方,给自己和别人更多的考虑时间,切忌咄咄逼人,这样的人多半得不到别人的喜爱。另一方面当然也不能因此产生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心态,要试着去跟别人沟通,沉默不语是最傻的做法。这样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懂得协调矛盾才是你最应该做的。如果你能很礼貌又很谦虚地听取别人不同的见解、主张,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