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3600000006

第6章 浙江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一)浙江产业集群研究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涌现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格局。“块状经济”是浙江省内对地方特色产业(包括产业集群)的一种称谓。1992年8月7日,诸暨市委书记顾仁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文中,提出加快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和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发展。1997年,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全省“块状经济”进行了调查,并用区域特色经济概括块状经济。1998年,浙江省工商局以专业镇与专业村为重点,分析了浙江块状经济的基本状况与主要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区、产业集群(产业群、产业簇群)等概念先后引进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用以分析浙江的块状经济现象。1998年以来,王缉慈教授在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产业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时,对浙江大唐袜业、嵊州领带等块状经济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向浙江学者推介了产业区的概念。仇保兴(1999)基于浙江实际工作的经验,引入生物学的集群(aggregation)概念,并运用专业化分工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集体(即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2001年,方民生、盛世豪等浙江学者开始引进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分析浙江产业组织与浙江产业竞争力。随着集群理论的日益普及,产业集群逐步成为浙江块状经济研究的主流范式。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各地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众多,省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浙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主题涉及浙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产业集群与浙江产业竞争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浙江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浙江产业集群的学习与创新,全球价值链与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浙江产业集群治理等。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象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制度、文化、政府、创新等多个方面分析浙江工业化进程及区域经济特征,对浙江各地产业集群的研究更趋深入,研究内容更加细致、具体而有针对性,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定量研究日益增多。

为把握全省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浙江省委政研室、省经贸委、省统计局、省工商局、省农业厅等多个部门曾多次就全省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一村一品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浙江省科技厅、工商局、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从各自工作角度出台政策,推进全省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浙江省科技厅从2000年开始,实行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星火产业带建设。浙江省工商局于2003年开展“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认定工作,截至2006年,全省已有织里童装等32家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007年,浙江省质量技监局提出创建浙江区域名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开始引进集群理论分析“块状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调研报告与研究成果。嘉兴市在2000年制定“加快发展工业特色规模经济的总体方案”,召开全市工业特色规模经济工作会议与嘉兴市区域特色规模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工业特色规模经济。2005年,嘉兴市经贸委对嘉兴产业集群发展进行调查,实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湖州市委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行“湖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并对湖州产业集群进行全面调查。杭州市采取建立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措施,建立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宁波市委政研室、科技局专题调研宁波块状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宁波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温州市科技局委托北京大学研究温州制造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台州市委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专题研究台州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提升。金华市制定了全省第一个“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丽水市经贸委对全市块状经济发展进行调研。衢州市举行培育产业集群座谈会,衢州市统计局根据衢州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分析衢州块状经济发展。加快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浙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调查概述

1.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全省区域特色经济与块状经济调研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进行全省区域特色经济与块状经济调研的目的在于政策制定,即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特点及其趋势的分析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1997年,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对浙江区域特色经济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认为区域特色经济是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形成的特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支柱的比较优势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的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据当时上报汇总的66个县市区的情况看,浙江区域特色经济涉及农业、工业、专业市场、建筑劳务等领域。据粗略统计,1996年66个县市区的工业特色产业(品)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37,4%;农业特色产业(品)产值占其农业总产值的39畅8%。在区域特色经济较发达的78个乡镇中,1996年特色产业(品)销售额约占总销售收入的50%,有的乡镇达到80%以上。66个县市区中特色产业(品)产值超1亿元的区块有306个,总量达2664亿元,每个区块平均规模达8畅7亿元,其中10亿元至50亿元的区块91个,50亿元至100亿元的区块13个,超100亿元的区块4个。在全省专业市场中,1996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286个,其中10亿元至50亿元的46个,50亿元至100亿元的8个,超100亿元的3个。

2001年,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对浙江区域块状经济进行了第二次较为全面的调查,为区域块状经济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是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按照课题组调查的统计划分,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的区块称为块状经济。从2001年6月调查汇总的情况看,在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519个,块状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块状经济广泛分布在工业中的175个大小行业,涉及工业企业23畅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380畅1万人。块状经济在县域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1/3以上的县(市、区)达到50%以上,其中占50%~70%的有17个县市区,占70%~90%的有12个县市区,占90%以上的有2个县市区。从区块产业规模看,在519个区块中,总产值为10亿~50亿元的区块有118个,50亿~100亿元的区块有26个,100亿元以上的区块有3个。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全省有52个区块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2005年,省委政策研究室又对全省块状经济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分析浙江块状经济近年来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2005年调查沿用前两次统计划分,对全省各县(市、区)中年产值上亿元的块状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进行了重点调查。从统计结果看,2000年以来,浙江块状经济呈现出数量继续扩张、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04年,全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15826亿元,块状经济工业产值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块状经济平均规模26畅3亿元,企业总数30畅84万家,从业人员约800畅4万人。从规模结构看,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有285个。其中,10亿~50亿元的区块202个,50亿~100亿元的区块46个,超过100亿元的区块37个。在块状经济主要产品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有78个。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形成了块状经济。其中块状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的有45个县(市、区),占50%~70%的有16个,占70%~90%的有24个,占90%以上的有5个。

从地区分布看,浙江块状经济主要集中在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其中,杭州124个,合计年产值3380亿元;宁波77个,合计年产值2500亿元;温州73个,合计年产值1735亿元;湖州30个,合计年产值680亿元;嘉兴35个,合计年产值1540亿元;绍兴58个,合计年产值2647亿元;金华77个,合计年产值1310亿元;台州67个,合计年产值1680亿元;舟山11个,合计年产值110亿元;衢州24个,合计年产值108亿元;丽水25个,合计年产值136亿元。

浙江块状经济分布在28个工业部门,比较集中的有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设备、金属制品、电子、皮革、工艺品等。其中,纺织业有51个区块,合计年产值2953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有53个区块,合计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50个区块,合计年产值140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有48个区块,合计年产值1133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37个区块,合计年产值1122亿元;金属制品业有44个区块,合计年产值846亿元;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有16个区块,合计年产值804亿元;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有33个区块,合计年产值682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18个区块,合计年产值668亿元。

2.浙江省统计局的浙江产业地理集中、集聚与集群的研究

浙江省统计局从统计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浙江的产业地理集中、集聚与集群状况。林云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测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方法———基尼系数法来研究浙江产业集聚的现状与发展,利用区域基尼系数分析了2005年浙江27个制造业大类的产业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与绩效。但是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群之间虽然联系密切,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2007年浙江省统计局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了23个大类行业的市级基尼系数及152个中类行业的县级基尼系数,分析了浙江省主要大、中类产业地理集中的基本情况、变化态势、空间结构及集聚绩效与创新能力,又计算了萧山区、鄞州区、绍兴县、慈溪市、余姚市、温岭市、永康市、诸暨市等8个县(市、区)主要集聚产业。

2007年,浙江省统计局对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数量、结构、分布等进行了总体刻画,度量了浙江制造业中各行业大类的产业集聚水平和主要的集聚地区,并对浙江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行业中小类的集聚状况进行了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浙江省统计局把产业集群的划分标准确定为同一个县(区)范围内,同一行业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内有50家以上企业,合计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产业区块。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至2004年底,浙江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839个,分布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的83个县(市、区);涉及企业15畅65万家,占全省制造业企业的85畅0%;共创造工业总产值15474畅44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9689畅07亿元的78畅6%;工业销售产值15048畅89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值19194畅38 亿元的78畅4%;出口交货值4307畅99 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出口交货值4898畅71亿元的87畅9%;利润总额793畅58亿元,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1037畅85亿元的76畅5%;年末从业人员合计为748畅23万人,占全省制造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873畅06万人的85畅7%。

从浙江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看,涵盖了制造业30个行业大类中的28个,只有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没有产业集群出现。从浙江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看,杭、甬、温三市无论是集群的数量,还是集群的工业总产值,都占据了全省的一半左右。其中,集群数最多的是宁波市,有158个;而集群工业总产值最大的是杭州市,占全省的23畅1%。集群数量最少和工业总产值最低的均是丽水市,仅有产业集群11个,工业总产值只占全省的0畅4%。

3.浙江省经贸委的全省块状经济调研

浙江省经贸委在2004年及2006先后对全省块状经济进行调研与统计。2004年浙江省经贸委的调研表明,到2003年止,全省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块状经济有430个,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149个,工业总产值合计1万亿元,约占全省制造业总量的50%;其中,产值50亿元以上的有35个,100亿元以上的有26个,200亿元以上的有6个。绍兴轻纺、海宁皮革、嵊州领带、永康五金、永嘉纽扣、乐清低压电器、桐庐制笔、诸暨袜业等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和创新基地。

2006年浙江省经贸委的调研表明,2005年全省1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 360 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 18405 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30212畅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812畅4亿元)的60畅9%。与2003年相比,“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畅2%(2003年“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为10215畅6亿元);“块状经济”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了8畅1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块状经济”的份额占六成以上,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十分突出。在全省11个市中,“块状经济”的总量规模(按工业总产值计)排在前3位的是宁波(5395亿元、占全省29畅3%)、绍兴(2835畅9亿元、占全省15畅4%)和温州(2387亿元、占全省13%);以下依次是台州、嘉兴、杭州、湖州、金华、衢州、丽水和舟山。

在31个统计大类的制造业中,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和武器弹药制造业等3个外,均有“块状经济”存在。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尤为集中。其中宁波电气机械、宁波金属制品、宁波塑料制品、宁波通用设备、宁波服装、温州鞋革、绍兴织造、宁波纺织、宁波工艺品、温州服装、温州乐清电器、温州塑料、嘉兴纺织、绍兴印染等14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萧山化纤、诸暨五金、宁波有色金属、宁波电子通信、诸暨织布、诸暨织袜、绍兴纺丝等7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为200亿~300亿元。宁波交通运输设备、温岭泵与电机、温州汽摩配、嘉兴服装、温岭鞋帽服装、嘉兴化纤、温岭汽摩、玉环汽摩配、温州印刷、嘉兴皮革、诸暨铝塑管、湖州长兴化纤、富阳造纸、吴兴印染织造、宁波文体用品、杭州五金机械、宁波专用设备、临海机械电子、宁波化纤、嵊州领带、玉环阀门、宁波农副食品加工、上虞化工等23个工业块状经济的总产值为100亿~200亿元。

4.北京大学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小组的浙江产业集群识别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小组利用2001年浙江省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以浙江省各个邮区的四位数产业就业区位商大于3及该产业内企业数目大于100为标准,辨识确定了116个典型产业集群,分布在浙江省46个邮区中。其中温州市区(不包括其辖县)拥有12个产业集群,是拥有产业集群数量最多的邮区。这116个典型产业集群涉及69个四位数产业门类,其中纺织、服装、塑料、五金、纸制品、玩具等传统产业占了绝大多数。服装制造业和紧固件制造业产业集群各5个,是浙江产业集群最为集中的两个四位数产业门类。温州市皮鞋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352家,而萧山羽绒制品、东阳粉末冶金制品以及余姚的其他日用电器制造业集群企业数量则都刚好是100家。从集群的空间分布看,温州和台州两地的产业集群分布最为密集,环杭州湾地区的产业集群也相对较多,而浙中和浙西南地区的制造业集群数量相对较少。根据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规模结构,潘峰华将浙江产业集群分为全部由中小企业构成的集群、由一家规模绝对领先的企业加其余全部中小企业构成的集群、由几家规模居于领先的企业加其余中小企业构成的集群、大中小企业分布相对均衡的集群等四种不同类型。

5.《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浙江产业集群调查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3集群:中国经济的龙脉》一书,通过研读国内有关产业集群的文献和论文,搜索网上国内各个城市的政府网站和行业协会网站以及关于国内产业集群的网页,向全国2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贸委、政研室或计划局进行电话咨询,获得当地主要产业集群的线索,拜访咨询了相关行业协会,并用从业人员、销售利润、企业个数等的区位商数据对发现的全国各城市的产业集群进行了验证、剔除和修正,确定中国(包括浙江)各城市各产业的集群分布和发展状况,并对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绍兴等地市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点评。

(三)浙江产业集群研究评论

由于不同机构调查统计浙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角度不同,方法不一,标准各异,因此有关浙江产业集群的调查结果也大相径庭,并缺乏可比性。大量有关浙江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仍然较多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在调查统计与案例分析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由于产业集群理论尚不完善,如何界定产业集群也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浙江产业集群研究无论在理论视角,还是在工具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1.产业与集群的联系与区别

一些研究往往把地方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看作是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尽管地方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与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联系密切,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传统产业经济学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归类的产业,即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得到的产业。归类的产业往往是同质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产业的客观联系。作为一个集合概念,产业的规模与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划分的角度,因此产业划分的标准弹性很大,产业分类多种多样。尤其是由多个狭义划分产业进一步集合而成的广义划分产业,尽管在某些技术经济标准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其内部的联系往往是相当松散的。产业集群是一个跨产业的概念,具有产业链乃至产业系统的特征。一些研究在统计时往往以产业为标准,忽视了集群的跨产业特征。在界定产业集群时,产业划分的标准不明确,随意性较大,难以真实反映产业间的复杂联系。

2.产业地理集中、集聚与集群的联系与区别

产业的地理集中、集聚与集群都反映了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现象,但是,理论界对产业地理集中、集聚与集群的区别一直不够重视。浙江省统计局对全省主要产业地理集中状况的分析表明,尽管产业集群与产业地理集中联系密切,但是,一些地理集中度很高的产业(如浙江的烟草、石油加工等)并不存在产业集群现象。因此,有必要根据产业地理集中、集聚与集群研究的传统与方法,分辨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产业地理集中研究关注产业的空间分布,主要是从计量的角度分析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因而具有明确的产业特征(尽管产业特征往往受研究时选用的产业分类标准的限制,分类越细,产业特征越明显,分类越粗,产业特征越不明显);产业集聚强调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侧重探讨企业、产业乃至各类经济社会活动地理集中的机制与动力,对产业分类要求并不严格。尽管产业集聚包括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两种基本形式,但是在许多运用中,城市化经济(如城市及工业园区)往往成为集聚经济的主要形式。由于不严格要求集聚企业的产业属性,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泛化为经济集聚,广泛用于解释工业园区、城市化、区域发展、国际经济等领域。

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往往具有一个或多个明显的核心产业。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又是一个以核心产业为中心,涉及包装、流通、运输、教育、科研、中介、政府等多个行业的跨产业的概念。一般来说,同一产业的集聚往往与产业集群的内涵比较接近,但是,不同产业的集聚,即广义的经济集聚,无论在产业范围还是在空间规模上都与产业集群存在明显的区别。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集聚存在于从地方到国家的各个空间层次,而产业集群的地理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往往存在于面积相对有限的地方或区域。产业地理集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产业的空间分布,往往只能反映产业的地区分布或企业的空间分布,而难以反映产业内部企业之间联系。很多产业集聚研究只在一般意义(如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上关注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多的产业集聚研究则往往忽视相关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而产业集群内部则存在广泛而普遍的联系。

3.产业集群与块状经济、产业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产业集群、块状经济与产业区是三个联系密切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产业区的概念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产业地方化过程的分析。马歇尔把地方化产业集中的区域称为产业区,并与工业城市相区别。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产业区理论的兴起,产业区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经济学教授巴卡提尼认为,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口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实体”,强调用整体的视角,而非企业的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区中,社区和企业有机融合并相互依存形成地域实体。马库森和朴杉沃等学者扩大了产业区的内涵,认为“产业区是以新兴的贸易导向的经济活动为主体,在空间范围上有界的区域,具有独特的经济专门化特征”。

作为一个空间实体,产业区与产业集群相比较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有时产业区内部可能存在多个产业集群,从而使产业区的研究更加错综复杂。由于产业区研究往往依托具体区域的产业—经济—历史—社会分析,其理论适用性往往受到质疑。随着集群理论的迅速兴起,产业集群大有逐步取代产业区的趋势。但是,产业集群是一个地方产业组织的概念,而产业区则是一个空间、区域的概念,产业区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是一个产业分工具有弹性专业化的区域。因此,产业区与产业集群反映了不同层次的内容。作为一种地方产业组织,产业集群往往嵌入于一定的空间背景,即产业区。因此,产业区的演化是以产业的地方化与集群化为起点。“块状经济”是对浙江省许多地方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从性质上介于产业集群与产业区之间的一种地域经济组织模式。

4.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缺乏统一的界定指标

尽管有许多研究统计分析,但是如何界定浙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仍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以县(市、区)内有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元的区块作为界定块状经济的标准。但是,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有关全省块状经济调查的产业分类标准不甚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调查者的经验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的客观性。浙江省统计局以在同一个县(区)范围内同一行业大类有50家企业,合计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为标准。浙江省工商局的专业村、专业镇(乡镇)标准分别为:专业村,在以一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从事生产加工经营的户数占总户数的50%以上,从业人数总劳动力的50%以上,并相互协作,从事同一产业或相关配套产品的配件加工,年产值占全村工业产值的80%以上;专业镇(乡镇)是指在一个建制乡镇范围内,有30%以上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形成专业生产加工经营规模,从事生产加工经营的户数占全镇总户数的30%以上,从事的行业相似或相同,并分工协作,年产值占全镇总产值的50%以上的乡镇。日本东京大学的Tomoo Marukawa则以乡镇为单位,把乡镇制造业小类企业15个以上产业称为集群。不同的研究产业集群界定标准不同,不同的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同一个研究也由于统计方面的问题而存在问题,使得对于浙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个混沌的状态。

由于产业集群的辨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缺少权威的统计分析方法。受统计数据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大量有关浙江产业集群的研究大都是基于个案的实证研究。由于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跨产业的体系,传统的以区位商为基础的主导产业分析与产业集群必然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产业集群辨认方法,缺乏县市级投入产出数据,而基于省级投入产出表得到的宏观集群,与普遍关注的地方产业集群无论在内涵,还是在空间范围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些自下而上的调查,尽管能够获得相对具体的调查资料,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模的调查方法,加上调查人员对相关问题理解的偏差,使得块状经济的数据变动较大,缺乏连续性。

作为浙江工业化进程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演化模式,浙江产业集群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关集群的研究成果和新闻报道也相当丰富。国内外的学者围绕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各个方面,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省内各级地方政府对当地产业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出台相关的政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与集群往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产业集群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与统一的界定标准,目前有关浙江产业集群的各类统计方法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出现相互矛盾,要想科学地了解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征,需要在现有浙江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灵活而有弹性的分析框架,解释浙江地方产业的各种类型,从而对浙江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更全面的介绍。

同类推荐
  • 保险帝国

    保险帝国

    《保险帝国》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面对家庭,面对生存,面对机遇,我们努力挣扎。家庭并不是避风港,象牙塔也不是铁饭碗,她手足无措,艰难抉择。而答案,在磕磕绊绊前行的时光中渐露端倪。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这是本观点比较标新立异的虚拟经济论文集,共收论文17篇,具体内容包括:单边主义把世界引向何方;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从生活价值论解读财富属性;广义虚拟经济概论十题;基于不同视角的虚拟经济观点综述等等。
  •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财政管理体制概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考评、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分析、财政管理体制国际比较借鉴等。
  • 中国制造业投资研究

    中国制造业投资研究

    以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投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制造业投资规模、结构和效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书在简要回顾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后,详细阐述了继续加强制造业投资的客观必然性;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和检验,定量研究了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制造业投资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热门推荐
  • 狩猎梁山

    狩猎梁山

    你问我要什么?简单啊,权利、金钱和美女,嫌我说的不够文雅?好吧,志向、财富和爱情!忠义无双百八将、轰轰烈烈宋时行!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咱也不能庸庸碌碌的活这一辈子不是?征战天下,万里疆域在手,美人情重,后宫广厦三千。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就是我的梦想,我活着,我努力着,我屹立在巅峰笑看风云!
  • 穿越之斗罗大陆

    穿越之斗罗大陆

    不要吐槽,我素初二党,每一天一更以上(包括一更)
  • 宠妖女:风花雪夜

    宠妖女:风花雪夜

    狂风习习,雪花飘扬,那凄凉的夜中曼珠沙华花瓣上雪与血进行了世间最完美的交融...
  • 翻墙逃逃逃:萌物小王妃

    翻墙逃逃逃:萌物小王妃

    身为炮灰王妃桃花泛滥。太子见她一次扑一次,吓得她边跑边喊:“太子爷,我是有夫之妇,求放过!”某皇子更是简单粗暴,逼婚无果,竟一亲二摸三推倒,将她办实。事后她风中凌乱了:“你特么不是阉人吗?!”【小剧场】“皇上不好了,韩姑娘嫌后宫沉闷无趣,拟定了一套圈养男宠计划!”宫女匆匆来报。升官的皇帝扶额长叹,索性将自己妆扮成小白脸,打包送至某女的寝宫……【1V1,男女主身心干净】
  • 我们的千秋万代

    我们的千秋万代

    我这纵身一跃莫名其妙被一道黑影劫走了不说,还要在凄凉的冷宫“荒岛求生”,被你XXOO了又怎样,照样和你离婚回到我的时代照样帅哥美眉排着队追求我,等等,帅哥也就罢了,美女也追你是怎么个情况啊。
  • 折之羽

    折之羽

    这算是仙鹤报恩的故事之瓶邪版,古代架空,农夫瓶×仙鹤邪的设定
  • 至尊在穿越

    至尊在穿越

    一个至尊人穿越到仙剑之中会发生什么呢?改变历史吗?是的你答对了。怎么改变呢?当然是一路打过去就是了,毕竟无敌能动手就不动嘴,毕竟无敌动手比较快一点。本书会写各种穿越,不只是仙剑,本书绝对爽文
  • 天阙奇录

    天阙奇录

    天阙奇录.....一卷天地间的奇书,共分九卷。不知存在了多少岁月......亦不知来自何方.....太古诸皇.....上古诸帝,为何皆为了它而疯狂....
  • 长相思夕别离

    长相思夕别离

    不会写介绍TAT,大概就是有点赵氏孤儿巴啦啦的节奏
  • 黎明之墙

    黎明之墙

    位于大陆东部的莫斯帝国,繁荣强大,帝国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却是波涛暗涌。西部边境的蛮族虎视眈眈,帝国内部各大家族各自心怀鬼胎......危情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