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自然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无论你是工作10年、20年还是50年。实现就业,可以给他人或者股东工作,俗称打工;也可以全职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工作,如果企业是你创立的那么就是创业,否则即为守业。
无论哪种,如果想工作得好,最终实现财务自由,也即无需继续靠出卖劳动力来赚取生活所需报酬,都应该分析下自己所处的现实,这样才能找到方法“对症下药”,使得作为主观的自己在现有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发展。
一、工资“行情”太不景气
我们先剖析下中国当下的工资“行情”。
从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化改造的完成直到1978年,我国一直实行的几乎是100%的公有制经济。为了给国家积累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制度,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大部分上缴国家,只得到很少一部分留给自己以维持基本生存所需。
但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末外资开始进入中国的10年间,所有制分类开始有了变化,但低工资制度却仍然在延续,工人在多次企业改革转型甚至是股东变更后仍然领取很低的工资,只能得到自己劳动所得的一小部分。那个时候开办民营企业或者接手国有企业的个人,能够很快致富,因为在所有制变更后,企业主个人享受着工人领取低工资后本该上缴给国家的大部分所得。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万元户”不断涌现,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紧接着大量外资企业来了,它开出的约等于市场价两倍的工资,使得国内的工人趋之若鹜,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外资企业薪水高,而实际上它只付出了工人劳动所得的很小一部分,因为它的生产率更高。
到了90年代初,国内进一步拓展改革开放思维,放宽外资及国内民营资本开立企业的门槛,加上这个时候出现的第一波劳动力短缺,市场上开始争夺产业工人,此时工人工资才有了部分提高,但是工资收入在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
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一样,都享受到了中国当初为公有制而生的低工资制度。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在非国有的情况下为民营的企业工作,并被无偿夺取了本该为计划经济的国家做贡献的大部分劳动所得,所以导致了中国至今还留存着低工资的习惯。
在中国的薪水被拉平到世界水平之前,创业是个比打工更好的选择,这也造就了社会主义中国有着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强的“老板文化”。整个社会都提倡并崇拜老板,实际是因为做了老板后更容易赚钱,赚取低工资下的超额利润。
当然,按照趋势来说,再过二三十年也就是在2040年前后,国内人才市场的发展将日臻完善,低工资的习惯也行将结束,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凭着自己5天8小时的薪资还有十几天的带薪年假,就不会再羡慕一个有着几十人员工的小企业老板,“老板文化”届时也许将在中国寿终正寝。
二、当今社会的财富观
工资之后,我们讲下财富观。所谓“财富观”,就是中国当今社会对于财富的看法。
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总结出当今中国财富观的现实——社会更侧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在房价高企和物价高涨的年代,你去参加某某社会活动,会发现本来就有钱的人将更加受人尊敬,而即使你增量较大是个月入上万甚至几万的海归留学生,只要你之前没有财富的积累,那么在任何需要比拼经济实力的场合,比方说相亲时,你都将处于劣势,因为当今社会存量资产的意义远远大于增量资产。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更能够理解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如下种种怪现象还将屡见不鲜且大行其道:男女青年相亲时以男方的家庭资产作为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月入几万的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子;家里有几套甚至十几套房产的青年人开着宝马车去上班领取着两三千的月薪……这都归结于我们当今过分看重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残酷现实,换句话说,社会大多数情况下只看你现在有多少而不看你挣多少。
三、惊天动地的房价“走势”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房子和房价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这场中国当代惊天动地的房产浪潮中,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高房价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卖地收入一直以来就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却为何从2000年前后才对高房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为什么不早几年或者晚个10年?很显然,在靠近2000年的那几年,必定出了“大事”,导致了地方政府开始大量缺钱。
古来国家维持运转主要靠税收,当今的中国也不例外,这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方告一段落。从1949年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兢兢业业而基本是无私奉献的工作所积累的财富,当时税负实际上少之又少。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两腿并行,一面维持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对自己的供血能力,一面增加税收收入。而在允许占少部分的私营经济相对发展不久之后,公有制的弊端导致在市场相对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纷纷亏损严重,使得国有企业丧失造血能力,入不敷出,不但不能为财政作贡献反而成为财政的包袱,而庞大的行政开支又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国家财政,于是,国家没钱了。
要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第一步便是国库券的诞生,这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但国库券这样的公债毕竟基数太小而且迟早要兑现还给购买人,最直接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税收上,而中央税收成了重中之重。增加税收从90年代初到现在,20年来,一直在增强,从未间断,也没有缓和的迹象,每个人都会发现身边的税种越来越多也愈收愈重。
从1994年开始我国税收主要以分税制为主体,来加强税收分配制度,说白了就是三级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主要承担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职能,占税收总收入的60%;省级和县级地方政府更主要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分别占税收收入的15%和25%。在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全国税收总额分配比例大致为:中央20%,省15%,县65%。显而易见,中国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县级政府的税收收入比例作了个对调,也就是中央得到全国税收大头,省政府维持不变,原来得到大部分税收的县级政府现在只得到约25%的小头。
因此县级地方政府开始缺钱了,特别是从1998年中央开展了严格的税收法制建设,强制结束了1994年之前的包税制而落实了之后的分税制,这才使得税收大头真正地落入了中央国库。这就是2000年之前发生的“大事”,此时没钱的县级地方政府开始到处筹钱。首先利用一切可能将手头的地方国有企业纷纷卖给私人和外资,并同时将乡镇等集体企业卖给个人来换得现金。但是在2000年前后经过两三年时间,这点家底也卖得差不多了,唯一能填饱地方财政胃口的就只剩下土地了。
此后从2001年开始,靠卖地来获得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的首要任务,这期间最早于1999年就开始尝试高价卖地的始作俑者,有江苏的地级市宿迁和省会城市南京以及湖北的武汉,此后全国各地市纷纷仿效之,很快蔓延开来。
可见,房价高企的直接原因是三级税收分配比例的不合理。中央税收过高,本来收取税收总额的20%左右却多收了近40%,导致国库异常充足,国富。而原本获得65%税收大头的县级地方政府现在却只被分配到了25%的税收收入,导致县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地增加收入(炒高卖地费用),增高现有税种特别是房地产税的纳税基数(房价),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民穷,三代人几十年的收入全部用来买一套房子。
因此,税收分配不改革,高房价的现状就不会改变,此为高房价的本质,与我们奋斗中的职场人士息息相关。明白了以上房价的本质,我们就可以对房价趋势有个大致的判断,而不会死等房价暴跌了。
四、基本的税收知识知多少
税收,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这里我们普及一下最基本的税收知识。
我国第一大税为17%的增值税,它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税种之一。增值税中的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要增加税收收入,第一步当然是从这个最大的税种开刀。在2008年1月开始执行的增值税转型,对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代理等中间商家开始了增值税的全面开征。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年国家税收却依然突飞猛进,增收接近20%,跟这一条法规的执行有直接的关系。
1999年前后新增或者严格征收的几个税种还有个人所得税、个人存款的储蓄利息税以及个人车辆购置税;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到现在的几年间开征并数得上名号的就有燃油税、车船税、房产保有税;我们近期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就会征收的还有资源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赠与税、房屋租赁税、物业税、二氧化碳排放税;不远的将来在2015年前后还会增加更多的新税种:空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垃圾税、噪音税、结婚税、离婚税、超生税、火葬税……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下面重点说下跟我们职场人士休戚相关的几种税。
首先说说个人所得税。从20世纪80年代初人均月收入20元时的800元起征点,到2008年的2000元起征点,再到2011年9月开始执行的3500元起征点。如果不出意外,号称减税的新个税法将会使得个税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其中关键的一点不是起征点从2000元调整到3500元,而是税率从9级变成7级,4500~9000元税率升为20%,9000~20000元税率升为25%,再过几年更多的人将荣幸地进入25%的征收范围,名义上减少了超额累进个税计征法的税级,实际上却是增收了。
其次,社会保障税。现在你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工资减去保险、公积金后的应税所得额来计征的,最快于2014年你每月缴纳的“五险一金”也将交税。
再次是遗产税。当你拿着微薄的收入却因为父母留给你几套房产而沾沾自喜之时,不要高兴太早,国家很快会立法对于遗产课以重税,父母留给你100万元的房产你要先缴纳接近50万元的遗产税才能继承。
最后,说下物业税。2011年1月底国家在重庆和上海试点了房产保有税,这个税属于物业税的范畴,只不过中国房产只有70年的使用权而无永久居住权。所以在当下物业税不能名正言顺诞生且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房产保有税这个权宜之计则应运而生。这个税一旦开征,将会万代继承下去,必定会是将来税收的重头戏,它甚至被寄予了取代现在每年几万亿土地出让金的厚望。所以在贷款买房后除了计算每月的还贷,你还要合计下每年要交的房产保有税,在还月供的同时留出钱来缴纳。五、“伤不起”的物价
物价其实属于地方范畴,也就是在当地所销售商品的价格,除了百姓日常消费品(食品、水电煤气等)这些关系民生的物价在中央重点监测和控制之下不可随意乱为之外,其他所有物价地方政府都可以用来炒作赚钱。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现行税收制度不改变,地方就拿不到税收中的大头,必定会在房产炒作之外物色更多的炒作对象。今后千奇百怪的高价商品会层出不穷,“蒜你狠”、“豆你玩”等现象层出不穷也只是才刚刚开始,表面看似民间投机资本的炒作,实则充满了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推波助澜。高房价已经因为地皮的有限性以及中央严格的监控而产出不了多少财富了,接下来的就是如下财富目标:郊区的小产权房、农村的宅基地、小学初中高中的上学名额、本地户口、车牌、停车位、墓地费、火化费用,等等。一句话,物价走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生活,人们时常感到挣得还没有花得多,真真是伤不起啊!
TIP 我我国们实当行今公的有收制入的偏历低,史低遗工留资下又来偏的偏低遇工到资了制侧度重导致存量资产而非增量资产的社会财富观,这就陡然增加了靠工资收入维持生存的难度。而且,今后若干年,中央针对必需品增加的税收和地方针对非必需品的价格炒作,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前者的目标群体是全体人民,而后者面对的则是他治下的所有平民,被
标榜为中产阶级的职场人士,均在其列。
我们透析了中国的低工资制度、社会财富观以及房价的本质,并预判了税收和物价的趋势,是为了弄明白我们职场发展的大环境。这样的残酷现实,使得我们想通过工作来解决物质基础之困的目标来得更加任重道远,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实现职业突破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