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中,犀利的言语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一些激昂的谈话中却时常夹杂着很多尖酸的话语,当然在针锋相对的场合里,使用这些言辞对事件的进展会起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让对方如入维谷,但是过于刻薄的话会深深地刺伤他人的自尊,从而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在用词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分寸,懂得“人言可畏,积毁销骨”这一道理。
人言可畏,慎用辞令
在我们批评他人时,应该注意些技巧,不能总是讥讽、挖苦、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和面子,这样的批评不仅会伤害对方而且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而无法起到催人奋进、劝人改过的作用。
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了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知道您对天上的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并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您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
原本张教授是试图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这个胡吹乱捧、不负责任的“评论家”。但张教授的话看似幽默,实则尖刻。他的奚落与嘲笑深深伤害了这位文艺评论家,表现出一种对对方的蔑视,这已大大超出了积极批评的范畴。试想,这位文艺评论家尽管在一些文章中不负责任地胡乱捧“明星”,可是这样的批评他是绝对接受不了的,非但不会接受,恐怕还会奋起抨击而与张教授反目成仇,想必张教授的目的并非如此。
上面我们讲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周恩来总理遇到同样的事情时是如何处理的。
1952年,周恩来率政府团抵达前苏联,就我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项目问题进行谈判。抵苏后,他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逐字逐句讨论修改计划草稿。复印前,他又专门叮嘱一位同志把最后校对这一关。但当周总理拿到稿子后发现仍然有差错,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校对的同志。第二天,周总理来到代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时,特地与这位同志碰了杯,笑着说:“罚酒一杯吧。”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既亲切又严肃,使这位同志内疚而又不会难堪,收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周总理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别人的缺点及错误进行批评,而又不会伤及他人自尊。
人人都会犯错误,如果对方因为有缺点或犯了错误,你只是一味地横加批评,说一些伤害对方自尊的话,是不太妥当的。当某人做错事时,在他的内心是会自我反省的,觉得报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更加的羞愧难过,有些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树立自信心。如果换种语气来教导他人,对方不仅会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表现出的这种真诚,更重要的是对方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
鲍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飞行员,他时常会参加一些飞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亚哥举行空中表演,一切都很完美,然而,在返回洛杉矶驻地途中,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在300米高度时突然熄火,他凭借着自己熟练的技巧使飞机降落。虽然人无伤亡,但是一架昂贵的飞机却遭到严重损坏,着陆后,胡佛立刻检查飞机燃料,发现果然是燃料加错了。
回到机场后,胡佛要见一下为他座机服务的那名机械师,当时这个年轻人已经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非常苦恼了,当胡佛走近他时,他流泪了。由于他的过失,飞机被毁了,而且差点使三人送了命。胡佛并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批评、指责、开除这位机械师,而是上前搂着他的肩膀说:“为了向你表明我坚信你不会再这样做,我希望你明天为我的F-15(战斗机)提供服务。”
结果我们可想而知,这名机械师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但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会干得更加出色。如果胡佛冲上前去劈头盖脸对这位机械师一通讽刺打击或是严厉批评的话,不仅会大大地伤害机械师的自尊心,而且很有可能会使他变得沮丧、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弃他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工作。
另外,要做到不带刺,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心中不高兴,也不要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而且言语间不可含有讥讽或敌意。避免在批评他人时做出握拳、瞪眼。皱眉、把脸沉下来等表示愤怒的动作。这样会使被批评者听来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或怀疑你是对其心怀不满,这样他就不会再继续听你讲的内容了。我们要尽量用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你要批评的那个人,尽量剔除感情成分,学会借表情、态度、声调等来增加批评语的积极效果。
注意口德,少揭疮疤
说出去的话就好比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因此,话到嘴边时要细细思量,切忌不可随口一说,话出伤人,必须要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可说尽伤心话”的道理。
那些口才好的人,常常不会滥用自己的这种才能。他们在言语中进攻他人时会尽量少揭对方短处,这种方法可以防备对方“以你之矛攻你之盾”,而此法如果使用,双方便很难再沟通了。
所以,当你在修炼口才时,还要积极修炼你的习惯。尽可能避而不用一些与生理上有关的特点:胖猪、矮冬瓜、瘸子、聋子……身份上的卑贱:乞丐、私生子、拖油瓶……以及白痴、阳痿、性冷淡、无生育能力等等。一旦触及到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他的理智将立刻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动物性的原始的防卫本能,到那时就有你的好戏看了。
富兰克林是个口才很好的政治家,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口德,在早年时,他曾经做了一张表。表上列举出各种他所要改善自己的美德。这样几年之下的实践力行,显然也获得了相当成就。可是,之后他又找出了还有一项应该实行的美德,跟谈话艺术有极大的关联。我们且听他的自述吧。
我在自我完善的计划里,最初想做到拥有十二种美德,但一个教徒朋友,有一天前来向我说大家都认为我太自傲,原因是说我的骄傲常在谈话中吐露。当辩论一个问题时,我不但固执地满足我正确的主张,而且有些轻蔑别人的样子。我听了他这话,自己立刻就想矫正这种缺点,因而在我表上的最后一行加了‘虚心’这一条。
我到现在,虽然不能自夸在实际行动上这点有何成就,但表现上,我至少已经改善许多了。我决定避免直接触犯他人的情感和武断自己的言论;我甚至对自己下了一道命令,决心以后把‘当然’、‘不消说’等字眼改掉,换以‘据我所知的’、‘我只觉得’、‘似乎’、‘可能’等等的口头语。
我发觉别人如果真的说了一句错误的话,我这时也忍住不去与他辩论,不去争执,或不直接指出人家的缺点来。我即使要说话,也总用‘你的说法似乎不太对吧’的口吻。
这样不多久,我果然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我无论在哪里,陈述意见时用谦虚方式,都会使人家容易接受而绝少反对;说错了话,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矫正的过程中,起初的确用了很大的毅力,来克服本性而去严守这‘虚心’两个字;但后来习惯渐成自然,数十年来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我骄傲之态显露吧!
“这全是我行为的方式所致。但除此以外,在我改变整个习惯的过程之中,更能处处地注意到谈话的艺术。我时常压抑自己,别去做一个擅长雄辩者,因而我和人谈话时字眼的选择常常变得迟疑,技巧也时常有意愚拙,不过结果我是什么意思仍然都可以表达出来……”
就是靠着这样一种谦虚的口德,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出色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正好告诉了职场人士,在处理人际关系及交往时应该警醒及注意的问题。
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
在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因可能与对方的意思相背而伤害到对方,又怕对方对自己的态度蛮横伤及到自己,这时,就需要用一些赞美的话语做中和剂,令对方不能反驳,又不能发怒,批评得有理有据,令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首先必须设想一个限度,否则你的忠告将会适得其反。当你要指出某人的缺点时,必须要从心里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及不完美是正常的,时时抱持着一种自我反省的心态,而且要抱持着与对方一同背负过失的谦虚态度,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次,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必须要在事先准备一些赞美的话语,在批评前,就要先将这副“灵丹妙药”给对方服下,然后再转入正题。当对方因为你指出的缺点感到难过时,赞扬就能起到很大的中和作用。
某机关办公室的主任有一天一大早见到他的一位女打字员,便夸她:“你今天穿这身衣服很漂亮,更显年轻美丽了。”那位女打字员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主任又不急不忙地接着说:“可是,我说这句话的目的,不仅是要你心里高兴,还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多注意一下标点。”
这位主任所说的话未免太露,但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去效仿。就像要让人服下一种很苦的药丸,但药丸外面裹着糖衣,先让人感到甜味,就更容易吞到肚里。当药丸进入肠胃时,再苦,病也治好了。上面案例中如果主任直截了当指出,“以后要注意标点符号”,那位女打字员可能会觉得羞愧与难过,更甚者还要与他争辩几句。这样,主任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
这种方法使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面子上也过得去。既达到目的,又保住自己而不伤害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职场话术
如今,大家都在讲究说话艺术,要知道,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不顾时间、地点和对方的心理,直接了当、劈头盖脸地一阵冷言恶语,不仅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