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8600000006

第6章 认识过程

学习目标

掌握:各种心理现象概念及其特点,主要掌握记忆、情绪和意志。

熟悉:感知觉、思维。

了解:想象、注意。

一、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的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属性,眼睛看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滋味,皮肤摸到温度和光滑的程度等等。每个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

感觉不仅接受外界事物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感受到自己内部器官的状态。

有时我们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却不是感觉,例如,我们回忆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事物的形状,虽然反映的是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但这种心理活动不属于感觉而是记忆。所以,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

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感觉后产生的。人如果丧失了感觉,也就丧失了从外界获得信息的可能性,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就无法进行,有机体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专栏2-1

有研究者做了感觉剥夺实验。让被试躺在隔音实验室的小床上,蒙上眼睛,堵上耳朵,套上手套,基本剥夺了被试的视觉、听觉、触摸觉。一段时间后,被试产生难以仍受的痛苦,心理异常反映。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无逻辑;严重的产生幻觉,有的变得神经质,甚至产生恐怖。即使在被试走出实验室后,他们集中注意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恢复。

(二)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受器官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

根据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临床上把感觉分为四类:1.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味、嗅和前庭等感觉;2.体表感觉,包括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3.深部感觉,包括肌肉、肌腱、关节等感觉及深部痛觉和深部压觉;4.内脏感觉。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有的感觉器官可以反映几种刺激,例如眼睛可以看到光线,用手按压眼球也可以引起光感。但是,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例如眼睛对光最敏感,按压只能引起模糊的光感而不能清楚地看见物体。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是非适宜刺激。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又称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四)感觉的特点

1.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例如,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对暗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对光适应;以上两种是视觉的适应,其他感觉也会产生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痛觉则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在各种感觉适应的现象中,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其他适应过程一般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2.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它的补色;噪杂的环境中难以听到细微的声音,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听到人的脚步声,这是听觉的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继时对比,如吃完苦药以后喝白开水都觉得是甜的,这是味觉的对比;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这是温度觉的对比;

3.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如看到白光以后眼睛里仍保留着白光的感觉;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如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象是蓝色。正负后象可以相互转换,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即越强的刺激引起的后象反映越明显,持续的时间越长。

4.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暖色调、冷色调;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是联觉。

5.感觉的情绪色彩

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觉的同时会产生人对刺激物的态度体验,即情绪。不同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等都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如红色让人兴奋,黑色让人觉得压抑。医院里的医生护士身穿白大褂,让人觉得纯洁、安全、严肃,产生安全感。优美轻快地音乐让人心情愉悦、舒服,噪音让人心情烦躁,难以集中注意。结合这种特点,心理治疗方式中有“颜色疗法”、“音乐疗法”在治疗实践中的应用,也能取得相应的疗效。

6.感觉的发展和补偿

人初生之后已具有一定的感觉功能,但感觉功能更主要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得到发展与成熟。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实践和环境的不同,使得人们的各种感觉功能方面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音乐家对音高、音色的辨别能力极高;画家能辨别各种色彩、光线的细微差别;中医大夫能根据人的脉象诊病等。

有些人的某种感觉缺失或有缺陷,可以由于适应生活的需要而加强另一方面感觉能力的发展。如盲人失去了视觉,但其听觉和触觉特别灵敏;聋哑人辨别口型的能力特别厉害,懂得“看话”等等。补偿不是天生的,而是个体为了适应生活通过自我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得来的。

二、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加工处理,在脑形成的对该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由多个感觉组合而成,但同时,知觉并不是多个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大于感觉之和。

(二)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判断远近距离靠的是距离知觉,这种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对象的重叠(被挡的物体离我们远),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大且清晰,远的物体小且模糊),明暗、阴影(根据阳光的照射判断方向),以及运动时形成的视差(在做相对运动的时候,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则移动得慢)来进行。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供我们利用的话,我们是怎么判断远近的呢?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来,我们判断远近主要靠的是双眼视差。

所谓双眼视差,是说我们的两只眼睛相距大约70毫米的距离,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个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在两个视网膜上的呈像是有差别的,即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我们判断远近的主要依据。立体摄影、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它们都能让人获得鲜明的立体知觉感。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们对时间的知觉可以以计时器提供的信息为依据,也可以根据自然界昼夜、四季周期性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消化系统的周期变化调节着人的进食行为;体力和精力的充沛与疲乏调节着人的起居。机体生理活动节律性的变化像一个时钟,调节着人的活动,也给人们估计时间提供了依据。

3.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物体位移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到运动。但是,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电影就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感,路牌广告制作中画面的变化也都是应用的似动知觉的原理。

(三)知觉的特征

1.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甚至当某些部分被遮盖或抹去时,我们也能够将零散的部分组织成完整的对象。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

2.选择性。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因此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反映,人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被选定的事物叫做图形,其他事物则就成了背景。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一个使图形越来越清晰,使背景越来越模糊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需求的改变或客观条件的变化,原来的图形可能转变为背景,原来的某个背景也可能转变为图形,即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

同样的事物,因为选择的图形不同,知觉到的内容就不同。下面的双关图能充分说明知觉选择性的这个特征。相对的人脸还是花瓶?人面正像还是吹萨克斯者?大雁还是金鱼?少女还是老妇?

3.理解性。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由此可见,知觉理解性是建立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理解就越准确。例如,有经验的医生能从一般人认为模糊不清的X线光片上发现病灶,技术员能从一张图纸得出事物的样子和性能信息都是知觉理解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同样的一件事情,人们得出的结论不同就是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如有些学生能正确面对父母或老师的批评教育,知道是为了帮助自己纠正错误,能欣然接受;有些学生认为老师在故意找茬,父母不爱自己,由此产生逆反、抗拒、不合作等情绪和行为。这都是对事物的理解性不同造成的,与他们的知识、社会经验有关。

4.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征,它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等。

(四)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错误的歪曲的知觉。

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错觉的。错觉的种类很多,有线条长短、线条方向的错觉,有面积大小的错觉,甚至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如形重错觉(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视听错觉(眼睛看着台上做报告的人,觉得声音是从台上传过来的;低下头来不看报告人时,又觉得声音是从旁边扩音器里传过来的)等。时间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时间知觉,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尤其是在干自己不喜欢的活动时,希望时间快点过去,而时间却又过的很慢。有位哲人说:“当你伸手向你的父母要钱时,十分钟时间太长;当你与心爱的人缠绵散步时,十分钟时间太短”。错觉并非心理异常的表现,正常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各种错觉。

三、记忆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记忆可将人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人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分类比较等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也通过记忆积累自己所受到的各种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所以,可以说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1.识记 是指认识和记住事物的信息,从而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记忆的开始,即信息编码过程。识记可分为两种:

(1)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经过特殊努力的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与人的需要、兴趣相联系的事物容易记住。由于识记的内容往往具有偶然性、片面性,所以无意识记不能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2)有意识记:指有预定目的并运用一定的方法付出一定努力的识记。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两种。机械识记是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识记的材料无内在的联系,或学习者不理解材料的意义往往采取机械识记,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囫囵吞枣或死记硬背。实践证明这种识记方式效果差,具体表现为识记花费的时间多、精力多,重复的次数多,而保持的质量差,容易被遗忘;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识记。相对于机械识记来讲这种识记方式更科学,记忆效果更好,识记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材料保持的时间更长、更准确。应用机械识记或意义识记与人的思维水平、材料性质和年龄特征有关。思维水平越高,越容易对识记材料产生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识记方式采用意义识记。材料的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越容易采取意义识记的方式。人的年龄越小越容易采取机械识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机械识记越来越少,意义识记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2.保持

是把知识经验储存在头脑中,即对信息的储存、巩固的过程。保持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没有保持就无所谓记忆。能否保持以及保持时间的长短,是记忆力强弱和记忆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保持不仅是巩固识记所必须的,而且也是实现再认和回忆的重要保证。

3.再现

是从人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再认是对识记过的事物再度感知时,能够觉得熟悉并辨认出来;回忆则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但现在不在眼前的事物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回忆比再认高级,一般来说,凡是能再认的事物,不一定能回忆;凡是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如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测试,判断和选择题等主要是通过再认解答;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主要通过回忆来解答。

(三)记忆的分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即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是记忆的一种分类方式,同时也是记忆的过程。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瞬时记忆是外界刺激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的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可将信息转入短时记忆,否则信息便会消失。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发生遗忘。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机械的复述或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意识不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长时记忆的遗忘是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的。

(四)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记忆内容不能保持,信息提取失败。人的有意识记与保存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遗忘一些不重要的或使人消极的信息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它能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有利于必要事物的记忆。但是,为了尽量保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就必须要克服遗忘。

1.遗忘的规律

以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为代表的心理学者对以往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证实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记忆保持的分量较少了,就几乎不再有更多的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进程是“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根据研究成果绘制出了一条曲线证明以上规律,被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或“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遗忘或者说记忆的保持不仅受到时间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记忆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不好记,而且容易遗忘;越少越好记,且不易遗忘。材料之间内在联系越紧密,逻辑性越强,好记不易忘;毫无联系或逻辑性不强,不好记易忘。

(2)学习方法。记忆的方式很多,不同的人因自身特点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记忆方式,一般来讲,用分配复习的方法比用集中复习的方法记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针对内在联系不紧密、无意义的材料。

(3)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直接导致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趋向度和意志的坚定性,感兴趣的东西记得快且牢,不感兴趣的记得慢还忘得快。

(4)学习程度。对学习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的材料遗忘的较慢,过度学习在150%最恰当,既能取得良好的保持效果,又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即先学习记忆的内容对后继学习记忆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学习记忆的内容对先前学习记忆的干扰。基于以上原因,一个较长的记忆材料,两头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差。

2.增强记忆的方法

研究遗忘的规律是为了更好的遏制遗忘,增强记忆。针对遗忘的特点,可采用以下记忆的方法:

(1)趁热打铁,及时强化记忆。根据遗忘曲线揭示的“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不要等到学习材料都完全回忆不上了再去学习,在学习识记的最初阶段要及时复习,时间间隔随着掌握的牢固程度逐渐拉大,直至完全记住为止。

(2)分组归类,划分组块,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材料太长,从头到尾的识记既花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应根据材料内在联系给它分组,实在无内在联系的材料可随机分组,保证每组材料数量不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学完一组再学另一组,比从头到尾学习的效果要好。因为它克服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3)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掌握学习的方法,加强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理解越深记得越牢。采用理解记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对于有些材料机械记忆也是必要的。

(5)利用音韵和节律进行记忆。对于一些无内在联系或内在联系不好掌握的材料的记忆,可将材料根据合辙押韵编成顺口溜或口诀来进行记忆。如记忆十二对脑神经,可用“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的口诀进行记忆。再如记马克思的诞生日期,可记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的叫”。即1818年5月5日。

(6)合理用脑,劳逸结合。大脑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记忆的效果不好,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历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大脑同样需要休息,所以要学会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时候就认认真真,休息的时候就彻底放松。

(7)利用表象进行记忆。将无具体形象的记忆材料与具体形象结合起来,有助于记忆材料的提取。

四、思维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掌握事物的属性来完成的。客观事物有诸多属性,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事物的外在属性,如颜色、大小、形状、方位、粗细、温度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对这类属性可以通过感知觉来认识;另一部分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对这类属性的认识不能通过感知觉来完成,但可以通过已掌握的外在属性来推论或判断出本质属性,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思维。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只要把思维和感觉、知觉加以比较,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思维的特点。感觉、知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的事物;思维则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早起看到雪,判断出昨天晚上下雪了),甚至是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如原子核内部的结构)进行反映。还表现在人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如天气预报)。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例如,从众多物体中抽取出它们的数量形成数的概念;把各种树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树的概念。等等。

(二)思维的心智操作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又是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方面。

2.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概括得出概念。

3.比较与分类: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专栏2-2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不能比较两个相近的东西,如橡树和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黑格尔

(三)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作为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和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

3.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个体越少;概念的内涵越浅,它的外延便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是别人提出来的,但在许多场合下需要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依赖许多条件,如个人的兴趣、态度、知识经验等。

2.明确问题。即分析问题。分析已知的各种条件,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在全面系统的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问题分解,使矛盾充分暴露出来,再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主要矛盾。

3.提出假设。即设计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对当前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人们有目的、有选择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的正确性要通过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来证明。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而更多的假设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过程中,问题得以解决,证明假设或方法是正确可行的,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证明假设或方法是错误的,再回到上一阶段,重新提出新的假设,再去检验假设,直至问题解决。

(六)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1.知觉的特点。一个人的知觉特点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请你用铅笔画出4条直线,不能倒退,也不能中断,要把图形上九个点全部连接上,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也许感到有点困难,其原因是思维活动受到知觉整体性的影响:这九个点很容易被组织起来看成一个正方形,从而限制了你的铅笔划出正方形的边界。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条件并没有限制你的铅笔划出边界,只要克服这种先入为主的知觉,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2.定势的影响。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地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妨碍作用可以从陆钦斯的实验中看到。在实验中,告诉被试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要求他利用这三个杯子量出一定量的水。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序列1——5的实验,由于被试形成了利用B-A-2C这个公式的定势,结果,对序列6和7也有同样的方式加以解决。其实,对6、7这两个序列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方法(A-C和A+C)去解决,定势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3.酝酿效应。有时人反复思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后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或直觉思维。

4.实践知识。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的知识并善于实际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5.情绪和动机状态。

适度的动机状态或情绪激动、紧张有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过度的动机状态或情绪激动、紧张又会降低活动的效率。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受到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6.个性差异。理想远大、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谦虚勤奋、富有创造精神等优良个性品质都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缺乏理想、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骄傲懒惰、墨守成规等消极的个性品质都将有碍于问题的解决;个性中的智慧品质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显而易见的。聪明的孩子办法多,愚笨的孩子只会老一套;想象力丰富的人容易放弃业已证明无用的假设,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想象力贫乏的人容易抱住自己有破绽的假设不放,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七)言语

言语是人们交际的手段,同时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言语和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又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只有得到人们的使用才是活的语言。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2.言语的职能

(1)符号固着功能。言语中的词,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对象或现象。某个词和与之相应的对象或现象的固着关系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同时必须是相当稳定的,这样人们在言语活动中才能达到相互理解。

(2)概括功能。言语不仅标示个别现象,还可以标示某一类的许多对象。当我们说“铅笔是一种文具”时,“铅笔”一词就不是指的某一只铅笔,它概括着各式各样的铅笔。

(3)交流功能。言语是沟通不同个体之间的桥梁,是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相互影响的最有效的工具。

3.言语的分类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专栏2-3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回忆1972年访问我国时,曾把周恩来总理和江青跟他的见面作了一个比较:周总理和他见面时“言简意赅”的说:“您从大洋彼岸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们已经二十五年没有联系了。”可江青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从来不来中国?”从当时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看,前者使对方感到形象、机智、高雅,态度友好;而后者却使对方感到很蠢,缺乏幽默感,“表现出她那种令人不悦的、挑战的态度。”

五、想象

(一)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不同于表象,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巨大的作用:首先,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作用。当认识对象的客观信息不足或很难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时候,想象可以弥补对对象认识的不足;其次,想象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想象蕴涵着许多潜在的可能性,其中有些可能性在现实中是尚未实现的。例如,外出旅游前对旅游情景安排的想象就具有超前认识的作用;第三,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作用。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都在满足自身的需要,但现实却不一定能满足人的需要,通过想象可以满足现实中不能获得满足的需要。

专栏2-4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二)想象的分类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心理学现在能够通过仪器,例如用脑电波的变化或眼动仪测定的眼动为指标,可以准确地检测人在睡眠中是否正在做梦。研究表明,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

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我们读小说等文字材料时,在头脑中产生的人物、事件过程的形象就是再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石,新生事物的出现离不开创造想象。画家作画,音乐家谱曲,作家写作,发明家发明创造都应用的是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又可根据有没有事实依据,能否实现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两种。积极的幻想,如理想,对人能起到鼓舞的作用;没有现实根据,不能实现的幻想是消极的,是空想。

六、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和事物的任何属性,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

(二)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无意注意。

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有意注意。

它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效率,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并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3.随意后注意: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有意后注意。它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是有意注意,通过努力地学习,既熟悉了学习的对象,又有了兴趣,这时即使不花费多大的意志努力,学习也能继续维持下去,这就成了有意后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是4—6个。

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

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3.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4.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如边听讲边做笔记,自拉自唱等。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一般来说,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但不能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同类推荐
  • 中华养生百科全书

    中华养生百科全书

    本书分为四篇,内容包括:春季养生知识、夏季养生知识、秋季养生知识、冬季养生知识。
  •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在这个“她”世纪里,衡量现代女性的标准,不再是一张脸定全局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女人们开始追求生存的情调、性情的品位。可是,辛劳地工作和放纵地享受正在慢慢透支现代女性的健康帐户。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是我们不可以失而复得的,惟有一样是不可以的,那就是健康。上帝在造女人的时候,并没有对女人的施予偏爱,所以女人虽然以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洗脱了“弱者”这个称谓,但在与男人的身体对比上,却并无任何优势可言,因此,女人更没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身体。
  • 一通百通除百病

    一通百通除百病

    这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以“通”为“补”的健康手册。作者武国忠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岁数越大身体越虚,吃再好的补品也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体内沉积的垃圾太多,清除身体的“淤泥”、保持全身畅通,才是对身体最大的补。《一通百通除百病:武国忠新解人体通补之谜》主要内容包括:五行体质通补法、慢性病调治通补法、家庭必备的通补药方、守护精气神的心理通补法、日常生活中的通补小窍门等。这些方法能从根本上疏通人体的脏腑、经络,使人气血畅通、神清气爽。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
  • 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小常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呢?《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介绍了大量的生活保健的常识,包括医疗药物的使用常识,食疗的方法,以及用家庭常见的材料治疗疾病等,阅读此书,永葆健康!
  •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出现“枯萎”现象,接着就会百病滋生。《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从体质、饮食、经络、运动、日常细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养脾胃的各种方案,以及常见脾胃病的对症防治与调养方法。三分治,七分养,养好脾胃身体才健康。一书在手,养生保健,健康无忧。
热门推荐
  • 我在女子监狱当管教

    我在女子监狱当管教

    在面试时,发现主考官竟是和自己有关系的美女监狱长,走了好运的他进入女子监狱,成了这间监狱里面的唯一一个男管教。在女子监狱里,女犯人,女管教,女领导,一大波女人接踵而至,让他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女犯们为了各自目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接近他。一大波女犯人和犯罪阴谋接踵而至,看他如何将女罪犯们全部绳之以法。一个小人物用智慧和勇气对付一个个犯罪团伙的正能量作品。
  • 悬妙录

    悬妙录

    美国《迷离境界TwilightZone》和日本长盛不衰的《世界奇妙物语》,都以带有悬疑,荒诞,奇思妙想的故事为主打,大受欢迎。类似的还有希区柯克和斯蒂芬金式的故事。《悬妙录》也试图走相近的路线,内容为有中国特色的奇思故事,不走极端,没有迷信,不打擦边球,当然其中也有包含喜剧,爱情的成份,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此种说法绝不夸张,没有水份。
  • 地下两万五千米

    地下两万五千米

    洞悉乾坤周易,知晓阴阳命理,体味大道轮回……复活先祖极道武器,雪耻祖剑之名,一身占星术让他傲视占星界,一身玄医理更是起死九泉,本是孤苦的他为何而要好好活下去?开始是为了她,那个女孩,可是她死了……于是他要学长生起死算命盘,引魂纳魄据星占,他要借上古凝生殿,逆天改命,为她强夺寿元,把老天欠这个女孩的一切,统统还回去……即便我身死道消,即便我九转轮回,我也要孤注一掷的走那条万古不归路,我要让她知道,我爱你,一定要比你爱我多一点……亲们搜书号、书名作者、江山、添加印象、请君支持评论我和愤怒的香蕉打赌,说我会超过他的,但现在好难啊……
  • 天空之橙

    天空之橙

    一次意外的死亡让他变成了孤魂野鬼,心怀善念的道长想要为他超度平生,就在头七将近之时,一个手镯改变了他的命运,灵魂相同、八字相合,车祸醒来的那一刻,他发现他变成她!七星龙魂、九星连珠,如何才能重返六道轮回?(本文纯属脑子发热之作,如果不合大家口味,还请慎入,进来了发现坑爹,那就轻点右上角叉叉,假如志同道合,不妨按下收藏、推荐什么的!)
  • 我和我的战友们

    我和我的战友们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 王俊凯,放开你的手吧

    王俊凯,放开你的手吧

    那一年我5岁,他6岁。10年后我15岁,他16岁。我多么希望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为什么偏偏让我遇见你。-------------舒静
  • 术御之界

    术御之界

    上古传说,万年之前,妖魔横行,鬼哭狼嚎,生灵涂炭,故传仙术,以意御之,名曰术御。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主魂

    主魂

    一个被撕裂的灵魂,居然可以奇迹般的生存!一个普通少年,修为居然莫名的提升!孪生的兄弟,分裂的灵魂!无论林松再怎么逃避!宿命终究还会降临!因为他就是——主魂!(新人写手第一次写书,简介稍微剧透一点点。衷心感谢每一位书友的点击、投票、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