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经济安全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所谓的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受伤害。国家经济安全是与国家安全处于同一个范畴内的概念。因此,国家经济安全即指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不受伤害。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基础稳固、健康运行、稳健增长、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或)损失过多的国民经济利益;能够避免或者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
综合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可以得出比较一般的认识,即经济安全就是:(1)在自然环境方面(包括资源)不存在对经济的危险和威胁;(2)国家内部社会安定,政治制度和经济决策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心稳定;(3)国际经济秩序比较有利,不存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威胁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定义是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虽然风险可以通过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一定程度的化解或消除,但是每一次金融工具的创新也意味着新的风险的产生,而且或许因为杠杆作用,或许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积聚的总风险变得更大。金融风险是可以度量的,因为一种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通常不会只为某一个特定的经济主体,从而当大量的金融商品的需求者在使用同质金融商品时就满足了大数法则,金融风险的量就可以通过概率进行度量。
虽然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有关金融危机的定义至今尚处于争论之中。按克罗凯特(Crockett,1997)的解释,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困难,绝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Andrew Crockett.Why Is Financial Stability a Goal of Public Policy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in a Global Economy”,held in Jackson Hole, Wyoming, August28-30,1997.Economic Review, Fourth Quarter,1997.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62页。
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密切相关,当金融风险日益集中后,受某种特定的因素诱发,导致金融风险大规模的爆发,货币信用领域的支付链条中某个环节断裂,人们对某些资产价值失去信心,就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剧烈震动,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为:持续快速的货币贬值、挤兑银行存款、强制清理旧债、金融机构连锁倒闭、股市崩溃、货币量严重缺乏、借贷资金枯竭、市场利率上升、汇率下降、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三)金融安全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它不仅是国家主权的表征,而且是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它更多地在经济领域表现出来,传统的以军事手段为主的安全概念有了新的拓展。
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王元龙,2003)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一种常态,金融风险是由不确定性引起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金融安全中有风险,风险中也体现着有安全,不能因为有了金融风险就说明金融不安全,只有当金融风险积累或放大到一定程度,并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损失,而使金融体系受到根本性破坏和威胁时,才可称之为金融不安全。金融危机是金融不安全的一种极端情况,但它是可以预测、预防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一国的破坏程度往往要比战争带来的损失严重得多。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在总体上是良好的,金融运行基本正常,但由潜在金融风险演化成现实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未排除,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仍较为严峻。
(四)监测与预警
所谓监测,基本是指对于某一经济系统目前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评价,以发现系统运行的非正常之处及其成因,为及时进行某些调控决策、采取某些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它更多的是面对经济系统目前状态的。
所谓预警,基本是指对于某一经济系统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期性评价,以提前发现特定系统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为提前进行某些决策、实施某些防范措施和化解措施提供依据。它更多的是面对经济系统未来状态的。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由预警目的、预警方法、预警过程和系统结构等内容组成。
(五)金融脆弱性
脆弱性(fragility)的英文解释是:“easily damaged or broken, delicate, not strong and healthy, weak。”在西方的文献中,“金融脆弱性”一词一般使用financial fragility.由明斯基(Minsky,1964)和海曼(Hyman P.,1995)Minsky, Hyman P.(1964),“Longer waves in financial relations:financial factors in the more severe depressions”,AER May 1995,pp.-335.等文献,我们可以总结出金融脆弱性一词的定义:金融业固有的高负债经营特征使金融业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导致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企业破产、物价飞涨或通货紧缩、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