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从军事、经济、社会等具体概念到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等抽象概念的整体,冷战时代结束以前这一概念更多地集中于军事与政治领域,并将军事与政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手段。冷战的结束使得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为减小,和平与发展真正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带头掀起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全方位、加速度的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战略的诸要素——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等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时代主题的转换,使国家主权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主权成为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其次,时代主题的转换,使国家安全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安全成为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价值体系的当然内容之一,在本质上是一个在规避风险条件下实现更高的对外开放效益的问题,是关于在开放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否继续有效实现对本国经济的管理,国家经济命脉是否会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是否会中断,国民经济作为整体能否有效抵御来自外部的冲击,尤其是如何防范长期积累的国民财富免遭在顷刻之间大量流失的问题。
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就有学者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雷家骕主编:《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70年代,日本即有学者开始关注“日本的生存空间和经济安全问题”。到了80年代,美日学者、政府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兴趣不减,两国学者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研究报告,政府机构发表了一些专题报告。进入90年代,国家经济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政界要人、战略专家的关注,并且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被逐渐融入到国家政策之中。
导论
世界范围内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历史表明,金融危机对一国经济的破坏作用极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在这些金融危机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这样,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安全问题就成为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从历次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发现金融危机是有先兆的。能否预测先兆是可否提前防止危机的关键。因此对金融危机的预警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金融运行的波动性决定了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的必要性。第一,金融安全的监测与防御要比风险产生后的处理更为有效,而现代金融危机的突发性更要求我们将对付金融危机的重点放在对危机的预警上。第二,我国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较大。第三,当前我国的金融开放与发展正在向纵深发展,金融活动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必然增加。第四,从宏观经济预警的层次性和结构性要求出发,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也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就选题的理论意义而言,本项研究以我国金融业发展新阶段的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为核心内容,在国内的同类研究中尚不多见;如能达到预期成果,将在理论上丰富金融安全的内容,为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就选题的现实性而言,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金融业正在面临着一个竞争日渐激烈的局面,尤其是在入世过渡期结束之后迎来更加直接的全方位的竞争。金融业竞争的一个极端形式是金融攻击。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的金融市场上的较量早已不是普通的市场行为,而是一种运用金融工具和技巧对一国金融市场进行的金融攻击,尤其是后期的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伴随着热炒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游资动向也是非常值得关注并加以防范的。现代社会的经济与军事竞争都在印证我国的一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伴随这场竞争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国金融业安全预警体系的及早建立及其有效运作。因此,在新的经济与金融发展阶段对我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探讨有其现实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