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这里有一个故事能证明暗示的威力。
一个人到医院就诊,诉说如何如何难受,然后身体可能就会日渐消瘦,精神日渐萎靡,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后,发现此人患的其实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每天注射一支,保证你三天康复。”打了三天针以后,这个人果然毛病全消,一身舒坦地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并不能真正治什么病,真正治好他的病的,是医生话语的暗示作用。
那么什么是暗示呢?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其实暗示是一种假设,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人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所以心理上便竭力趋同于它。通常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无师自通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身陷困境熬不下去时,人们会不断互相安慰:“再忍一忍,快过去了,快过去了。”用这样的方法来减少忍耐的痛苦;而在追求成功时,会幻想成功的那一天是怎样一种美好和激动的情景,这个美好的情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当事人耐受挫折的能力,促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说在生活和工作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就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美好,而如果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就常常会把事情弄糟。比如,有的女孩儿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久而久之,大家果然就不再喜欢她了。因为她总是那样自己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惹人喜欢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越出这些不好方面的框框。还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能力差,做不好工作,这样的暗示令他灰心自卑,于是他减少了努力,放弃了尝试,自然就错过了进步和发展的机会,到头来,他真的就差了。一个总暗示自己会失败的人,最终真的就会失败。
有时候心理暗示会改变孩子的成长方向。比如下面这则故事:
晓刚妈妈带晓刚去看心理医生,告诉医生:“晓刚出生时很不顺利,窒息,医生给他吸了氧,说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现在他9岁了,确实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先天不足,脑子不正常,学习有困难,成绩位于全班的后十名。我好担心他真的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每一次我都把他脑子受过伤的事情,还有学习困难的事情告诉医生,医生也做了很多检查,可就是没查出什么病。我看他主要还是脑子有问题,是出生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妈妈反复强调。医生将探询的目光转向晓刚,晓刚立即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落后。我也挺着急的,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观察晓刚,觉得挺正常啊,就给晓刚做了个测试,结论是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
看来,晓刚之所以会认定自己脑子有问题,完全是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而妈妈又是接受了接生医生的“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不良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造成了晓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心理研究表明,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使人的情绪波动,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损害到健康。而且,如果长期对某人施加不良心理暗示,必然影响他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他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儿童缺乏辨别能力,不良的心理反应更容易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晓刚就是由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学习困难的,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恰恰是他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母亲,而母亲是在强烈的爱和焦急中,不知不觉地对晓刚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
因此,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正常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起到促进或限制的作用。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管多着急多担心,父母都要尽量多给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多给实际的帮助和引导。此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他们成年后就能更容易地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心理暗示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解决孩子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3~12岁孩子的心理问题最适合用心理暗示技术来治疗。孩子天生好奇,想象力丰富,有能力接受多元价值观念,改变固有观念,不像成人那么固执偏见。用心理暗示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孩子的学习障碍问题、自卑问题。心理暗示技术对孩子的以下问题有显著疗效:吸手指、咬指甲、尿床、做噩梦、口吃,以及牙痛、手术前的焦虑、肥胖、焦虑、慢性病、皮肤病、癌症等。俗话说得好,“孩子的心灵像一片沃土,如果你想收获幸福和成功,就要适时播下期待的种子”、“孩子的心理像一个银行,如果你不断存贮积极、自信、奋斗和期待,那么你就能支取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如果你存贮的是消极、悲观、失望和埋怨,那么你只能支取退步和失败的苦果”,这就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了。
许多历史名人都有过这种暗示教育的经历。世界著名军事家拿破仑小时候是个出了名的捣蛋鬼,经常会被父亲和哥哥责骂讥讽,于是他在骂声中自暴自弃,变得越来越坏。后来家里来了个善解人意的继母,继母不仅关爱和理解拿破仑,而且始终相信他是希尔兄弟中最聪明、最优秀的一个。他没有辜负继母的信任与期望,最终成为名扬世界的军事天才。可以这样说,正是继母的鼓励性暗示,才有后来拿破仑的伟大成就。举世闻名的爱迪生在小时候由于不好好学习,经常被老师称为“白痴”,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爱迪生是好样的、是聪明的、是有能力的,将来肯定会成功。在这种自信的暗示下,爱迪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拥有两千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
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论语》时,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去看牙医,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患,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这个阴影一直跟随她40年,可惜的是,她从没想过去看心理医生,以致她即使是牙痛的时候也不敢看牙医。后来,她实在被牙病折磨的受不了了,在家人的极力相劝之下,才把牙医请到家里给她诊治,谁知,当医生在一旁整理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却发现吉姆已经断了气。因为这样,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被40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了。
所以做家长的要注意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我小时候数学特别好,你是我儿子,肯定遗传了我的基因,所以你一定能学好数学。”“你从会说话起,你就很善于表达,你的作文肯定会不错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家长,老是当着孩子说些暗示他某方面不好的话,比如说“他从上一年级起就数学不好,这个孩子估计数学成绩是难以提高了的。”孩子听了,潜意识里就有“我肯定学不好数学”的想法,从而无意识地放弃学好数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