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细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心渗入到对方的细节里,表现对人尊重,和对事关注。
倾听是一种幸福。生活中,我们不妨倾听父母那喋喋不休的唠叨,这是一种爱意的释放;我们不妨倾听子女的诉说,以朋友的姿态去感知那颗心灵,给予他们前行的信心;我们也不妨倾听同事和朋友的喜悦和烦恼,真诚地为他们的进步高兴,为他们的成功喝彩,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
学会倾听逆耳之言。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每个人都存在着缺点,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与思路也绝不是完美的,这就需要他人来指出。而作为倾听者需以一副虚心求学的态度来接爱。发自内心的逆耳之言是一种关心,更是一种爱护和帮助。
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虚怀若谷的姿态。有了这份姿态,就会多听一些意见,少出几句怨言,或许就意味着家庭中多了一分和睦,恋人间多了一分和谐,朋友间多了一分和气。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向心力,其秘诀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从古至今,这可以说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倾听。倾听您的家人,分享其快乐,用体贴化解其烦恼;倾听您的孩子,以朋友的姿态感知那颗心灵,给予他们前行的信心;倾听您的双亲,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倾听您的同事和朋友,真诚地为其进步高兴,为其成功喝彩,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
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风敲修竹,本是天籁,郑板桥独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他心里装着百姓。这是一个有良知的封建官吏的聆听。身处官位,俊才茂德,却能尊贤容众,虚己以听,是很难得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一条古训。倾听,最难得的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齐威王听取邹忌谏言,下令奖赏进谏者,以至“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这些都说明兼听的重要。
倾听是一种尊重。能放下手里的事情专注地听别人哪怕是喋喋不休的诉说,自然是对别人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能让诉说者拿出更多的真诚,也使彼此之间增添更大的亲和力;
倾听需要有耐性。这种耐性也是一种修养。听别人诉说不仅要全神贯注,仔细分析,还不能打断人家,特别是对那些“诉苦”,“诉怨”,“鸣不平”的更要带着同情去倾听,这是一种修养。
学会倾听,就是在对方激动时会意地点头,用无言的默契弹弄心弦;学会倾听,就是在对方兴奋时微笑的眼神,用温软的目光开启心扉;学会倾听,就是对方伤心欲绝时默默递上的一方纸巾;学会倾听,就是在对方口干舌燥时呈上的一杯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茶水。
学会倾听,可以使自己在安闲的无语中体味到信任的幸福;学会倾听,可以让自己在谦柔的沉默中感受到友情的力量;学会倾听,可以令自己在淡泊的冷静中抚触灵魂小鸟飞翔的翅膀。
学会倾听,可以使彼此心灵的微风掠过幽暗凄凉,可以使我们含愁的目光变得轻柔飘扬。学会倾听,可以让我们在轻嘘微语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可以让我们在暮色苍茫中向往着新生清晨露珠的晶莹透亮。
学会倾听,可以在对方潺潺的心灵小溪里,投下一颗爱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波心不荡的涟漪。学会倾听,可以使我们在用心的无语中,使对方享受到五月花香蜜蜂振翅的美妙;学会倾听,可以使自己拥有一颗包容的心,用自己的豁达和宽厚感染着每一个倾诉的人、体贴着每一颗渴求倾诉的心,使世界在我们眼里变得明朗。
“哲理小品”
最有价值的小金人
古时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插进第一个小金人的稻草从另其一边耳朵里出来,插进第二个小金人的稻草从其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也因为在于其能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
事实上,生活中的人们并不是都善于倾听。人往往有一种表现欲,喜欢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孤僻区域讲个喋喋不休,喜欢把自己的优点在别人面前展示得一览无余,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喜欢看到别人被自己说得张口结舌和不知所措的表情。于是,心高气傲的人们之间便多了一分隔阂,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些冲动,少了一点理智。于是乎,寂寞、失意与种种的怀才不遇便如同流感一样穿行于大街小巷。
秘诀: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心态培养”
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倾听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欣赏音乐等,小到一句话及每个字的听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需倾听。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有些幼儿注意力极易分散,对一些要求和指令不能马上作出反应,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有专家指出,学习是一门技能,而是否会听,是否能成为一名好听众,这将是孩子在以后的学业中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
1.给孩子提供安静环境
与孩子说话时尽量把周围噪音降至最低,把电视、收音机等音量调低或关掉,多个大人不要同时跟一个宝贝说话,给宝贝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另外,跟孩子说话要慢一点,清晰一点,尽量用标准的语言。
2.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孩子知道听,那你首先要尊重孩子,给他说的机会,认真的听他说。你耐心的等待聆听就是孩子日后听的榜样。不论说什么,不论妈妈当时在忙什么,都认真的听,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孩子往往不会用说整句话来表达,只言片语,零星几个字,妈妈就慢慢的引导他,确认了他的意思再回答他。大人首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因为孩子最容易模仿大人,不要急于插话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他要表达的意思解释一遍,如果认可了,才说明自己听懂了表达的意思;如果自己说的和孩子说的意思不一样,让他再说一次。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模仿大人的做法。
3.通过讲故事中锻炼听力
大多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意地停顿一下,问一个小问题,观察他是否在听;或者利用填空法,你说上半句,让孩子说下半句,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4.争取家里其他人的配合和支持
给孩子说的机会,不仅要父母配合,还要孩子身边的人支持。有时候问孩子什么,目的不是真的要知道什么,而是让孩子说,锻炼他说。才2岁的宝宝肯定是说不完整,要花时间慢慢回忆组织语言的,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保姆长辈陪孩子时间多,那他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5.提供适当的倾听环境
要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就得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倾听环境。
6.激发倾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教孩子所有的东西都要先让他有兴趣。宝宝还小,切不可做杀鸡取卵的事。不能为了一时所得强迫孩子,让他从此丧失学习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关键。
任何语言都是先听才有说的,先输入才有输出。让孩子学会听,是和他人交流的第一步。会听然后才能说,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孩子倾听力,对孩子今后的语言发展乃至社会生活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