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
【主要内容】
一、写作背景
1.演化经济学思想由来和演进
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 Economics)已成为当今国外经济学界最热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的确是出现了指数式的增长,演化经济思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文献更是激增,许多经济学家致力于演化经济理论的研究。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正式诞生,同时国际上众多经济学杂志(特别是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对演化经济学方面文章甚感兴趣。
演化经济学又称“进化经济学”,顾名思义,它首先是与生物进化论相联系的,进化隐喻是演化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立场。生物进化最初是针对神创论和特创论提出来的,其中经过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而由达尔文集其大成。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以三项观察为基础:所有的生物都在改变;它们的特征可以遗传;它们都参与生存竞争。在这种生存竞争中,有些生物比其他生物优越,更能适应环境,因此幸存下来并产生很多后代。经过多代之后,自然淘汰就会造成物种和器官的变化,这就是“进化”。借自然淘汰作用(天择)而推动生物进化的理论简称为天择说,这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天择说的精髓。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绪论中明确指出:“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马尔萨斯学说对于整个动物界和整个植物界的应用。”显然,“演化(Evolution)”概念首先是在经济学上使用的。这就不难理解,现代的演化经济学家可以把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流上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演化经济学说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革命是凡勃伦掀起的。1898年,凡勃伦发表了他的演化经济学宣言“为什么经济学不是一门演化的科学?”以及他随后发表的《有闲阶级论》,首次明确地把达尔文主义引入了经济学,代表了经济思想史上一次新的动向。凡勃伦倾向于重建经济学,代表了旧演化经济学的早期进展。他提出用达尔文的演化方法和比喻代替机械力学类似,把达尔文主义的变异、遗传和选择应用于经济学。制度是经济演化的选择单位,习惯、惯例的相对持久性表现出作为遗传特征的作用。凡勃伦使用了“散漫的好奇心”概念,承认创造性和新颖性的作用,同时用“突变”来表述习惯和制度的变迁,并赞成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演化选择的提法。他认为社会中的人的生活是一个适应性的选择过程,社会结构的演化是一个制度的自然选择的过程,并承认技术进步在经济变迁中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凡勃伦没有将他的思想发展成浑然一体的分析框架。
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演化经济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正式形成气候。1981年,K.Boulding出版了《演化经济学》一书,1982年,纳尔逊和温特出版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则正式标志着演化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们在书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范式。纳尔逊和温特也首次给出了明确的“演化”定义。他们用“演化”来定义一种理论或模型或观点,用来解释某一事物随着时间的运动,或是解释为什么事物是现在的样子,它将向何处去,或者用来表示一些变量的变动的随机性以及系统筛选机制、选择机制。
当然,演化经济学在这个阶段的兴起及其繁荣决非偶然。首先,生物学科上的继续发展。继20世纪40年代生物学上新达尔文主义出现之后,基因生物学继续发展,关于基因群体和表型群体理论的提出解决了生物演化的共性和多样性问题。其次,分析工具上革命性的进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学科发展的成就在经济学中得到了运用,为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维窗口。第三,新古典主义自身无力抓住现实实际的理论缺陷。主流经济理论关于经济人具有完全理性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两点基本假设,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然而,虽然演化经济学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的重视。但是,演化经济学目前的研究仍然是初级的,所进行的研究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执行的模拟和通过归纳形式模型而分析的部分。而且,关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应用于经济学常常受到指责。如经济学通过生物学类比来论证,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矫揉造作的;社会经济的演化常常不是渐进的,演化的分析与观测不特别吻合;经济学大多数采取机械论的世界观,对此,演化分析难以根本突破。当然,这些指责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演化经济学面临的困境。对此,纳尔逊与温特指出,生物学中的“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概念对经济演化理论而言,并不就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理想”。他们并不试图发展一个与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可严格类似的经济理论,他们的目的在于发展一个更好的经济理论。
事实上,当代演化经济学进行一场新的嬗变,内部正进行着一场分化与综合。就演化经济学而言,研究方法上还有待成熟,有的演化分析很难理解,研究结果及其政策运用也有待实践的检验,新演化经济学还远未摆脱对生物学以及其他学科发展的过分依赖,从这个意义上讲,演化经济学要影响和挑战主流经济学还任重道远。作为本书译者之一的贾根良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将贯穿整个21世纪。当我们在世纪之初展望演化经济学的未来之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是科学的母体,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原创性发展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其新创造的产物。经济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吾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经济学家应该认识到他们所肩负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演化经济学的主要思想
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界,虽然新古典精神的所谓主流经济学仍占主流地位。但其统治地位正处于土崩瓦解之势,随潜经济学多元论协会国际联盟的成立、异端经济学协会的创办和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异端经济学各流派不断加速发展。这种发展无论是否意味着未来的西方经济学将进入一个多元主义的发展时期,但异端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分野和对立,毕竟为我们供给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和多元主义的研究方法。
现代演化经济学目前已诞生20年了。世纪之交的演化经济学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许多重大的前沿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这种时刻,演化经济学国际学术界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演化经济学的未来。本书就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福斯特和梅特卡夫在本书中对过去20年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展望未来,提出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演化经济学认为世界是复杂的,世界是在特定时空中通过多重因素相互交叉、网络式的反馈环路和非线性不可逆过程而形成的,所以从历史重要到强调人的能动作用的创造力原理和意外原理都说明了经济政策既受到来自历史沉积的价值观、思维范式、行为模式、传统类型、风俗习惯的结构性约束作用,又受到来自人类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意会性知识以及可能的意外结果的综合作用。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就不能只是预测,而是“通过对管束和便利人类行动的结构性条件进行有见识的转变而达到人类的解放,即在特定时空下,通过结构转变,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更大和更平等的发挥创造潜力的机会。
当前主流经济理论有两大基本柱石,一是优化理论,二是均衡理念,而这正是演化理论所着力反对的。演化理论认为,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和完全理性假设相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证实,人的理性是十分有限的,人脑不可能处理非常大量的信息,优化理论的描述和观察到的人们的实际行为差距很大。而且,演化经济学进一步认为,均衡经济学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没有差别、没有结构、没有记忆、没有历史、没有变化的世界,其宇宙观是典型的牛顿力学的机械观。均衡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于相信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简单性,认为经济有自行收敛或趋于均衡的倾向,各种经济政策的设计也基于这种回归均衡的机制。均衡经济理论在自我矫正机制和收敛机制理论上确实有助于我们对经济运行的理解,然而它不仅无力解释经济波动的本质,而且也无力理解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主要内容
本书英文版(英文名为:Frontier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Competition,Self-Organization and Innovation Policy)于2001年6月由Edward Elgar出版社出版,ISBN:1840645253。
中文版200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7-04-017873-7该书是“演化经济学译丛”的一部分,这套“演化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主编)的出版能够对全面把握西方经济学和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演化经济学译丛”所有的文章都是从2001年以来新版的著作和期刊中精选出来的,以期较全面地反映西方演化经济学及其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在内容上看,本书是一个国际会议的内容编辑而成的。但是,本书的一个很好的特点是,和一般的论文集仅仅包括发言人的内容不同,本书还附加上了评论者的评论。这些评论不仅仅是正文的附加,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同一个问题的另一个视角,这对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问题大有裨益。
本文包括11章,编者把它们分为两部分,即理论观点和经验性观点。
在第一章(现代演化经济学展望:一种总的看法)中,编者对当代演化经济学的成就、困境和挑战进行了简短的评论。主要包括“新的”演化经济学;知识和信息;演化、选择和发展;知识和分工以及正反馈与永远不静止的资本主义。
作为第一部分开篇的第二章是由大名鼎鼎的理查德?纳尔逊(Richard.Nelson)撰写的,题目是《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他认为“如果我们要对经济演化获得全面的理解,除了技术变迁之外,现在需要对制度变迁作出更正式的研究”。但是,John Gowdy作为评论者指出,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制度问题可能是很麻烦的,因为对制度问题的解答常常需要在文化人类学领域中去寻找,这就产生了在个人或企业情景中不能被形式化的问题。
在第三章(从演化到语言和学习)中,Bart Nooteboom通过强调社会结构,如语言的新奇和变异在创新中的重要性,并认为新奇和变异产生了在纳尔逊思想中经受选择的习惯,为了理解这种过程,不一定把学习和选择分开,而是必须理解它们怎么交互作用而产生了新奇的。
复杂性是第四章(复杂性的理论化)的主题,Robert Delorme提出了在复杂性存在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建立理论的问题。本章提供了不同形式下复杂性以及“理性”的定义,并澄清了有关知识性质的问题不只在演化经济学中是基本的,而且对于这个学科作为整体也是如此。Drew Wollin在评论中认为,如果我们细心地采用一种适当的方法论,那么,在复杂性存在的情况下,建立简单的理论是可能的。
在第五章(经济和生物演化中的自组织过程和达尔文主义选择:对组织过程信息来源的研究)中,Pavel Pelikan认为再思考经济演化时,把选择和自组织放在一起来处理是基本的,他提出了适合于这项工作的一种分析框架。Bryan Morgan在评论中虽然赞同这个主题,但是他指出对达尔文选择机制类比性的使用强调的太多了。
Kurt Dopfer在第六章(经济学中历史友好的理论:在演化分析中调和普遍性与脉络)中提出了一个在理论工具上的关键问题,即在多大程度上理论要与历史经验交换作用,并因此可以容纳有用的经验性工作?Dopfer为理论工作提供了一种“历史经济的(histonomic)”方法,这种方法明确地准许考虑历史脉络与情景。Jason Potts在他的评论中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经济分析方法与复杂理论相关联这种事实。
Paolo Saviotti在第二部分开头的第七章(对一个存在质变的生产系统的考察)讨论了多部门系统中的质变怎样可以被纳入到复杂动态的方法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因为它处理了为竞争性选择提供材料的新变异诞生的问题,因此,它使自组织在经济演化的经验模型中得到了体现。
在第八章(异质性和演化变迁:实证概念、研究成果及未解决的问题)中,Uwe Cantner和Horst Hanusch继续讨论了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怎样测量异质性及其动态这个主题。异质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达十年的研究纲领。人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经验研究见解,并建立了与演化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而本文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加总层次的总和要素生产力上,提供了有关演化性变迁经验研究的例证。John Nightingale对本文进行了详细的评论,提出了方法论和测量的问题。他对这种研究易犯的错误和困难所作的评论突出了本文研究的开拓性。
Fancisco Louca在第九章(测量复杂性:疑难及试探性解决方案)从怎样处理经验领域中的变异和异质性问题,转到了在更一般意义上对复杂性进行测量的问题上。由于传统计量方法的困难,他们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讨论了复杂性如何导致非线性动态特征的存在。他认为,这把历史带回了经济学,在这方面,他的思路与第六章Dopfer的方法具有非常强的相容性。在评论中,Steve Keen总的来说支持这种思路,并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历史和方法论问题。他指出,由于非线性动态建模存在着解释和预测上的困难,因此,许多经济学基本上是拒绝的,这种做法落后于自然科学家,并对经济学的科学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十章(知识、无知和复杂系统的演化),我们引入了一种对突现和演化进行处理的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建立在如下观点之上:经济的组织结构是复杂的演化系统。在过去的20年中,Peter Allen就一直站在这类建模方法的最前沿。但是就是因为Allen没有集中在选择机制的运转上,因此,演化经济学学者对于他的突破性的贡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实际上,他的工作包括了更宽广的复杂系统动态概念。在本章中,Allne回顾了他自己详细发展的演化建模方法,考虑了知识和学习怎样可以在他的分析结构中被处理。本章的重点在于,为了处理重要的政策问题,通过一种逻辑上紧凑的建模方法,把本书中所讨论的许多理论和经验问题汇集在一起了。本章的评论者是有经验的政策分析家Kevin Bryant,他对Allen的方法作出了范围广泛的评论,并认为这种方法是非常适合的。但是,他也承认,与Nelson的演化经济学家相比,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他对复杂适应系统的方法并不很熟悉,因此,这在政策领域还是很前沿的。
在第十一章(促进创新:就演化经济学和系统研究方法应用于政策问题的一种总的看法)中,Bryant继续评价了演化经济学的有用性,更一般的是,他是通过系统地阐述创新政策对此作出了评论。
乍一看,假如你一直关注创新的决定因素和结果,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情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就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兴起而言,它本来就是受到创新问题刺激的结果。
【简要评述】
本书讨论了演化经济学的未来,论述了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及经验性的观点。在这本杰出的著作中,众多著名的演化经济学家们清点了目前最重要的发展,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的作者们讨论了这个领域中一种关键性的发展,这就是研究的焦点从传统上对选择机制的关注转移到了新奇和变异如何为这种机制提供动力这一问题上。现代有关复杂性的科学文献已经吸引了演化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力,这些文献试图理解“复杂的适应系统”怎样和为什么从事着自组织的过程。本书的目标是对特定于经济学的选择和自组织这两种机制提供一种整合的分析框架。
在对许多主要的发展和持久的挑战进行简短的评论后,本书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理论观点,讨论了制度变迁、社会结构、学习、复杂、选择、自选择和历史友好的理论等。第二部分论述的则是经验性的观点,讨论的主题包括复制动态、异质性和复杂性的测量、把组织建模为复杂的适应系统等问题。这本很难得的著作将会受到演化经济学家、产业经济学家、创新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科学家们的欢迎。
(郭广珍)
参考文献:
[1]Wild P.1999,“Detecting self-organisational change in economic processes exhibiting logistic growth”,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vol 9,1999 pp.109-133.Reprinted in Cantner U.,Hanusch H.and Klepper S.(eds.)“Economic Evolution and Complexity”,New York,Physica-Verlag,2000,pp.159-184.
[2]Cage R.A.2002,“Overcrowding and infant mortality:a tale of two cities”,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No.2 May 2002.
[3]Flieth B.2002,“Interactive expectations”,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No.4 August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