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就要做事。为官掌权,特别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把踏踏实实做事作为做“官”的天职。周恩来总理请着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担任政府公职时,对曾多次拒绝旧政府高官厚禄的黄老说:“这不同于旧社会的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在决定恢复他职务的中央全会上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个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周恩来、邓小平同志的“要做事,不要做官”的观点,应该成为我们领导干部的座右铭。我在为“官”做事上较深刻的体会有五点:
首先,善谋事是为“官”做事的立足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官”之要在谋事,成事之基也在谋事。高屋建瓴是谋事的核心。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事站位的高低与否,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水平高低与否。邓小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宽广眼界、大局意识、战略眼光,是每名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准确把握形势是谋事的基础。尤其要全面掌握“三情”:一是上情,包括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大的宏观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二是下情,包括本地区、本单位和基层的实际情况,人民群众的呼声等;三是外情,包括外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成功的典型和经验等,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常用的“上情下达法”、“纵横比较法”,就是谋事成事的基本方法。
其次,抓要务是为“官”做事的根本点。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惟有发展才能强国富民。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根本原因在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今天,我们之所以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也在于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民族力量的不断壮大;未来,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抢占先机,根本还得靠发展。所以,抓第一要务始终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为“官”做事的根本。抓要务必须“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抓要务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抓要务必须把项目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以固定资产大投入拉动经济社会大发展;抓要务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强小康社会建设;抓要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办实事是为“官”做事的切入点。郑培民同志有句名言:“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多办实事、为民造福是领导干部的最大职责和最高使命。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办实事:一是抓基础建设,办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实事。我们甘肃是一个内陆省份,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很多地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水、电、路的瓶颈制约是很多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古人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讲执政为民,讲为民造福,就是要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修一条路、通一户电、建一口水窖做起,努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二是抓人本,办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实事。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我们也都深感提高人的素质十分重要。以日光温室为例,凡是掌握了科技知识的能人,就能搞成功,反之,好事也会办失败。在农村,如果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那么这户群众很快就会脱贫致富。治贫先治愚,抓经济必先抓科教。苏荣书记在省委十届八次全委会上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来说,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本钱。一个有远见的领导,必然是重视教育的领导;一个教育优先进步的地区,也必然是未来发展最有希望的地区。我们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三是抓关键,办能“保一方平安”的实事。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当前,我国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一些地方刑事犯罪居高不下,社会治安状况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因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农村土地征用、涉法涉诉案件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增多。加快发展的任务繁重,维护稳定的任务更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真正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保稳定。
第四,重实际是为“官”做事的结合点。重实际,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为“官”做事的基本方法。首先,重实际,根本在务实。“务实”就是把按照客观规律作出的决策付诸实践,真抓实干,取得成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叫成功?成功等于艰辛的实践,加正确的方法,再加少说空话。”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靠各级领导干部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干实绩,努力实现宏伟目标。其次,重实际,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现在,世界各国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科技竞争的核心因素。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有时还要冒风险。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目前最主要的是在机制上创新。因为机制的创新是一个地区最大的竞争优势;机制的活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兴衰。近年来,我们庆阳市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注重以好的机制管理事、激励人、树形象、促发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人。用人重人品、重实绩、重公论,谁能打开工作局面,谁能加快发展、造福百姓,就提拔谁,重用谁,以事论人,激活人气。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建立了“一二三四五”的决策落实机制,用科学的工作机制促发展。三是坚持目标管理,用有效的考核办法管理事。四是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10条优惠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规范服务行为的10个规定,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增强了干事创业的活力。这些创新,尽管还很不完善,但其效果是很明显的,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些创新的生动事例,我们还可以多交流,共同促进。再次,重实际,关键在结合。所谓“结合”,就是要把“上情”与“下情”、“内情”与“外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得好,工作就有水平,就有新意。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握好“两头”,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善于将中央政策、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自觉做一名能够在上下、左右、内外情况紧密结合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模范。做好“结合”的文章,必须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注意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既要坚持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五,干成事是为“官”做事的落脚点。会干事、能干成事是每个领导干部的不懈追求,是干部群众的共同企盼。干不成事,就愧对百姓的厚望,组织的重托,也就成了一名“庸官”。干成事,必须会干事。干部能力如何,集中体现为是否具备工作需要的理论素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是否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会干是顺应规律的善干。领导干部应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工作的规律,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会干是依靠群众的实干。学会科学运用群众观点,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善于从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会干是不断创新的巧干。善于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工作,抓两头带中间;坚持用分类指导的方法促进工作,因地制宜,分层推进;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指导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把制度和机制创新作为动力,用有效的机制推进工作的落实。干成事,必须凝聚力量。关键是做到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去年以来,我们庆阳市委进一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切实增强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用团结的力量推动了提速发展。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班子团结是事业成功的生命线,是根本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也出干部。什么时候领导班子团结和谐了,党的事业就欣欣向荣;什么时候团结和谐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和损失。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凡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大额资金支出,都坚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体作出决定。与班子成员互相沟通、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班子及班子成员之间做到了思想同心、讲话同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干成了许多大事、实事,实现了全面提速、科学发展的目标。
第四个问题,孜孜不倦做学问是做“官”的基础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要求为“官”者应当做好学不倦之“官”,做勤学敏思、知识渊博的领导干部。
首先,要刻苦学习,做知识型领导干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要从素质而来;而素质从哪里来呢,要靠学习得来。《21世纪预测》一书中指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良好的知识素养不仅是对现代领导者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适应复杂多变和高标准的领导环境所必备的最主要条件。在学习上,有的人认为随着职务的晋升,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有的人认为自己是大专生、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了,知识化、专业化已不成问题;有的想到自己现在的工作很顺手,当个处级干部、厅级于部,知识够用了,学不学问题不大,等等。其实一个人天资聪颖不能代替后天的努力;职务的晋升不能带来智慧和水平的自然提高;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不能替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担当跨世纪重任的接班人,决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化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修养、政治素质、综合素质的概念。我们应该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项政治任务,努力做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中优化知识结构,这个结构应该是专与博相结合的“T”型结构。不论哪个行业、哪个层次、哪个职位的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广泛涉猎,学有所长,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求精。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政治理论。理论是前进的旗帜,是夜航的灯塔。江泽民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有着深切体会。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把我从大队支书、乡团委书记培养到县委党校理论教员、县长、县委书记、副专员、州长、市委书记的,其间不但在县委党校工作了六年多,还曾六进省委党校培训,两进中央党校深造。党校的工作和学习,打牢了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使我终身受益。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晋升、水平高低和他的理论素养密切相关。比如,有些干部任科级干部很优秀,但上了县级他就很平庸;有的干部当副职很称职,但当正职就不行了;有的干部干到一定职位就潜力很小了。这当然有诸多因素,但依我看,最关键最根本的还是理论功底不足。当前,我们加强学习,应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二是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二是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四是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做一个博学多识的领导干部,关键要珍惜时间,科学地分配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把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其次,要善于思考,做研究型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是学习的真谛所在。古人讲:“愚者言其思,智者思其言”。思考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的过程,必须以深入的调查为基础。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谋事之本、成事之基。越是职务高的领导同志,越要亲自下工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尤其要在调查研究中着力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必须思想敏锐,见微知着,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果断解决问题,这是对领导水平的实际检验。二是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调查是“开矿”,研究是“冶炼”,既要乐于躬身深入调查,又要勤于潜心思考钻研,养成不得真理不甘心的习惯。尤其要经常把自己的实践总结和理性思考,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这一方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导工作的过程。我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上先后发表近百篇文章,深感受益匪浅。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求,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大胆探索,顽强拼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