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巩固和提高“两基”的整体水平。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使中小学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及管理等方面沿着“三个面向”的方向,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1999年起,在实现“普九”的县(市)以装配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分步分层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要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园景工程,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全区每年建成20-25所标准化学校,用5年时间,建成130所,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上分别涌现出一些体现现代化办学水平的带头校;到2010年,全区280多所城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全部实现办学标准化;2015年前后,其他完小基本达到标准化。抓好8所重点中学,1999年内全部建起微机室,开展计算机教育,2000年前配起语音室,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水平均有显着提高,力争有2-3所学校进入全国、全省示范性重点高中行列,带动和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更快发展。要立足于现有条件,通过积极挖潜,逐步扩大招生,力争到2015年,全区接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三是实施“未来工程”,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要把“未来工程”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基础教育向高层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从1999年起,在全区部分小学实施未来工程,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课程。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妥善解决师资、经费、设备及中小学衔接问题,确保质量,力争按《全省小学未来工程七年规划》要求,到2005年,全区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的小学达到32所。
四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建设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高度重视各级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善于发现和选拔政治强、思想好、作风正、懂教育、善管理的优秀人才担任校长。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校长提高培训,不断增强校长的现代教育观念和依法治教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锤炼“忠诚、热爱、奉献”的良好师德。在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开展“迎接未来世纪,再塑教师形象”活动,树立一大批师德高尚、堪为师表的师德标兵。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坚持“全员培训、突出重点、整体提高”的原则,坚持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要以基本功训练为基础,进行岗位提高培训;面向50岁以下教师进行基本功过关考核。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履职培训,尽快提高教师岗位胜任率。以学历补偿教育为基础抓学历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以培养、培训骨干教师为重点,抓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争到2003年,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0%和65%。全体教师基本功全面达标,中学、小学教师岗位胜任率分别达到90%、95%。同时培养20名地级、40名县级名校长,100名地级、20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广大教师要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勇于探索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环节中,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成长。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坚持为教师办实事,继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大力实施教师“康居工程”,进一步解决教师住房。通过多种措施,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实施职教发展工程,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要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法》,在全面推进“两基”教育的同时,把职业教育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发展,为初中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教育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平凉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要把办好骨干示范性职业中学作为主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村产业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灵活多样、长短结合的形式,不断拓宽办学路子。要加强政府统筹,落实配套政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走联建联办职教的路子。认真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吸引广大学生到职中学习,扩大生源。通过努力,力争使各类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1.3:1,进一步做好乡(镇)农技校上类达标工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按期完成“10万人培训计划”。继续发展电大教育和高中等自学考试,面向农村,扩大辐射面,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本文为甘肃省“普九”教育交流材料)
加快科教兴区步伐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以来,我区的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领导牵动,部门联动,全社会抓科技、促经济的氛围和机制初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在农村推广了30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科技进步增加的粮食产量占到了总产的42%;围绕工业技术进步,引进、推广了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如华煤集团建成了全国高产高效矿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科技投入逐步加大。1998年,全区共投入科技三项费157.48万元,落实科技贷款2246万元。近几年,共培训各类实用技术人才5万多人(次)。但是,综合分析我区的科技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1999年,全区科技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科教兴区”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区的生产力水平。
一、广泛宣传“科教兴区”战略,做到认识到位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科学性、正确性和预见性。我区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也表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不论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是经济建设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有赖于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也正是我区的潜力之所在,是提高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之所在,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之所在。
当前,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跨世纪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及“四大项目”等战略措施已起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从近几年的发展看,农业产业化之所以处于低层次、低水平,企业效益不好,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地方财政增收困难等,都与我们的科技意识不强有关。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顺利实现我区跨世纪的发展目标,要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把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放在首位。因此,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对领导干部办讲座、抓培训,对群众抓普及、促推广,对科技人员抓提高、促转化,在全区迅速兴起“讲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提高领导干部用科技指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迫切性和自觉性,把“科教兴区”战略落到实处。
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做到工作到位
一是加大科教兴农的力度。要把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开发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大力推广良种繁育、模式化栽培、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综合开发、日光温室、果蔬丰产栽培与管理、肉牛快速育肥、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努力使农业新技术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围绕发展“四大项目”,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指导和规范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活动,发展一批粮食、肉牛、果蔬等方面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使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年内要完成反刍动物超微浓缩饲料系列产品开发和荞麦脱壳设备的引进、研制、推广及系列产品开发,加大对滴渗、微喷、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围绕支柱产业开发和洋芋等农副产品加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全区已建立起的8个高效农业示范小区、20个示范乡、112个示范村,使其建成高科技农业园区,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平凉市天门塬高效农业示范区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向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的方向发展。要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广大农民对科技的吸纳能力。
二是加大企业技术进步的力度。选择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名优产品和技术改造项目,集中攻关。立足区内煤炭、建材等资源和制革、造纸、食品等产业优势,引进、研制、推广一批先进设备,开发一批名优产品。完成计算机技术应用、水泥生产自动化管理、滑移顶梁液压支架放顶煤机械化综采、软煤巷道锚杆支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14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把企业改革和增产增效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上来。企业要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姻共建,鼓励科研力量进入企业,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与实力。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区的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新型材料、信息服务等领域,发展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品。年内扶持发展100个民办科技开发机构和民营科技实体,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以学校为阵地,以科研机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学校、乡(镇)农技推广站、职业、技校等阵地的培训职能,对在职职工和青壮年进行职业技术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文化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重点培养500名能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科技经济复合型人才。
三、深化改革,强化队伍,做到机制创新到位
一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年内,我区煤炭、建材等大型骨干企业,都要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壮大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实力。积极鼓励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和群众联合,围绕百万亩果品基地、百万头肉牛养加贸项目和万亩日光节能温室等支柱产业的开发,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鼓励科研机构和分散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或与企业联合、合作、共建,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围绕名优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选准课题,进行技术攻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三是建立人才开发体系,形成激励机制。要用市场经济规律配置人才资源,进行课题招标,形成激励机制和回报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形成靠政策吸引人,靠项目留住人,靠市场调动人的人才开发机制。
四、社会联动,多方筹资,做到投入到位
一是下决心落实科技“三项费”。要把“三项费”列入财政预算,最低保证在上年财政支出的0.5%,“三项费”的落实到位情况要作为县(市)科技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根据县(市)的经济情况,积极建立起县(市)级科技发展基金。二是千方百计建立企业科技开发基金,力争把新产品开发和创名牌基金提高到税后利润的10%以上。三是争取银行贷款,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对有市场潜力的科技项目优先扶持。四是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持,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五是严格科技资金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佳效益。
五、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推行力度,做到领导到位
学习借鉴华亭县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县的成功经验,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狠抓落实,争取更多的县(市)和单位逐步进入全国、全省科技工作先进行列。各县(市)都要成立以县(市)长任组长的科教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教兴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真正形成“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要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领导、部门和基层,使“科教兴区”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要建立督查落实制度,把“科教兴区”作为“一把手”工程,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刊于《甘肃农业科技》1999年第2期)
民族地区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总纲,也是贯穿“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条主线。在临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习“七一”讲话,实践“三个代表”,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全力保护和加快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条件,是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切问题的关键。全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识先进生产力上动脑筋,在加快生产力发展上求突破,在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把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生产力现状,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习“七一”讲话,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深化对州情的认识,不断提高改变落后生产力现状、加快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