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老区不仅是政权建设的实验基地,同时也是新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源地。1943年,陇东分区专员公署专员、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审理华池县“封芝琴(‘刘巧儿’原型)婚姻案”等典型案件,逐渐形成独特的工作方法,党中央、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把他的审判方式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其基本特点是注重调查研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诉讼手续简便易行;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历来的“坐堂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所带来的司法廉洁和司法便利之风一扫旧司法黑暗、陈腐的形象,使人耳目一新,甚至受到国民党统治区司法学家的赞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不仅作为民事诉讼,而且作为整个陕甘宁边区司法工作的原则在各解放区广泛推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诉讼制度的确立,从而使解放区的司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解放区的法制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至今仍对人民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庆阳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后勤供应基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牵制和打击了100万计的日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坚强后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战的总后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对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首当其冲。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陇东分区党政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人生产运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局面。据记载,从1941年到1943年,庆阳老区共开荒地55万亩以上,耕地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0%,增收细粮数百万公斤。仅1943年,陇东分区就开垦荒地22万亩,增收细粮5万石,相当于陕甘宁边区当年增收总数的三分之一,实现了自给有余。与此同时,八路军三八五旅所属各部队、抗大七分校等也在陇东摆开了大生产的战场,创造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电影《我们是八路军》就是当年八路军在豹子川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真实记录。大生产的经济建设成果,一方面供给支持了边区,同时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批物资,使庆阳成为特定时期重要的物资供给基地,从1941年到1946年共交救国公粮21.4万石,在陕甘宁边区享有“陇东粮仓”的美誉。
抗战时期,边区的凝聚力来自党的群众路线。当年庆阳老区党政军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楷模。1943年春,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华池县县长李培福被树立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毛泽东为他们分别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忠心耿耿,为党为国”、“面向群众”,给予了高度赞扬。陇东党政军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出色工作,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庆阳老区深入人心,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各界抗敌后援会及各种群众抗日组织纷纷建立,民众抗日自卫军不断扩大,同时大量安置优待移民难民,建立“劳军委员会”,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调动了一切抗日力量,尽其所能为抗日战争胜利争做贡献。
庆阳老区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形成的重要历史基础,是党中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落脚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战争出发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为建设陕甘宁边区模范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历史功绩,彪炳史册。
(本文为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委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获甘肃省党史学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刊于2005年9月1日《甘肃日报》第二版)
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
诚实守信必先从政府开始,从国家公务员做起,以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来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官德修养和人品塑造,牢固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吻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诚信观、执政观、政绩观、公仆观和人生观,努力建设亲民政府、法治政府、务实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第一,强化以民为本的诚信观,努力建设亲民政府。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把亲民、爱民、利民、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把以民为本、以德感人、待民以诚、付民以信作为基本“官德”,树立“百姓是衣食父母”、“做官先做人”“官轻民重、权轻责重”的理念,始终情系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富裕群众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决策的“第一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好坏、判断是非功过的“第一标准”,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当把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与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信用社会的新要求、与时俱进的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诚信观,带头做到诚实守信,自觉构建诚信政府和信用社会。
第二,强化科学民主的执政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一是坚持科学执政。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即诚信,科学执政即诚信执政。必须提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科学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坚持求实创新,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实施科学决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民主执政。应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信任度,以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诚信社会建设。三是坚持依法执政。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和法治的基础。坚持依法执政与以德执政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让法律公正尽可能地贴近道德公正,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背信、失信者和腐败、不公正的制造者,维护政府诚信和社会公正,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三,强化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努力建设务实政府。构建诚信政府、务实政府,必须消除选人用人和政绩观上出现的误区,在正确评价和考核干部的政绩时,应以诚实做人、诚信处事、诚心创业为前提条件,重点从三方面考察:一是注重实效。重点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贯彻落实,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社会风气是否好转。必须善于发现、热心关注那些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在条件艰苦、待遇微薄的地区和部门竭力而为、做出可观成绩的干部。二是注重全面。既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看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既看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指标”的变化,又看发展“软环境”的改善;既观摩欣赏形象成果,又明察暗访弱势群体;既看眼前成绩大小,又看今后发展的潜力。三是注重民意。把群众公论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四,强化履职尽责的公仆观,努力建设服务政府。现代道德所讲的政府诚信,主要是在社会公正原则指导下,政府官员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诚信。具体表现为要始终视人民如衣食,待百姓如父母,时刻情系于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平等关系,甘当一名普通劳动者;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关系,甘当人民的服务员。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五,强化勤政廉洁的人生观,努力建设清廉政府。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诚信观,必须勤政廉政。要强化“无功便是过、不勤政也是腐败”的观念,勤于谋大事,勤于挑重担,勤于做奉献,勤于诚信工作,永远不偷懒、不耍滑、不失信,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要把“八荣八耻”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结合起来,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结合起来,始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警钟长鸣,自觉在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把建设诚信政府与建设廉洁政府紧密结合起来,带头做到不盲目攀比、贪图享乐,不与民争利、见利忘义,不骄奢淫逸、腐化堕落,慎思、慎初、慎微、慎欲,真正做到为官治世求“正”,为民服务求“真”,为公立业求“实”,为人行事求“信”,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用个人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维护党的形象,引领社会风尚,构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
(刊于2006年7月3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6年8月2日《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