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帝国全盛的时期,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基普林曾发表过这样的议论:“小日本不应该参加贸易活动,因为日本人缺乏做生意的敏感。”今天的日本人在国际经济、贸易舞台上的出色表演,不仅使基普林的这一论点不攻自破,而且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与之相反的观点:日本人在做生意方面,具有充分的敏感和极强的行动力。
1对情报保持高度敏感
日本企业界有这样一个共识:“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中,争分夺秒获得可靠的信息是决定公司、企业以至整个国家上下沉浮的关键所在。”的确如此,当今世界企业竞争的实质是情报信息的竞争,谁的信息灵、把握准、行动快,谁就可能在经济技术与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
曾经有一个相当形象的比喻:日本的情报量之大在这片狭窄的国土上已经容纳不下了,情报将会流出海岸线,大量地注入到太平洋之中。不可否认,日本商人的情报信息意识很强,并在开展信息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比如,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发大庆油田,唯独日本与我们谈成了征求设计的生意,原因是其他国家的设计不符合大庆油田的要求。为什么日本能做到呢?据说日本人从我国一本油画的封面上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头顶大雪的照片,猜测到大庆在东北地区,又根据我国国内政府工作报告的石油产量增长数据,汇总出大庆油田的产量规模后估算出大庆油田的要求而设计出的。
又如,日本商人参观我国安徽某宣纸厂时,他们“谦虚”地请教、询问,套取了有关宣纸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工艺,从而使我国这一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传统产品生产技艺被窃取。再如,1980年,日本某贸易公司向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赛兰尼斯公司一家工厂的总经理行贿675万美元,让他在5年多时间里有计划地将该厂的技术“转让”给日本该贸易公司,并在夜晚让日本人参观工厂,了解整个产品制作过程。
美国中央情报局1993年曾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日本官方每年根据各种需要派出专门从事情报收集的间谍约有近万人次,各大企业、公司和9大商社派驻海外的1000多个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收集经济与技术情报”。这些人以“教授”、“学生”、“职员”、“旅游者”、“摄影家”、“记者”、“投资商”等身份出现在世界各地,他们手拿相机,温文尔雅,谦恭有礼,他们虚怀若谷,好学无比,见什么拍什么,经常连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幅广告也要研究个透。日本企业正是从此类无孔不入的情报窃取活动中,获得了商战制胜的武器。
情报历来是兵家、商家惯用的武器,情报是企业的耳目,信息是发展的前提。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对信息情报的收集和研究,缺少了信息、情报的基础,市场就会变得难以捉摸,管理就会变成盲人瞎马,反之,则可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1969年4月26日,日本商界和政界的一代枭雄堤康次郎去世,将一个庞大的“帝国”西武企业集团留给其三子堤义明。就在堤义明接管家业的第二年,遇上了一场非常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
当时,日本正进入工业旺盛时期,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肯定地认为,当时进行土地投资一定能赚大钱,而且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堤义明这时却作出一项与众不同的决策:“西武集团,迅速退出地产买卖界。”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日本所有企业都为之哗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谁都很清楚,炒地皮就是等于自己印钞票,比投资其他任何事业的利润都大。堤义明在地皮行情最好的时刻,却居然放弃对地皮的投资,绝对不是因为他已经握有大量土地的缘故,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堤义明有个特别突出的优点就是,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地搜集足够的情报。他已经观测到,土地的投资好景已经过去了,当时已经是供过于求,只有及时收手才不至于大灾难到来的时候被弄得遍体鳞伤。
接任企业集团总裁还不到1年的堤义明,要公司从十分有利的地产投资市场上撤退,这在公司内外的确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满情绪和各种各样的猜疑。但事实证明,堤义明的判断和决策完全正确,在过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土地买卖行情风云突变,急转直下,不少土地投资商都在炒卖的旋涡里受尽折磨,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日本人善于做市场可行性研究和营销研究,日本公司不会贸然将国内的产品直接行销到新的市场。他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市场机会,并针对他们选择的特定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市场和结构性市场的运行机制。
日本人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将许多研究小组派往国外,这些小组花费几个月时间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最终提出建议。日本公司驻外的办事处和驻外人员也会对此作出自己的贡献。综合商社和外贸联合会为日本公司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有的日本公司还派遣研究所的学者到海外搜集资料。这些情报从各自不同的来源汇集到总公司,在从事任何进入市场的具体行动之前,日本人会对这些情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可资利用的市场机会。
索尼公司和松下电器进入美国市场时,它们在采取行动前的做法就非常值得研究。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索尼公司派遣了由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等组成的专案小组到美国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设计适合美国消费者偏好的产品。松下公司则从1951年起就在美国设有专人在进入美国市场前从事情报搜集工作。然后,这些公司就会聘请一些美国专家、顾客或经理人员,帮助他们设计进入市场的策略。值得提出的是,是美国人而不是日本人设计了日本公司在美国市场所应采用的行销策略。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商人要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分析和掌握社会需求的方向,摸清同行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动态,先于对手做出正确的销售、经营决策,才会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身之地。
2睁大眼睛寻找商机
机会对于商人而言是通向财富之门的金钥匙。商人应该具有敏锐的感觉,能够准确洞悉机会的存在,并以迅速的行动抓住它。但是机会往往隐藏于缥缈的表象后面,又如此来去匆匆,为商者只有时时锤炼自己的“火眼金睛”,才能找到隐藏的金子。
很多商界成功者的经历说明一个真理:机遇没有注定要被谁发现,善用头脑、细心观察的人在普通的事物中就可以发现许多机遇。一般说来,机遇是平等的,想认识机遇的奥秘,就必须拥有对商机的敏感,有人发现了机遇,那是因为他能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日本三矢公司董事长饭山滋郎,发迹前不过是专门生产超长和超短铅笔的铅笔商。由于生意不好,饭山滋郎窘迫不堪。有一天,饭山滋郎无意中走进一家冰淇淋店,听见店老板在向顾客诉苦:“冰淇淋又要涨价了!主要原因是盛冰淇淋用的纸杯越来越贵,可是纸的质量却又越来越差。”
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饭山滋郎目光一闪,心里想:“纸杯贵,不用它就得了!自己身边有的是木材,还有机器,为什么不用木片去代替它?木片既便宜,又简单。”于是饭山滋郎立刻返回家中,打定主意开动机器,很快就造出了盛冰淇淋的木片和竹签。
饭山滋郎是个很会动脑的人,他知道冰淇淋的最大买主是儿童和年轻人,于是他故意极力把木片和竹签造得小巧玲珑、美观可爱。饭山滋郎的产品一投放到市场上,立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加上其成本较低,很快取代了纸杯装冰淇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别人的一席话,饭山滋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财富,赚了好几亿日元。
发现商机需勤动脑思考,要有悟性。有了良好的悟性,对于人们改变看山非山、看水非水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瞬间的顿悟可以快速地产生良好的创意,而良好的创意就是商机。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商机的眼光。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信息,善于观察的人总能找到发财的机遇。
1989年,在山城重庆开着一家小五金杂货店的夏明宪,忽然发现来买水管接头的人多了起来。他觉得很奇怪,这些人买这么多水管接头干什么用?后来一打听,才发现是一些先富起来的山城人为了自身和家庭财产的安全,开始加固家里的门窗。买水管接头就是为了将它们焊接起来做成铁门防盗,那时候还没有防盗门的概念。
夏明宪发现这个秘密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马上租了一个废置的防空洞,买来相应的工具,刨、锯、焊、磨地干了起来。一个多星期,他就做了20多扇“铁棍门”,赚了一大笔钱。后来顺着这个思路不断发展,就有了现在的“美心防盗门”,与盼盼防盗门一起,成为中国防盗门行业响当当的品牌。原来的五金店小老板变成了现在的防盗门大老板,成为山城重庆数得着的一个富豪。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又如,梁伯强从一篇文章上看到了商机,最后成为“世界指甲钳大王”。1998年4月的一天,梁伯强在一张别人用来包东西的旧报纸上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话说指甲钳》。文章说,1997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说:“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当时朱总理还特意带来3把台湾朋友送给他的指甲钳,向与会代表展示其过硬的质量、美观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并以此为例,激励大家要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希望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去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把产品档次、质量尽快提高上去。
梁伯强读到这篇文章后眼前一亮。他再一了解,得知这件事令当时国家轻工部压力很大,为此成立了专案小组。轻工部还联合五金制品协会在江浙开了几次会议,寻求突破这个问题的方案,但都没有根本解决。梁伯强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兴奋,因为他做了十多年的五金制品,这正是他擅长的事情。他知道机会来了。梁伯强的“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现在,梁伯强号称“世界指甲钳大王”。从报纸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改变了梁伯强的命运。
其实,面对每天在眼前溜来溜去的商机,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呢?成功的创业者常常是那些能够从“无”中看出“有”来的人,生意人需要有一双能够捕捉信息的眼睛。经商成功离不开商人的独特慧眼。聪明的经商天才们并不等于说是高智商,他们只不过是眼光敏锐头脑机灵,善于观察分析商业中的资讯,然后加以利用罢了。信息、机会把握、胆识、谋略、不动声色的实施和静观其变的理智,这些是商战的另一境界。
3抢先一步就会遥遥领先
善于下棋的日本人在商战中重视“先手定律”,强调的就是一个“先”字。你若慢了一步,别人可能已冲到前面,先你而成功,你的准备只能前功尽弃。所以谁出手快,谁就能赢得新市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引进、推销,还是向客户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抢先一步,就会遥遥领先。日本商人行动力很强,能够对掌握的信息快速做出反应和决断,先人一步把钱赚到口袋里。
20世纪80年代初,可怕的“艾滋病”悄然在美国出现,只要在性接触中稍有不慎就会惹上它,而且一旦感染便无药可救,只能在痛苦中无助地死去!小小的避孕套却可以帮助那些既想性开放又不想那么快去见上帝的人。
“美国避孕套需求量大增,本土没多少存货,造成市场脱销”,这个消息被两个原来就生产避孕套的日本人知道了。他们马上大量招工,开足机器,三班运转,最大限度地生产那小东西以满足美国人的需要。
当产品生产出来、一箱箱包装好之后就放在仓库里,成了他们心中的石头。怎样运到美国去?成本当然是海运最便宜,但时间太长;空运成本大,差不多是海运的几十倍。商海是瞬息万变的,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呢?权衡再三,他们决定采用紧急空运,以免夜长梦多。
当避孕套空运到美国后,很快就成了抢手货,各代销店门庭若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从日本来的两亿只避孕套很快就销售一空。两个日本人可以在太平洋的彼岸,舒舒服服地坐在写字楼里,满怀高兴地慢慢数钱了。
美国也有工厂想做这生意,当他们看到日本人那么快就占领了市场,日本的牌子打响了,渠道也让他们先占了,这些美国人也只好取消了那个念头。
现在经营者都极为重视信息,千方百计地收集商业情报,以做到领先别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很多原来一文不名的小人物,就是先人一步利用信息而成为富翁的。
十几年前,古川还只是一家日本公司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上司做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工作很辛苦,薪水也不高,他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动售货机来销售商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企业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地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他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将来也必然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走到别人前面,经营这项新行业。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他筹到了30万日元,这一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共购买了20台售货机,分别将它们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刊杂志等放入自动售货机中,开始了他的事业。
古川的这一举措果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人们头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到很新鲜,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你需要的东西。一般地,一台售货机只放入一种商品,顾客可按需要从不同的售货机里买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
古川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到了100万日元。他再把每个月赚到的钱投资于售货机上,扩大经营的规模。5个月后,古川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净赚了2000万日元。
一些人看这一行很赚钱,也都跃跃欲试。古川看在眼里,认为必须马上制造自动售货机。他自己投资成立工厂,研究制造“迷你型自动售货机”。这项产品外观特别娇小可爱,上市后,反应极佳,古川又因制造自动售货机大发了一笔。
在古川致富的事例中,他从起步到成功,时间跨度相当的短。真可谓一步登天,而他的秘密法宝却很简单,那便是“速度”。机会很多,快速抓住它才是上策。
商界的竞争是眼光与行动的竞争,精明的商人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当捕捉到了恰当的商机就应立即行动,而不拖拖拉拉,因此,他们会永远站在同行的前沿。
有一天,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光英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从有关资料中获悉了这样一条既引人注目而又模糊不清的信息:有一批二手汽车要出售。但由于信息的来源很模糊,所以出售汽车的型号、数量、价格、产地都没有讲清楚。如何弄清楚这一消息的全部情况,继而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王光英首先同这家报社联系,证实了这条消息。为了能进一步完整准确地把握这条信息,他马上派公司业务人员对这一信息线索进行跟踪,采取顺藤摸瓜的战术,逐渐掌握了有关的情况。几天后,他便收到了关于这一信息的最新报告:在南美智利,一家铜矿最近倒闭。矿主在此之前,已订购了美国道奇牌、西德奔驰牌各类型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共计1500辆,而且全部是清一色的新车。为了偿还债务,矿主决定将这批车折价拍卖。他同时还获悉:香港、智利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也得到了这一信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条信息的价值——1500辆折价拍卖的名牌新车。
他当即决定发动一场闪电战,快速组建一支由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的采购小分队,并大胆地赋予他们临时处置权。采购小分队受命后,火速赶到南美智利,对一辆辆汽车认真地进行现场验货,在证实了质量令人满意之后,又经过一番紧张的斗智斗勇,反复的议价磋商,最后终于达成协议:由智利铜矿主以原价的38%低价全部卖给中国光大实业公司。王光英成功地利用一条信息为公司赚回了7000万美元。
如果光大实业公司没有得到这样的信息,那么千载难逢的良机就只能是失之交臂。如果王光英仅知道信息而不去积极行动,也不可能会赚到7000万美元。利用信息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具有对信息高度的敏感性,能对掌握的信息快速做出反应和决断,从而不致使战机贻误。
所以说,当机立断是把机会转换成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商者要把握住时机,积极地付诸于行动,才能发现“先手定律”的妙处。
4预感潜在的危险力避后患
自然界中,有一些动物对诸如地震、山崩、海啸等自然灾难降临之前的先兆极为敏感,它们或者发出哀鸣,或者群体迁移,以它的行为传递出某些信号。人们如果能及早洞察和读懂这些征兆,就有可能避免最终的恶果。商海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作为商人,不仅要敏感于信息背后的财富,也要能预防浮华背后的隐患。
1965年,日本索尼公司试制成功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这种收音机体积虽小,但与原来社会上通用的笨重的真空管收音机相比,性能却大大提高了,而且也非常实用。考虑到日本是个资源小国,而且市场容量也不大,所以产品只有出口才能有所作为,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决定用新产品首攻美国大市场。经过艰难的推销工作,新产品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
让人大为惊喜的是,有一天突然冒出一位客商,居然一次要订10万台晶体管收音机。10万,这在当时近似于天文数字。10万台订货的利润足以维持索尼公司好几年的正常生产。全公司的职员无不为此欢欣鼓舞,都希望给这位客商以优惠,尽快订下合同。
不料公司总部突然宣布了一条几乎是拒绝大客商订货的奇异价格“曲线”:订货5000台者,按原订价格;订货1万台者,价格最低;订货过1万台者,价格逐渐升高,如果订货10万台,那么只能按照可以使人破产的高价来订合同。
如此奇异的价格“曲线”令公司职员及客商大为不解。经销商看着手中的报价单,感到莫名其妙,他觉得似乎被这位日本人所玩弄,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说:“盛田先生,我做了快30年的经销商,从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人,我买的数量越大,价格越高,这大不合情理了。”
盛田昭夫向他的职员和客商解释了他的“着眼将来,力避后患”的考虑。当时索尼公司的年产量还远远不到10万台这个数字。如果接受这批订货,那么生产规模就必须成倍地扩大。可是如果公司筹款扩大生产规模以后,再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批量订货,那么结局只能是刚刚起步的公司可能会马上破产。订货越多,单价就越低,就一般情况而言是成功、完善的方案。以此方案订下10万台合同也足以使索尼公司在短时间内大踏步地前进一步,但从将来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由于盲目投资、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造成的生产不稳定,忽上忽下,甚至公司倒闭的后患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埋下了。公司制定的价格“曲线”旨在引导客户接受对双方都有利的1万台订货数量。为避将来后患,公司目前最需要的就是1万左右的客户。
盛田昭夫耐心地向客商解释他制订这份报价单的理由,客商听着听着,终于明白了。他会心地笑了笑,很快和盛田昭夫签署了一份1万台小型晶体管收音机的订购合同。这个数字对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合适的。就这样,盛田昭夫使索尼公司摆脱了一场危险和赌博。
盛田昭夫的“后患”之忧因为措施得当而没有发生,但同样的情形却在另一家公司上演了一场悲剧。
日本有家叫做“磐若铁工”的公司,董事长磐若松平有一年突然跃登日本最高所得排名第七位而一鸣惊人。然而几乎是在同时,他又突然宣布公司破产,身败名裂,于是再度一鸣惊人。
原来这家公司以一贯作业方式制作车床,成为当时划时代的创举而受到瞩目。一时大发利市,批发商不断抱怨生意太好:“一进货马上就卖光了,请赶快制造送来吧。”磐若董事长笑逐颜开,决意趁热打铁,乘胜追击,扩大投资,增加生产。
磐若松平自以为已经称雄日本,下一步更要远征东南亚、中亚,以至于世界了。然而算盘打得太如意了。原来那些苦恼于销路太好的批发商纷纷退货,货积如山,不用说不得不宣布倒闭。有人批评说:“如果当时销路太好、供不应求的时候,能够仔细作市场调整,努力于开发新产品,也许磐若铁工至今仍然生意兴隆,稳如泰山。”
做生意太顺时就好像在高速公路开车,畅通无阻,可是一旦出了“车祸”,大多“车毁人亡”。在此提醒生意人,不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时猛踩“油门”,要对潜在的危险保持一种敏感,能够保持安全速度,留出安全距离,并且全副精神贯注于“驾驶”,随时作刹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