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略,见《竹书纪年》同条。)
(书事):(略,见《何书纪年》同条。)
《疑古》:《尧典序》又云:“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孔氏《注》日:“尧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禅位之志。”案《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平阳。”而书云某地o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授为疑。然则观此二书,已足为证者矣,而犹有所未睹也,何者?据《山海经》,谓放勋之子为帝丹朱。而列君于帝者,得非舜虽废尧,仍立尧子,俄又夺其帝者乎。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
《惑经》:(略,见《竹书纪年》同条。)
《惑经》:案晋自鲁闵公已前,未通于上国。至僖二年,灭下阳已降,渐见于《春秋》。盖始命行人自达于鲁也,而《琐语春秋》载鲁国闵公时事,言之甚详。斯则闲事必书,无假相赴者也。盖当时国史,它皆仿此。至于夫子所修也则不然。
《惑经》:(略,见《竹书纪年》同条。)
《申左》:(略,见《竹书纪年》同条。)
《杂说上》:(略,见《竹书纪年》同条。)
《时》:(略,见《竹书纪年》同条。)
案:汲冢出土竹书十六种,至唐代大都亡佚。《申左》篇原注云:“汲冢所得书,寻亦亡逸,今惟《纪年》、《琐语》、《师春》在焉。”《纪年》与《琐语》,因其所载事多与《春秋左传》同,并为知几所重。《晋书·束皙传》著录《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未言十一篇之具体内容,则知几所见《琐语》,其中有《夏殷春秋》、《晋春秋》两篇。
《六家》篇云:“《汲冢琐语》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琐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此条记载曾引起不少学者质疑。程干帆先生据《孟子·万章》与《史记·殷本纪》考证推测云:“然则太丁既未为君,焉有时事可纪?衡以《晋书·柬皙传》称引《汲冢纪年》所载启杀益,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之类,则《夏殷春秋》所载,或太丁外丙弟兄争国之事乎?其以夏、殷连称,或亦如周之管、蔡以殷叛乎?”。杨伯竣先生考订云:“《汲冢琐语》,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刘如几看到其中有《夏殷春秋)之名,而记的是太丁时事,这个不必怀疑。然《夏殷春秋》之名,是太丁时原有的呢?还是《汲冢琐语》作者后加的呢?则难以肯定。据《史记·殷本纪》,殷商有两个太丁……两个太丁,后一个太丁,龟甲文实作文丁。王国维所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未曾考及这一个文丁。据《后汉书·西羌传》和《注》及《通鉴外纪》,都引有大丁,或太丁,可能沿袭《史记·殷本纪》把文丁作太丁之误,唐刘知几《史通》也误把文丁作太丁,而其人为纣之祖则甚明。但并无《夏殷春秋》之名。遍考卜辞,确如于省吾《岁时起源初考》所言,‘有春、秋而无冬、夏’。更没有‘春秋’这一双音名词,足见所谓《夏殷春秋》者,是《汲冢琐语》作者所加,并不是如刘知几所云,其先出于三代。”吕思勉先生则云:“此篇引《汲冢琐语》,谓夏殷和晋皆春秋,其书未必可信,即其证不可为确。”。诸位先生所疑,皆有根有据,然《申左》篇据《琐语》校正《左传》,可见刘氏笃信《琐语》纪事之真实性。《琐语》全书原貌究竟如何,所载史实是否可靠,因文献不足征,难以索解,存而不论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