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雍简的煽动,太守朱褒、越巂部族酋长高定,也都纷纷响应。这样一来,蜀汉几乎丢了一半土地,怎么不叫蜀汉着急呢?
但当时蜀汉刚遭到猇亭大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诸葛亮一面派人和东吴重新讲和;一面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食,训练兵马。过了两年,局面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诸葛亮好友马良的弟弟——参军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几十里地。
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手,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几年了。今天临别,您有什么好计策告诉我吗?”
马谡说:“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要,离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我听说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表示感激。
诸葛亮率领蜀军向南进军,节节胜利。大军还在半路上,高定和雍简已经发生内乱,高定的部下杀了雍简。蜀军打进越巂,又把高定杀了。
诸葛亮派李恢、马忠两员大将分两路进攻,不到半个月,马忠又攻破群柯,消灭了那里的叛军。四个郡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南中酋长孟获收集了雍简的散兵,继续反抗蜀兵。诸葛亮经打听,知道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南中地区各族群众中很有威望。
诸葛亮想起马谡的话,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盂获仗着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被活捉。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这样一次机会,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您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还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这样捉了又放,放了又捉,一次又一次,一共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再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情深义重。我从内心深处敬佩您啊!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不仅如此,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其他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附蜀汉。
诸葛亮平定蜀地南中,七擒孟获,依靠的就是攻心术,是一个“攻心”、“治气”的典型案例。
生存之道
攻心术是一种高超的谋略,讲求攻心为上,夺气攻心,最后让对手心服口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有攻占了对方的心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存之道28
事情未到最后时,努力改变事情的结局
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之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
齐地有一个人叫淳于意,替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县的县令,因为不肯拍上司的马屁,所以他辞了官仍旧去做医生。
有个大商人请淳于意为他的妻子治病。那女人吃了药不见好转,后来死了。大商人就告他是庸医杀人。当地的官吏把他判成“肉刑”,包括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脚或右脚三种。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见五个女儿柔弱,不由叹了口气说:“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到了危急时刻就没有用了。”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听了,下决心拼死也要将父亲救出。
缇萦到了长安,要进宫殿去见汉文帝。管宫门的人不让她进,她就写了一封信,托守宫门的人传上去。汉文帝一看,信上的字歪歪扭扭,是个孩子写的,内容大概是:我的父亲淳于意是齐地的一个小官吏,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就不能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他想悔过自新都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没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罪,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以后,很感动小姑娘的一番孝心,于是下诏免去了缇萦父亲的刑罚。同时,也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肉刑的确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他对大臣们说:“犯了罪的人,应当罚他,让他得到教训,重新做人。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了他的肢体,怎么能劝人为善呢?”就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缇萦不仅救了她的父亲,也带了一场法律的改革。汉文帝借此机会,加大法律改革的力度,减免了各种刑罚。与缇萦这件事相关的法律方面,汉文帝和大臣们商议,拟定了三条办法:废除脸上刺字的肉刑,改为做苦工;废除割去鼻子的肉刑,改为打三百板子;废除砍脚的肉刑,改为打五百板子。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执政时,继续减轻刑罚,把打板子这一刑罚也减轻了很多。
难道真的是只有时间才可以改变事情吗?不是的。能改变事情的还有人的努力。对于很多事情而言,只要事情没有发展到最后的结局,我们就可以改变事情的结局。淳于意当时已经被判刑了,一般人看来,事情也就这样了,是绝对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呢?事实上是虽然已经被判刑了,但还没有实施刑罚,这就是事情还未到最后。缇萦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才依靠自己的勇气和胆识救了父亲。
生存之道
有句话说得好:“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并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只要事情没有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还有一丝希望,靠勇气和决心,积极行动起来,就能改变事情的结局。
生存之道29
慧眼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晋献公把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还送了一些奴仆作为陪嫁,其中有一个奴仆叫百里奚。
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之所以被当成陪嫁的奴仆,是因为,本来晋献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宁死不从。于是,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于是,晋献公就将他作为媵人(随嫁的人)陪嫁到秦国。他以此为耻,便从秦国逃到宛(今河南南阳),楚人把他当作奸细,绑了起来问他做什么的?他说他是虞国人,亡国出来逃难的。
楚人便叫他养牛,不久他养的牛比别人的都强壮,楚人便称他为“看牛大王”。连楚王也知道了他的名号,就叫他到南海看马。
秦国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后来秦穆公总算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就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到楚,用五张羊皮,想将他赎回。楚国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钱,很爽快地答应了秦的要求。
当七十余岁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国时,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商谈国事。
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君公垂询!”穆公说:“虞君不用你,才使你被掳,并不是你的过错。”坚持向百里奚讨教,两人一直谈了三天,穆公十分高兴,以百里奚为国相。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羊大夫”。
同时,百里奚又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叔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
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成为千古佳话。在百里奚的辅佐下,秦逐渐走向霸主的地位。
秦朝末年,项羽领军进了咸阳,杀了子婴和秦朝八百多名贵族以及四千多个文武官员,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为十八位诸侯王的首领——西楚霸王,这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与纷争。
他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被封在巴蜀和汉中的汉王刘邦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将来跟项羽争夺天下。可是官兵们不愿意在山地里过,差不多天天有人逃走,急得汉王连饭都吃不下去。
这一天,又有人来报告:“萧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到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又是高兴又是恨,问:“你怎么也逃了?”
萧何说:“我怎么敢逃?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汉王问:“你追谁呀?”
萧何说:“韩信。”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项羽都没采用。后来沛公被封为汉王,像充军似的被霸王逼到汉中去,韩信又去投奔他,希望自己有点出息。
后来,韩信发现汉王不肯用他。于是,这一天,天一亮他就带着宝剑,骑着一匹马出东门走了。萧何的手下人慌忙跑到丞相府,报告说韩信走了。萧何急忙骑上快马,带了几个随从去追。萧何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到天黑,终于看见了韩信的影子。萧何极力挽留。这时,滕公夏侯婴也赶到了。两个人硬把韩信拉了回来。
汉王听见丞相说追的是韩信,十分不解。
于是,萧何解释道:“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独一无二的人才到哪儿找去?大王要是准备一辈子躲在汉中,那就用不着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他不可。”
在萧何的要求下,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举行拜将仪式以后,汉王与韩信谈话,很是投机,越听越后悔没早点拜他为大将。接着,韩信就开始操练兵马,准备跟霸王作战了。
后来,正是韩信用兵如神,打败了项羽,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萧何是慧眼识之人,刘邦是善于用人之人。可以说,善于用人成就了刘邦的霸业。
生存之道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识人用人的高手。发现人才是第一步,这需要一双慧眼;招纳人才是第二步,这需要礼贤下士的胸襟;用人才是第三步,这需要用人的智慧。慧眼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成就大事。
生存之道30
挑起对手之间的矛盾,令其自行消亡
面对强大的对手,最好的办法是让其内部自乱,这样可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在春秋时期的时候,在齐国有三个勇士,他们是田开疆、古治子和公孙捷,他们三个人在齐国都立过很大的功劳,都很是受齐景公的宠信。到后来,他们三个结拜成为了异姓三兄弟,并且自诩为齐国三杰。他们仗着自己有着过人的勇力,就变得目中无人,十分傲慢,对齐景公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这个时候,齐景公怕他们危害自己,就有心除掉他们,但是却找不出恰当的计策。因为,他们的武艺都非常高强,想要派人去刺杀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成功。为了这件事情,齐景公找到了相辅晏子,在和晏子商量了这件事情之后,足智多谋的晏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一天,景公设宴招待来访的鲁国君主昭王。在宴席上,这三位武士持剑而立。席间,晏子说:“御园的桃子已熟,摘一些来,给两个君主献上。”于是,景公就派人去摘桃子,为了表示庄重,晏子亲自前往。
不一会儿,桃子摘回来了,金盘上只有6个桃子。两位国王各拿了一个吃起来。趁着一时高兴,景公对鲁国大臣叔孙诺说,“此桃是人间仙物,得之不易,叔孙大夫贤名着于四方,请吃一枚吧!”叔孙诺连忙跪下,说:“我哪能比得上贵国的贤相呢,仙桃应赐予相国。”景公说:“既然叔孙大夫推让相国,那就各赐酒一杯、桃一枚。”二人跪而领之,谢恩而起。
这样一来,吃桃子就成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只剩下两枚桃子了,晏子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要他们各人自陈功劳,然后再凭功赐桃。
首先站出来的是公孙捷,他开口说道:“我随主公在桐山打猎,力诛猛虎,这功劳怎么样?”
晏子说:“擎天保驾,功劳很大,可赐酒一杯,食桃一枚。”公孙捷领桃后十分高兴。
见此,古治子也奋然站了起来,说:“打虎算得了什么?我曾随主公,在黄河的波涛之中斩妖龟之头。此等救主之功怎么样?”
晏子说:“在波涛汹涌之中,如不是勇士斩断妖龟之头,船一翻,一船人都很危险,这真是盖世之功,应当食桃饮酒。”说罢立即赏桃赐酒。
到了最后,田开疆把衣服撩起,然后大步走上来,说:“我奉命征伐徐国,斩杀敌将,俘敌500多人,使徐国君主恐惧,纳款而降,威震邻邦,为主公奠定了盟主之位,这功劳怎么样?”
晏子说:“您的功劳,比刚才二位的的确确大十倍也不止,但金桃已赏赐完了,就请您饮酒一杯,赐桃之事就等明年再说吧!”
齐景公也说:“卿的功劳最大,但话说得太迟了。”
听景公这么一说,田开疆的心头就涌上了一股怨气,他按剑大声说,“斩龟打虎,算得了什么!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说完挥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一看大惊,也拔剑说,“我们功微而食桃,君功大,反不能食。取桃不让,是不廉,看到别人死而不跟从,是为不勇。”说完也挥剑自刎而死。
古治子奋气大呼说:“我三人义同骨肉,誓同生死,二人已亡,我苟活于世,于心何安?”说完也挥剑自刎而死。
眨眼之间,三勇士都死在朝堂之上。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二桃杀三士”。在这个事件当中,晏子把他们三个人争功自傲、讲究信义的心理特点利用得极其充分,把挑拨离间的手法也运用得淋漓尽致。故意用两个桃子把三个人之间的矛盾激起,让他们自相残杀,而自己却在一边坐山观虎斗,到了最后,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把“齐国三杰”给除掉了。
生存之道
对手团结,力量就大,若能想办法使对手相互仇视,则易于各个击破,甚至不用自己出手,也可将对手消灭掉。当然,也可以在对手两败俱伤时,再趁火打劫,将其一一击败。用此计来对付奸恶之人,未尝不是好方法。
生存之道31
先从别的事谈起,再顺接表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