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指由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平凡的家庭生活。正如衣食住行一样,家庭生活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是每个人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离不开一个温馨的家庭关系。这主要变现为家庭和睦,子女孝敬,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互尊互让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年人的家庭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子女不在的空巢问题、代管孙辈问题、和保姆的相处问题等,再加上以前家庭中就存在的子女不孝顺问题、代沟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很多老年人。
我们能否成功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得享天伦之乐,能否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空巢老人就是指我们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或者独自居住的老年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今天,空巢家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城乡空巢比率分别为49.7%和38.3%。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有几千万的老年人要以空巢的方式度过晚年。
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年生活无疑是孤独寂寞的,是无助的,然而对于很多空巢老年人来说,空巢这个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那么空巢老年人应该如何安享晚年呢?
1、了解空巢老年人的问题
“空巢老年人”是最近兴起的一个名词,它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总的来说,空巢老年人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失落感
多数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本来就处于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状态,加之儿女长大离家,老年人的失落感会陡然倍增。
(2)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无依无靠,无奈无助的感受。空巢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在社会大环境的生活机会减少,而在家庭小环境的生活机会增加。当子女离家而去,自己面对“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单调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眠之外无事可做,自然会产生孤寂凄凉的感觉。
特别是空巢家庭中的丧偶老年人孤独感尤为明显。长期孤独生活的老年人,如果再伴有躯体疾病常可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3)衰老感
衰老感,是指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做事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们进入老年期以后,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便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减退,衰老是一个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子女不在身边无疑加重了我们的这种感觉。
(4)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抑郁心境、体验不到快乐、无原因持续感到疲劳、睡眠障碍以及食欲减退等。
有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年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而且老年抑郁症是引起老年人自杀的最主要原因。
(5)焦虑症
空巢老年人的焦虑症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有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精神十分紧张;或认为病情严重,不易治疗;或认为问题复杂,无法解决等,即使多方劝解亦不能消除其焦虑情绪。
除了心理方面的问题,空巢老年人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生活无照料,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人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
此外,因为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时常发生,给空巢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不便。
2、认识问题出现的原因
空巢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那些问题,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
我们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了;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为面向家庭;闲暇时间多了,而社会接触面及人际交往的范围小了;与子女之间生活距离的拉大以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间的差异等,这些均使得我们老年人不知该做些什么、怎么与社会交往,从而产生空巢综合征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2)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强
老年人大多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在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为子女付出了许多精力、金钱,承担了各种困难,甚至事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有些还为第三代作出贡献。因此,在老年人年老体弱、不再具备保护子女的能力时,就非常希望得到子女的回报,期望他们常回家看看。
有的老年人甚至因为想见见子女而产生了躯体疾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嫌其啰嗦,就会使老年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感,出现孤苦伶仃、顾影自怜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3)行为退缩,心境抑郁
现代社会像一个飞速旋转的大转轮,而思维和行动都开始变缓的老年人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如接触手机时,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灵活的指头;使用电脑时,记不住该点击哪个位置,各种网上信息更是让他们眼花缭乱;通过电视、报纸了解社会的变化时,却发现人们的话题总在他们曾经了解的范围以外……
心理学把这种状态叫习得无助。所谓习得无助,是指人们在经过多次努力仍不能获得预期结果时的无助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包含着无奈,更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失望,会使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正是这种习得无助心理,加剧了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危机。
3、应对空巢的方法
由于我们老年人的体质正处于衰退期,空巢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很容易影响到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内分泌发生紊乱及免疫功能减退,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症。
此外,空巢还可能引发老年痴呆、自杀等更为严重的后果。空巢老年人要安享晚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做好思想准备
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无疑对空巢老年人有很大的帮助。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年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年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极度不适应,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2)选择再就业
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无助等感觉大都是因为无事可做引起的,如果继续工作,这些心理感觉就会减小或者消失。例如那些奋战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的老年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因为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孤独的感觉,所以他们并没有多少空巢综合症的感觉。
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离退休的空巢老年人来说,如果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一技之长的话,再就业应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3)正确认识衰老
空巢老年人对衰老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衰老。
(4)多参加一些活动
空巢来临后的头几个月,是老年人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老年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例如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身体好的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一下大自然。身体不太好的高龄老年人,可以参加一些社区或者家人在家里组织的活动。
此外,大家还可以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比如下棋、打拳、舞剑等,让自己过得充实起来,没时间“胡思乱想”。
贴心小提示
空巢老年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老年人不愿面对,却又无法改变的问题。空巢带给老年人的是心理的孤独生活的不便,常言说得好:“求人不如求自己”。与其坐等他人拯救,不如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心理自救。
一是认知疗法,空巢老年人要认识到,子女大了,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子女是一种肤浅的认知,不但子女不喜欢,我们老年人也会失去尊严。可以说,自强自立这个说法也适用于老年人。即使老年人在生活上可以自给自足,但如果在情感上完全依附于子女,就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心理后遗症。
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或身体还很不错的老年人而言,完全可以把退休看做是“第二春”的到来。毕竟过去忙于工作和家庭,许多曾经自己想干的事没法干,现在自然可以去实现多年前没有实现的愿望了。比如想看看大好河山,不妨出去走走;想学学书画,不妨自我实现一番;想写写回忆录,可以立即开始构思并动手写起来。
二是生活疗法,确立新的生活目标,是空巢老年人消除寂寞孤独心理的最佳方式。而广交朋友,则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广大空巢老年人要积极热情、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特别是文化活动,比如练习书法、绘画、听音乐、下棋、养花、钓鱼、旅游、聊天、与小孩相处等。
当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时,就会觉得“巢”空了也好,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更能开辟出精彩、快乐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