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妻子是友谊医院的护士,叫周翠云,刚从前线上下来。前线,就是抗非典的战场。
妻子从战场上归来,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连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区的物业和居委会,都送来了花篮。家人、同学、朋友,甚至平时从来没有交往的邻居,都以各种方式向她表达了敬意。
她是友谊医院第一批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之一。第一批去的是58个人,13个大夫,40个护士,5个技术员。
四月十九日晚上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那天晚上七点半,我们一家三口正坐在一起看电视,电视里全是关于非典的消息。妻子说:“医护人员感染的特别多,我们成了最危险的职业。听说有的家长因为害怕,把做护士的孩子领回去了,不让她们干了。”
正说着,电话铃响了,是他们医院打来的,让她立刻收拾东西去医院报到,八点半,准时出发,上前线。电话里还说,这次上去,一个半月不能回家。
因为没有一点儿心里准备,她有片刻傻在了那儿,问我:“怎么办?”
我口气坚定地说:“去。”接着我又说:“敌人来了,士兵就要上战场,保家卫国。现在非典就是敌人,你们就是士兵。”
我确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我知道,即使我不这样说,她也绝对不会退缩,不会当逃兵的。
她说:“那我得赶紧收拾东西。”这么说着,就跳起来,挑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洗漱用具、化妆品什么的,塞进一个背包里。后来她才知道,那天晚上,他们那批几乎所有的人,都和她一样,接到电话时没有任何心里准备。有的当时正在家里哄孩子,接到电话,来不及等丈夫回来,只好把一岁多的儿子放在邻居家,就急急忙忙赶到了医院。
医院也是突然接到市卫生局的命令,让他们迅速组织一支医疗队,当天晚上就要开赴前线。
临出门的时候,她还问我:“我怎么去?”意思是坐车还是骑车。我看她的东西并不多,就说:“骑车吧,方便。再说,把自行车放在你们医院的车棚里,也安全。”
我们已经在小区里丢了两辆自行车,这次她的车要是放在小区,一个半月不骑,说不定还得丢。
她说:“那我走了。”说完,就急匆匆地下楼了。我站在门口说:“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那儿,就打电话。”我都不知道她要去哪儿,她也不知道。
她出门的时候,急急忙忙,连回头看我一眼都忘了。后来在电视上,我看其它医院的医护人员上前线的时候,场面很是感人,家属对着摄像机说一些鼓励的话,出征的人也说一些振奋人心的话。
可是我们,因为一切来得太突然,连去医院送送,都没有想到。他们出发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摄像机,家属也都没有在场,所以电视上也就没有他们的画面。
当天夜里,他们便投入了战斗。
两个星期后,五月二日,他们从前线被轮换下来,休整了十天,五月十二日,他们回到了各自的家中。虽然经过了十天的休整,可是等我看到分别了将近一个月的妻子的时候,她灰暗的气色还是让我有些吃惊,她说:“因为在病房里过度劳累,还有缺氧。”
自从我们结婚十三年以来,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的时间,我非常想念她,看到她疲惫的样子,我也很心疼,我想把她抱在怀里。可她却让我和她保持距离,她说:“我在非典病房里呆了那么长时间,我怕我的身上还有病毒,咱们至少还要在四天里保持距离,不要亲密接触。”
当天晚上,她一个人睡在了儿子的小床上,儿子和我睡在了大床上。回到家里她显得特别兴奋,非让我坐在她旁边,保持一定的距离,听她讲述我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她的经历。她越讲越激动,泪水常常溢出眼眶。
我劝她:“已经回到了家,我有的是时间听你讲,赶紧休息吧。”她说:“虽然身上很累,可我一点儿都不困。”
我听着听着,觉得应该把她的讲述记下来,就算是一次采访吧。作为记者,我都说不清曾经采访过多少人,采访的对象也是各种各样,可是采访自己的妻子,却是第一次,也是最特殊的一次。
谁都睡不着
四月十九日晚上,我从家里出来,八点赶到医院,开了一个会,会上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胸科医院。这个医院我倒是知道,以前是结核病医院,至于它在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
当然害怕了。非典传染性那么强,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是搞传染病的,不知道这次上去还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心里慌慌的,脑袋是木的,还嗡嗡响。
我们出发的时候,大街上车特别少,也没见到几个行人。车上非常安静,所有的人可能都和我一样,心情沉重。我根本弄不清车是在往哪儿开,大半夜的,根本没有方向感。快十点的时候,到了市卫生局的干部培训中心。安排好房间,立刻出来集合。每人打了一针“日达仙”,增强肌体免疫力的。接着,我们又上车,从培训中心,被拉到胸科医院。
胸科医院离培训中心,开车也就十分钟。进入胸科医院,道路两旁全是树木,又是晚上,显得特别狭长、幽静、神秘,还有一点儿恐怖。我不知道这里离城里,离家,有多远。一问,才知道,离香山不远,附近有一个公共汽车站,站名叫个黑龙潭。
到了医院门口,有人正站在那里等着。是我们医院带队的队长,还有胸科医院的一个护士长。
为什么这次行动这么急呢?因为当天晚上就要上来44个非典病人,这里的医护人员根本不够,请求支援,所以卫生局就把命令下到了我们友谊医院。我们赶到的时候,病人还没送来。病人是在凌晨两点多送来的。他们一来,我们就投入了战斗。
我们到胸科医院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半了。胸科医院的一个护士长给我们做了半个小时的岗前培训,再一次强调,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医护人员必须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病人。当然保护好自己,也是对同事、家人,尤其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当时,我有点儿精神不能集中。一是紧张,二是担心自己的考试。我怕我不能参加五月中旬的专升本的考试。我已经准备了好长时间,我怕我的辛苦白费了。那天是星期六,好多人都像我一样,下午刚参加完考试,第二天还要考试,就一个电话,被召集来了。还好,后来考试都被推迟了。
接着,那里的护士长开始教我们穿隔离衣。隔离衣一共是四层。不穿内衣,连胸罩都不能戴。里面只穿一个纸尿裤,意思是进入病房,四个多小时就不能出来了,拉尿也不行,实在憋不走,就只好尿在纸尿裤上了。
隔离衣把人捂得一身一身地出汗,像是要把我们身上的水分榨干了似的,哪儿还有尿!
第一层隔离衣是猴服。为什么叫猴服呢?是因为这层衣服有个帽子,穿上它,人就变得像个猴子似的,很滑稽,所以我们都叫它猴服。
猴服里还要戴一个一次性的帽子,一个一次性的猪嘴口罩。这层衣服是在清洁区穿的。然后进入第二个房间,开始穿脚套,带第一层手套,穿第二层隔离衣,第二层口罩,再带第二层手套。
三层隔离衣穿完,开始戴那种带披肩的头套,就像电影里见过的,日本防化兵穿的,731部队穿的那种,把头发都包了起来,连眉毛也看不见了。这个头套特别紧。三层隔离衣穿好,就有点呼吸困难,气不够用了。再穿第四层。最后戴防目镜。这时,整个身体和外界就没有接触的地方了。
穿着这些,进入相对清洁区,换上高腰的雨鞋,雨鞋外面套了五层的塑料鞋套。鞋套太薄,套了这么多层,一个班下来,还是都磨破了。鞋里都是水,身上流下的汗水。这样,才能进入病房。
这身穿戴,别说是干活儿,就是一动不动地呆四个小时,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
这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了。病人马上就要送来了,我们被分成了两个组。一个组马上投入战斗,上夜班,一个组先回去休息,早晨来替换他们,上白班。
我因为高度紧张,加上刚才试穿隔离衣,喘不上气来,感觉头晕脑胀,站立不稳,也被安排在了第二组里。
我们第二组又被拉回了住处,带队的嘱咐我们抓紧时间休息,早晨还要去换班。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像开了锅。知道身体正躺在床上,可总觉得是在半空飘着,想落也落不下来。
一想起早晨就要进入病区了,却连非典病人是个什么样还不知道。越是不了解,越觉得可怕。心想,这次从家里出来,能不能活着回去都不好说了。想到这里,就更害怕了。
后来,我问别人,他们和我一样。第一个晚上都睡不着,紧张,害怕。有的人吃了两片安定,还是睡不着,只好熬到天亮。
工作起来就不再害怕了
天刚一亮,我们就都从床上爬起来了,好像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既然躲不过去,那就快点儿往上冲吧。就像打仗一样,等待反而是最可怕的,倒盼着枪声早点打响。
吃早饭?哪儿还有食欲。
还不到七点,我们就已经从住处到了医院,去替换上夜班的人。他们什么都来不及想,就上去了,所以就更不容易了。都到了医院,我发现我的脑子里还是乱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
赶紧把隔离衣一层一层地穿好,把手套一层一层地带好。带着这么多层手套,手指连弯曲都费劲,好像不是自己的了,不好使。加上紧张,我把最外层的口罩系成了死结,只好让别人帮着,用剪刀豁开,重系。相互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病房。
迈进病房这一步,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从相对清洁区进入病房,这道门,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一道鬼门关。进去了,是不是还能出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想的就是这个。谁要说他当时不害怕,肯定是鬼话。因为心理的作用,一打开那道门,感觉仰面扑来的全是非典病毒,感觉自己这才是真的走进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放倒。心情极度恐惧。
有一个词叫“出生入死”。我算是深切地感受了一次这个词的含义。
白班是八个护士,楼上四个,楼下四个。夜班是四个,楼上两个,楼下两个。我们第一次上的是白班,所以是八个护士。楼上是二十八个病人,楼下是二十二个。楼下的病人相对重一些,所以人数少点。
刚一进去,不知道该干什么。病房里,楼道里,一片狼藉,地上是各种纸箱子,大大小小,东倒西歪。桌上桌下,全是医嘱的单子,抽血的注射器,还有消毒水。治疗车的车上车下,全是配好的点滴。上夜班的人,忙得顾不上收拾。我们进去,和夜班的进行交接,熟悉情况,核对医嘱,完了,赶紧收拾一下,就去给病人扎点滴了。
一工作起来,就不再紧张,也不再害怕了。
一进入工作状态,就把紧张、害怕、非典病毒了什么的,全都忘掉了。活儿太多了,根本就顾不上害怕。
我们是两个人一组,一块儿进病房,相互鼓励。太热了,防目镜上很快就蒙了一层雾气,看什么都模糊了。镜片上只有一小块儿地方是亮的,透明的,就通过这一小块儿,去观察,然后操作。这块儿地方太小了,我们干活儿的时候,眼睛就像瞄准一样。
给病人扎点滴和扎血气,除了要从这一小块儿亮处瞄准,还要隔着四层手套去感觉。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也为了减少和他们接触感染的机会,必须要做到一针见血。所谓一针见血,就是要一次成功,不能来第二次。
开始病人的情绪很不稳定,给他们扎点滴的时候,不是很配合。你一针见血他都不配合,要是总扎不好,他就更急了,更不配合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我们友谊医院毕竟是北京最好的医院之一,护士手上的功夫都是过硬的。在那种条件下,我们全都做到了一针见血,没有一个人是扎两次的。后来连病人都直夸,说:“你们友谊的,就是不一样!”
扎点滴是输液,扎血气是检测病人缺氧的程度。
病人情绪不稳定,我们一边操作,还要一边安慰他们。好好配合。好好配合才能好得快,才能早出院。我们穿了这么多层隔离衣,带了这么多层口罩,除了像蒸桑拿似的那么热,就是缺氧,呼吸都困难,一说话就上气不接下气,就像刚长跑下来似的。我们通过对讲机和病房外面联系的时候,外面听我们说话,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儿,说:“别着急,慢慢说。”我们说:“不是着急。我们气不够用,说话就这样。”我们不敢也不能多说话,可为了安慰病人,又不能不说话。
病人比我们更害怕。他们把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了,所以我们在他们面前,就一点儿都不能表现出害怕来。
一个班上下来,连个喘息的工夫都没有,简直就是马不停蹄。
到了中午,除了盯着病人的输液,做基础护理,还要给病人送水、送饭、送汤,还要给病重的喂饭,甚至倒屎、倒尿。送水喂饭、还有倒屎倒尿这些本来都是护工干的,可他们医院的护工,好多因为怕感染,全都跑了。只有我们替他们干了。
一个班是四个小时。可我们五个小时还没下来。就是因为活儿太多,下不来。别处有体力不支,虚脱倒下的。好在我们都还年轻,身体好,全都挺过来了,没有一个倒下的。流了多少汗,根本就说不清。太忙了,除了忘了害怕,也忘了热和累。更感觉不到饿了。
我大哭一场的心思都有了
中午一点,我们才从病房里出来。
出病房之前,脱掉第一层隔离衣。进入半清洁区,脱得只剩下最后一层猴服。进入清洁区,把一次性帽子和口罩摘下来,进入洗澡区,第一个房间,脱净,进入第二个房间,洗澡。洗完澡,换一套干净衣服,戴好帽子、口罩,坐车回到住处。
到了住处,再把路上戴的一次性口罩和帽子摘下,扔掉,进入自己的房间,刷牙、洗澡,用棉签掏耳朵、挖鼻孔,咳痰,没痰也往出咳。
把自己收拾干净,从卫生间出来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弯不下腰了,一弯腰,就像要断了似的疼。胳膊也举不起来了,手也不能弯曲和伸展了。心跳特别快,脑袋也木木的,这是长时间缺氧造成的。我觉得自己马上要死了似的。赶紧把自己放在床上,觉得特别委屈,欲哭无泪的感觉。
盒饭送来了,我又是一口都没吃。看着一点儿食欲也没有。就想躺着不动,睡也睡不着。扎挣着喝了一袋奶。我们在胸科医院的时候,吃的一直都是盒饭。不好吃。我平时就是一次喝一袋牛奶,吃点零食,还有水果。友谊医院对我们这些在前线的人非常关心,送来很多奶啦水果啦什么的,我吃这些就行了。
医院还给我们送来两次饺子。在那边包好了,院领导看我们时,一块儿带来,煮好一吃,真是个香。
我看电视上说,有星级饭店,把厨师送到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为前线的医护人员服务,让他们吃到最可口的饭菜。说的不是我们。我们可没这个口福。我们吃的都是盒饭,一点儿都不好吃,谁都不爱吃。也许不是人家做的不好吃,是我们太累了,没有食欲。
到了晚上,我开始觉得手脚发烫,心跳更快了,两侧的肺也像进了空气似的,而且清晰地感觉到气儿在里面来回串。我想,我八成是染上非典了。这么一想,就一下子毛骨悚然了。想到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我就特别害怕。赶紧找来一个表,试试体温,正常,一点儿都不烧。可还是不放心。没准儿还没来得及烧呢。说不定一会儿就该烧了。
想到自己可能要死了,才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美好,才更加理解了生命的可贵。
由我自己,我想到了病人。他们更可怜,更无助,也更无辜,我如果不死,我会对他们更尽心,更好,使他们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恢复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脑子里转,害得我又是一夜没有睡好。
更可气的是,我睡不着,穿上白大衣坐起来,手无意中伸进口袋,摸出三张小纸条儿来。纸条儿是医院后勤洗衣服时编的号,不知是怎么搞的,他们把号放进了口袋儿里,而且是三张。三张上全是一个阿拉伯数字“4”。现在人迷信,都不喜欢这个“4”,因为它和“死”是谐音。这次我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了三个“4”,感觉真是晦气极了。
我的脑袋里“轰”的一声。我想这次是在劫难逃,死定了。我大哭一场的心思都有了。不过我对谁都没说。我把三张纸条儿揉巴揉巴,扔纸篓里去了。
三大家族
非典的传染性极强,一个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感染了,发现得不及时,就有可能把全家人都给染上。
我们那个病区,就有这样三个大家子。我们叫他们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方家、贾家和杨家。
方家的女婿,是海淀的一个交警,在外面染上了非典,回家传染给了媳妇。媳妇又传染给了他的岳父、岳母,传染给了他的小姨子和她的丈夫。他的丈母娘住在别的病区。这个交警和他媳妇住在我们病区,而且是在一个病房,他的岳父住在他们的对门。开始他的岳父情绪不稳定,害怕,燥动,后来看我们太辛苦了,不容易,对待患者态度又好,受了感动,理解了,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还写了感谢信。
贾家也是一个警察,染上了,把他父亲,他叔叔,他婶子,还有他爷爷,全都传染了。一大家子,差不多全到我们这儿集合了。
杨家是哥俩,俩媳妇,还有他们的妹妹,他们的父亲,一共六口,住在我们那儿。
这种病,病情发展得特别快,有的人就挺过来了,有的人就挺不过来。挺不过来的大部分都有其它的合并症,像糖尿病、心血管病、肾病、哮喘等,导致多脏器衰竭。
死在我的班上的,有两个。都是在大夜班,也就是后半夜的班,子夜以后的凌晨了。一个是32床,就是杨家的父亲,七十多岁。因为他一进来,病情就比较重,后来把他安排到了一个单间。快到早晨了,我去给他抽血,进病房一看,他躺在床上,没戴口罩。按规定,我们进病房,患者必须戴上口罩,而且还得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这个老人每次都挺配合的,我一进去,他赶紧就把口罩戴上了。可这次他没戴,为什么不戴呢?我叫他的名字,他没答应。还以为他睡着了。可他又睁着眼。睁着眼睡觉的也有,我就又叫他。还是不答应。我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到了跟前,用手去摸他的颈动脉,没有感觉。我怕隔着四五层手套感觉不到,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肚子,看有没有起伏。因为戴着防目镜,还是拿不准。这时我想他八成是死了,心里有点害怕,叫来一个同事,一块儿去看,觉得确实是死了。又叫来大夫,看看,确定了。
另一个是贾家的父亲,六十多岁了。那天早晨他叫:“大夫,救救我!”我赶紧跑过去,见他正蜷缩在床上,问他:“怎么了?”他说:“疼。难受。喘不上气来。”我问:“哪儿疼?”他说:“浑身哪儿都疼。还憋气。”我把大夫叫来,大夫给他开了一支喘定,我给他打了。
打了这一针,他安静了下来。自己把呼吸机的氧罩带好了,平躺在床上。看他安静了,好受多了,我就忙别的去了。接着我回来试表,他还告诉我体温,不烧。看着挺好。这时是六点半。我又去下一个病房。到了七点,大夫来查房,发现他已经死了。
处理尸体,都是大夫和护士一块儿弄。先往死者的全身喷过氧乙酸,消毒的,再把一张专用的大床单,在一个配好AB消毒液的大桶浸湿。在地上铺好装尸体的袋子,带拉锁的,把浸泡过的大床单铺在里面,四个人抬着,把尸体放在大床单上,裹好,拉上拉锁。如果是在楼上的病房,四个人再把尸体抬到楼下,然后叫医院太平间的人来运走。
多替别人想想
得了这种病,病人都很恐惧,有时情绪燥动,不配合,我们都能理解,千方百计地去鼓励他们,安慰他们,最后他们都能平静下来,配合治疗。看着有的病人咳得喘不上气来,特别重的病人喊“疼”的时候,我们就很着急,很心疼。
一个医护人员要是对病人没有同情心,没有怜爱之心,那工作就没法儿干,更没法儿干好。
医院给我们买了很多水果。有的水果,我们自己舍不得吃,上班时,带给了病人。我们觉得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关心。这种病,传染性那么强,根本不允许家属来看望。所以我们觉得他们更需要关爱。
病房里装修得都挺好,干净。每个病房都有一台彩电,还有一部电话。外面的家属可以把电话打到病房,病人也可以随便往外打。大部分患者都有手机,和外面的联系就更方便了。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卫生间,就像宾馆里那样。病房里有的是两个人,有的是三个人,也和宾馆一样。
按规定,我们进病房,患者必须戴口罩,可有的患者就是不戴。还有,规定我们给患者扎点滴或者扎血气的时候,患者的脸应该侧向一边,避免面对面的接触,有的也不配合。遇到这种患者,只好耐心地做他的工作。
5号病房的21床,是一个35岁左右的男性患者,身体特别壮,病情也不是太重。那天是夜班,半夜,我去给他抽静脉血,又给他扎动脉血气。做完,就去给下一个病人抽血。
这时,他叫我,说:“护士,你过来一下。”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动不了,你能不能帮我把尿盆倒了?”我知道他自己能动,可是我没说他,还是帮他把尿盆给倒了。倒完,我又去忙别的。他又喊我:“护士,你能不能再过来一下?”我又过去,问:“你又怎么了?”他说:“我要大便。我去不了卫生间,你能不能帮帮我?”
我知道他自己能去卫生间,可他说他去不了,你就没办法。我说:“好吧。我帮你。”我把他的便盆套了一个塑料袋,放在了他的身下,他自己脱的裤子。拉完,我又给他倒了。这时,他说:“我自己不能擦屁股,你能不能帮我擦擦?”我看他是得寸进尺了,就说:“你刚才自己脱的裤子。擦屁股比脱裤子要容易。你能自己脱裤子,就能自己擦屁股。你自己能擦,还要让别人给你擦,你觉得合适吗?”
要是换一个厉害的护士,叱他几句,他肯定就老实了。可我自从参加工作,快二十年了,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从来都没有叱过他们。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他们的要求实在过分,就给他讲道理。你一身正气,态度又好,最后什么样的病人都会配合你,尊重你。你叱他,他可能怕你,可他不会尊重你。
我又说:“虽然你是患者,我是护士,可你也是一个男人,我是一个女人。你如果真的干不了,我可以给你擦。可是,如果你自己能干,还要让我给你擦,你觉得说得过去吗?”
和他同病房的患者也说他:“人家护士的态度多好,你实在是太过分了,不像话!”
我说:“这里还有那么多病人。不要因为你耽误别的病人。你是病人,别人也是病人。还有16个病人要抽血,8个要扎血气。要是因为你,影响了别的患者的救治,你说你的良心受得了吗?得了这种病,心里害怕,我们理解,难道我们就不害怕吗?我们要是因为害怕,全都跑回家去了,你的病谁给治?所以,也希望你能理解我们,好不好?”
毕竟都是人,懂道理的人,他说:“好吧。那我就自己擦了。”
我赶紧去忙别的。到了吃早饭的时候,他又叫我:“护士。我这会儿身上没有力气,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你能喂喂我吗?”
我有点儿哭笑不得了。我说:“你要是真的自己吃不了,我可以喂你。不过我现在正在给别人抽血。等我干完,再来喂你好不好?”这么说着,我找来一个干净的手绢,倒点酒精,给他把手擦干净,说:“你先自己把包子吃了。汤呢,等我忙完了,再喂你好不好?”他说:“好吧。”
我继续忙自己的,忙完了,过去看他,他不但把包子吃了,汤也自己喝了。以后,不论我去给他扎点滴,还是抽血,他都很配合,完了还说:“谢谢。”他再也没有刁难我,而且能看出来,他一见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为他的过分要求不好意思。
还有一个女孩儿,22岁,是个在校的大学生,24床。她特别爱干净,老用酒精擦手。可是谁也没有她那儿乱。她的床边全是大盆小盆、大包小包,还有书、纸,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每次去给她治疗,都得先给她收拾,要不你就没法儿下脚。
她的事儿也特别多,我去给她扎点滴,她说你等着,我得先擦擦手。擦完一遍,说:“我觉得还不干净,你等着,我再擦一遍。”后面还有那么多活儿等着我去干,我不能站在那儿等着她没完没了地擦手。我说:“是我给你扎点滴,用不着你这么一遍一遍地擦手。要不你先擦着,我给别人扎点滴去了,等你擦完了再叫我。”她说:“别别别。我这就擦完了。”你要是不催她,她就没有擦完的时候。
她还一惊一乍的,说:“护士,你可要看准了。一针就要扎对地方,我怕疼。”
我刚用棉签沾酒精,擦试她的皮肤,她就喊起来了,说:“慢点,你能不能慢点。我怕疼。”
每次给她试表的时候,她报完:“我,24床,三十六度五。”然后一遍一遍地追问:“护士,你记对了吗?记的是我吗?是24床吗?你可别记错了,别把我的记在别人身上,也别把别人的记在我身上。我是多少度,护士?”
她还老是叫你,就像出了什么事儿似的,叫:“护士,快来!快来呀!”我放下手里的活儿,赶紧过去,一看,她好好的,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憋气。”我说:“那就吸吸氧吧。”她说:“好吧。”我刚从她那儿出来,她又叫:“护士,快来呀!”我进去,问她:“又怎么了?”她说:“断气了。氧气断气了。”我检查了一下,没有毛病,说:“没有毛病,你安静一会儿,就不憋气了。”她说:“我害怕。你别走,站在我的旁边,陪陪我。”
我说:“屋里不是还有两个人嘛,你害怕什么。再说,我也没有时间陪你。这么多病人,要是都像你,都让我陪,谁给你治疗?”
她说:“别人不是没有让你陪吗?你就陪陪我一个人还不行吗?”
我说:“实话跟你说吧。我就这么马不停蹄地干,都不能按时下班。都是病人,得的是一样的病,还有比你更重的。你也要多替别人想想。你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比别人更懂道理。你说是不是?”
和她同屋的人,简直都烦死她了,跟我说:“你们快把她调到别的病房去吧,我们早就受不了了。”
我说:“这个病区里,有比你年龄大的,也有比你小的。有一个小男孩儿才九岁,特别听话,知道关心别人。你真的应该向他学习学习。”
我这么一说,她才安静了一会儿。
那天晚上,和我一个班上的同事,偏头疼,连着几个晚上失眠,这个24床没完没了地折腾,把她的头都快折腾炸了,还没到下班的时候,就坚持不住了,老要栽倒。我怕出事,赶紧让她出去。剩下的活儿,只好我一个人干了。
大多数患者对我们的工作都是配合的,理解我们,每次给他们治疗,完了都说“谢谢”。有的还说:“你们年龄也都不大,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救治我们,真了不起!”
听了这样的话,我会感到很欣慰,也很受鼓舞。
司机的一番话让我们感动
开始接送我们上下班的,是胸科医院的司机。后来“银建”公司,无偿地为每个收治非典的医院提供两辆小公共,司机也都是他们公司的志愿者。
我们是四个小时一倒班,两个司机很辛苦。他们的服务特别好,帮着我们搬这个搬那个的,每次都是一身一身的汗。我们就说:“谢谢你们,辛苦啦。”
他们说:“和你们比起来,我们受的这点儿累,吃的这点儿苦,算得了什么!差的太远了。我们也就会开个车,能给你们服务,除了荣幸,没有别的。”
又说:“原来和你们接触的少,不了解你们。这次通过和你们相处,发现你们个个都了不起,说伟大,一点儿都不过分。特别是你们护士,年龄都那么小,有的才二十出头儿,就这么勇敢,真让人感动。现在一谈起非典,都是谈虎色变。躲还怕来不及呢。你们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冲上去了。看着你们,有时我都忍不住要落泪。这年头儿,能让人落泪的事情真是不多,能让我们当司机的落泪的就更少了。可这几天,我看着你们,老是忍不住要落泪。”
又说:“我没打过仗。不知道战场是个什么样,可是每次送你们去上班,我都觉得是在送你们上战场。你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又说:“一听说单位要报名,挑选志愿者,我们公司呼拉一下子就报了好几十。别看我们没多少文化,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道理都懂。我姐姐一听说我报了名,要来这里,就骂我,说我是抽风,活得不耐烦了。不让我来。我知道她是心疼我。别的事儿我可以听她的,这次坚决不能听。我妈妈是个老党员,有觉悟。听说我报了名,说,你做得对,我支持你。去了,好好干,向大夫护士学习,还要代我向他们致敬。我这次来,也是代表我母亲,一个老党员,向你们表示敬意来了。”
又说:“来之前,我也害怕。可是一看到你们,我现在是一点儿都不怕了。”
北京的司机个个都是侃爷,可他们侃得好,侃得有水平。这次我们都能听出来,这个司机不是在耍贫嘴,他说得非常真诚,每句话都发自肺腑。
我们被他说得都很感动。
日记四则
2003.4.23……星期三
上午十点,党委副书记郑瑞芬带队,医院的党、政、工、青、妇的领导都来了,看望我们。他们带来了鲜花和慰问品,感谢我们为医院争了光,嘱咐我们注意保护好自己,好好休息,鼓励我们再接再厉,取得最后的胜利。
他们还带来了科(预防保健科)主任高青写给我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小周:
你好!又想念你,又心疼你!
知道你们的工作环境差,病人情绪坏,而且因为任务紧急,走得匆忙,未做技术与思想上的培训,准备不足,尤其是心理上准备不足,包括我也没想到这么急,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是你们,尤其是你们这些年轻的护士,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了,你们是好样的,为全院职工树立了好的榜样。我敬佩你们,你们是替我们冲在了前头。我想全院职工,全体人民都会感谢你们的。
这次的疫情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性的了,对谁都是第一次。就像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时的上山下乡、地震、打枪一样,都是第一次。而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变迁、天灾人祸,都挺过来了,所以我们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你们生活在条件这么优越、科技这么先进的时代,这么一帆风顺,心理准备不足,承受不了,我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我们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我们只能坚强起来,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没有退路,所以不如挺起来,别趴下,坚持就是胜利。
另外还要注意你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同志,在这种非常时期,精神上一定不能倒下来,而且要给其他的同志做个榜样。说实在的,这几天我天天都惦记着你们,牵挂着你们。人心都是肉长的,真心疼你们,尤其是梁媛媛、王娟,和我儿子一样大,什么都没经受过,希望你多鼓励她们,坚持到底。说真的,我心情也一直不好,你们的精神状态也影响着我们。可想想那些病人,他们就更冤了,要同情和原谅他们的无礼,因为他们太痛苦了。什么都要换位想。你说呢?
我们的情绪都是互相影响的,但我们都要坚强,互相鼓励,共同携手,抗击“非典”!
我们今天完成了所有的体检,制定了卫生防病预案。刘桂云(非典患者)家我又去了,她爱人及孩子都好,她儿子要手机,我让大娟去买了,我就是便衣去送的。本周日,我还去了一次,给他们送去了《在家医学观察证明》。我们也害怕,但工作还是要做,大家都有风险,让我们都注意,尽量做好防护。尤其是你,希望看到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你凯旋而归!
给你买了点水果,是大家的一片心意,需要什么,尽管来电话。我们祝你及全体一线人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另,大家工作都很忙,这两周没有一个人休息,昨天小贾还加班打报告,就不一一写了!
高青及全科同志
2003.4.23
这封信是科主任得知医院领导要来看我们,早晨匆匆忙忙写的。看完以后,心里热辣辣的,精神为之一振。
2003.4.25……星期五
中午,韩院长和护理部的郑一宁主任带队来看望大家。郑主任还专门去病房看望我们,看到我们那么辛苦,是真心疼,眼睛都哭红了。她说:“孩子们,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医院,谢谢你们了!”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我们全都哭了。
2003.4.28……星期一
看到儿子发来的手机短信:“妈妈,我和爸爸向你致敬!”又看到爱人发来的短信:“家里都挺好,请放心。我们想你,希望你们早日打赢这场战争,咱们早日团聚。”
看到“想你”和“团聚”这四个字,我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上午还接到小区物业和居委会打来的电话,很是感动。
下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爱人说,一楼的邻居,一个下岗女工,听说你在抗非典的一线,给家里送来了二百块钱,说是买手机的话费用。不要,她不干,非要表示一点心思,都快哭出来了。只好收下。我一听,在电话里赶紧对爱人说,咱们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快去给她送回去。爱人答应了,说回头就去还给她。如果她一定不干,以后再找机会还她,反正日子还长着呢。也别凉了人家这片心意。
一楼的这个邻居我知道,她的父母也住在那个小区,而且多病,平时经常找我帮着打针、输液。每次我都是有求必应,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确实是一种快乐。能够体会出这种快乐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幸福。
2003.4.30……星期三
给家里打电话,爱人每次都问我,危险吗?苦吗?累吗?一定要保重。
每次我回答他的语气都很平静,我说:“没有危险,也不很苦、很累。”
我是不敢告诉他实情,怕他担心、着急。我觉得他一个人在家,带着个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惦记着我,要是再让他着急,急出个好歹来,更麻烦了。
我还跟他开玩笑,我说:“你老婆这几天掉了好多肉,腰变得特别细,像和你谈恋爱时那么细了。这次不知又给你省了多少买减肥药的钱。”
他在电话那头儿被逗笑了。听到他的笑声,对我也是一种安慰。
就想立刻躺在地上
病房就像战场,像战场那样残酷。
第三天,我是白班,上午的班。我们这一组是四个护士,我、韩建莉、冯晶晶和刘蕾。穿着那么多层隔离衣,戴着防目镜,太热了,很快防目镜上就全是雾。要扎的点滴太多,韩建莉一着急,把自己的手给扎破了。左手的中指。扎得太深了,流了好多血。
她用手掐着,可血还是从五层手套里流出来,滴滴哒哒的,流了一地。因为不知道非典会不会通过血液传染,我们就很为她担心,让她赶快出去。她不,她说:“没事儿,一会儿就好了。”她怕少一个人,那么多活儿我们干不完。我就给病房外面打电话,外面的护士长也让她赶紧出去,她还是不出去,我们硬是把她推了出去。
一出去,她就被隔离了。给她开了七天的药。到了第三天,她没发烧,就又要求上班了。人手不够,她怕增加别人的工作强度。
也是在那个班上。韩建莉刚被推出病房,冯晶晶突然发现自己没戴防目镜。她平时戴着眼镜,这次不知怎么,穿隔离衣的时候就忘了戴防目镜。都在病房里面干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戴防目镜。这可把人吓坏了。她的眼睛、还有眼睛周围的皮肤都和病房里的空气接触了,她还近距离地给病人打针、抽血、扎点滴。
可能是心理作用,她感到头疼,身上发热。加上害怕,心跳得特别快。让她赶紧出去,一出去就和韩建莉一起,被隔离了。三天后,她和韩建莉又一起来上班了。虚惊一场。
那个班上,本来是四个人,现在剩下我和刘蕾了。心理压力就特别大。四个人的工作,要由两个人来完成了。我和刘蕾互相鼓励,在病房里击了一下掌,又伸出手指,做了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便立刻投入了战斗。
用“战斗”这个词是很恰当的,当时我的心情就像投入了战斗那样悲壮。
这个病房还没忙完,那个病房又叫上了。楼上楼下、这里那里地跑着,累,憋气,热,胸口那儿就要炸开了似的,就想躺在地上。要不是病人都在后面等着,叫着,我们早就躺在地上了。当时真是觉得,还不如一下子就死了的好。
刘蕾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我不行了,我现在就躺在地上。”就要躺下的时候,一个病人在病房里叫:“护士,快来!”她一下子就把弯下去的腰直了起来,跑了过去。
等到从这个班上下来,一出病房,我们就都瘫在地上了。
护士刘红波,四十多岁了,高血压,身体不好,可还是报名上了前线。坚持了四天,虚弱的身体便再也承受不住了,只好被送了回去。
护士刘更,一个二十出头儿的小姑娘,还没结婚,特别能干。第五天,开始发烧,送回去一检查,感染了。和她同屋的两个同事,也被送了回去,隔离了。防护措施这么严格,本来以为万无一失,还是有人感染了,当时我们都非常紧张。后来刘更终于挺了过来,战胜了疾病,她同屋的两个同事万幸地没有染上。
第七天,一个叫刘振东的大夫,特别瘦,身体单薄,穿隔离衣时特别在意,不敢出一点闪失,可还是发烧了。送回去一检查,不是非典,是陈旧性肺结核。把他自己吓了一跳,我们也都被吓了一跳。
护士周克薇,二十二岁,上夜班的时候,突然感到胃里难受,吐了出来。戴着那么多层口罩,不敢摘,就吐在了口罩上,把嘴和鼻子全都糊住了。班上的人让她出去,她不。里面的人就给外面打电话。
护士长了解她,这孩子不容易,父亲去世,母亲在美国,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一听说要上前线,她就报了名。平时身边就没有亲人,现在又受这么大的苦,心里还不知道有多委屈呢。护士长觉得这孩子太可怜,心疼呀,让她出去,她也不出去,非要把活儿干完了,到下班的时候再出去。
护士长急了,对别的人喊:“你们一定要把她给我弄出来!”她的同事这才把她推了出去。
虽然是夫妻却要保持距离
我们住的地方还不错,因为是市卫生局的培训中心,外面的环境挺好。宿舍的后面有一座小山,休息时,我就到山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补充氧气,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我想跑跑,慢跑,可是两条腿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了,跑不动。即使咬着牙,我也要坚持锻炼。我想,我一定不能倒在这里,不能被传染上,一定要健康、安全、准时地回家。
我还想看看书。专升本的考试虽然推迟了,可还是得考。我想休息的时候复习复习功课。可是,因为在病房里大脑缺氧,回来那么短的时间不可能恢复,所以脑袋是木的,一点儿也看不进去,更记不住了。只好把课本放下。下了班,除了睡觉,就是到外面的小山上坐着,不但脑袋是木的,哪儿哪儿都是麻木的,反应迟钝。
我们那批有一对夫妻,丈夫是大夫,妻子是护士,都还不到三十岁。丈夫叫李浩,妻子叫安兢,两个人一起报的名,一起上了前线,互相鼓励,并肩战斗。虽然天天见面,但两个人也不敢亲密接触。
后来从前线退了下来,去地铁度假村休整的时候,有人建议他们住在一起,领导也同意,但两个人执意保持距离。安兢说:“我是护士,在病房呆的时间长,接触的病人多,身上肯定带的病毒也多。我可不想把病毒传给他。”
两个人即使出去散步,也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做,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对自己负责,对爱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自己的爱,也是对亲人的爱,更是对所有人的爱。从这样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他们夫妻的精神境界。
五月三日,是大夫牛应林的三十六岁生日。那是我们从前线下来的第二天,我们已经到了地铁度假村进行休整,地铁总公司的领导知道了,专门为牛大夫送来了生日蛋糕,表示祝贺。那天晚上,我们聚在一起,吃蛋糕,唱歌,后来又跳舞,玩得很开心。
牛大夫也很激动,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难忘的一个生日,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我会一辈子记住这天,记住大家。休整后,只要一声召唤,我会毫不犹豫地再上前线。”
他们就是我的榜样
通过这次考验和洗礼,我也想了一些东西。我觉得,一个民族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个人也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我对我们的党,也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党的先进性通过我身边的党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还说那天把手扎了的韩建莉。她是眼科的护士,刚做了一个手术,正在家里休息,一个电话,她就和我们一起上了前线。她二十八岁,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在胸科医院,上完第一个班,洗澡的时候,她告诉我:“这是我术后10天,洗的第一个澡。没想到这个澡是在这儿洗的。”
医院护理部发现了这个情况后,第二天就打来电话,让她回去。她说:“我既然来了,就不会中途下去。我已经好了。我是一个党员,应该留下。”
接着就把手扎了,扎了手也没回去。
泌尿科的护士长付凤齐,也是党员,四十多岁了,自己身体不太好,爱人腰间盘突出,疼得动不了,正准备动手术。她为了带头儿,科里第一个报名上了前线,只好把丈夫的手术推迟了,靠理疗维持。她的手也被扎了一次,隔离了两天,又上去了。
医院让她回去,她说这里人手紧,孩子们太辛苦,我怎么能把她们扔下,自己回去呢!她是护士长,年龄又大,本来可以不进病房,在外面协调,可她为了体验护士们的辛苦,经常和我们一样穿着隔离衣,进病房,和我们做一样事情。谁有个什么事儿,她都主动上去替班。
手术室的护士长段立静,46岁,是我们护士里年龄最大的。也是党员,也是写请战书,要求上去的。所有我们这些人的消毒、隔离,还有病房的消毒,都是她把关。她也可以不进病房,可她经常和我们一样,到病房去,和病人聊,安慰他们,态度特别好。
和我们一样感受了四个多小时后,才知道我们有多不容易,她流着眼泪说:“孩子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太不容易了。有的孩子在家没准儿还撒娇呢,可是她们在病房里,一个个都那么勇敢。”
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所有的护士。
一直和我住在同屋的李惠娥,是友谊卫校的老师,研究生学历,党员,热情、善良、有能力。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大部分护士都是她的学生,她主动承担责任,在生活上关心大家,沟通思想,协调工作,鼓舞士气。谁的班要是安排得不合适,她就嘱咐:“别着急,我帮你去协调。”
她把人际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她说:“她们都是我的学生,我不能让她们受了累,受了苦,再受委屈。”有时,里面的护士身体不适,她就进去替班。下了班,又接着在外面上班,经常是二十个小时连着转。
这些党员激励着我,让我有了目标和榜样。我根本没有想过要“火线入党”,我只想把工作做好。什么样才是好呢?我身边的党员就是我要求自己达到的标准。
在地铁度假村的时候,院党委通知我,鉴于我的表现,和长期的努力,党组织准备吸收我为正式成员。听到这个消息,我心潮起伏,泪水夺眶而出。
我想起了牛大夫过生日那天说过的话:“休整后,只要一声召唤,我会毫不犹豫地再上前线。”他说的,其实,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