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2008年5月16日,我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我的党龄从这一天开始算起。这一年我43岁,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入党”在一个人的政治生命中是一件大事,是个好消息,我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但是,父亲已经在这一年的3月3日告别了人世,再也不能当面听到我带给他的任何喜讯了。我能想像得到,如果他还活着,听到这个喜讯时,脸上喜悦的神情。
但我还是要告诉他。次年的清明节,我们兄弟五个,带着各自的家眷,回老家农村去给父亲上坟。我们家在村里是个大姓,有自己的坟地,一排一排的坟头下,长眠着我一代一代的祖先。站在父亲的坟前,我们兄弟五个,逐一汇报了上一年我们的进步。我一共汇报了五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告诉父亲,我入了党。本来我想用平静的语气汇报,可是我没有管住自己,刚说了两句,泪水就蒙住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即使父亲已经长眠于地下,听到这个消息,仍然会露出笑容。
我父亲一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生前写过无数的入党申请,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一辈子也没有完成这个夙愿。
我祖父有五个孩子,一个儿子即我的父亲,四个闺女即我的四个姑姑。我的姑姑们在村里人眼里个个如花似玉,当年村支书的弟弟看上我的二姑,找我祖父提亲。祖父看不上男方,说他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没有答应这门亲事。这就得罪了支书一家,很快,他们就颠倒黑白地把父亲家的“成分”,由“中农”变成了“富农”。
“成分”一改,性质就变了,好人变成了坏人,祖父和祖母就成了游街和批斗的对象。1964年4月的一天,祖父因为不愿忍受屈辱,像之前的诗人屈原和后来的作家老舍一样,投水自尽了。
1952年,19岁的父亲从河北怀来师范毕业,便开始了他为人师表的工作。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年轻有为的父亲在学校的日子,一下子就不好过了。当时,他已经是县城一所中心校的教导主任了,一夜之间就被免了;组织上本来正在培养他,出了这事儿,也就不敢再培养了。
很快,父亲便被“发配”到学区里一个最穷最小的村子,一人一校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村子叫“孙庄”,不足百户,以孙姓为主。村里的小学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了。因为没有老师愿意到这里来教书,村里的学生已经被放羊多时了。学区把父亲发配到这里,根本没想让他在这里有什么作为,只是一种惩罚,甚至是一种保护。因为村里的“造反派”总去学区要人,想把父亲带回去,接替我的祖父,继续批斗。村里人听说父亲被免了中心校的职务,发配了,感觉他没有什么前途了,也就不再找他的麻烦了。
谁也没有想到,父亲会在孙庄小学“东山再起”,并且干出了一番对他来说,可谓“轰轰烈烈”的事迹。
父亲没有被家庭的灾难击倒,没有因为命运的坎坷而一蹶不振,更没有仇视社会。他一到了孙庄小学,就像一个战士一样,投入了战斗。他带领家长把校舍粉刷一新,把折胳膊、断腿儿的桌椅重新打造得结结实实,把失学多时的学生召回教室,他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开始给孩子们上课了。
学校只有一个大教室,一二三四五每个年级都有,共19个学生,是个复式班。父亲一个人,既是校长又是勤杂,主科、副科一肩挑儿了。村子穷,很多家庭连饭都吃不饱,哪儿还有钱买书本,买文具。父亲就带着孩子们勤工俭学,放学后和节假日,父亲带着他们去筛沙子,在荒地上种蓖麻。他用卖沙子和蓖麻的钱,给所有的学生买了书本和文具,后来还给所有的学生买了校服。以前,总有孩子退学,自从父亲来了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学生退学,以前退学的,又都纷纷返回了课堂。
父亲还买了一个收音机,每天和学生们一起收听来自北京的声音,倾听外面的世界。
父亲在孙庄小学干了十六年,几乎年年被县里和学区评为先进,他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的事迹还上过《北京日报》和《辅导员》《班主任》等杂志。
孙庄小学以前的统考成绩都是全学区倒数第一,父亲去后,很快这里的统考成绩就在学区里名列前茅了。父亲还每天早晨带着学生锻炼,长跑、短跑、跳高、跳远,孩子们舍不得穿着鞋锻炼,就光着脚飞跑。这些光着脚跑步的孩子们,终于跑到了学区的运动会上,一个个飞毛腿一样,拿了各个参赛项目的第一名。学区为此还引起了轰动。
后来父亲又被调到了谁也不愿意去的上郝庄小学,这里就像当初的孙庄小学一样破败不堪,他没有一句怨言,重新开始,又是勤工俭学,又是年年的先进,又是名列前茅。
孙庄和上郝庄离我们老家苏庄并不远,都不到十华里,父亲完全可以每天回家,但他从来没有,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住在学校,只有周六的下午回家,过一夜,周日的下午就又返回学校了。他虽然只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平凡而又普通,但他却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坚韧不拔,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墙壁上,贴满了父亲各种各样的奖状。父亲年年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可是因为家庭出身的“污点”,他的愿望直到退休也没能实现。但是,父亲身上所表现出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他追求上进的锲而不舍的态度,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永远激励着我。
父亲晚年得了绝症,在生命的最后时期,还经常询问我的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父亲用行动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我不能也不敢让他失望。
2009年5月15日,党组织通过了我的转正申请,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当时我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说道:“我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也是完成了我父亲的一个心愿。我觉得任重而道远。”
我的母亲
1942年,我的母亲4岁。那年秋天,日本鬼子对京郊延庆县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次扫荡。母亲的老家叫黄柏寺,是个有二百余户人家的村庄,这里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这个村子依山而建,村后就是燕山山脉的一段—海坨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和游击队,就在这一带频繁活动。黄柏寺村也就成了抗日的根据地,八路来了,就住在老乡的家里。村里的家家户户都给八路军缝过军鞋,集过粮食。母亲后来经常回忆当年的情景,她说:“八路军一来,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帮着老乡家挑水、打扫院子、收庄稼,晚上给乡亲们唱歌、读书。有时来的人多,到了晚上,屋里的炕上人挨人,躺了满满一排;屋里睡不下,就睡在院子里,睡在柴禾堆上,牲口棚里。”
母亲的奶奶,我应该叫太姥姥,是村里的妇女队长,带头儿给八路做军鞋,做衣裳,每次八路来,她都把家里最好的被子给八路盖,把炕上最热的位置留给八路的伤员。太姥姥对八路好,八路也和太姥姥亲。
日伪军为了报复黄柏寺村的村民,曾先后两次对这里进行了扫荡,鬼子一来,村民和八路的伤员就都躲进了村后的山里,鬼子就两次烧光了村里的房子。等鬼子走了,村里人回到化为焦土的村庄,重建家园,继续生活,仍然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1942年的秋天,日伪军第三次对黄柏寺村进行扫荡。站在高处放哨的人,老远就看见了日本鬼子的军车经过时带起的尘土,还有他们的刺刀在阳光下的反光,于是通知全村人迅速转移到村后的大山。
四岁的母亲趴在她奶奶的背上,挤在向山里转移的人群中。日伪军赶到了村边,隔着村庄向正在转移的人群开枪,其中一颗子弹,从日本人的“三八大盖儿”里飞出,击中了母亲的奶奶,我的太姥姥。
太姥姥背着我母亲,背向鬼子往山里跑。鬼子的子弹没有打中我的母亲,却打中了她的奶奶。中弹的太姥姥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已经中弹,背着我的母亲,继续向前飞跑,雨点般的子弹打在她身边的岩石上,一次次溅起沙石和火星,打在她们的脸上、身上。等她跑到了安全的地方,把我的母亲从身上放下时,才发现我的母亲已经被鲜血染红,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中了鬼子的子弹。
子弹从太姥姥身体的左侧穿进,从右边射出。穿进时的入口很小,射出时的出口很大,鲜血正在从两个洞口汩汩流出。母亲的奶奶躺在藏身的山洞里,身边的人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能把血止住,三天后,她离开了人世。
鬼子离开后,村里人把太姥姥的尸体抬回了她自己的家中。得知太姥姥遇难的消息后,很多曾在她家吃住过的八路军和游击队队员,还有被她精心照顾过的伤病员,都赶来了,站在太姥姥的尸体前发誓:我们一定为你报仇!血债要用血来还!
都说四岁的母亲命大。在血泊中死里逃生的母亲,于是对她的奶奶,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性格里也多了一份敢作敢为的侠气。有了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母亲对日本鬼子就多了一份仇恨,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多了一份真情。我曾问过母亲,她奶奶叫什么名字,她说她奶奶娘家姓吕,嫁到他们陈家,叫个陈吕氏。
母亲只念过四年书,虽然认字不多,一生却最爱看两套书,一套是《毛泽东选集》,一套是《邓小平文选》。母亲常常教育我们,世界上的道理有两种,一种是大道理,一种是小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做人要懂得小道理,更要懂得大道理。只懂小道理,不懂大道理,可能会占到小便宜,将来肯定要吃大亏。小道理可以糊涂,大道理必须明白。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书,讲得都是大道理。大道理就是要爱我们的国家,要爱我们的党,要好好学习,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对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有很深的感情。她说,毛主席带领我们赶走了日本鬼子,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让你们兄弟几个都从农村考了出去,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是永远都不能忘的。
母亲从小对我们的管教非常严格。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平时住在学校,家里的事情基本上什么都不管,生活的重担就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要求我们要做到勤劳和勤奋,干活儿的时候要勤劳,学习的时候要勤奋。
母亲一辈子生养了五个儿子,我们兄弟五个很小就都学会干所有的农活儿了。每到节假日,我们就和大人们一块儿下地劳动,挣工分了。每到冬天,我们都要到附近的林场去搂果树叶,然后卖到一家饲料加工厂。早晨上学前,要每人搂回一麻袋。天还没亮,我们就被母亲叫醒,外面很冷,我们想在被窝儿里多睡一会儿。母亲看我们动作迟缓,掀开被子,手中的火棍儿就落在我们的屁股上了。顿时睡意全消,我们迅速地从热炕上爬了起来。
我们兄弟五个,全是从农村一路考出来的,并且都有了自己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在农村是很少见的。兄弟姐妹几个,能有一个或者两个懂得学习并最终出人头地的,就很不错了。我们兄弟格外懂得学习,要求进步,全是母亲教育的结果。
生活艰难,母亲没少揍我们,逼着我们迎难而上。母亲的火棍儿打在我们的屁股上很疼,但是我们和母亲的感情却很深。小时候,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我们兄弟总是在村里受欺负。这时母亲就大义凛然地站在了我们的身边,给欺负我们的人以迎头痛击,为我们撑腰做主。村里人都了解母亲的身世,所以都怕她三分,敬她七分。
母亲爱憎分明,乐于助人。虽然我们家的生活也很困难,但是母亲还是经常帮助村里更困难的人,送给他们吃的、穿的,甚至借给他们钱。母亲总是教育我们要挺起腰杆做人,要追求进步。她虽然是个农村妇女,虽然一辈子也没有写过入党申请,但她对党却有着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母亲晚年得了三次脑血栓,以至卧床不起,以至脑室萎缩,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当我把入党的消息告诉她的时候,母亲脸上的表情突然生动起来,连说了三个“好”字。
母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
我的爱人
2003年年初,我们国家开始闹非典,形势非常严峻。开始是南方,到了4月,北京也变得异常紧张。
我爱人是京城一家大医院的护士,曾经在临床科室,后来调到管理科室。他们医院准备组建北京市第一支抗击非典的医疗队,动员医护人员报名。报名者须是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大夫应为中青年的业务骨干,护士为临床的年轻护士。
当时我爱人已经调离临床科室两年多了,年龄也已经37岁,是一个12岁儿子的母亲了,不再年轻,所以她没有报名。让我爱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科主任,一个爱激动、爱替别人做主的女同志,她自己没报名,却自作主张,替我爱人报了名。回到科室,她打着哈哈对我爱人说,抗非医疗队,我给你报名了啊!我爱人以为她是开玩笑,说,我根本不符合报名条件,你替我报了,上边也得把我刷下来。
回家后,我爱人还把这件事儿当成笑话讲给我。我听了,也只是一笑,我知道他们科主任经常做一些不靠谱儿的事儿。后来我曾经根据我爱人的这次经历,写了一篇题为《前线》的报告文学,发表在报刊上,出于某些顾虑,这些情节都没有写上。这位热心的科主任,在我爱人上了前线以后,突然感到非常后悔,她说她担心我爱人感染上非典,牺牲在病房,或者落下终身残疾,没法儿向我和我的儿子交代。我和我爱人倒是从来也没有为这件事埋怨过她。
让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4月19日傍晚,我们刚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就响了,医院打来电话,说接到上边的紧急通知,让他们立即组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指定地点。电话里问,你是不是报了名,你能不能参加?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立刻赶到医院报到!
我爱人没有一点儿心里准备,以为是玩笑,结果却变成了现实。她对着电话说,让我和爱人商量一下。放下电话,她问我怎么办,去不去?当时我们想,如果把实情告诉医院,一个是不在临床科室两年多了,护理那套工作已经生疏了;二是年龄已经37岁,是个12岁儿子的妈妈了,已经不再年轻;最关键的是第三点,她自己根本没有去报名!不去的理由非常充分。
如果不去,当然是安全的。去了,有可能就回不来了。电视里已经报道了多个医护人员感染上非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形势严峻,当时在医院工作的人都非常紧张,有的人因为害怕甚至辞去了工作,还有的人报名参加了医疗队,临走时又被家人领了回去。
迎着爱人询问的目光,我小心翼翼地说,我尊重你的选择。我的意见还是去,好比打仗,敌人来了,士兵就要上战场,保家卫国。现在非典就是敌人,你们医护人员就是战士,你们要是都不上战场,我们国家还怎么打赢这场战争呢?
后来很多人对我的这段话表示怀疑,一是怀疑我当时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二是怀疑我说这话是否出自真心?不仅别人怀疑,后来连我自己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会这样说吗?如果我真的说了,我是发自真心吗?如果我爱人真的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我还会到处显摆我的这几句话吗?这样追问下去,会让我心虚得冒出汗来。
好在我爱人后来证实我当时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说的非常真诚。爱人听了我的话,好像一块儿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说:我和你想的一样,我这就去收拾东西!她非常麻利地收拾了一下,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医院。我和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准备送送她,当我们下了楼,发现她的身影早就消失在小区的大门外了。
我知道即使我当时不那样说,以爱人的为人,她也会毅然奔赴前线的,但是我那样说和不那样说,对她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爱人和她的同事当天晚上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病房真的就像战场,开始我爱人说她特别害怕,一工作起来就把害怕给忘了。为了防止传染,他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戴着特制的帽子,把自己完全与外界隔离,整个装束就像防化部队似的,就像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的731部队似的。穿着这身装束,别说不停地给病人打针、输液了,就是一动不动地呆上两个小时,也会热得受不了,憋闷得受不了。可他们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每次进病房,就是4个小时,不停地工作,走出病房时,汗水已经把几层衣服全都湿透了,两只鞋里的汗水都能倒在地上。
有一个护士,戴着防护镜,输液时怎么也找不到病人的血管,结果把自己的手扎破了。用力过大,扎得很深,流了很多血。怕被感染,赶紧把她撤了下来。这样本来应该是她和我爱人两个人做的工作,就只有我爱人一个人干了。
我爱人虽然几年不在临床了,但她的技术还是那么好。输液从来都是一针成功,更不会把针头扎到自己的手上。我爱人曾在临床十多年,不论在哪个科室,她的技术都是最好的。关键时刻,危险时期,她的好技术终于帮了她的忙。在病房时,她对待患者也是最有耐心,态度最好的护士,她护理过的病人无数,没有一个人给她提过意见,很多都给她写过表扬信。她不论在哪个科室,都是表扬信收得最多的护士。
如果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为了表达她对我的激励和影响,我是不会说这些话的。一个男人用文字夸奖自己的妻子,总觉得不太好。既然说起来了,那就继续说下去吧。
一个病人刚进来的时候因为害怕,情绪很不稳定,对大夫和护士的治疗很不配合,别的护士弄不好,就叫来我爱人。我爱人接手后,在护理过程中,不论他怎么刁难,都能做到心平气和。最后,连这个病人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积极配合治疗。我爱人说,我并不比别人高明,我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耐心。
一个同事,轮到她的班上,突然就发起了高烧,赶紧将她隔离,观察。班上不能就这么少了一个人,人员紧张,谁上?已经上了四个小时的我爱人,正准备交班,听到这种状况,很平静地说,那就我接着来吧。领导不放心,却又没别的办法,问她:你行吗?意思是能撑得住吗?我爱人还是平静地说:没问题。
后来我爱人告诉我,四个小时上下来,一个人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就恨不得立刻躺在地上,再接着上四个小时,要不是情况特殊,真是连想都不敢想。后边的四个小时,我爱人虽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她说,好几次,她都恨不得就地躺下死了算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我爱人在京城第一批抗非医疗队里紧张忙碌了一个月,出色地完成了她的本职工作。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患者和同事看在了眼里,党组织决定将她火线发展为中共党员。
我爱人特殊的经历和她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她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来自于她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爱人入党以后,就经常鼓励我向组织靠拢。我在她的身上也看到了一个普通党员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激励着我,让我不能甘于落后,于是在2005年12月27日这天,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这一年我40岁,年届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