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是可贵的,能为人赢得极高的声誉。但是,对企业来说,一个忠诚的员工,不可能仅仅因为他的忠诚就受重用。因为,忠诚固然可贵,没有能力作为基础的忠诚,赢得的是信任,不可能是重用。关羽的名声如果没有能力支持,也不可能流传千古。
忠诚而有能力的人,总是值得敬佩的,从曹操对待关羽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同样是投降曹操,吕布的待遇却与关羽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武功都很高强,也都是很有能力,但是吕布却没有关羽那种忠诚的素质,所以他始终也不会得到和关羽一样的好评。
能力比赚钱更重要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其本身的价值多少是由其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能创造的附加价值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只要你有价值,企业就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而如果你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即使你要求再少的薪资,企业也不会对你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把薪资压得非常低了,企业仍然不愿意聘用的原因。
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起点固然重要,但同样要考虑的,就是职业发展空间的问题。只有一个高起点,却没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说由于停止了大规模扩张,企业就不敢也无法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而只是提供相对简单、相同以及没有太多挑战性的工作,那么就不可能有能力的培养。一旦一个人缺乏能力,自然就会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也就会抛弃过去激荡于胸间的激情与创造力,个人发展也就停滞了。相反,如果能够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就会因为企业有新的挑战性工作,而出任这个职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个人在气度和能力方面就将有进一步的提高,就会加快自己向成功迈进的步伐。小张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企业在给新人进行培训的时候,小张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他怯生生的,很难被人放在眼里。三年过去了,当笔者再次去他们公司进行培训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不仅仅是职位有了升迁,他在言谈举止中所表现出的镇定与从容,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礼貌与气宇,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作为一个新人,你最主要的不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和比较丰厚的薪水,而是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能力。你所具有的能力和你所能创造的价值,才是最终决定你能有多大作为的关键。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要对社会多一点耐心,对企业多一点耐心,对自己多一点耐心。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现在能拿多少钱上,重要的是明天能够拿多少钱。如果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即使一时没有赚到钱,你也要相信这个社会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只要有价值,你就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每个人都想要成功,但成功究竟是什么样的?什么才是你想要的成功?人们经常会用一些词汇定义成功,例如财富、权力、名声等,但成功就仅仅是这些吗?
如果一个人整天处于一种安分状态下,不思进取,不去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他怎么会去接受挑战,又怎么会发现新的机会?很多人在抱怨说自己没有机会,也都知道不进步就是退步,但有多少人能做到每天都去创造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了,但有多少人创造机会了呢?有这样一句话:“创造就是你每天生活里的一切机会。”有人创造了,就有了机会,获得了一些他认为珍贵的东西,那么他就是成功的。因为他用自己的能力创造了,看见了,而你呢?
要说怀才不遇,小王一定会说自己最有资格了。从大学毕业来到公司,小王雄心万丈,想要有番大作为。可是自己的才华没有机会展示,每天都是朝九晚五地拉磨式生活。看着和自己同时进入公司的人,有的已经在某个区域市场做了经理,有的已经在所在部门进入了管理阶层。反观自己,总经理秘书做了几年,每天不过是替老总写写文件之类而已。
小王想:“有什么呀,我就是没有平台表现罢了。以我的能力,一定不比他们差。”她多么渴望有个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呀。
前几天,某区域市场空出个经理的职位。虽然是行政出身,但在总经理身边学习了那么久,想想一个区域经理应该做得来,于是小王就找到总经理,提出了自己想要出任这个区域经理的请求。总经理对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表示怀疑,而且这个职位还有几个其他的人选,所以就让小王同其他几位候选人竞争。
其他候选人都有着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而小王却一直都只是在总部做些文案工作,甚至连最基本的市场调研工作都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总经理让每位候选人拿出一份市场开发计划书。小王虽然也有一些市场开发的想法,但看到对手都是身经百战,而自己却从来没有亲自参与过市场开发,所以也就动摇了。
提交计划书的时候,小王没有交,她已经放弃了竞争。
小王之所以会放弃,就是因为她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她平时的工作只是例行公事,而没有过任何想要提升自己能力的想法。所以导致了最后自己无奈地放弃。
电视连续剧《坐庄》讲的是股市的故事。在股市里,庄家会通过一些手段去操纵一只股票,令股价上升或下降。往往这些时候,如果普通的小股民看到一只股票价格持续上涨,以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就跟进买入,结果就会被庄家套牢。最后是庄家赚了一大笔,而小股民却都赔得血本无归。因此,大家都能看到的就不是机会,一定有某种因素在左右着这个所谓的机会。即便如此,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一个员工平时重复着自己的工作,不懂得创新,不懂得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面对他的只能是下岗。
一个小伙子,近三十岁了事业依然与他无缘,他只能在一家商店里做一个售货员。一个雨天,商店里走进来一位老夫人。其他的销售员看这位老夫人衣着简朴,知道是来避雨,于是仍自顾自地聊天。
小伙子走上去问:“女士,有什么可以效劳的?”老夫人迟疑了一下,随手指了指一台收音机问:“这个多少钱?”小伙子确认老夫人只是进来避雨的,于是从柜台里面拿出一张椅子说:“女士,请先坐一下吧。”并且扶着老夫人坐下,还和老夫人聊了起来。
一会儿雨停了,老夫人站起身,递给小伙子一张名片,让他明天去找名片上的那个人。后来,这个小伙子成为了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搭档,并在卡耐基退休以后,接替了他的位置。原来那位老夫人就是卡耐基的母亲。
如果小伙子只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没有主动照顾顾客的能力,那他就不会有以后的发展空间。中国有句俗话:“傻人有傻福。”其实傻人之所以会有很多的机会与福气,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具备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做了别人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人们喜欢他这种简单的真诚,所以更愿意给他以帮助,也愿意给他机会。
有人曾经把机会比喻成小偷,说它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但走的时候却让人损失惨重。机会很难遇到,如果你很幸运地遇到了它,那就一定要把它抓住,否则受伤的会是你自己。对于一名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拥有能力,拥有适应企业职位的能力和经验。要知道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知识和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能力,钱就会不请自来,根本不用费尽心思地去找。如果你是一个忠诚且有能力的员工,就在现在的岗位上踏实地做下去,无论你的工作环境多么不好,无论现在的工作多么不尽人意,只要你在积蓄着你的能力,就一定会被发现,就一定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一切。
忠诚和能力并存
经常有人会提出忠诚与能力的辩论,可是这样的辩论却不会有什么清楚的结果,因为忠诚与能力是一个成功的人所要具备的双重素质,并不是单凭其中的一个就会有所成就的。如果只有能力而没有忠诚,或许只会在不同的企业之间玩跳槽游戏。而只有忠诚却没有能力,也只能成为忠诚的奴仆而不会为企业创造实质性的价值,当然也就不会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忠诚与能力应该并存于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上。
同时,忠诚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人才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能力对比延伸到了品德方面的对比。在所有的品德中,忠诚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因为只有忠诚的人,才可能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
忠诚是一种品德,但忠诚又不仅仅是一种品德。以研究军事著称的博士克里斯·麦克赖仆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士兵忠诚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忠诚更是一种能力!”
他说,在名著《堂吉诃德》所颠覆的“游侠时代”,个人能力是至高无上的,武功高强者就能够生存下去。那个时候,没有团队的概念,也不需要团队,因为行侠仗义从来不需要浩浩荡荡。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个人英雄的作用越来越小,英雄集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行侠仗义逐渐消失,战争开始依靠集团作战、协同作战来取得胜利。这个时候,对团队的忠诚显得更加重要了。只有忠诚于团队的人才能成为团队需要的角色,才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忠诚已不仅仅是品德范畴的东西了,它更成为了一种生存技能。”
在某公司有一位职位很低的员工,在工作中其他员工都称呼他是“奔跑的狗”。因为,他总是不停地工作,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他的事情一样。很多时候本不是他的事情,也被分派到他的身上,但是无论怎样,他都会努力地去做。
后来他被调入了业务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任务:本年度必须完成八百万美元的销售额。业务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他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苛刻。只有那位低级的员工一个人在努力地工作,到离年终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那位员工已经全部完成了他自己的销售额。但是其他的人却没有他做得好,最好的只完成了50%。
经历过这件事,业务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那位员工成了新的业务经理。在他接任的一个月内,他督促、协助其他人完成了定额。他的能力得到了总部的认可,最终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员工。
世界上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一个忠诚的“作战小组”,其战斗力远远高于个人能力强但各怀私心的“群体”。在战斗中,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要绝对忠诚,这样才能建立绝对的信任。在海军陆战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在作战小组中,从来就没有“我”字。其意思是个人要绝对忠诚于团队,完全融入团队,直到失去自我的程度。
协同侦察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一个名叫史密斯的教官在讲解中说:“在协同侦察中,每个成员都起到相互支持的作用,侧翼人员保护中间的人员前进,这样,四面八方均在有效的搜索范围之内。如果你缺乏忠诚这一技能,你就无法被你所在的小组成员所信任,你就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对爱情的忠诚;企业危难之时迎难而上,不离不弃,这是对企业的忠诚;站在冠军台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流下激动的泪水,这是对祖国的忠诚。忠诚就是对国家、企业、家庭忠贞不贰,是能引起人们心灵振动的道德品质,是内在精神品质的超越,是高尚人格的再现。曾有这样一部影片《小站》,其中的一幕深深烙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工人,庄严而又虔诚的脸上刻满了风霜岁月的痕迹,在列车飞驰的呼呼风声中,一只手有力地挥舞着示意列车顺利通行的旗子,眼神是那样坚定。这一刻,让人不能不感受到忠诚的强烈含义。这位普通的老工人不能不让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身为企业的员工,我们生活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该怎样去表现我们的忠诚呢?
首先,忠诚是一种义务,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给予企业忠诚,你才能得到企业忠诚的回报。企业为你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而个人价值也需要通过工作成果来证明和体现。忠诚是造就你职业声誉和个人品牌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背叛企业的人虽然可以从第三者那里获取一笔出卖企业利益而得来的酬金,但你除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外,还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以及良心不安的煎熬。甚至连购买你出卖的利益的第三者也会对你嗤之以鼻。
其次,忠诚要心系企业,扎根企业。关键就是能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思想浮躁,只考虑自己的一己私利,动不动就跳槽的人是很难得到企业的信任及重视的。有人曾风趣地以忠诚和能力为横、纵坐标把企业员工分在四个象限内,从中看出如果没有忠诚度即使能力再强的人也不会为企业所用。
另外,忠诚还表现在敬业进取,勇争第一。忠诚是对企业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更是在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争创一流。“在其位,谋其政。”忠诚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喊在口头上,它是积蕴在人心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当一个人胸怀企业时,他所做的一切无不是围绕企业的利益在拼搏、在较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如果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我就千方百计地去做,努力做到最好。这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上级、忠诚于自己的事业的表现。这也是最起码的忠诚。
总之,忠诚是人性中最珍贵的一种东西,只有保持我们的忠诚之心,才能保持我们的纯真与善良,不至于因为外物的引诱而失去我们自己的最真。没有人会喜欢不忠诚的人,没有一个企业会喜欢不忠诚的员工。
“千淘万漉虽辛苦,狂沙吹尽始见金。”忠诚就似蕴含在沙中的金玉,经受了风沙的考验,一点一滴折射着高尚人格的魅力。
一个人不管其出身怎样,经济状况如何,都应该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忠诚是高尚人生的立身之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广大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多时代先锋呕心沥血,创造奇迹,建立功勋,就是因为他们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民族忠诚。他们是高尚人生的典范,是光辉的楷模。相反,一些党员之所以在革命遭受挫折、面对艰难险阻时产生迷茫、彷徨,甚至变节投敌,之所以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甚至违法犯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摇了信念,缺乏对党的忠诚。一个党员如果信念动摇了,忠诚丧失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忠诚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忠诚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忠诚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领导、对朋友等尽心尽力,忠实诚信,忠心耿耿。德高者,忠诚也。“仁、义、礼、智、信”,共同要求是忠诚。忠诚是优良传统,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之一就是忠诚;忠诚是美德,中华民族傲立世界民族之林依赖于诚信。
一个人要安身,最重要的是靠忠诚。世界500强企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第一标准,是具有忠诚的专家型人才。如果有专家级的技能,但缺乏忠诚,就不可能进入这些企业。所以说,忠诚也是一种生存技能。忠诚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失忠诚,其他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更不用说有所作为了。
做人,就要讲忠诚,这是天经地义的。忠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你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有义务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因为是党和人民给了你政治生命和政治舞台。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就有义务忠诚于国家,因为国家给了你安全和保障。你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你就有义务忠诚于企业,因为企业给了你就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你在一个团队中担任某个角色,你就有义务忠诚于团队,因为团队给了你施展才华的天地。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必须忠诚于事业,敬业、勤勉,这样就有了干好事业的基础。
忠诚创造能力,忠诚胜于能力,忠诚也要和能力并存于职场中,这样一个员工才能成为优秀的值得信赖的优秀员工。
职场上忠诚胜于能力。能力是进入企业谋求发展的敲门砖,没有能力不会得到认可,更不会被委以重任担当砥柱中流;忠诚是职业成长的护身符,没有忠诚就不会得到上司的青睐,更不会被安排要职步步高升。最佳的状态是忠诚和能力并重,这样的员工老板最喜欢;退而求其次,能力差一点但绝对忠诚,这样的员工老板会很放心;再次,只有忠诚,没有能力,这样的员工老板也不会亏待;最次,有能力但不忠诚,或者既没能力也不忠诚,这样的员工走到哪里都不会得到重用,而且会遭到老板的防范和猜忌,影响前途。
许多企业的老总们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都会选择忠诚,抛弃能力。他们绝不能忍受自己的继承人对自己不忠的行为。
忠诚胜于能力
企业以及其他组织,选拔录用员工的根本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在他们看來:德往往指忠诚,才即是能力。在德与才的权衡中,德(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是前提,才(能力)是第二位的,是基础。所以,忠诚比能力重要。虽有效忠之志,却无效忠之力的人,不大可能得到重用。聪颖、能干,但品性不佳、缺乏忠诚的人,不仅不会促进公司发展,还可能对公司的生存构成威胁,所以不会被重用,甚至不会被录用。
几乎每一个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员工忠诚。在这些企业里,忠诚胜于能力。即使你有专家级别的技能,但如果缺乏忠诚,也不可能进入这些企业。
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我们已经说过,忠诚与能力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两种素质,是并存的。所以他们互相之间也不可能相互替代。
在名牌大学财会专业学习的李强大学毕业后,很快就幸运地被一家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他就拿到6000元的工资,而且事务所还对他承诺,一年后他的收入就可翻一番。拿了高薪的李强很快成为同学们欣羡的对象。
可是,几个月下来,李强的神气劲儿仿佛没有了。因为枯燥的工作环境让他觉得这样的日子太累了,于是他学会了自我休闲的方式,就是偷懒。几个月过去了,他的薪水依然如故,可是他的工作却漏洞百出。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他的思想溜号。后来迫于压力,李强辞去了这份高薪的工作。
李强是有能力的,但是他缺乏的是对企业的忠诚,所以他最后不得不离去。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一个只有忠诚而无业绩的人,是没有作为的人。忠诚是要用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口头上的效忠,而业绩又是要靠能力去创造的。忠诚和能力结合起来特别重要。在企业里,忠诚度高而且能力很强的人,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对忠诚度高但能力尚不足的人,应加强培养;对有能力但忠诚度不高的人,需要以企业文化同化他。一般情况下,忠诚和能力是动态的,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教育培训是会有成效的。
“忠诚”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我们需要忠诚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忠诚于我们的企业。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市场经济竞争的战场虽无硝烟弥漫但却异常炽烈,在这场没有刀光剑影而且旷日持久的战役中,“忠诚”最能考验一个人,也最能成就一个人。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员工忠心耿耿,更需要他们用实际的工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稳定发展。如今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若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员工,必须使自身综合素质紧跟社会,紧跟企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学习是我们的必备条件和首要任务。认识的提高、知识的积累、本领的增长、能力的拓展,都离不开勤奋的学习。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说,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好企业的经营方向,才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工作努力。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我们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领导的要求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抓落实、求实效。
当员工以优良的品德约束自己,以较高的专业水平武装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正在为企业所欢迎,为领导所器重。而我们正是要以此为契机,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
忠诚是一种义务,与企业共命运,为荣誉而工作,用真心去执行。人才越来越市场化,人才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能竞争,转向了品德与技能两方面的竞争。而在所有品德中,忠诚排在第一位。过去,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寻找人才时,大多数首先看重的是文凭和工作经验,这两方面过得去,基本上就录用了。至于品德方面,则很少考虑。可是现在不同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优秀企业选拔人才时,所关注的范围已经扩大了许多,他们已经把忠诚排在第一位。很多企业会通过各种形式测试应聘者的忠诚,如果被认定是忠诚度不足的人,哪怕你拥有一百个博士学位,拥有一千项成功案例,都可能不会被聘用。因为招聘考官们很清楚,一个缺乏忠诚的人,不可能为企业所用,而且,这样的“能干人”一旦背叛企业,企业遭受的损失可能无法估量。忠诚,已经成为职场上的第一竞争力。
忠诚也已经成为一种立身之本,成为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即使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也会和各种团队、组织和人员发生往来,在这个过程中,忠诚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忠诚,组织不会聘用你,团队不会让你加盟,搭档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意与你往来,亲人不愿给你信任,你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抛弃。
忠诚的能力是其他所有能力不能相比的。一个人如果缺乏了忠诚,其他能力,诸如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将失去实际意义。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形成的能力组合称为“技能仓库”,而忠诚被称为“技能运输通道”,技能仓库中的技能,只有通过技能运输通道,才能到达“价值仓库”。
忠诚决定一个员工在组织中的真正地位。在任何企业里,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同心圆,圆心是老板,圆心周围是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老板、忠诚于职业的人。离老板越近的人,是忠诚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职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层管理者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却未必得到老板的信任,可能就和忠诚度不够有关。很显然,越靠近“同心圆”圆心的人,越可能获得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回报。
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不值一提。因此,单纯强调能力而忽视忠诚是危险的。当然,忠诚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企业同样不需要。
不忠诚的人,就会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谋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和敬业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许多年轻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觉得自己工作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将其视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手段。到头来他们将自食其果。
忠诚比才能重要十倍甚至一百倍。许多公司老板宁要一个才能一般,但是忠诚度高、可以信赖的员工,也不愿意接受一个极富才华和能力,但却总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的人。如果工作结果是一个函数的话,工作能力就是决定幅度的参数,而忠诚则是决定方向的参数。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如果缺乏忠诚,那么对企业而言,其创造的结果就越背离企业的目标。这就如同一个人跑步一样,如果他的方向与终点相反,那么他的速度越快,最终的结果就是背离终点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