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和赵胜是大学本科的同学。王力大四时考上了北京一家高校的研究生,而赵胜则在毕业后回到一所高中任教,但他并不服输,想边工作边考研。有一次,因为某本参考书不好购买,赵胜便打电话让王力从北京买了给自己寄来。王力在电话里答应说,这本书他们学校就有,过几天就买了邮去。但是,两个星期过去了,赵胜一等二等也不见图书的踪影,便打电话催问。王力说,我这几天忙着呢,过几天再说吧,结果还是拖着没有去买。赵胜又等了一个星期,便自己去省城买了这本书。因为这件事,赵胜对王力很有意见,提起来就生气。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是明代学士文嘉的《明日歌》,告诫人们要在今天抓紧努力,不要事事都寄希望于明天,如果那样的话,人生将一事无成。
什么是明天呢?“明”字由日、月两部分构成,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日,从月,取月之光。其本义为明亮,清晰明亮。《荀子·天论》云:“在天者莫明于日月。”次于今天者谓之明天,它是一般将来时,将最近的将来光明再次降临的时光,始于子时,终于亥时。其实,“明天”永远没有终了,只是衔接了另一个明天。
如果明日复明日,等到白了少年头的时候,你也许就会突然明白自己的一生还没来得及做什么。然而这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即使再鼓足干劲,也只能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而这,恰恰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1小时后叫醒我。”1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1小时,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朋友不高兴地说,“你这么累了,该好好休息一天,有事情明天不能做吗?”巴尔扎克大怒:“我明天还有别的事情呢!”
拖延是一种疾病,对那些深受拖延之苦的人来说,唯一的改变办法就是做出果断的决定。否则,这一疾病将成为摧毁胜利和成就的致命武器。通常来说,爱拖延的人就是失败的人。
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更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人们做事的能力。决断好了的事情拖延着不去做,还往往会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唯有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的人,才能增进自己的品格,才能使他人景仰他的人格。其实,人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他的决心,而也只有这少数人是最后的成功者。有的人身体有病却拖延着不去就诊,不仅身体上要受极大的痛苦,而且病情也可能恶化,甚至成为不治之症。
人应该极力避免养成拖延的恶习。命运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受到拖延引诱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去做,决不要去做最容易的,而要去做最艰难的,并且坚持做下去。这样,自然就会克服拖延的恶习。拖延往往是最可怕的敌人,它是时间的窃贼,它还会损坏人的品格,败坏好的机会,劫夺人的自由,使人成为它的奴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一心一意向着一个目标稳步前进,摒弃拖沓,成功离你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