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与某乙都曾去过一座寺庙,也看过里面的一座宝塔,甲根据记忆判断是7层,而乙认为是9层,双方引经据典争执不休,越争越激动,最后竟然大打出手。宝塔究竟是几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并不因争论而改变,所以结果除了两人都气愤有加、互不理睬外,并无其他实际好处。
愚蠢的人容易激动和大吵大嚷地与人争论,而聪明强干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让人保持尊严。天下只有一种能永远在争论中获胜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争论。争论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争论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要是输了你会颜面扫地,而即使你在言语上压倒了对方,在心底里他也不会服输。你会洋洋自得,而对方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而他会怨恨你的胜利。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也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争论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要在言语上压倒对方,让他难堪,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劳。
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麦肯罗以多年政治生涯的经验,说了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
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他所受的教育不多,可是爱抬杠。他先当过别人的司机,后来又因为推销卡车不成功而向专家求助。专家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会立刻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辩论上占了很多便宜,但并没能赢得顾客。他说:“走出人家办公室时我总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我的确整了人,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后来,他参加了卡耐基先生的演讲培训班。卡耐基先生告诉他,他需要训练如何自制、避免口角。得到卡耐基指导的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功的呢?
他的说法是:“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特卡车?不好!你要送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若是当年听到他那种话,我早会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竞争对手的产品,其结果是我卖的车子,他们从来就不买。而现在,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这样他就会无话可说,没有了抬杠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就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上一上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不再谈何赛,而我接着就开始介绍怀特的优点。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终于,在变得不会与人发生争论后,我成了优秀的汽车推销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两位同事或朋友为了不相干的一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发展到口角相加,断绝来往。从每个人最深处的潜意识来说,人最爱的人是自己,最相信的也是自己,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也许就是佛教上所说的“我执”吧。
一般来说,真理是愈辩愈明,但一些根本无需辩论的事实,如一部电影的主角是谁扮演的,某一例战争发生在哪一年等,确实不需要费尽口舌争个是非,因为这种争论除了损害双方的友谊之外,没有任何进步的意义。除了与同事、朋友、亲属争论外,有人还就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和上司争个青红皂白,认为上司考虑不周全,殊不知上司作为领导,他自有自己的考虑,你考虑的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领导往往还要注意部门间的平衡,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处理,这项工作的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更有甚者,在上司已经开会决定了方案,却还想着去推翻,当然更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所以有些固执的人,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很不错,却与同事和朋友相处不和谐,也得不到领导赏识,长此以往,不禁心生怨望,感叹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却不知这都是自己种下的祸根。
一个要成大事的人,总是巧妙地避免这样无意义的争论。当争论要起时,他根本不去继续和发展,只是说,“也许你是对的,让我们用实践来检验吧”,然后将话题转到别的方面。这样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浪费在无意义的事物上面,同时也保持了同事和朋友间的友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