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有才干的人,要注意“善用人者不恃人”,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赖某一个有才能的人,造成对能人的依赖,以防止能人胡作非为或起了异心,另立山头或者另攀高枝,对组织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和损失。
历朝历代君王对手中掌握国政重权的大臣、派系头目,都会采取一些削权弱势之术,以削减其权力,消除其威胁,以防出现“将能而君不御”的局面。
早在春秋时代,齐国有古冶子、公孙接、田开疆三位大将军,三人功高盖主、狂妄自大,齐景公颇为顾忌,想除掉他们,但是却找不到借口。齐相晏平仲心生一计,买了两只硕大无比的桃子差人送去将军府,说由三位将军自行评论,荐其中两位功劳最大者食此二桃。古冶子恰好不在,公孙接和田开疆就每人各自食用了一个,沾沾自喜。古冶子回来后,听闻此事,勃然大怒,认为他所建功勋比那两位要大许多,功高而无桃,古冶子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遂拔剑自刎。另外两位觉得自己功劳没有古冶子高,但是却贪食了桃子,羞愧难当,也旋即自尽。晏子不用一兵一卒,只用两只桃子便解决了三个大将,消除了齐景公的心腹大患。
在现代社会中,身为领导要避免“善用人者不恃人”,有以下一些技巧:
第一,“搭班子”。
构建一个团队,将下属集合起一个“人才群落”,凡事发动集体的力量行事,而不是依靠少数能人撑起局面。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在使用能人时掌握管理的主动权,既避免“将能而君不御”,又杜绝“功高盖主”的局面出现。
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经营总是需要一个分工合作的领导班子。越是优秀的人才,善于倾听其他人的意见,善于向其他人解释自己的决策。正是这两大特点,使决策过程和信息最大限度地公开化,使班子内部的意见能够为上级领导所掌握。这样,当有能之人开始三心二意时,领导就能够发现问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二,“挖墙脚”和“掺沙子”。
有时候某位能干的下级通过威胁、利诱、哥们义气等方式控制了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形成了帮派体系、利益集团,这时要分化瓦解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挖墙脚”和“掺沙子”。把个别人调出这个部门,叫“挖墙脚”;派新的员工进入这个领导班子,叫“掺沙子”。当帮派问题刚露头时,可以只“挖墙脚”;稍严重一些,可以“掺沙子”;问题很严重了,就需要双管齐下。
由于上级掌握着下级的生杀予夺的大权,而且利益集团不可能密不透风,一般来说,聪明的下级会懂得尊重上级,主动汇报情况。更有意思的是,只要上级找下级的副手谈一次话,即使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也常常足以引起下级的警惕,有利于瓦解下级形成的“小山头”。
第三,只授予工作,而不授予权力。
比如把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几块,由三四个人共同来做。由于工作分到了几个人身上,每个人的成功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所有领取金牌的途径都在领导的手上,这样,领导的功劳就很难被人超越,被人取代。
第四,频繁调动工作岗位。
久任,是容易形成小圈子的重要条件,也给以权谋私留下了空间。一旦此岗位的员工突然离职,小圈子就会受到影响。目前,许多领导岗位采取了固定任期制,三年一换,或者五年一换,有的民营企业老板为了避免核心员工离职使工作受影响,定期让不同部门的员工轮换岗位,目的也是为了避免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不论是大单位还是小公司,领导所要面对的无外乎人、事二字。换句话说,如果身为领导的你对人和事应付自如,管理有方,那么,就可以称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了。尽管管人和管事是相互联系的,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但管人和管事还是有所不同的。归根结底一句话,无人就无事,管事还要先管人,管人是管理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