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实为一种高明的管人境界,几千年前,老子对此就做过精辟的阐述:“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得把鱼放在锅里用慢火煎,等一面焦黄发酥了,再去翻个继续煎。如果性子太急,时不时用铲子去翻搅,那最后只能让锅里的小鱼成为一团鱼渣。这其实是劝告领导者管人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千万不要以为众人皆愚我独能而去瞎折腾。
刘邦和萧何死后,接位的皇帝是孝惠帝,接替的宰相是曹参。曹参执政的方针是“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这是为什么呢?曹参对自己的执政方针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高祖与萧何已经定了天下,法令制订得非常明确。而天下太平情况下的百姓正在努力修养生息,对于官吏们来说,只要严守职责,不要丢失这些就行了。事实证明,曹参无为而治深得民心,后来老百姓编成歌谣赞扬道:“萧何订法令,曹参照执行,百姓得安宁。”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典型。
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官员功德普及众人,但在众人眼里一切功德都与他无关;其教化惠及周围事物,但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到他在教化。当他治理天下时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但对万物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人们常常发现,在一个高压的领导下,员工的活力会逐渐萎缩。如果领导总是训斥人,对员工严加管束,这个干得不对,那个干得不好,今天加班,明天加班的,下属多半只是战战兢兢地执行,何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领导让员工感到畏惧,当他们在场的时候,秩序一片井然,他们前腿一走,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事实上,最理想的领导还是那些下属“不知有之”的管理者,他们似乎无所作为,但却创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确定了符合企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当下属在统一的制度准则下做事时,一切都按照他们预期的模式发展。
海尔的迅猛发展,与张瑞敏提倡“无为而治”有密切的关系。他通常只抓企业的大事,也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在他看来,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他说:“所谓‘超级领导’,就是你的领导水平达到了能够让下属在没有领导的时候仍然正常工作。”这就好比一台上了发条的钟表,你尽可以离开去做你的事情,它不会因为你的走开而停止。如果说张瑞敏有“权杖”的话,市场压力就是“权”,他把这个压力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让所有部门和人都按照市场压力去运转。事实证明,张瑞敏的“无为而治”是成功的。
从管人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不要分配令下属负担很重的任务;
第二,应该尽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
第三,对下属的各种活动尽量避免介入或干涉。
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领导对一切放任自流,无所事事,而是指严明制度,分离职权,为下属创造一个宽松环境。换言之,“无为而治”的精髓只是人本身的“不折腾”,但制度则运行不违,这才是真正聪明的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