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8800000035

第35章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钺》

“一民族固有之兵器,实与其人种、文化、历史、科学、美术、技艺,及其民族之消长生息强弱盛衰,有密切之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兵器研究先驱周纬先生名著《中国兵器史稿》开篇中高屋建瓴的一段评述。这促使我们在分析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国商钺之前,必须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将这件钺视为一件艺术品还是视为一件兵器,它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商王朝和商民族。

的确,只能用《钺》这一种类名称来指代这件据称1962年购于香港著名收藏家陈仁涛处的商钺,不免有些尴尬。只是目前不知道其上是否有铭文。如果有,又是什么?在这一点上,1965年在山东益都苏埠屯晚商大墓中出土的两件大型铜钺就提供了详尽的信息,二者以其上铭文命名为“亚醜”钺,现藏山东省博物馆,目前大多数书籍中出现的商钺图片,几乎都是“亚醜”钺。

但眼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无论这件文物的收藏地是宏观而言的德国博物馆领域,还是微观而言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本身,都需要为读者细细介绍,因为最近短短几年时间,德国博物馆界的原有格局已经——

物是人非

前面谈到过博物馆的结构调整会导致藏品变更收藏地。德国是一个博物馆大国,著名的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运作着数十家国立博物馆,位于首都柏林的博物馆岛更是扬名博物馆界,柏林人骄傲地称其为“柏林的雅典山”。只是东西德统一后,如同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不得不展开的艰难磨合一样,柏林,甚至整个德国的博物馆界都卷入一场耗时良久,耗资巨大的重组工作。在《镇馆之宝》一书相关篇章中,为了说明古埃及名作《涅菲尔蒂蒂》的确切展出地点,几乎耗去了一半篇幅,将达勒姆区、蒂尔公园区、夏洛腾堡区以及博物馆岛这四个柏林博物馆集中区论述一遍方解释清楚。在介绍《钺》这件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级文物前,想必也要费一番周折。

江西学者吴若明曾在《收藏界》上撰文《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精品》,详细地介绍了该馆前身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于1907年建立的“东亚艺术收藏”,后于1959年正式建馆,至今馆内广泛收藏包括中、日、朝等国艺术品一万两千余件。文中既简要介绍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馆藏中国文物,还提到了馆内藏品的一些独特收藏来源,比如为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一事,清政府曾派团携礼赴德“道歉”,德皇拒受的数十件明清工艺品“礼物”,遂多转入东亚艺术收藏。再有,1907年该馆首任馆长库尔默曾专程前往亚洲,并在所在地德国公使的大力协助下收获甚丰等内容。

也许有读者注意到了上文前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和“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一字之差。事源此出,2006年,即将迎来百岁生日的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与另一所印度艺术博物馆正式合并,并以新的“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之名运作。短短几年,城头易帜,回头看几年前的文章著述,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

总体衡量,除了少部分早期贸易所得瓷器,德国各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大多始自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后的购买、掠夺和收集,起手较晚,渠道有限,且重视程度远不及对希腊、小亚细亚半岛以及中东地区的文物收藏考古工作。因此,以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斯图加特国立民间艺术博物馆和德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一大批盗自西域的经卷)为主的德国藏品,在中国海外国宝收藏的质与量上基本居于这样的地位:逊于美、英、法、日四国,但可以在由瑞典、挪威、俄罗斯等国组成的第二集团中扮演排头兵的角色。

关于展馆的是是非非陈述已毕,下面可以将重点转移至文物本身。只是由刚才提到的“亚醜”钺不由说起这样一个话题:在《小臣艅犀尊》一文中曾提到小臣艅的一位同僚——小臣醜,而醜是当时山东一带的大族或诸侯国。在商代,亚和小臣都是官制,但前者是专门的王朝武职,地位重要。这些奇特的军职称谓很难不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因此,如果不把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这件《钺》仅视为精美的艺术品,而是首先从兵器的角度分析它,就首先面临这样几个现实问题——何为钺?它与斧有何不同?它是实战兵器吗?如果是,怎么使用?如果不是,那又在商代仪礼活动和权力体系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一切,都要从对商朝军事制度的了解开始——

殷武维扬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挞音同榻,裒音pou,四声,现意为减少)这是《诗经·商颂》中“殷武”的开篇,颂扬了武丁率军讨伐荆楚的功绩,商军鼎盛时期的顽强善战溢于字里行间。

事实上几乎所有商文化的观察者,都会对其浓厚的军事色彩留下深刻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商王朝自身其实就是作为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组织起来的,这一特征同样见于古希腊斯巴达民族和美洲阿兹特克民族,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独特现象。河南学者李雪山在《商代军制三论》中坚持了清人俞樾等少数学者的观点:即广泛见于各类甲骨文卜辞中的“王族”不单是亲族,而是由商王亲族组成的军事编制,甲骨文卜辞“呼王族先”以及“以王族伐宄(音同鬼)方”就证实了这一点。此外作者在文中还分析了广泛见于甲骨文的“子族”、“多子族”、“一族”、“三族”和“五族”等级别不一、职能各异的商代军事组织。在这些商军中坚力量之外,还辅之以“共人”、“共众”等临时征发步兵,并存在“振旅”等军事操练现象。这种分析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商军的认识。

有商一代,这支军队的无数胜利不仅来自强悍高效的编制结构,很大程度上也来自其武器装备对周边方国的巨大“技术代差”。纵览中国历史,历代中央王朝能够以少敌多、慑服周边,与金属原材料垄断、发达官营军事手工业带来的先进装备分不开。《汉书》中东汉名将陈汤的一句名言“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曾被日本学者断章取义为陈汤自夸汉军的勇敢。但其实后面一句话更为重要:“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当然,陈汤在战场上的表现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这是现在某些竭力追求“非接触”和“零伤亡”之辈所不能比的。有学者认为,上古兵器来自于对鸟喙、兽爪等的模仿,对此仍存在争议。但一个民族发明并装备武器总是要首先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未来的战争在哪里?潜在作战对象是谁?战斗将主要依托什么平台展开?商人也不例外。比如为了适应以马拉战车为主要作战平台的战争,商人起初发展出主要格斗兵器——戈的多种形式。后来根据实战反馈又淘汰了其中大部分,主要保留并发展了最高效的直内戈,不同时代的随葬品情况可以印证这一变化。这说明在发展武器装备上,商人是完全的现实主义者。钺就是在这样一种考量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王族长兵

在《中国兵器史稿》中,周纬先生详细对比论述了商周时期的三种形制相近的“劈斫长兵”(斫音同拙,原意砍削,此为周先生20世纪上半叶的原语,大意应为采用劈砍杀伤机制的长柄格斗兵器)——斧、钺、戚。他印证《说文解字系传》中的“戉(通钺),大斧也。”肯定了钺与斧形制类似,但“斧之大者为钺”。那么,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内的这件钺究竟有多大,馆方给出的数据是高30.4厘米,刃部宽35厘米,据称重量是4.8公斤。相比较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两件带有“妇好”铭文的钺,两者刃略长,分别重8.5公斤和9公斤,由此似乎柏林的一件重量略轻,当然这还与厚度有关,柏林一件厚3.5厘米。如果4.8公斤的重量是正确的,那么手持这样一件兵器的感受,打个比方供读者联想,大致相当于拿着11磅重的保龄球。这拿一会儿并不算太重,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钺不能转瞬抛出。

显而易见,这样沉重、昂贵、制作工艺繁琐、装饰精美的兵器,是不可能大量装备的。另一个证据是,现有的大型商钺,主要出土于妇好或亚醜这样商朝高级军事统帅墓葬中。因此一种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主流观点就是:大型钺主要作为统帅权威的象征,并兼有刑杀的功能。成书于春秋的《礼记·王制》中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商代做法的延续性:“诸侯,赐弓矢熏然后征;赐鈇穴斧雪钺,然后杀。”这样一来,礼仪功能、象征意义以及偶尔有机会将被反绑失去反抗能力的人斩首或腰斩似乎就是大型钺的全部功能。对于兵器爱好者来说,这种解释显然流于平淡,也不能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解释钺最初何以被发明出来。

众所周知,冷兵器的主要杀伤机制其实无非两种——劈砍和刺杀,但是青铜较软较脆的质地使其并不适合前一种杀伤机制。美国学者杜普伊就曾在《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中指出青铜武器在使用方式上的局限:“青铜剑起初是尖头的,剑头比剑身要大,看来既可用于刺杀,也可以用于劈砍,因为青铜质地较软,故青铜剑最初主要是用于刺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乎没有青铜刀被广泛使用。也许是长期使用摸索出的经验,也许是从生产工具的造型上汲取灵感,商人显然注意到:将劈砍兵器的器身加厚可以克服青铜的固有弱点。更多的证据来自河北省藁(音同稿)城台西遗址和北京市平谷刘家河商墓,两处都出土过特殊类型的钺——商人将陨铁锻成器刃后嵌铸在钺身上。显然,在没有掌握冶铁技术的情况下,其使用者决心加强青铜钺的强度及锋利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钺的实用性。就像前面阐述商代军制时提到,完全由商王亲族组成的部队——王族,是商军的核心。在战场环境下他们的领袖,比如妇好,很可能就使用中等大小的钺作战。至少《史记·殷本纪》中有一次记载商王朝那位勇敢的开国君主曾采纳过这种做法:“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只有在和山东“亚醜”钺的比照中,才能领悟亚洲艺术博物馆《钺》的特殊艺术性。不难发现,“亚醜”钺上的人面结构更为几何化、富于装饰性,而亚洲艺术博物馆《钺》则更追求写实表现,尤其是眼部类似《人面龙身盉》的处理方式,对颧肌的生动表现赋予了这张面孔生动的表情——它显然是在恐吓,但又似乎是在窃笑。总体对比来看,合并前的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长魏志强博士(中文名)认为这件作品在尺寸和精美程度上超越“亚醜”钺,并且是世界范围内商钺中唯一一件采用高浮雕手法塑造人脸的范例。当然总的来说,商钺种类繁多,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艺术魅力各有千秋,即使观点不一,也容见仁见智。

最后

至此,本书中关于商的九篇文章全部结束。至于首篇《人面龙身盉》中提出的那一系列问题,九篇文章以九件作品为核心,分别从商人的源起、邦国、殷墟、官制、酒殇、信仰、创作者以及军事等九个方面作了最基础的解答。这些解答拉近了我们与这些久远先人的情感联系。如果他们在天有灵,看到他们曾为之自豪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今天已成五彩神州,必将会为我们骄傲。当然,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做到,比如,保护好先人的遗产并让流失的国宝重归故里……

同类推荐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自我发现的开端

    自我发现的开端

    “速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记录艺术灵感的一种方法。速写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正确的艺术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初步尝试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究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 本书是“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实践过程中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紫砂壶的收藏和鉴赏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其市场情况也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紫砂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编者编写了这本《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紫砂壶的起源、发展、工艺、造型、装饰、鉴别、购买、收藏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近来颇受关注的现代紫砂陶艺和紫砂雅玩、实用器皿等,予以全面详细的介绍。本书体例清晰,分类明确,非常便于阅读和查找。同时,书中配用了数百幅精美的相关图片,使读者既能快速地感性认识紫砂壶,又能够由此深入了解其深层次的知识。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切实受益。
热门推荐
  • 缥缈假幻

    缥缈假幻

    用第一人称简述我走进一个认为虚假的世界,这个简单风情的地方带给我疑问和不解,在其中我认识了一位我认为她很真实简单女孩。在她陪伴下,我开始从我疑问出发,寻找真正寻找意义。
  •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嗜血萌夫君:傻王的白发王妃

    嗜血萌夫君:傻王的白发王妃

    由于第一本书在连载,这本书连载完了再更她是沈家大小姐,琴棋书画统统不会,拥有惊世丑颜,他是天启的十三王爷,智力只有五岁,却极尽宠溺她。在她被前夫休回家时,却阴差阳错被代替了欧阳明秀嫁给了他他对她极尽宠溺。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他去替她挡拳头。在她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他连夜去帮她买。“娘子,我饿了,我想吃娘子。”他咋吧着嘴,扭捏的说道。画面一转。他把她扑倒在地,面具后的双眸,如深潭一般深不见底,“你的味道,一定很香。”
  • 校园小神医

    校园小神医

    因为跳河去救人,纪小南因祸得福,去地府见到了陆判官,陆判官却发现自己工作失误,纪小南竟然还有三年可活。为了掩盖自己工作纰漏,陆判官决定送纪小南去别的世界逍遥三年,三年后再让他去投胎,于是,纪小南被迫穿越了……
  • 天机玄谜

    天机玄谜

    一个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天机,隐藏了无数不可思议、不可告人的秘密,引来了无数人的牺牲。四大盗墓门派,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为了探寻这个天机,让后代人背负了无尽的宿命……秦皇陵地底下深处的深渊,引出了埋藏在世界各地的天机线索,一切的秘密逐步被揭开。天机,究竟是什么?
  • 浮生若梦:她是救世主

    浮生若梦:她是救世主

    谁说只有男人才能傲世天下,女人照样也可以独步青云。为了世间的生灵免遭涂炭,她放弃了家仇家恨,最终成为世人的救世主……
  • 武天子

    武天子

    人生在世,不应碌碌无为,应拾三尺剑,进天子阶。
  • 十年爱恋:青春无悔

    十年爱恋:青春无悔

    牵起了你的手,永远都不会放开!十年青春,我们将最纯洁的爱留给彼此!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疗伤药,只是他的药效非常非常的慢,慢到熬白了我们的须发!
  • 绝色医妃

    绝色医妃

    她,现代兽医,一朝穿越成了威武将军府的嫡女三小姐。顾姗姗对镜掂量,很好,肤白、貌美、胸大、屁股翘,倒是个十足十的美人胚子,算是赚大发了。可是这具漂亮身子觊觎的人是不是有点多啊?白天不仅有公孙公子来探班,晚上更有黑衣人来摸床?这些人倒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冲着威武将军府的名头还是冲着她这具身子?还真待她慢慢思量。只是还没等她想好,一纸赐婚把她直接送入了魔窟——哦不,是摄政王府。街坊传言。听说摄政王长着青面獠牙,身高五丈,日日要吸食女子精血,凡是嫁入摄政王府的女子俱都活不过百日,真真是个吃人不吐骨的千年大妖。顾姗姗躺在床上,一边摸着自己酸疼的小腰,一边挑眉看着眼前这个眉目如画,肤白赛雪,妖孽得不似凡人的传说中人物。什么青面獠牙,身高五丈,吸人精血吃人不吐骨这些统统都不符实。其实当朝摄政王爷就是个傲娇腹黑卑鄙无耻的下流胚子。“呵,娘子看来又欠调教了?话说昨夜你喊累的那个姿势不错,要不咱今晚再练上那么七回?”“滚,要玩自个儿玩去,别扯上我。”“哎,那姿势为夫一人可玩不转,必须娘子配合。”“你他妈不是人!!!”“娘子,这都被你真相了?”“噗。”
  • 余露

    余露

    絮絮叨叨的一部,真生活,真体会。讲述的是女孩儿余露一路上的呈现。成长故事,有亲情,有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