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8800000020

第20章 波士顿美术馆《北齐校书图》(宋摹本)

在本书介绍的中国海外画作中,不会再有比《北齐校书图》(宋摹本)身世更为离奇,经历更为复杂的了。我们的探索从波士顿美术馆似是而非,又似自相矛盾的注解开始:《北齐校书图》长114厘米,宽27.6厘米,出自北宋时期(Northern Song dynasty熏11th century),传统上被认为出自阎立本之手(Traditionally attributed to押Yan Liben)。阎立本当然是唐代画家。馆方如此肯定的表态,显然来自卷后几位重量级人物的题跋,第一位就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他表示此画出自阎立本之手。这位范先生曾以不辱使命出使金国闻名,官至高位,诗作有名句:“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其后韩元吉、郭见义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陆游以及谢谔都在跋文中表态赞同此观。这就为此画的出处定了基调,并一直流传至今。但是更多的资料则表示此画作者是北齐画家杨子华,这难免令人困惑。不过如果我们知道,当年范成大先生也一样困惑,也许我们的焦虑会平复一些,就让我们的讲述从这里开始——

范成大的困惑

学识渊博的范成大初见此画,对主题了然于胸: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因为“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北齐文宣帝高洋(也是他下令开凿响堂山石窟)“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逊与冀州秀才高干和、瀛州秀才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洛州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渤海郡孝廉鲍长暄、阳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北齐书》)这其中提到的“逊”,即当时河东人士樊逊,自幼好学,并以“见贤思齐”自勉。在他的主持下,这一规模宏大的校对工作严谨、高效地完成了,“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北齐书》)这一国家级文化工程也成为众多同代艺术家(如杨子华)和后代艺术家(如阎立本)的重要表现题材。

范先生主要参考的文字资料是《山谷集》中的一篇关于此题材绘画的题跋,作者就是北宋著名诗人,号山谷道人的黄庭坚。范先生的困惑由此产生了,画卷的视觉形态(即今天所见)与题跋竟然有巨大差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篇作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即赵佶登基之年)的题跋,由于全文较长,在此仅截取范先生和我们都关注的重点部分:“唐右相阎君粉本《北齐校书图》。士大夫十二员,执事者十三人……一人坐胡床,脱帽,方落笔,左右侍者六人,似书省中官长……四人共一榻,陈饮具。其一下笔疾书,其一把笔若有所营构……”

范先生于是仔细分辨画面上的三组人物,居中一组表现四名学者于榻上执笔审读,周围围绕五名侍女,还有年轻人恭立于右侧等候指示。人物神态各异、动作自然、线条流畅,甚至于四名学者服装薄如蝉翼的质感都得以生动表现。黄庭坚对画卷所作的高度评价:“笔法简者不缺,烦者不乱,天下奇笔也。”范先生对此很赞同。但是细细数来,即使加上右侧坐在胡床上的“书省中官长”,全卷也只有五位君子。而黄庭坚题跋中所言:“两榻对设,坐者七人……”在这幅画中根本找不到。画中右侧卷尾的一灰一黑两匹马和两汉一胡三名奚奴(泛指奴仆),则在黄庭坚的题跋中根本找不到。但是困惑的范成大先生并没有刨根问底,而是把更多的困惑留给了后人。他在题跋中肯定此画就是“唐右相阎君”(阎立本)所作的一幅,只是“此图尚欠对榻七人,当时逸来其半也。”随后以名家陆游为代表的诸多学者都在题跋中延续了这一说,此画为阎立本所作的观点就形成于此时,且长期流传根深蒂固。不过很显然范先生并没有将这样一个事实放在心上:早在黄庭坚时期,《北齐校书图》的摹本就已不止一幅,且形制不一。直到清代,一位著录古画的学者在编撰《大观录》时注意到这一现象,由此展开了这一故事虽短但很重要的第二篇章——

吴升的质疑

清代学者吴升指出:“因检《山谷集》内题跋观之并不相符。所称官长文士十二员,执事者十三人;仅官长文士止五员,果缺七人矣,而执事、女侍、奚奴共十有五,为数反逾其二,又多鞍马二,似乎别有一图,(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的这幅作品)或出五代名人摹仿之作。”这一质疑彻底将黄庭坚的题跋和这幅画作分离开来。结论就是,黄庭坚当年作题跋的是另一幅《北齐校书图》。而且从校书的故事梗概来看,那幅现已佚失的,有“士大夫十二员”的作品必然更接近当年原作。

清末民初年间,这幅作品流出国门。1931年转入波士顿美术馆保存至今。当然,馆方的介绍词也依然延续了范成大等人题跋中的一贯观点。

但如果这幅作品不是阎立本所作,那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创作的,原作中对设的两榻和另七位士大夫去了哪里?现在这幅画上的二马三奚奴又来自何方?由此引发了故事的第三篇章——

林树中教授的探索

南京艺术学院的林树中教授自改革开放后,致力于系统著录中国海外名画,十余年艰辛集于八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重大空白。在《北齐校书图》的作者归属问题上,林教授经过详尽的史料考证和视觉分析,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并以文章《北齐〈校书图〉新探》的形式发表于1991年第2期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上。

林教授在文中梳理了苏轼、黄庭坚以及另一位北宋著名鉴赏家黄伯思为这一题材不同版本所作的题跋。林教授特别指出: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的《跋北齐勘书图后》一文中表示其已见过多个版本的《北齐校书(或勘书)图》,并强调:“见宋公次道书,始知为杨子华画……今观此本,益知北土人物明甚,则知为子华之迹为无疑。”林教授据此进一步肯定了北宋时期的版本主要有“五士大夫”和“十二士大夫”两大类,其中后者至南宋时已失传。林教授在文中认为宋敏求(宋公次道)已失传的题跋和黄伯思的题跋非常正确,都肯定了各种版本的《北齐校书(或勘书)图》最早都由北齐画家杨子华创稿。生卒年为约公元515到约586年的杨子华,与唐初画家阎立本的年代相差不远,后者受到前者极大影响,所以阎立本可能根据杨子华的创本画过《北齐校书(或勘书)图》。这就像是两位名家的接力创作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林教授根据史料指出阎立本当年还画过同一题材的《文会图》,画虽已佚,但根据摹作可以发现其中即有马与奚奴的形象。所以,一位可能是五代或北宋初年的神秘作者,临摹了杨子华创稿的《北齐校书图》至少中间部分,又在画卷左侧临摹了阎立本《文会图》中的马与奚奴部分,遂成后来为范成大、陆游等人所见,现为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这幅《北齐校书图》。林教授也通过视觉分析指出画右侧坐胡床的“书省中官长”与周围的侍者这一部分,比中间榻上四人的一部分要小;左侧的马与奚奴更应该是室外场面,不应该被拉到校书的室内场合来。

林教授的辨析首先明确了此画不是阎立本所作,而是某位画家将不同版本拼凑的产物。但也同时肯定此作品“可以作为了解阎立本绘画风格的参考作品”,对于研究杨子华画风也是——

“最可珍贵的”

就像林教授对现藏波士顿美术馆这幅《北齐校书图》的高度评价一样,尽管可能只有画卷中间榻上四人的一部分体现着北齐画家杨子华的意蕴,但在今天看来也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原作。作为北齐时代官至直阁将军的宫廷画家,杨子华集前代顾恺之、张僧繇之所长,观察细腻,落笔生动,甚至据称达到了“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这样几近神化的境界。其后不久的阎立本至为推崇杨作,表示:“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惟子华乎!”

关于《北齐校书图》价值的最后一个依据来自考古领域,1982年山西太原王郭村娄叡墓得到发掘。娄叡不是一般墓主,而是一位北齐时官至大将军的鲜卑军事贵族,能为其墓绘制壁画的定非常人。这幅墓中壁画《出行图》生动表现了骑士与马队的行进场面,其气势可与帕台农神庙内檐壁浮雕精华部分《马队》相提并论。即使不是杨子华原作,也至少体现了北齐官方绘画的最高水平。通过与这穿越近一千五百年岁月的壁画对比,传世的《北齐校书图》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北齐画风的争论终于可以画上休止符了。

同类推荐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热门推荐
  • 黄箓救苦十念仪

    黄箓救苦十念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光冥魔神

    光冥魔神

    一个美丽的世界—东羽大陆。一个普通的少年,一段不普通的故事。魔力觉醒后,竟然是废物?光明与黑暗竟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是上天注定?还是被命运所选择?平凡的世界,又将发生怎样不平凡的事。请关注“贵妃是小三”的处女作《光冥魔神》
  • 银罂恋

    银罂恋

    他和她的相遇是缘分还是巧合?花开花谢,冬去春来,无论怎样,不变的是他们对彼此的爱…
  • 渡妖者

    渡妖者

    度渡渡。。。度日渡妖渡心,明明我就应该是一个拿着勉强糊自己口的薪水的家伙,现在竟然要和书中妖怪打交道!!!!老爸,你确定不是坑我的吗?真的让我殿后啊!kao!这次我就给你看看什么叫儿子比老子牛x吧!那个。。。那个长得特丑的家伙,过来小爷这儿,小爷这就渡了你!
  • 那些年一起当过的奶爸

    那些年一起当过的奶爸

    故事围绕着一只单身狗展开,捡到三只萝莉后他开始面对曾经不愿面对的一切。那些所谓追求他不屑一顾,所谓成就他抛入脑后,所谓英雄被他踩在脚底,所谓正义他嗤之以鼻。一个霸道护短的奶爸,一个苦逼的男人。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宝贝女儿,他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
  • 生活的历炼

    生活的历炼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爱情小说

    爱情小说

    有一句话 有一句话一直难以忘怀,想起来总是不住感慨,很久以前有个女孩, 有一天她对我说“你真坏”,那时我却不理解她的情怀,总不敢说出藏在 心里的爱。当我终于明白过来,然而留给我的只有那无奈。 那是一种含羞的期待,那是一声娇嗔的表白,啊!年轻的朋友。如 果你遇到一个女孩,如果她对你说“你真坏”,那你一定得到了她的青睐, 啊!那一份纯情千金难买,请不要犹豫徘徊
  • 在耶鲁听演讲

    在耶鲁听演讲

    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迄今为止。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5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除了政界领袖,耶鲁大学也培养了众多在其他行业发光发热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独家精选了18篇各界名流在耶鲁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星与梦

    星与梦

    梦潇在八岁那年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个叫顾星泽的人,就这样迷上了他,而这一迷,就是十二年,那天他救了她,从而认识。就这样,星与梦的故事开始了……
  • 穿越原始社会之我本倾城

    穿越原始社会之我本倾城

    他是男人!偏偏长了一张倾世容颜,背生白羽,被当异类遗弃,后来被带到组织成了一名杀手,,代号月冥,为掩盖容颜他不惜被人嘲笑嫌弃隐藏美貌,终日在脸上画上胎记,冷血无情,他叫月倾城,这一年他二十岁。他为站在世界顶端,利用欺骗那个一脸胎记却为他付出一切的男人,他残忍的要了他的身子,最后看见倾城容貌和白色羽翼他惊呆了,这个被他伤害的男孩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恋人,他后悔没有早些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人,如果早一些发现,我定当抛下一切好好爱你,他叫冷冽,这一年他二十九岁。倾城,我真高兴遇到了你,你是天神赐给我的宝贝。看着爱人一脸温柔的看着自己,他觉得上天让他来到这就是为了遇到雷!介绍不会写,内容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