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有某种思维的定式,总是不经意间把许多人生问题当成单项选题,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而生活的复杂,或者说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岂是简简单单的一两道单选题所能包括的?同样,面对成功路上的种种变数,需要执著坚持,也需要灵活多变。坚持的是方法,是态度;变换的是技巧,是场景。
比如说,"拿来"即是成功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必须要始终坚持。至于说到拿什么、何时拿、怎么拿等具体问题时,则应该视每个阶段的目标需求而定,而不能作硬性规定。
"人,生而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和理论上的,而不是指客观实际上的。现实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一个亿万富翁的儿子和一个乞丐的儿子要取得同样的结果,两人付出的代价肯定是不一样的。正如法律同样禁止富人和穷人不得睡桥洞,可又有哪个富人会去睡桥洞呢?所以理论上的平等并不能掩盖事实上的不公。体育竞赛是公平的、可视的,而人生的竞赛则是不公的、隐蔽的,却又无处不在。在人生竞赛场上,你有时就必须要面对"和兔子赛跑"或是"与乌龟比游泳"这样的不公,如何在"兔子"或"乌龟"前到达终点,这便是"拿来"的精要所在:学会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与资源。
我跑不赢兔子,可有东西能跑赢兔子,比如汽车和摩托;我游不过乌龟,可有许多东西游得比乌龟快,比如快艇和船。
懂得"拿来"并利用现有一切资源,就意味着节省时间,意味着率先成功:当别人还在为没有机会而郁闷时,你发挥"拿来"
优势,利用各方面条件,为达目的铺平了道路;当别人正在劳命伤财地费力创造条件、不断"创新"那些已有结果时,你已经利用了前人的成果,借力打力,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到达了成功彼岸。
人人都说温州人会赚钱,其赚钱之道堪比犹太人。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温州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手段——拿来。
温州的很多制衣厂几乎看不到车间和厂房,以生产休闲服为主的美特斯·邦威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一在它的总部,除了几问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电脑,看不到太多的东西,公司总经理周成建称之为虚拟经营。他说,其实虚拟经营是一种借力。
何谓借力?借力不过是比"拿来"更好听一点儿的代名词。拿周成建自己的话说:"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工商户,在积累的资本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就有可能达不到今天这样的一个规模。因为公司成立只有六年的时间,如果这么多工厂都要自己去建的话,肯定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那么,即使不算时间,每家生产企业至少也要几千万元的投资。
有七十多家生产企业,那算起来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啊。"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这圈子其实也就构成了一个资源网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背景二字。每个人都有一些背景,都有可以拿来利用的资源。但即使是再强的人,一个人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想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别的资源,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想办法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去策划谋取更多有利的资源,否则就是浪费,甚至可能是"拿不来"。从拿来利用的意义上来讲,"自助者天助也"准确而且深刻。
我们又拿温州人说话:各地的温州老板都会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平时对彼此作风都十分了解。圈内的人仅凭个人信用,不需要任何担保,便可实现资金转借。他们之间的这种资金支持不需要繁杂的手续,且到位迅速,数天内可筹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
温州商人陈颂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下海之初办厂失败,亏损了四十多万元,这四十多万元是欠银行的,国家的钱是不能赖账的,当时他身上仅有五百多元,他就用这五百多元钱摆了两桌酒席,请了20个朋友。他在酒席上坦言自己的困境,希望朋友们助一臂之力。当时在座的20个人全部答应每人借给他两万元。要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两万元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在温州,万元户也很少见。他的这20个朋友中有的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帮他到亲友处去借。三天之后,四十多万元就送到了他手中。谈到这件事,陈颂楠至今感动不已,他还说,温州人走南闯北,现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都有温州人,在外面做生意的温州人更是抱成一团,这种团队精神是温州商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资本对于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本钱,向银行贷款是最常见的方式。但银行多是放贷给贷过款的人,所以在创业阶段的人很难从银行那里贷到款。这种情况下,温州人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造就了很多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也正是这种方式构筑了温州商人以亲戚、朋友、老乡形成的生存网络,而大家皆:勾老板,更给这网络增添了活力,邀会也就更加方便了。
无论何种资源,物质的或非物质的,闲置不用都是一种浪费。既然不拿是种徒劳浪费,那与其将资源搁置一边,倒不如拿到手再说。资源紧俏,能拿到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财富。当然,有时这种财富是隐性的,一时并不能发挥其效用。但不管是做人抑或做事,最好的状态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而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会尝到什么滋味",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变数,成功的路上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你根本无法预料到下一个坎儿会是什么、会在哪里。有时,计划也的确赶不上变化。所以,当有条件、有能力去把握一些资源时,就应当尽可能去多把握一些资源。"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谁也没有可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永远不求人。所谓"龟有龟路,蛇有蛇道",不同种类的资源,也许就在你料想不到的关键时刻能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正因如此,才有"拿了不白拿"的说辞。
"拿了不白拿"第一层含义我们指出了"拿"可以视作是对资源的准备和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只要是将来可以用得到的资源,就算没有白拿。"拿了不白拿"还有更深一层意义:你拿了人家的东西,并不是欠人家的,反过来,人家还会感谢你。
所以说,你并没有白拿人家的东西。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拿着技术、项目,却苦于没有资金而无所作为,空有一番本领,却无用武之地;还有的人口袋里有相当的富余资金,却为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而焦虑,端着猪头找不着庙门,苦于找不到用于投资生财的门道。如果说我们把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肯定是各取所需、满盘皆赢了。有项目的拿到了资金,有资金的拿到了项目。所以说,你拿了人家的,并不一定是欠,相反人家还会感谢你,因为你的"拿"实际上也给对方带去了回报。因此,敢不敢拿才是事情的关键、成功的关键。
"拿来"不仅拿的是别人的资源,还有自己的。人往往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常,不是真正的生活,而别人过的才叫生活,因而羡慕别人,于是便有了"生活在别处"的无病呻吟。恰如俚语所言"老婆是别人的好",言下之意,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各种或显或隐的资源,还是因为不能跳出自己来看自己,结果不懂得去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而去费时费力地想其他办法。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
"拿来"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方法,即利用的是别人的资源,那也是通过自身的资源去开拓,去挖掘,去关联,去沟通,才能拿到的。一个世代居住在荒郊野外、穷乡僻壤的中国老农,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关联性,可以肯定地说,他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与美国总统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