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虚情假意"四个字,很多人心底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某种反感,就会与虚伪、奸诈、谄媚、小人、溜须拍马、口是心非等一系列贬义词相联系起来。如果按"虚情假意"的本意来解释,这词儿也的确不是什么好词儿。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虚情假意"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当今拿来时代,甚至少不了"虚情假意"。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诈",这是寻常百姓的世态总结。这句话当然是不错的,然而平心而论,平日里没什么事,谁会去主动献殷勤?万一热脸贴冷屁股,岂不是自找无趣?当然是有事、有所图才会去献殷勤,至于是不是奸诈,那只能视具体情形而定,不能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别人有求于你,自然是你有能力帮助别人。这其实也是对自己价值的认同,没必要过于对求助者平时的冷淡而耿耿于怀。
话又说转回来,当别人有求于你,采取大献殷勤的方式,哪怕就算是虚情假意,也比那种上来跟大爷似的,命令你必须做事的人强吧?若问现实之中什么人最招人烦、人见人厌,"虚情假意"的人绝对不会是第一名。排在榜首的应该是那种自己什么都不是,还偏偏自以为是的自作多情者。明明你跟他关系极其一般,顶多也就是一个点头之交,然而他却自封是你的死党,开口找你办事,一点儿也不含糊,好像你欠了他的,仿佛必须如此这般。若是你拒绝了或是没能满足他的要求,那你就很可能陷入到莫名的口水之中。这其中原因自然无须言明。
之所以拿自以为是的人与虚情假意的人作个比较,是想说明:
虚情假意有时是生活的必须,是一种社交的手段,通常是作为一种调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存在。既然是一种生活常态的处世工具,自然也是可以拿来为人所用的。很多时候,人们之间的客套与所谓的虚情假意并没什么严格的区分。"虚情假意"有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礼貌、周到、体贴与细致,让受者心中温暖。
"待人热情,喝口凉水也是甜",人们喜欢热情的人,这是人之常态。多数时候我们见到的热情仅只是客套而非真情实意,但我们并不会拒绝别人的热情,更不会去在意热情背后的真假成分。由此类推,平常待人热情一点儿,哪怕并非出于本意,也是能够为人接受的。从拿来的角度说,用"虚情假意"去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正是为了日后方便自己办事。
某天,几年不曾联系的朋友A打电话来:"老李呀,你最近忙吗?很久没见了,怪想你的。"
"是呀,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也不联系联系,你怕是忙得忘记我这个老朋友了。"
几句饱含热泪的寒暄之后,对方直奔主题了:"我妹妹去你那个城市学习,在你家借宿两个月没有问题吧,老朋友?"
"说哪儿话呀,这点儿小事不帮忙,还算朋友吗?"
挂了电话,回头一看,老婆已经摆好脸色了:"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朋友呢?"
"是家乡那边一个书记,很多年没联系了。"
"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两个月房租都得两千多块,他倒是省了心。"
"都已经找上门来了,不好推辞呀,横竖都是一刀,还不如爽快点儿。再说,我们以后还要回去找他帮忙的。"
的确很多时候,"横竖都是一刀",怎样都是避不开,与其给别人一个糟糕的恶人形象,为何不拿来一个"热情好客"的善人面貌?管他"热情"是真是假,先拿来再说。这样,对方心里痛快,也给自己留了余地,更为以后的"拿来"打了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能够在交际圈内进退自如,而有的人却常常被动,进退维谷。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与他们不善于在待人处事中留余地有一定的关系。在待人处事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必要的时候需要来点儿"虚情假意"以获得对手的好感,否则就像行车走马一样,猛一阵奔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连调头都成问题。如若你曾"施恩"于人,那境况就会好处理得多。
《红楼梦》中的平儿,虽是凤姐的心腹和左右手,但在待人处事方面,始终注意为自己留有余地,留后路,既没有犯凤姐所说的"心眼里只有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更不像凤姐那样把事情做绝。平儿对众人绝不依权仗势,趁火打劫,而是时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好人,为自己留下余地和退路。凤姐死后,大观园一片败落,平儿却多次获得众人的帮助渡过难关,终得回报。
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口口声声说受不了别人的虚情假意,但又需要别人向自己献殷勤。不必怀疑,每个人都这样。当你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上班,你是否需要有个热情招呼你做这做那的人?也许这个人见你是新来的,企图把难啃的骨头扔给你而已,你依然满心感激,因为他没有使你受到冷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一种礼尚往来,跟照镜子没什么两样。你对他笑,他就会对你笑;你对他瞪眼,他也对你瞪眼。
那么,如果你要笼络他人之心,就必须施恩于人,获得他人好感。从自私的人性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将好处施予他人,只是在权衡得失之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今天不付出,明天就休想找人拿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你的付出是否出自真心,别人可管不了那么多。人们都习惯看事情的表面,没工夫去追根溯源,因而常会被"虚情假意"所折服。
任何事情与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也不例外。因而我们说人有时候需要戴一副甚至多幅假面具,为的是麻痹他人,笼络人心,得到好人缘。这是拿来的一种手段而已。人生是一场比赛,赛场上的人为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常会做一些假动作,运用动作、节奏、位置、方向的变化等来迷惑对方。人生竞赛场上同样如此。为了赢得比赛,难免要做一些假动作,不说是进攻吧,至少也是一种好的防守。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面貌示人,这也是生存的必须。就连自然界的生物都有"拟态"(伪装成别的生物)的本能,更何况大脑高度发达的人呢?很多帮助他人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为了得到人情,赢得口碑。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缘,而商业运作则是为了赢口碑,赚信誉。
去年地震发生后,王老吉捐款一亿,与王十元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网上全是王老吉的信息,虽然不排除幕后推手的造势,但加上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对灾区爱心的发酵,连海外的中文媒体都对此消息进行了转载和跟进,造成轰动效应,还传出断货的消息。
企业的钱不是多得没处花了,也不是他们看到了灾难声泪俱下忍不住要慷慨解囊,而是出于一种商业运营的"虚情假意"
而豪爽出资。我们不是贬低善举,因为这样的行为是受欢迎的,受政策支持。受灾区人民欢迎,受消费者爱戴,受媒体力挺。
不管你是虚情还是假意,只要真金白银确实送到了灾区,那就是完成了善举,解决了问题,献了爱心,满足了消费者的愿望。
没有谁规定善举就一定要发自内心,把善举与企业的经营紧密地联系起来取得双赢甚至多赢,尽管有些"虚情假意",却是一种相当理想的局面。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能脱俗,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乐善好施、成人之美都可以为自己多储存一些人情的债权,就像一个人为防不测而养成"储蓄"的习惯一样。人性本自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即使再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来点儿"虚情假意",今日失为的是明日得。
陈子衡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因为他一时疏忽,给公司造成近百万的巨额损失。陈经理非常紧张,知道下场不会很好看。
果然,第二天,董事长就传唤他了。来到董事长的办公室门前,陈子衡心里直打鼓,迟迟不敢敲门,他想起半年前,他还没升职那会儿,一个同僚在值班时间只顾着玩游戏,把公司里十多万的货物弄丢了,不仅被开除,还拘留了15天。这一次,自己带来的损失更大,而且是经理级别的,肯定要重罚,不知道董事长这会儿的脸是否已经黑得冒油了。
陈子衡心里犹豫着,手还是稀里糊涂地敲了一下办公室的门。
"请进!"
陈子衡低着头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
"头怎么埋那么低?一个大男人怎么弄得跟个小媳妇似的。
抬起头来。"
陈子衡不知道自己的头是怎么抬起来的,董事长的脸色果然不好看,还有办公桌上赫然摆着一份职务解除通知。他顿时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云里雾里地不知道对董事长说了句什么话。
董事长示意陈子衡坐下,并交代给他一项任务。陈子衡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有可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桌面上的职务解除通知看了又看,确认没看错,然后指着职务解除通知问董事长:"难道这个不是给我的?"
董事长:"你想得到美,犯了这么大的错,不解除你的职务,怎么服众啊?"
"刚刚你说有一项任务给我,这……"
"解除你的职务,并不代表开除你,怎么,害怕接受新任务的挑战?"
陈子衡终于回过神来了,惊讶地看着董事长:"当然不是,求之不得。我只是觉得太意外了,为什么没有开除我?"
董事长看陈子衡的精神状态转变过来后,平静地回答:"开除你?这100万的学费岂不交得太冤了?"
陈子衡似乎得到了巨大的动力,从那时起,一刻也不敢松懈。后来,他不负董事长所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仅如此,他因为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更是以惊人的毅力与对手周旋,陆续为公司传回捷报。终于,再一次坐上了经理的位置,并成为公司历史中最优秀的高管。
不难想象,董事长在得到陈子衡办事不力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消息时,指不定恨成什么样了。到嘴的鸭子就这样飞了,不生气才奇怪呢!董事长最想做的事情应该是狠狠给陈子衡两耳光,然后将他扫地出门。可是损失已经造成了,打骂开除都于事无补,任由陈子衡曾经怎样风光,这样大的金额他指定是赔不起的,因而只能让他做牛做马来弥补了。
董事长只能卖个"虚情假意",使对方感激涕零,然后甘心效犬马之劳,尽快赚回那失去的100万。对于董事长而言,他付出了赚100万的机会,失去了一次发怒的机会,但得到了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赚更多的钱、更忠心的员工、人格魅力……"虚情假意"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干番事业,打下自己的一片财富江山。给他一枚铜板的人并不是真心要助他成就大业,但他在成就大业之后却会报恩于人;朋友有困难了,你一个电话打去:"哥们儿,有啥困难尽管开口。"其实你心里早已经有了底线,"经济问题只能赞助几千块",可对方听着舒坦,可能帮助的力度不大,却被看做是患难之交了。
乐善好施的人总是受欢迎的,在遇到困难时也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平日"烧烧香"是有必要的,哪怕你不是诚心的。生活之中免不了"虚情假意",但拿来"虚情假意"的方法与境界却有高低之别。
精于此道者,就算是在外人眼中是有所企图,但在当事者而言,却丝毫不觉得别扭或尴尬,施者与受者都是那般自然妥帖。
不擅长拿来此种方法的人,一眼便能被人瞧出破绽。施者一副急功近利,跳上蹿下的小丑状,受者虽然嘴上不说,心底却早就设下了十二道防线。使用"虚情假意"最禁的就是被人识出自己的虚或假,若是被人看穿,再想以情来拿,则千难万难。
"虚情假意"是一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有不得已而为之,也有预见性而为之;是对人最有效的伪装,也是一张出行闯江湖的车船票,更是实施"拿来"之术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