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同行是冤家,因为同行之间有着利益纷争,所以彼此之间私下难免会有些"能做不可说"的动作。所以,按通常的想法,同行之间都是彼此防范着,要想从对手身上拿来,似乎有点儿不太现实。然而,在当今拿来时代,只要方法对头,任何资源都可以拿来利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石就包括对手。
一个为人所熟知的行业里必然充斥着浓烈的硝烟味,竞争对手早已经拉开厮杀的战场,初人市场,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该怎么办呢?不少创业者把竞争对手当做一种威胁,甚至视为敌人来对待,因而花费大量精力来对付竞争对手以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其实,部分对手虽然对自己构成一定威胁,却也不是百害而无一益。
换个角度来看,竞争对手的客源、市场分析结果、价格信息等都是现成的资源,完全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拿来"为我所用。这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少可以降低自己的试验成本,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拿来竞争对手公开的资源,进行缜密分析,获得自己想要的,这其实就是"知己知彼"。
年顶新集团涉足服务业,推出了德克士乡村炸鸡快餐店,其经营模式完全仿照肯德基、麦当劳。不过,在肯德基与麦当劳争先恐后做宣传、广告铺天盖地之时,德克士并未与之血拼,显得有些低调。名不见经传的德克士乡村炸鸡并非底气不足,畏首畏脑,而是一步一步扩张加盟店、连锁店,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与前两者成为中国市场中西式快餐的"三足鼎立"。
当德克士大力往省会都市发展之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哪儿有肯德基或是麦当劳,方圆500米之内一定有德克士。到目前为止,德克士在中国的加盟店、连锁店数量已经超过了肯德基。
在加盟管理上,肯德基驻扎之地首先从企业人手,因为加盟的费用高昂,个体户难以承担,只有财大气粗的企业掏得起这笔钱。因为加盟费的高昂,一个月营业额达不到三、四十万基本上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从肯德基加盟的模式上作总结,德克士便不再趟企业加盟这摊水了,而是找个体户,有了肯德基的加盟费作比较,肯德基一半都不到的加盟费更能吸引"有财之士",一个月营业额能达到15万就基本能活下去了。也因此,二三级城市的加盟商活动更加踊跃,使得德克士的扩张更为迅猛,再次演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神话。
"搭顺风车"就是拿来的方法。肯德基的客源、费用体系、市场规划都被用得恰到好处,有肯德基的地方客源丰富,德克士靠上去;没肯德基的城市,德克士先人为主;肯德基制定了一套令加盟商"有利可图"的费用,德克士比它低,这便是"拿"的威力。
在四川成都也有模拟德克士的"拿来"手法的。廖记棒棒鸡靠拌菜、卤菜赢得成都人的喜爱。成都人爱凑热闹,哪儿挤偏往哪儿钻,所以,廖记棒棒鸡的顾客越来越多,越要排队等候就越有人愿意去排,当廖记一家一家连锁下去时,紫燕百味鸡迎风而起,正如德克士那样,哪儿有廖记,紫燕就往哪儿站,而且"新开张,限时优惠",很多廖记的忠实食客在排队之余也忍不住要尝一尝鲜。
肯德基开店选址全都是经过一个黄金公式计算出来的,加盟商都是直接在指定地点开张营业,然后坐等食客上门,直接收钱。
德克士自然不必再煞费苦心去研究什么黄金公式了,只需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拉开地盘则已。廖记棒棒鸡已经有一大批忠实的食客,紫燕百味鸡只需在它旁边占个位置,便可以"坐享其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表面看上去不管是德克士,还是紫燕百味鸡都是坐享其成,然而"拿"对手的资源同样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因为对手的经营把周边房租带动起来了,后进驻的话,房租可能会略高一点儿。前期为了立足,自然价格方面不能超出对手,所以初期的利润可能要薄许多……虽然是"凿壁借光",不必自己掏钱去买"燃料",也免掉了"私拉乱接"的危险,却一样要动手、动脑,找到"凿壁"的下手之处,然后用力"挖"。
做生意讲究黄金口岸,人气指数,还有品牌效应。任何产品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都需要通过在市场上的打拼并取得突破,才会在品牌、渠道、营销队伍等某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而进入一个饱和的市场却不一定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因而初入行业者绝对可以将对手的优势"拿来"归为己有。
一个新事物面世,想被公众接受可以大张旗鼓地造势,可以花血本请明星做托。砸下去的钱就一定能赚到理想的回报吗如果有更经济实惠、更有把握的道路岂不是更好?1999年,贵州"老干妈"风味豆豉系列产品一度蹿红之时,卧榻之侧的"老干爹"猛睁双眼,迅速跑人消费者的眼帘。尽管"老干妈"
一再维权,说"老干爹"有意搭车,但在南明区大力将"老干妈"扶持为名牌企业的同时,"老干爹"依然得到了"先进纳税户"、"2002年度重点企业"的称号。
假如"老干爹"经营的是另外的产品,那么依然需摸索消费市场,顾客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假如"老干爹"创个另外的品牌,要映入消费者的眼帘也需要一个复杂的推广过程。当然,"老干爹"是不会承认自己故意搭车的,再说,这也真的不算侵权。
因此,强劲的竞争对手:许非敌人,至少你不可以把他们当成"最坏的敌人",很多时候,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反而可以成为你自我发展的最佳武器。虽然你每天都要与之较量,但他们的产品、服务、价格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他们也赚了钱,那么至少证明这个行业也赚到了信誉,你一脚踏进去是不是也跟着受益了呢另外,如果竞争对手要在市场上推出一种全新的产品就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除了研究产品,还得教会消费者如何使用这种产品并认可它。而消费者自然需要一个搜集信息的阶段,也可以是说是犹豫要不要购买这类产品,这个摸索期所付出的成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掏。你作为第二个、第三个推出类型产品的人,已经完全省掉了产品与顾客的磨合期,因而可以有效缩短销售周期,直接降低了销售成本。那么,你是否就等于拿了竞争对手的成本在为自己铺路呢?当顾客购买了竞争对手的产品并积累了基本的产品信息后,你就可以通过提升产品的档次、更实惠的服务来抢客,后来者居上就是这么修炼来的。
简单一点儿来讲,你朋友养了一只品种稀有的动物,一开始别的朋友都不知道那动物长什么样,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自然没有好奇心,以为自己会害怕或者厌恶那种动物。因此就只能听那个朋友吹嘘,它有多灵性、多珍稀。
终于有一天,朋友以别的名义约到大家了,在朋友们观赏之时不禁抱以一片赞叹之声。
接着另一个朋友也引进一只,朋友们已经有了新鲜感,又跑去看,并知道了怎样饲养成活率更高,怎样训练可以使它更有灵性。这下子朋友们的兴趣更浓烈了,纷纷预约,希望它有了后代时能分一些给朋友们(大家都接受了这种动物)。这时你突然宣布说自己可以弄到一批现成的小崽分给大家,此刻,光环是否一下子就转移到你头上来了呢?接下来的聚会朋友们会往哪里跑?自然是你家。
前期对兴趣的培养,对驯养方法的培训成本你都节省了,甚至可以利用这个时期摸索更先进的驯养方法,是不是后来者居上了呢?因此,面对竞争对手我们不要想办法打压,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与他们建立相关联系,借竞争对手之光为自己生辉,对手越强,就更衬托出自己的强胜。
以上所讲的都是围绕"跟"的原则,紧跟竞争对手,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跟进。拿对手的资源为我所用还有另一个原则,那就是"接"。
对手的优势可以拿来,对手的客户可以拿来,对手的缺点同样是可以拿来的好机会。如果你能在竞争对手的后面查漏补缺,无换个词说就是"接"。太极"八法"中有一招叫捋法,就是在捧住对手后借对手之力,顺劲捋带。当强劲对手的力量无坚可摧时,唯有用太极"八法"那般一把接住,然后顺劲捋带。
比如竞争对手财大气粗,硬要用铺天盖地的广告来狂轰滥炸,自己则无法与之一较高下,首先从财力、人力上就落下一截。
如果要打肿脸充胖子与之硬拼,不一定能捞到好果子吃,不仅扰乱了客户的视线,令他们无从适从,也会使自己劳民伤财,元气大伤。因此,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需要借鉴"智猪博弈"
的原理,展开地面工作,等着"大猪去踩机关",自己坐在饲料的出口处守着吃。像房地产开发商就是一个广告轰炸机,很多时候都是花血本包下整版整版的报纸向市民宣传某某楼盘,电视广告中唯美的画面、极具煸动性的广告语把楼盘炒得火红火红,二手房的置业顾问则找人炒高房价,成为那些知名楼盘的真正销售商。这正是许多新楼盘中会出现不少二手房的原因。
拿来时代,拿来无处不在。运用拿来之道,去应对种种市场竞争,你便会发现,竞争对手并不是想象中那般可怕,更不用去担心市场饱和等问题。有了对手作为参照标准,更能提高自己企业产品差异化的能力,有了竞争对手的产品作参照物,消费者才能看到产品的优点,否则他们只会盲目地苛求。竞争对手的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只有充分利用竞争对手,才会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给自己带来新的、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