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遵从这一原则,那就是员工和下属在向领导报告工作时,如实、全面、准确,不夸大成绩,不回避失误,不掩盖矛盾,做多少讲多少,做什么讲什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喜说喜,是忧说忧,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
准确,是汇报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个人的思想感情。大凡有一定学识的人,都能描述一件事情,可是,现实生活中,偏偏有许多人,尤其是高级白领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为何?大体分析来看,主要包含一下几点:
一是个人的语文功底不扎实。例如,有些人对“定金”和“订金”二字含义不明,在汇报工作时难免出现重要失误。定金是担保的一种法定方式,如果收取定金方违约解除合同时,则必须向守约方双倍返还定金,如果交定金方违约,则收取的定金不予退还,在双方都履约的情况下,具有预付款性质。而订金只具有预付款性质,不具有担保功能。
二是由于个人口音所造成的误解。例如,小马是某公司的业务员,一次,他在异地出差急忙给领导打电话:“客户对咱们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很感兴趣,提出让咱们先生产一天试试看。”于是领导大喜过望,急忙布置任务,结果生产了一天,客户只要了一小部分。领导质问小马,小马委屈地说:“我是说生产一千试试看。没想到你们却生产了这么多!”领导也火了,表示自己没有听错,是小马的口音造成的。遭遇这样的事情,小马也很苦恼和无奈。
所有工作要有计划,有标准,有记录,有控制,有总结。没有文字的东西,不标准,你做了,反而——所以,你一定要记住,若是重大的事项一定要跟领导汇报清楚,不能出现类似于小马那样的事情,否则将铸成大错。
若是你也和小马一样,即使出差在外,也可通过发短信和邮件的形式将内容传达,尽量避免产生误会。有了文字才有保证,让彼此都清楚。
三汇报工作不严谨。有些人在谈到相关事实时总是以一些模糊的话语,如“可能是”、“应该会”等来描述或推测的话,就会误导领导,不利于领导作出有效而正确的决策。所以在表明自己意见的时候,最好明确地说“这是我的意见”,以便给领导留下思考空间,这样对已对领导都会大有裨益。
四是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常存侥幸心理,因而不报。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或隐患时,很多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之相关领导,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他们总认为那些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无法改变,自己去做,怕惹火上身,招致麻烦。闹不好,自己辛辛苦苦一场还要担责任。而那些潜伏的危险,既然没有发生,就有可能不会发生,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跟领导说这些事情,怕领导责怪自己,若是不说,领导日理万机,说不定看不到这些,或是已经将其忽略了。
有这种心态的员工一定不是个主动的人,他们出现差错往往推卸责任,工作起来也敷衍了事。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招上司喜欢。其实,如实地禀报工作中出现的或失误或漏洞或隐患,都会显现你的人品。即使你真的有错,因为主动,也会得到领导的谅解。而及时地汇报,和领导一起协商解决问题,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之后,你的领导并不会小看你,而是很放心地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你。领导与员工之间的那种信任就是如此建立起来的。
五是由于个人的虚荣心和私心,汇报时让事情失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让领导侧目相看,进而得到倚重,在职场上大展宏图。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很多人在汇报工作时不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是凭主观想象随意编造、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欺骗领导。例如,有的人故意提供虚假的信息资料,故意夸大其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责任、工作内容等。对于某些由合作而得的绩效,员工往往会将其描述成由自己独立完成的绩效。这既是个职业道德问题,也是个人格问题。
固然,为了体现工作的难度和自己的努力,我们在汇报时可以对事情进行加工润色,但这都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且不能脱离事实。恰到好处,把握一个“实事求是”的方针。
因此,我们必须遵从这一原则,那就是员工和下属在向领导报告工作时,如实、全面、准确,不夸大成绩,不回避失误,不掩盖矛盾,做多少讲多少,做什么讲什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喜说喜,是忧说忧;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只有坚持这个原则,领导才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的员工,才是诚实可信、值得领导信赖的下属。
关于正确描述工作情况应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无论怎样,你要记住,汇报工作不是让你做表面文章,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对领导的尊重,更是对你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