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仪式结束后,车队驱车前往后贝加尔斯克的一家宾馆准备入住。在途经的城市街道上,我们看到两个表情凝重的妇女坐在自家门口,半倚着门,身边各放着一个空酒瓶子,在她们前方不远的街角处一个醉醺醺的男人正大口地喝着啤酒,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是无奈还是享受。这样的景观,或者说这样的喝法在国内很少见到,可是在俄罗斯却司空见惯。
俄罗斯人对酒的喜爱程度是中国人无法想象的。酒对俄罗斯人而言是勇气、是温暖、是氧气、是麻醉药、是世外桃源……总之俄罗斯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就是不能没有酒。记得以前去莫斯科出差,我曾经碰到一位参加过二战的俄罗斯老人,他拍着胸脯对我说,要不是有伏特加,在那些寒冷的冬天也许希特勒早就把莫斯科攻陷了。在我们此行所经过的每个城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喝得烂醉、躺在地上人事不省的俄罗斯人。
导游告诉我们,在俄罗斯寒冷的冬天,许多街头醉汉就是这样睡去后就再也没有醒来。不过他们大多都表情安详,似乎死时都不曾感到过痛苦。然而,俄罗斯政府对这些酗酒者却颇感头疼,曾经颁布法令禁止或是限制商场里酒的出售,可是即使是这样仍然无法阻止俄罗人对酒的痴爱。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俄罗斯人没有酒喝就喝含酒精的花露水。
正当我思索着“酒对于俄罗斯人究竟是救星还是不幸”这一严肃命题的时候,车队经过了后贝加尔斯克的一个旅游景点——“胜利公园”。“胜利公园”是典型的俄罗斯特色,在俄罗斯的各个城市都有。在俄罗斯,只要是发生过战役的地方,人们总会立碑和修建纪念公园来缅怀战争中捐躯的烈士。从西伯利亚大平原到莫斯科的每一个小乡镇都可以看见这样的纪念碑和公园,这已经成了俄罗斯爱国教育和和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传统。这时我突然一厢情愿地设想:崇拜英雄,或许正是醉汉们嗜酒如命的原因之一呢。按照我的逻辑,也许正是在酒催化下的梦境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的七尺男儿才能暂时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在自己的睡梦中当一回英雄!这颇有点中国唐朝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情。
后贝加尔斯克的“胜利公园”很小,位于一个小山包脚低洼地,公园有门,但没人守护,用铁栅栏围着。公园里面有一些树,还有一尊被岁月侵蚀得有些破败的苏联红军雕塑,一辆真的坦克和几张椅子。一个六七岁的俄罗斯小姑娘独自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瘦瘦的,穿着很廉价的裙子,既可爱又有些可怜的样子。同行的几位女性走过去跟她说话,她不回答只是怯生生地看着我们。导游说:“这是穷人的孩子,父母都是酒鬼。”
当我问她面前的这位苏联红军雕像是谁的时候,女孩突然眼睛一亮,抬头自豪地说:“这是英雄。”听着她的回答,眼前这座如果不是那辆旧坦克和红军雕像存在就只能算是一块荒地的公园让我顿时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