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贝加尔斯克是俄罗斯联邦赤塔州的一个小城,距离满洲里市中心仅9公里。在中国边防的瞭望哨所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全貌。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时,后贝加尔斯克曾经是一个非常繁忙的车站,苏联援助中国的15 6项工程的大量物资均由此站运抵中国。
今天,随着中俄两国经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后贝加尔斯克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物资、人员通往中国的重要通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对于许多希望通过中俄边境游来弥补无法前往俄罗斯欧洲部分之遗憾的中国游客而言,不免会感到惊讶和失望了,因为这个小镇完全没有想象中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模样。在这座城市里,连神州行电话卡都畅通无阻。
后贝加尔斯克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城,布局很散,房屋大都很低矮,很少有高楼,街道也很旧,少见修造、改建的场面。如果不是道路两旁的尖顶木房和俄罗斯人,很难看出已经到了俄罗斯。相反,倒是出关前在满洲里大街上看到满眼的俄罗斯风格的尖顶建筑和巨大套娃以及大小商店牌匾上和中文并列的俄文,让我恍惚间觉得踏出了国门。
虽然景色并不如想象中的美丽,当地人的生活也显而易见的不那么优越,可是我们这些专为中俄友谊而来的中国客人,却感受到了后贝加尔斯克最美好的东西——真挚和友谊。迎接我们的除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严阵以待”的地方领导以及手捧面包和盐的俄罗斯姑娘,还有许多当地老百姓,他们几乎是一家老小倾巢出动,手拿着中俄两国国旗欢迎我们的到来,场面颇为壮观。
俄罗斯人喜欢用“面包加盐”迎接最为尊贵的客人。一般是由身穿民族服装的俄罗斯姑娘在客人刚一到来的时候便呈上磨盘大小的面包,在面包的顶部有一个圆形的小槽装着一些盐,客人吃的时候则需要扯下面包蘸上一点盐吃,只有当所有客人都品尝过这道美味后其他欢迎活动才能开始。
在后贝加尔斯克市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给我们呈上了专为最尊贵的客人所准备的盐和面包。我从这蘸盐的面包里品出了家乡美酒的滋味,从俄罗斯姑娘闪亮的大眼睛里看到了亲人的微笑。
这种最高礼遇在此后的行程中我们一共经历了近10次。后贝加尔斯克的面包加盐是我们在俄罗斯境内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大家自然是既兴奋又激动。加上面包本身也是松软香甜,再配上点盐为作料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硕大的面包顷刻间被队员们分了个精光。车队头号车的车队队长来新成师傅吃完了还在那儿连声赞叹:“以前没听说俄罗斯‘大列巴’这么好吃啊!”
在随后品尝到的所有“面包加盐”中,可能由于我们的胃在经历沿途长时间俄罗斯“大列巴”洗礼之后,多少有些“审美疲劳”的缘故,想来总觉得滋味不如此次,当然在喀山品尝到的名为“恰克恰克”、神似中国食品“萨其马”的“面包和盐”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