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喧闹的车水马龙声给吵醒。爬起来打开窗户,只见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波澜不惊的鄂毕河上投下倒影,河面的上空一轮彩虹若隐若现,为蔚蓝色的天空涂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宾馆左边的马路两边,五颜六色的广告牌、鳞次栉比的商场、汉堡炸鸡快餐店、精致糕点面包店、百货精品店比比皆是,大街上各种小轿车川流不息,穿着入时的年轻人边走路边听着耳机……好一个现代、大气、繁华的都市!
吃过早饭后,在当地导游兼翻译杜布阔娃小姐的陪同下,我们开始对这座号称是西伯利亚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进行期待已久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新西伯利亚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893年。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者们需要在这里修建一座横跨鄂毕河的铁路桥,于是出现了临时性的居民点,这就是最初的新西伯利亚。如今,新西伯利亚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城市,同时也是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同其他俄罗斯城市一样,这里依然是一座热爱艺术的城市。位于市中心列宁广场上的雄伟壮观的新西伯利亚歌舞剧院一直是新西伯利亚市民的最爱。
导游杜布阔娃小姐是这里的常客,对这座歌剧院的历史自然也是了如指掌。剧院始建于1931年。据说,这是全俄数一数二的话剧和芭蕾舞剧院。去年,剧院刚刚装修一新,旋转舞台、音响、灯光等设备都有极大改进。装修结束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来这里参观过。这里活跃着一支有400多人的创作队伍。全俄各地的演出团体也来这里演出。经常上演的著名剧目包括《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剧院开放时,观众席几乎场场爆满。遇到好的剧目上演,更是一票难求。因此,剧院特地开通了预售票窗口。
杜布阔娃告诉我们,新西伯利亚歌舞剧院还有一段让当地市民引以为骄傲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政府为了让莫斯科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斯基画廊”内的艺术品免遭战火摧残,将馆内的珍藏品分批运到剧院内保存。直到战争结束,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品都没有受到丝毫损伤。
“不过,对于新西伯利亚的年轻人而言,剧院已经不是他们打发闲暇时光的首选了。”杜布阔娃笑着说,“在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去蹦迪、看电影,或者在酒吧里耗着。”
不过,虽然浑身上下充满了现代气息,但在新西伯利亚这块土地上仍能寻到历史留下的斑驳印迹。竖立于歌舞剧院前的列宁雕像就以自己的方式吸引着众人的注意。列宁的塑像高大肃穆,左边立着三名持枪的红军战士,右边是一名农庄庄员和一名工人。这些塑像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
谈起这些雕像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历史,在新西伯利亚歌舞剧院负责管道维修工作的老人巴图林对我说,苏联解体的代价是惨重的,它使俄罗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滞期。但是,历史应该得到尊重。
同歌舞剧院一样在当地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是新西伯利亚光荣纪念碑广场。在广场上矗立的3面墙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1941~1945年牺牲的新西伯利亚战士的名字,其中少数的名字被涂成了白色,这说明这些名字的主人仍有后人,他们会定期来这里祭奠自己的亲人。纪念碑旁的长明火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哀思与怀念,长明火旁有四个拿着钢枪、目光刚毅的年轻士兵和两位神色庄重的女兵站在那里,其中一位女兵头上戴着白花。
在我们到达广场后不久,突然下起大雨,空旷的广场无处躲藏,我们一会儿就被淋成了落汤鸡。正当中国记者抱怨无处藏身之时,几位年轻士兵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任凭密集的雨点打在自己脸上,浸湿自己的衣服。杜布阔娃告诉我们,这些令人敬佩的战士其实都只是当地少年军校的中学生,他们每天轮流站岗,来守护曾经保护了自己城市安危的英烈们。而当地政府让学生来站岗,就是为了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