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对于创业活动更是如此,仅凭一个人很难玩转创业这一高难度的动作。创业需要合作伙伴与团队的倾力协作,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左右创业成败的一个关键点。选合作伙伴,其实是在选择互补性!比如你懂管理,找一个懂营销的做你的合作伙伴;你有资金,找一个有项目懂技术的人做你的合作伙伴。
当创业者终于做出创业决定,而且有了切入市场的产品或点子后,这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创业合作伙伴,并尽早建立起一个共同创业的团队。因为,现代创业活动已经不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成功的创业个案大都与是否有效发挥团队运作密切相关。很多调查显示,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远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而在创业成功的公司中,有70%都属于团队创业。
为什么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要大大高于个人创业?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会拥有创立并运营企业所需的全部技能、经验、关系或者声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对准创业者来说,如果想要创业成功,就必须组成一个核心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对创业者来说将发挥不同作用:他们或是合伙人,或是重要员工。他们不可或缺,有了他们,就能够顺利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也得绿叶扶持。不管创业者本人多么优秀,但他绝不可能具备创业所需所有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而要通过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通过团队,则可以将创业力量与效率成倍提高,并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1999年,李彦宏确定了自己的商业计划,即向中国门户网站出卖搜索引擎技术。当时他认为“不管搜索引擎有没有商业模式,搜索依然很重要,每个人都很需要,我的商业模式再不济,也能挣一些小钱。”然而当李彦宏抛出这一计划书之后,很快便有风险投资商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李彦宏在美国经过对比,最终选择了半岛基金和Integrity Partners,他们各投了60万美元,共120万美元。
这一年的圣诞节,李彦宏怀揣着12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回国了。有了钱,对于作为创业者的李彦宏来说,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麻烦。但同时,他更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条充满希望而又荆棘遍地的创业道路,显然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他必须首先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并建立自己的团队。
李彦宏首先想到了一个人,即国内第一款搜索引擎——北大天网的研发者刘建国,当时他是国内唯一懂得搜索引擎的人。还是1998年的时候,李彦宏在清华讲座时发现了天网,并发现了刘建国。
于是李彦宏给刘建国发了一封邮件,询问刘建国是否对发展搜索引擎感兴趣,并试探着邀请刘建国加入即将成立的百度公司。两人素未谋面,但是已经相互来往了多封电子邮件,最终,当刘建国仔细地考察了李彦宏之后,毅然从北京大学辞职,加入了百度,成为百度除去创始人李彦宏和徐勇之外的“第一名员工”。
随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百度又招到了包括后来成为百度搜索引擎主要设计者的雷鸣、崔珊珊、王啸、郭眈等人,他们当时都拿到了数量不等的期权。
此后,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李彦宏陆续招聘了更多的员工。在上市之前,又有如今已是百度首席运营官的朱洪波、首席财务官的王湛生,以及刚刚离职不久的副总裁梁冬加盟。
其中,朱洪波是在2002年春天加入百度的,他之前曾经是用友公司副总裁、一家小软件公司的创始人、汉普咨询公司的资深经理人,可以说是懂管理、懂技术、懂营销,还懂中国。
而普华永道的亚洲区合伙人王湛生的加入,则为百度这家土生土长的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更为国际化的味道。2004年6月,作为普华永道的亚洲区合伙人,王湛生一听到有猎头公司来挖他,便不耐烦地拒绝了。但是,当他听说是一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的时候还是动心了,答应谈谈看。在当时,Google已经开始起飞,并且走上了上市的旅程。出于对中国企业和互联网的好感,王湛生在同李彦宏谈过之后,决定加入百度担任首席财务官。
凤凰卫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冬,也同样是被李彦宏“挖”过来的。在此之前,梁冬曾从事过一些广告案例的策划。李彦宏希望,梁冬来百度之后主管公关和品牌,为百度的品牌推广作出贡献。
到了2005年年初,符合海外上市条件的管理层终于稳定下来了,对于李彦宏来说,打造这个团队,整整花了5年时间,但是这支团队在百度的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各方冲突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当然,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稳定而且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风险投资商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看了李彦宏寻找创业伙伴及团队成员的经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清醒与冷静,要知道当时李彦宏不仅拥有上百万美元的风险资金,他本人在搜索技术上当时在世界排名也在前三之列,而且当时百度的商业模式及市场前景更是无可挑剔的。在具备这么多优势的前提下,李彦宏仍然没有自我膨胀的去认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将百度玩转,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创业征程需要伙伴与团队的配合。
1.单打独斗的时代已成过去
已经有了6年创业经历,目前身价超过10亿元的前程无忧创始人甄荣辉,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经回忆说,自己曾有几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团队。因为创业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做的,需要一班人马,特别有规模的创业更需要早早建立团队,把一些能够互补的伙伴拉进来。前程无忧迅速成长的关键在于公司的5个核心成员都是自己在贝恩的同事,大家很了解,已合作过十来年,配合起来较容易。
甄荣辉创业的成败经历,恰恰说明了“团队创业更容易成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成过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喜欢单打独斗,认为创业不需要团队。但是这样的人却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而那些网上开店、街头小摊等之类的小打小闹的创业,虽然适合个人去拼搏一下,但是这对很多人来讲与其说是创业,不如说是对目前工作、生活不满意的一种逃避,仅仅是换一种活法而已,大多难以成大气。这与许多成功人士的激情创业,因为兴趣而创业显然动机不同。事实上,很多人在一番小打小闹的创业之后,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或者改变,往往重新陷入对生活的困惑。
2.创业需要合作伙伴
创业需要合作伙伴,这种伙伴分为两类,其一就是如上述李彦宏创业团队中的合作伙伴,他们是创始人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一般并不需要投入资金入股,但也可能会获得公司的期权和股份,但一般比例不会太高,可以说这类合作伙伴更多的是在扮演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另外一种合作伙伴则是创业者为了解决资金、技术、管理难题,而寻找的以资金、技术或管理专长入股的合伙人,这类合伙人与发起人同为创业者身份,他们的地位及所拥有的股份相对来说也是将为均衡的。其实不管是哪一类的合作伙伴,他们都是创业企业所必不可少的。
(1)合作伙伴能够弥补创业者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如果创业者初期创业缺乏资金与有效平台,并且靠自己的努力很难短时间内筹到足够资金的情况下,用合伙的方式以最快速度把握住创业机会,及时赢得第一桶金,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创业项目中合伙者能够彼此承担优势工作,弥补独营创业的众多不足,实现更好的创业效果。在仔细分析合伙人性格特征,能力与经验优势的基础上,分别分配出合适的工作与股份,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初期创业雇人成本,同时也便于调动创业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对资金不足,业务不熟悉,营销路子较窄的创业者来讲,是合适的选择。
(3)在后期经营中可以合理避税,节约部分成本。目前我国税收法规定:有两位以上投资者的合伙经营,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也就是说经营的收入是按比例分摊后再核定税收,核算下来,比独资经营的税收甚至可以节约50%,数目非常可观。
在创业过程中,有一个好的人才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创业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倚,才能独占鳌头。“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是创业投资家的箴言。
可以说,创业浪潮中“项目秀”、“个人秀”的时代正在结束,团队的力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尤其是创业的起步阶段,如果没有一个成功的团队,再完美的创业计划也会“胎死腹中”。
事实上,对创业者来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将创业计划实实在在把握住,并且能够按照预期的效果发展壮大。即使个人创业也并不代表是一个人努力,一个人来打拼天下,也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因为仅靠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打开创业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