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4000000041

第41章 爸爸的晚年生活

不让爸爸寂寞

老人有几怕,其中一怕就是寂寞。单身老人更是雪上加霜。爸爸一生以观众为伍、以舞台为家、以笑声为动力、以说学逗唱为生活要素的相声老艺人,一瞬间静了下来,他是不是难以适应、难以接受、难以平静呢?不管他的平衡能力、调节能力、排遣能力有多大,儿女们都关心他这些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和胖子在爸爸的晚年,虽有些“莱子斑衣”的表现,那只是爸爸晚年生活中,“冰山一角”。爸爸有八个儿女,有成千上万个知音和忠实观众。他们给予爸爸数不清的关爱,相信敬爱的读者朋友们通过我们这支笔,能窥豹一斑,如同和老人零距离的接触,了解并看到老人的晚年生活状况一样。请大家放心,我们是不会让爸爸寂寞的,因为他早已属于人民大众。

爸爸的晚年生活,我给总结成两部分,一是爱好,二是需要。那么爱好就是爸爸自己的爱好,但需要又可一分为二,有致力于自己的需要,也有满足他人的需要。

爸爸的爱好非常广泛,我看三百六十行,爸爸和哪一行的师傅都能说得津津有味。

爸爸晚年爱好的第一项就是聊天,特别是视力、听力下降后,要是他认为属于重要的事,他必带上助听器认真地听,问明白,一辈子不愿意囫囵吞枣。但当他问的问题,对方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时,他便机警的把话题一转。即便没得出答案,也不让对方下不来台。可聊天中他知识领域里的正确答案,他会无保留地告诉对方。多年来除了他说笑话,抖包袱,有些内容可能不“粘边儿”外(粘边儿就不可笑了),凡是他郑重其事说的话,都是有根据、有理论、有出处或是经验之谈。经得起推敲。

妈妈走了,爸爸老了。他一个人住在疗养院,有清静随意的一面,也有寂寞孤独的一面。身为爸爸的儿女都会有共同的想法,那就是:“不让爸爸寂寞,要从我做起。”可是人到老时性格总会有些变化,不然为什么天津卫有句谚语叫“老小孩”呢?要长期的接近他,陪伴他,既为老人解闷,又不给老人增添烦恼是我和胖子的初衷。

我和胖子看望爸爸,发现吃饭时,聊天时气氛热烈、亲切,等送我们走时,爸爸总说:“别老跑了,路远,家务事也不少……”但他的眼睛里却流露出盼望我们常来的神情。我们猜着了老人的矛盾心理,又愿意我们常来,又怕给我们增加负担。因为那时我俩还都没退休。另外,确实从老城里到大理道路程不近。

儿女疼老人的孝心是挡不住的。现在我俩的四位老人已走三位。只剩爸爸一人,理当尽力照顾,何况爸爸喜欢咱去、盼着咱去,咱不管有什么困难,也一定要常去看爸爸、陪爸爸、让爸爸开心。

后来俩人又凑了四条注意事项,要共同遵守:一、看爸爸是为了尽孝,从思想上明确,行动上落实“只有奉献、没有索取”;二、没有极特殊情况,不在爸爸住处吃饭;三、当爸爸精力充沛、兴致高时,就多坐会儿,如遇到老人疲倦或来客、来访,我们就少坐会儿;四、凡能引起爸爸心烦,不快,影响情绪的人和事一律不提。到了后来,老爷子,还主动地和我们谈及一些事,我们仍然坚持“只有来言,没有去语。”

二十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爸爸对“可口的吃”、“合体的穿”、“舒适的住”,的确感觉非常知足,但真正能引起他从内心高兴,从心里乐的,不是金钱,更不是地位,而是怎么样能让观众笑,最好是想起来还笑的包袱结构和俏言妙语,一句话他心里装的全是相声。

为了能和爸爸有共同语言,我们尽量熟悉相声表演,打听民俗,搜集笑料,学习历史典故,唱词辙韵等等,就是为了能簇拥在他的膝下时有更多的话题,让他高兴。只要看到爸爸的笑容,一切付出都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记得爸爸晚年曾经让胖子办了这样两件事:一是给高笑林先生发封贺信,二是让他买点透明胶圈。

第二天当胖子告诉爸爸,信平安发出,并递给爸爸一包透明胶圈时,爸爸说:“哪用的了这么多。”胖子说:“人家不卖零的。”“在哪买的?”“东南角海河边上,‘文化用品批发市场’。”“这一大包多少钱?”“两块钱?”“行,下回还买他的,分量足!”一包猴皮筋儿,让爸爸乐了一天。

爸爸关心国家大事和天津市的发展,他每天坚持看日报,晚报,留心文化新闻,特别是曲艺相声的动态信息及体育赛事。电视节目着重两项,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他常和来人说:“我也不上班了,也不出门。少看一次天气预报,心里就像少点东西似的。有时吃着饭,都放下碗筷儿注意听,你说有我的嘛呢?”

读书习画也是爸爸的晚年爱好,如《天津曲艺》、《长寿》杂志,还有很多从四面八方寄来的资料。早期还能写回信,甚至改“活”,练画,是为了应邀给别人画扇面。经常画些东西给我们先看,征求意见。总说:画的好坏不要紧,得让人看明白扇面画的内容。总以为是在人家扇面上“探笔”,那就太对不起人家了。咱又不是印象派画家。

2000年前,媒体的采访、同行及老观众来访不断,外出活动也接二连三。所以同他合影留念的人数不清,他从不拒绝。总和我们说:“人家大老远的来,就为跟我照张相,我心里实在感谢人家,合影不就是为留我一个模样吗?你说咱要是真好看也行,现在我这模样多对不起人呀!”

盘点长寿“秘诀”

爸爸1914年生人,历经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项政治运动及水灾,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经受如早年撂地等,恶劣生活环境和疾病的各种折磨,能活到九十岁,可以算是长寿了。特别是在和同行演员们相提并论时,就更具有可比性。是什么因素促成爸爸的长寿呢?虽然长寿机理十分复杂,但就爸爸的高寿原因进行一下初步探讨,先说说主观努力的六条:

规律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爸爸正三十五岁,所以说解放前,他力争生活规律,而解放后,他能保证生活规律。没有特殊情况,他准时睡,准时起,午睡更是雷打不动,而且睡眠质量好。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七分饱),八十五岁后,睡前喝杯奶,或少量点心。饮淡茶,量不大,小口慢喝。零食很少,有时含水果糖,坚果中离不开花生。食肉兴趣高于食菜,甜水果吃点儿,量不大。不演出时,根据饭菜花样不同,喜欢吃点蒜。二便正常,平时很少有病,更少吃药。偶尔喝少量酒,不喝饮料,吸烟近六十年不深吸,不勤吸,不吸次烟。留长烟蒂丢掉。八十六岁戒烟。而且说戒就戒,再没复吸。每日四次漱口。定时泡脚,洗头,洗澡,剪指甲,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体瘦不怕热,不开空调也很少吹电风扇。冬天怕冷随时注意保暖。另外体重一辈子没超过一百斤,也许与长寿有关。持久的健身无论在何时何地,坚持作自编健身操。“搔发”、“磕牙”、“左打心,右打肺”、“捶腰眼儿”、“脚跟踢屁股”。按照顺序无一漏做。八十五岁时,每天坚持在楼道走八百步。能蹲半小时,膝关节不弯曲时手能扶地……背贯口活“趟子”,练记忆力和肺活量。双手团高尔夫球,活动血脉筋骨。总之健身锻炼对长寿起了很大作用。

宽广的胸襟九十寒暑,要经历多少事,接触多少人。对入侵者打人的黑手,对盘剥者欺人的黑心,对算计者骗人的黑幕,对阴谋者整人的黑招儿……爸爸他,没逞一时匹夫之勇,而是“慎思笃志,留得青山”。他坚信多行不义必自毙,他想亲眼看着这些站不住脚的东西,是怎样自消自灭的。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平和的心态如果说“宽广的胸襟”指的是对付外来事物的反应,那么“平和的心态”就指自己内心世界的平稳。正如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所说的,“四合”中的“己合”。

爸爸到了晚年,有充裕的时间,回忆往事,思考当今。它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取决于他的淡泊名利,低调做人和知足常乐。吃饱穿暖,有桌子看书,写字,就认为蛮好了。晚年他对组织,对领导,对同人,对朋友,对观众,对家属,都没提过什么要求。如果说他也提过要求,那就是对徒弟,对学生要求他们巩固专业思想,努力钻研相声,不要急功近利。最重要的是,不要脱离观众,好高骛远。他为巩固这种平和心态,写了很多格言,来督促自己,约束自己。他认为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防止利令智昏。

注重养心安神

说爸爸注重养心安神的依据,就是我保存了爸爸给我的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手抄录名人诗句和自己创作的诸多格言。比如,他忆录了一首七言绝句: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川前。

谁人不知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自创格言:

养心安神

不该问的事物,别问。

不该说的语言,不说。

不该管的闲事,甭管。

不该动的东西,勿动。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不该用的物品,别买。

不该要的礼物,不收。

不该见的来人,不见。

不该想的问题,别想。

不该得的报酬,不要。

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三别

别想过去的一些逆事。

别管繁琐难办的闲事。

别问不该知道的要事。

三不

不为名利得失伤脑筋。

不羡慕嫉妒大款大腕。

不在艺术上消极灰心。

三对

对自己声望,珍惜。

对道德品行,端正。

对衣食住行,知足。

三要

要保持乐观情绪。

要坚持保健身心。

要搞好日常生活。

晚节

风前之烛,

瓦上的霜。

珍惜声望,

莫追时尚。

爸爸八十岁前仍表现出精力比较充沛,不服老,每年还能参加多场演出或参加会议及公益活动。通过爸爸抄录的一首《千家诗》就能说明当时的思想状况及健康状况。

《千家诗》为宋朝文人刘后村所选编,他分门别类地搜集唐、宋体诗(唐代所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不断地进行增删,诗谨数十家,以千家为名。后又经明朝文人充实。

爸爸选抄这首诗,估计是因为诗中意境很合乎老人的心理。过着退休的生活,清静、散淡而松弛,但他偏偏不“卸职入深山,隐云风,受享清闲。”他表示最乐于的是不论分内分外的去贡献余热。“不知老而将至”的发挥出青春年少的激情,去传承和发展相声艺术,去为民众做力所能及的事。

然而自己的余热发挥到哪?有可能遇到一些干扰。于是爸爸坚定的提出了“养心安神十一条”和“三别、三不、三对、三要”等格言,也许这就是那段时间的行动指南。

大约八十五岁以后,爸爸自感身体各部功能老化,疾病常来侵袭,开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写了“风前之烛,瓦上的霜。”在他的阅历中,“一生成就而高龄时失足落马者”,不为少见。爸爸虽然老了,但他的头脑却十分清醒。他非常自信,又常常自律。对于自己的一生他没有夸耀,更不会感叹。但他有一种心愿:如果把自己这最后的时间,正常地运转过去,到那时……无论怎样走,都是放心的走了。于是“珍惜声望,莫追时尚。”就成为了爸爸对这个短暂未来的一种设计和努力方向。

实践证明:爸爸的“养心安神”是成功的。

诠释两碑并立

在盘点长寿秘诀一节里,我们阐述了爸爸主观努力的六条。实际上我认为至少还有十分重要的三条:一是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二是广大观众长期的鼓励与支持;三是爸爸有一位贤内助——我的妈妈。

妈妈的较早去世,对爸爸是个沉重的打击,可以说他在痛苦中挣扎了很久。一幅放大了的妈妈微笑着的半身遗照,就挂在爸爸卧室的床头。好像是妈妈日日夜夜还在陪伴着爸爸。七十岁的爸爸,太需要有人照顾了,但儿女们都有各自的工作。一年后他的第一个选择,是住进疗养院。使自己的吃、住、照顾基本上有了保障,对儿女们也是个安慰。

爸爸的单身生活稳定两年后,一些好心人就关心起他来了。不管谁来,话里话外总渗透着“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的含义。甚至还有毛遂自荐的。但无论谁来,爸爸都对大家非常客气,并谢谢对方的关心。可他自己呢?无论对谁,用天津卫的话说,叫“不打紧板”。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再提了。

从妈妈去世后,爸爸每年都在儿女的陪同下,亲自给妈妈扫墓,直到2001年手术后。爸爸在不能亲自扫墓的时候,还提醒儿女,并且回来要向他汇报情况。老二位的感情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爸爸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他在十九年前,把自己的墓碑生前就和妈妈墓碑并立在一起的含义。并非只是要占着“穴位”,实际是在表示一种决心。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先生在为爸爸的专题片——文化人物的解说词中一语道破天机。他说:“相声演员马三立,在老伴去世时,也给自己立好了墓碑,这,可不是一般水平的幽默!”

难免顾此失彼

老话重谈。爸爸爱相声由来已久,但对相声艺术的理解,也是有个过程的。解放前,用相声养家糊口,但当时的观众把相声和说相声的人都当作“玩意儿”。解放后,相声成为文化艺术,各曲种之中的一员,说相声的人,也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翁、文艺工作者。有工资、有地位。在民主革命时期,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开放改革以后,文化艺术更加繁荣,方向也更加明确。爸爸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做一个演员嘛,每个节目必须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结合,才能达到艺术的真优美;一个文艺作品既要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又要有优美的艺术形式,二者要统一结合。作为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是歌颂、是批判、是讽刺,要讽刺、批判、揭露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作风,要歌颂表扬一些好人好事和先进人物。通过艺术形式,要做到启发人民政治觉悟、鼓励人民劳动热情。”

继承传统、推出新段、研究“使法”、创作新意,占用了他大量的精力。既然顾此就难免失彼。

最经典事例就是1984年3月9日,从下午开始,妈妈已经离不开氧气了。可是晚上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有一场早已定下来的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募集资金义演。此次演出的意义,局领导不但再三强调,而且市里很多领导要亲自参加。与其说是一次演出,更确切地说是一次政治任务。爸爸深知不去不但对不起两千名观众,也对不起全市上百万青少年。何况诸多老演员参加演出,爸爸的节目压场。

爸爸在临走前征求妈妈意见时,他哪里知道,妈妈当时多么不能离开爸爸。这么多年妈妈和爸爸是心连心呀,可是妈妈和往常一样,想到的仍是大局,更深知爸爸的矛盾心理,毅然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点点头,摆摆手,支持了爸爸的行动。这件事在此后的岁月里,在爸爸的内心,已经形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妈妈完全是出于相伴几十年对爸爸的高度理解。才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果断做出支持爸爸演出的决定的。

我们要学习妈妈,用高度理解去对待爸爸的“顾此失彼”。

同类推荐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本书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回忆录,戴维·洛克菲勒用坦诚的笔锋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介绍了他那非凡的家族、出色的事业,他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等。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热门推荐
  • hello!首席老公

    hello!首席老公

    【爽文】他在路边把她捡回家,结果却一纸契约,领了红本本。乔梦璃跟他达成协议:婚后不履行夫妻生活,不得干涉彼此的私生活。结果,她却在月黑风高的晚上,爬上他的床。默宇晨得了便宜还卖惨,明明是她被他吃干抹净,可他却说她吃完之后就不想负责任,始乱终弃!晕!乔梦璃无言以对,她到底是遇上了一个多么腹黑的男人?他明明就是地域里来的恶魔,危险指数五颗心,潜意识里想要远离,但是身体却很实诚,从身到心都被吞噬着......
  • 神子重生在现代

    神子重生在现代

    神界!一个人人向往的界面。然而,神界却不止一个,方向分东南西北,神界也同样,分东南西北。在偌大宇宙中,存在着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一处神界纠纷拉开了序幕……父神……小妹……不……什么狗屁天道,都是你们这帮所谓仙人的狗屁之词……我在此立誓,如若我侥幸不死,他日定将灭了你们这帮伪君子……冠冕堂皇的话一大堆,都是你们的借口,是你们对不起我们的,你们给我等着……啊!!!
  • 无限之旅

    无限之旅

    他是杀神的后代!炎黄之子!当他穿越到主神空间时!会有带来什么样的波浪呢?
  • TF青春恋记

    TF青春恋记

    “你后悔了吗?”她背对着他说。他很冷,很冷的说了一句:”嗯。所以我们分手吧!“一年后的相遇,确实这种感觉,以前那种亲切感早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是陌生!
  • 混世天谴

    混世天谴

    锵!一声刀鸣猛然响起,伴随着刀鸣之声,一道光瞬间出现,这似乎是天地间唯一的一道光,这道光一往无前,像破开黎明的那一缕初光,瞬间就划过了莫见灵的天灵,从莫见灵的身体正中一闪而过,消失在天地之间。这道光太快了,莫见灵又被空间凝固延缓了行动,只感觉身体一凉,意识渐渐的就要消失。房间中寂静无声,雪如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破了胆,愣愣的站着,没有回过神来。“是你,你是武......”莫见灵眼中露出恨意,然而下一刻,双眼迅速暗淡,最终生命之火彻底熄灭。无声无息间,莫见灵的身体突然从中分成了两半,没有鲜血溢出,两半身体还没有落地,就化作了两股飞灰,消失于世间。
  • 查理九世希望你不曾忘记

    查理九世希望你不曾忘记

    那些回忆不管悲伤或是喜悦我都希望你不曾忘记
  • 星际机甲战士

    星际机甲战士

    当地球文明挣脱了太阳系的束缚,从踏上征服星辰大海的第一步起就已经没有了退路!这个宇宙真的如我们仰望的那般美好?与外星文明的接触真的都是带上了和平?“地球上的丛林法则也适用于宇宙,所以我赌上人类的未来启动G计划!”“我承载着人类的希望之光,我的代号是X”
  • 都市之玄门神医

    都市之玄门神医

    玄门高手李乐,本想呆在山上修炼,平凡过一生,却继承亿万财产,卷入红尘世俗的麻烦之中。强龙不压地头蛇?来到异国他乡,就得忍气吞声,就得低调做人?不,这不是李乐的作风!猛龙过江,必翱翔于九天之上!凭借无上玄术,李乐要在异国他乡打下一片属于玄门的大大疆土!本书读者群:251629011
  • 松斋偶兴

    松斋偶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喜闻乐渐

    喜闻乐渐

    闻绍英落水了,还没来得及问候害她的祖宗就已经被年轻英俊的李军浩救了,从此多了一条烂尾巴,直到“闻姑娘,你我已有肌肤之亲,为何不答应提亲,还是我哪里做错了,你说出来我肯定改”“等你长成那位郎君一样妖孽就可以了”闻绍英无奈随意一指。被指中的某人……新人新文,求轻评,本文架空!!!重要的事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