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察言观色搞懂言外之意
人们不会把什么都说出来,但大多数人会把真实意思通过神情体态表露出来。如果你光顾听他说话,那很可能误解他的意思。只有将有意识的语言和无意识的小动作结合理解,你才能真正听懂对方的弦外音,言外意。
体态语指人的手势、表情和动作所包含的特殊语态信息。它对社交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栋大学心理学教授玛丽亚·阿维亚的研究,与人交往时,非口头语言可提供60%~70%的信息。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体态。所以说,有时候体态的无声语言,可胜过一千一万句话。
体态语不但与有声语言互为补充,同时还使说话者以动态、直观的主体形象出现在听者的面前,给他们以直接的印象。体态语直接构成主体的体态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意义上的,它还鲜明地体现着主体的内在气质、风度和人格。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人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显露出主体的思想感情、爱憎好恶和文化修养。因此,人们往往通过别人的体态动作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姿势来表现个人的风度。
有声语言通过诉诸听者的听觉器官,通过声音形式传递信息。但是,它在表情达意上有较大局限。它常将所要表达的意思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隐藏起来,导致“言不达意”、“言不由衷”等结果。而从听者的角度来看,有声语言具有无形性、隐藏性和间接性,往往让人难以彻底明白。因此,体语学的创立者伯德惠斯特尔指出,仅依赖文字语言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人说话的完整含义。
俄国诗人谢甫琴科是个很有良心的人,一向反对沙皇的残暴统治。
一次,他被迫参加觐见沙皇的活动,当所有人都向沙皇鞠躬问安时,他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沙皇见了,就问:“你是谁,怎么敢对我不尊?”
“我没有对您不尊,只是如果我向他们一样弯腰,您能看得到我吗?”
沙皇哑口无言了。
谢甫琴科也许和别人一样,强忍着愤怒对沙皇说了些祝福之词,但更能表现他真实想法的却是他那绝不弯下的腰身。所以,体态语比说出来的话更可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我们应该多加注意,不要只单纯的听某人说什么,还要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体态会流露出一个人的态度和思想感情。比如,略倾向对方,能显示出热情和兴趣;微微起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看起来似乎傲慢和轻视;侧转身子,表示厌恶和不屑一顾;拂袖离去,则是生气和绝交的表示。
小松是个很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所以在周围人中博得了懂得分寸、善于体谅别人的美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朋友,才坐下没多久就发现那位朋友神色焦虑,和他说话也心不在焉,而且不时地看表。小松马上意识到这位朋友可能另有别的事,就马上找了个借口要告辞。尽管朋友口中一直挽留,但小松还是离去了。因为从朋友的体态中,他看出了一些朋友不愿意说出口的意思,所以他主动离开,免得朋友为难。
如果是和对方第一次见面,那良好的体态语可让对方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乐于和你发展进一步的关系。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王去某大公司应聘行政,由于他仅是大专生,所以用人单位不无遗憾地告诉他,他不能胜任应聘岗位。小王很难过,但临走时还是很认真的和招聘人员握了一下手,并把拉出来的椅子推回原处,然后他双手奉上自己的简历和证明材料,并礼貌地表明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应聘的意思。当他轻轻关好门,准备大步离开时,招聘人员出来叫住了他,通知他被录取了。因为他的举止表现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养、礼貌和潜质,是个可造之材。
我国一直很重视交往中的体态,认为这是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表现。比如,要求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等。如果一个人和人见面时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对方就会猜想他不喜欢自己;如果一个人和别人谈话时不正视对方、左顾右盼,对方就可能怀疑你的诚意。
体态语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它能通过可视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动作和表情,协助有声语言将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元世祖忽必烈,就非常善于用体态语来笼络人心。有一次,一个大臣帮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忽必烈为了奖赏他,就赐宴款待他,不但亲自给他夹菜吃,还不时地拍拍他的肩膀,让那个大臣感激的热泪盈眶。这种效果,比忽必烈赐给他几万两黄金还要让他感动。
有时候,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个体态语言更能证明自己的所思所想。体态语不仅能加强表达语气,而且能显示出人的内在情感和态度,使情绪、观点无形中得到有力的强调。
诗人徐志摩曾在日本交了一个女性朋友,当徐志摩要回国时,那位女郎依依不舍,然而又不知该如何表达这种离情别绪,只好低头沉默不语,但那种体态,却让徐志摩更加感动,看到这朋友的一片真情。于是,那首千人传颂的诗歌诞生了:“最是那一低首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如果那位女郎当时牵着徐志摩的手,千般留恋、万般倾诉,想必徐志摩不会如此受到打动,更难留下那么美丽的诗歌了。所以,有时候体态语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觑的。
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还能增强说话的魅力,和有声语言配合使用,将相得益彰。它能大大增强美学效果,使谈话者声情并茂、形神皆备、风度翩翩。
有经验的演讲家总是善于运用恰当、独特的体态动作来增强自己的魅力,改善自己的形象。据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具有这样一种“超凡的魅力”,他不管说什么,只要做几个姿势,就能把听众吸引住。那些他精心设计的姿势甚至能让人觉得他不很高大的身躯伟岸无比。
所以,体态语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应该和口头语相辅相成。它的独特的有形性、可视性和直接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交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