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近现代西方占主导的哲学思想是“天人二分”及“人类中心主义”,这些哲学理念与现代科技进步相结合,强化了人类“征服自然”、“主宰世界”的意识,造成现代世界严重的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人们通过深刻反思,认识到只有树立“天人合一”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可能使人类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现代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就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尤其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基本原理。当然,“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并不能代替科学技术,也不能具体解决工程问题,但是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可以从宏观思维对世界的把握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天人合一”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提倡“仁爱自然”,并将其作为最高道德准则,是现代生态学理论的源头,对现代自然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天人合一”是现代养生学应该遵循的养生之道。
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既为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其生长发育就应该遵从自然运行之规律,不逆自然而动,不违背生命运行法则,并顺应阴阳四季的变化,避阴就阳,采阴采阳,适时调谐,最终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第三,“天人合一”与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品格。
“天人合一”论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它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天坛、故宫、江南典型民居、园林等,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建筑、园林设计的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之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人类与建筑,可谓是朝夕与共的“亲朋好友”。人类的起居、饮食、工作、文化娱乐、宴请宾客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人的生老病死等,莫不在建筑环境中进行。所以,当我们去认识中国建筑的文化本质时,必须把处于一定建筑环境之中的人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与行为充分考虑在内,从而营造出“天地入吾心”“天地入吾庐”的文化理念和建筑奇观。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可总结出如下几大特色:
一是中国古代建筑者善于营造一种富丽华贵、雍容大度、气势雄浑的气势;二是中国古代建筑都有一种对称美;三是中国古代建筑如诗如画,即可静观又可漫游;四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单体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对应美。
3构建和谐,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既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又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将是现在和未来建设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
第一,和谐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和谐思想理论来源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思想。孔子的弟子有若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礼”,指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大政方针,指的是周礼;“和”,不单纯是和气的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谐之意,而是特指国家政权的和谐和社会形态的和谐。“贵”,为最好、最高之意。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以贯彻周礼,实现社会的和谐为最高目的。
孔子的和谐思想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他受《易经》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而发挥的。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这里的“天道”就是自然,“人事”就是社会。“天道”与“人事”合而为一,就是“和谐社会”。《易经》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其“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对中国以及对整个现代世界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天下大同。
大同世界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终极目标。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人们向往这种社会所进行的具体描绘。晚清的康有为也用20万字的篇幅详述了他心中的“大同世界”。孙中山则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孙中山的大同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生主义”的主张里。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大同主义”。
在我国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和谐社会之路也走过了弯弯曲曲的历程,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曾一度被抛弃和批判。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传统文化才得到恢复和发扬,其价值才又得到体现。中国的大同和谐社会才真正展现出自己夺目的光辉。
21世纪,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重新形成,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新的社会发展现实,我国政府提出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无疑,和谐社会思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和谐社会观是一脉相传的。但是,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更高社会层次上的发展和创新。现代社会构建和谐思想理论,除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外,还要与当今世界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同步发展,还要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思想大旗。不继续改革开放,不和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同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种封闭的理想主义。新的世纪,我国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妥善处理了在过去看来非要动用非常措施才能处理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既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社会思想相传承的思想理论,又是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
四、现代企业的和谐管理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凡事顺势而为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在行政、中医、环保、建筑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就是对现代企业的和谐管理和发展壮大也起着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1和谐管理,天人共济
企业的和谐管理同样需要“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而“和谐”就是协调、温和、和缓、谦和,同舟共济、团结合作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和谐管理呢?首先,管理政策和制度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不能强词夺理,更不能颠倒是非;同时,管理目的要符合人民群众认同的伦理道德,管理措施要合乎大众认同的人伦、人性、人道、人权等基本理念。其次,日常管理要有理性,危机管理要有理智,冲突管理要立足于理解,避免情绪化、极端化、片面化、绝对化。管理过程要顺理成章,管理行为要合情合理。最好是少管多理,立足自理,尊重合理化建议和合理要求,鼓励管理对象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对人的管理要注意“情绪管理”,关注公众的情绪,关注特殊群体的情绪变化,爱护积极情绪,调动疲劳情绪,转化消极情绪,化解极端情绪。
和谐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实施和谐管理既要吸收中国传统管理经验,也要借鉴国外的管理样本,“天理人情国法”能与风俗习惯协调,使管理措施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算真正的和谐。
据调查,一些企业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其中,在企业内部的表现为:
第一,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不和谐。企业领导不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力,乱扣工资、限制员工的自由、工作环境恶劣等。员工对企业领导不忠诚,工作中出现偷工减料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第二,员工之间的不和谐。缺乏合理、公平、公正透明的利益分配体制,导致员工之间不团结,合作性差,缺乏归宿感和主人翁精神。
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其他部门的不和谐具体表现在下列两方面:
第一,企业同客户的不和谐。企业由于诚信差、服务差,给客户提供不合格产品,损害了客户信誉及消费者的利益,使客户及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严重的不满情绪。
第二,企业同社会的不和谐。企业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使社会对企业产生不满情绪和信任危机。
总之,企业的不和谐主要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和缺乏公正性造成的。基于此种考虑,企业若想实现和谐管理,就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领导和员工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双方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把企业变成员工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二,建立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利益分配体制。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有一个归宿感。
第四,热心公益事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条件下社会所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道德以及人生的期望。
第五,要实现和谐管理,还必然要处理好企业管理中的几种矛盾。
①物质与精神矛盾
物质与精神既对立又统一,趋利之心人皆有之,但关键是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为“利”而无所不为,陷入唯利是图的深渊。
②经验与创新矛盾
在管理中,经验有利有弊,利是它可提供管理模式,给以指导;弊是它阻碍创新。因此,企业要实现和谐管理,就需要将经验和创新有机结合,既学习经验,又创新思维,如此则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③文化与制度矛盾
企业文化以柔治人,企业制度则以刚制人,一柔一刚,难免产生矛盾。关键是要避免刚盛柔弱或柔弱刚盛,要刚柔相济,如此才可实现和谐管理。
④工资和绩效矛盾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员工要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追求高薪和培训机会,由于企业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有所冲突,因此就造成了工资和绩效的矛盾。
企业要做到和谐管理,就应解决阻碍达成和谐管理的种种矛盾,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和适当的培训机会,以此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2人本管理,主观能动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人应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人要顺天,要以客观规律办事。根据这一哲学基本思想,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商长虹集团在企业发展之初,就十分重视企业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在其企业文化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长虹还在其独特的发展观、决策文化、品牌战略等诸多方面,提倡这种文化,彰显这种文化,收到了巨大成效。
长虹从一家军工企业转型后迅速崛起,变身为以彩电为主导,以多种经营为载体的大型集团公司,其成功不仅仅是经济的成功,更是企业文化的成功。长虹的企业文化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第一,长虹“以人为本”的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理论:一是“太极拳理论”,即企业在推行管理制度时,要从上到下,柔情渗透,引导实施;二是“投石子理论”,即经常向员工渗透忧患意识,保持生机与活力;三是“外圆内方理论”,即企业各部门之间在人事交往中要以外圆内方的处世技巧来谨言慎行,融洽企业与外界的关系。
第二,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今天,市场和商品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就是“有常道”的“天”。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顺应它,“应之以治”。长虹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市场规律,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形成了长虹独特的决策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进入市场经济初期,长虹首先是“顺天”,顺应当时的市场的客观状况,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实行不同的市场战略,经过这些市场战略的逐步深化,长虹从一个内地军工企业走出了四川,走向了全国,进而迈向了世界。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企业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贯彻实施有重大关联。
总而言之,长虹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企业文化丰满了企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飞速发展,又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文化,二者相得益彰,直到把企业推向成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