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故事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那一刻,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万众欢呼、激情燃烧、举国沸腾。
是啊,奥运会是全球体育的最大盛宴和聚会,承载着激情、自豪、光荣和梦想。但在1984年以前,谈及举办奥运会,各个国家都唯恐避之不及,更谈不上竞争承办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举办奥运会开支太大、收入太少,赔钱太厉害。例如,1972年,联邦德国承办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耗资约10亿美元,所欠债务十几年未能还清;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高达10多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花费高达90多亿美元,而381家赞助商总共赞助收入才约900万美元,亏损更是空前。
一系列财务黑洞,使奥运会成为“金钱的无底洞”。这种情况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才得到改观。这届奥运会由天才商人彼得·尤伯罗斯出面负责组织,他通过大力开源节流,锐意创新奥运会的商业运作模式,使承办奥运会成了撬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在节流方面,尤伯罗斯没有盖奥运村,而是借用附近的三所大学学生公寓来提供临时接待;比赛场馆也多半是利用现有的设施,没有大兴土木新建场馆。此外,他还将常规工作人员减半,转而大力招募志愿者。这些举措节约了大量开支。 在开源方面,他从销售门票、电视转播权和寻求商业赞助入手。 门票销售是历届奥运会主要赢利手段之一,有着业余运动员经历的尤伯罗斯了解美国体育迷的心理,他大幅度提高奥运会门票价格,这反而造成了门庭若市的抢购局面。奥运会每张门票的平均价格达到32美元,总收入1.23亿美元,大大高于往届。他还将各项设施都明码标价,比如,一间小型电视广播室收费50万美元。
尤伯罗斯首度采用了招标的办法出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引发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展开激烈的价格战。结果,美国广播公司以2.25亿美元获胜。随后,尤伯罗斯又将转播权分别卖到欧洲和澳大利亚,收入达2.87亿美元,比以往电视转播权卖价最高纪录还要高出2倍。
在赞助费创收方面他更是锐意创新:只限定30家企业最终有资格赞助,每个行业一家,每家最低赞助门槛400万美元。赞助方案公布后,各行业内冤家对手大打出手。可口可乐以1260万美元压倒百事可乐获得饮料行业奥运赞助资格;柯达认为400万太贵只愿意出1 00万美元,尤伯罗斯立刻飞到日本找到富士总裁,富士正愁找不到进军美国的敲门砖,立刻喜出望外地付了700万美元的赞助费用;在汽车行业,通用则以900万美元超越丰田,成为奥运赞助商。最后,30家赞助商共赞助3.85亿美元,而1980年莫斯科381家赞助商才赞助900万美元。
接下来,尤伯罗斯带来了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创举,他居然把神圣的奥运火炬接力也变成了赚钱的生意。商人的直觉告诉尤伯罗斯:每一个参加奥运火炬接力的人都会把它作为一生的荣耀,肯定有人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获取奥运火炬接力权。
于是,他以3000美元为价码,按照公里数销售火炬接力名额,这一标新立异的举动使他陷入一片指责声中。直到尤伯罗斯承诺会将筹集到的部分资金用于发展奥林匹克事业时,萨马兰奇才表示支持,并自费购买了第一棒。就这样,尤伯罗斯靠贩卖销售火炬的接力权又为奥组委筹集了4000万美元。 凭借着天才的商业头脑和运作手段,尤伯罗斯使洛杉矶奥运会收入7.6亿美元,赢利2.25亿美元。创举点拨
在所有的创新之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赢利的基础。企业经营要想脱颖而出,必须“不走寻常路”,开创人无我有的商业模式。
尤伯罗斯利用奥运会这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通过限制赞助企业数量和设置赞助门槛成功营造了机会的稀缺性,并提升了商业价值,同时大力开源节流并最终一举获利,让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奥运发展史的里程碑。尤伯罗斯通过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创新,使用崭新的商业经营方法,成功突破了奥运会多年以来严重亏损的困境,营造了奥运会获利经营的成功模式,铸就了奥运会的辉煌。
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是对企业经营某一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经营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成功一定有方法,经营一定有思路。和困境中的奥运会一样,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经营同样需要靠新颖而清晰的商业模式实现突破。企业的成功之路各有千秋。海尔的专注服务,联想的多元经营,李宁的运动员品牌经营、娃哈哈的渠道联营……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才能发展壮大,并不断随着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者变化来调整和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大批没有实际价值、经不起推敲的网络明星企业倒闭。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CTo)迈克尔·邓恩曾说:“一家新兴企业,它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稳固的商业模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管理学家德鲁克说: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而当今中国创业型企业的失败,23%是因为战略的失误,28%是因为执行的问题,而高达49%的失败是因为未能开创出适合自己的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创新多么重要。延伸链接
尤伯罗斯,1937年生,美国伊利诺伊州人,现任美国奥委会主席,被誉为“奥运商业之父”。他曾通过创办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跻身百万富翁行列。1984年,他出任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一职,并通过出卖电视转播权、吸引企业赞助和销售门票、出卖奥运会火炬接力权等运作手法,导演了奥运史上的一场“商业革命”,为洛杉矶奥运会带来了2.25亿美元的赢利,并因此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杰出奥运组织奖。此外,他还在出任美国职业棒球联盟总裁期间,使所有的俱乐部扭亏为盈。
创造财富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也是要讲究策略的。因为讲究策略会提高效率,别人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你就只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这就是策略的好处。
同样是创造财富,有的人能顺风顺水,一马平川;而有的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却处处碰壁,屡战屡败。同样的事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是否运用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