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意象属性提供的功能,同时也不能忽略在城市意象的传播中观众对城市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效用的接受效果。实际上,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并不只考虑城市生活是怎么样的,更多的还是考虑城市生活的意义。
一、意象传播与观众沟通的策略选择
“意象包括主体意象和可再生意象,即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构思形成的意象和接受主体心中被唤起的想象性意象。”金声,艺术意象研究综论,江汉论坛,1997(10)电视剧是创作者与观众双向交流、共同参与的一个开放式结构,它对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意识构成具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电视剧对城市意象的选择与传播是与一定时期的“受众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受众需要”是关于传播的社会学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受众需要”的理论认为,受众和需要是形成大众社会的基本条件。所谓受众,就是指传播活动的对象和传播者。而所谓需要,是指个体和社会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和社会对某种事物有所缺乏时的内在状态。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受众需要。20世纪中国文艺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主题——改造国民的灵魂。这是20世纪艺术作品中每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文本建构者深潜心底的情结,或者说是一种民族的集体意识。20世纪80年代,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化促使荧屏出现了一批反映地方特色的都市风情剧。所谓中国都市风情剧,主要是指那些描绘市井平民生存的原生本真状态、置身其中的生活场景、浸润既久的风尚习俗以及遥远而亲切的民间传说,并通过对这些生存表象、生存背景的展陈,试图探究潜隐其间的历史深意、文化内涵和精神气韵,从而使受众在对这些文本的解读中自觉地进行关于个体生命和整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文化省察和体悟,并最终承续文化启蒙和文化的根本性建构的沉重历史使命与文化隐喻的电视剧。因为这类电视剧文本所展现的艺术空间是都市的民间地带——市井,所以要理解一座城市,市井是一个不能忽视乃至最为重要的层面,它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空间,有着隐性的文化结构。与显性的主流文化相比,市井更具原始的、本真的民间文化品格。中国都市风情剧的创作者者大多对中国的前途命运抱有深情深意,他们的文本呈现出双重的文化建构意义:一是对传统文化内源性的偏爱;二是侧重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对民族根性的审究。北京的《那五》、《烟壶》,江苏的《裤裆巷风流记》,天津的《天津有拨高跷狂》、《神鞭》、《龙嘴大铜壶》、《天津卫》等,联系其具体的历史语境来看,这些现代都市风情剧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一方面它的产生既承担着传统文化的赓续使命,同时又肩负着文化启蒙的重任,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满足了受众的文化需求。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都市风情剧的盛行契合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复杂情结,那么,90年代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观众逐渐认可了电视剧中的物化意象。
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城市场景画面,都是导演、摄影师、美工等精心设计拍摄而成的,给人的是一种视觉美感,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城市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传奇故事内容也会给城市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了人们对城市的一种心理美感。例如,在人们对杭州西湖的印象和主观感受中,多多少少都有些许《白蛇传》、《青蛇》、《新白娘子传奇》等一批影视剧的美化痕迹。另外,影视剧情感化、艺术化的表现手法,也会赋予城市一些情感和个性,使城市形象鲜活起来,这样,受众在艺术化的情感体验中容易对城市形象的认识产生一种艺术美感。电视剧《五星大饭店》与其说是“励志”的故事吸引了观众,不如说是剧中那美轮美奂的城市形象影响着观众。该剧的五星级饭店场景在全国13个五星级饭店拍摄完成。楼体是上海的金茂凯悦,大堂是北京的昆仑饭店,客房是海南的索菲亚大酒店,地下停车库是上海的华亭宾馆……13家五星级饭店组合成一个中国顶级的五星饭店。五星级饭店对中国许多老百姓来说,还算是一个相对神秘的地方。而该剧的外景地更是遍及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繁华地段,及云南、长白山等中国最美的景区,以至于看过的人大多认为该片可以作为中国的形象宣传片。
城市意象传播的动力是受众对城市认知意境的追求,这是一种精神需求。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来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城市意象进行认知。这种需求是城市与受众的内在需求,它存在于人本身的生理特点和自身状态中,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自然上升为受众的主要激励因素,而城市生活就是受众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意象传播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电视剧《海阔天高》(2005年),导演:董志强。这是一部反映沿海开发区创建20周年辉煌历程的电视剧。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城市意象系统工程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同性质意义在于,城市意象建设是由城市政府统一领导,由多种机构介入,并由多种学科学者研究和共同参与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必须动员城市内部的全员力量的同时,还要借用全国及世界范围的相关人才,采用“借脑工程”,来完善城市意象建设,使之成为一个“不留遗憾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到电视剧的制作中来。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天津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9集电视连续剧《海阔天高》围绕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风云展开,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几个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到开发区开创事业,在商海中历经坎坷沉浮,寻找自我价值的故事。在该剧中,大片的绿化草坪、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跨国企业标志等构成了奋进的、现代化的开发区新形象。该剧的播出,对宣传党的对外开放政策、展现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创业精神、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5集电视连续剧《海之门》总投资2400万元,由中央电视台和台州市广电总台联合拍摄。该剧以国内、国际部分重大事件为背景,以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经济社会大发展为参考,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展现了我国由单一经济走向多种经济并存,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史诗般的恢弘画卷。在拍摄过程中,大的场景有159个,中、小场景有2100多个,涉足台州、北京等6座城市。主要场景全部在台州拍摄,占总场景的95%左右,而在临海拍摄的有50%以上。江山岛、海门港、新台州市区(含路桥、黄岩)、老台州行署大院、桃渚抗倭城、老台州府城区、江南长城、紫阳古街、东湖等是主要拍摄点。这些都是剧中故事的发生地,给观众以真实感、亲切感。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巨大变化的肯定,也从正面展望了台州的未来。
云南拥有世界上罕见的民族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堪称天然摄影棚、民族文化的金矿。特别是云南得天独厚、丰富独特的影视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里拥有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丰富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大批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影视创作拍摄和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云南省在国家广电总局和云南省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昆明基地、滇西纪录片基地、丽江影视拍摄基地、临沧佤文化影视创作拍摄基地、香格里拉影视拍摄基地5个特色基地,以及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8个影视拍摄基地,每年能吸引70多个剧组到云南拍摄。以《花腰新娘》、《河内,河内》、《大东巴的女儿》、《别姬印象》、《怒江魂》为代表的优秀民族题材影片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了“云南影视”的崭新品牌。《公园》、《箱子》的亮相,为“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逐步树立了品牌。云南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也逐步走向全国和世界舞台,充分展示其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使云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向往云南、走进云南。
山西省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上下工夫,走出了一条“文化强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山西省文化管理部门对《立秋》的制作提出了高投入、高起点、高水平的“三高”要求,并拿出150万元扶持资金,聘请了全国一流的导演、编剧、舞美和布景制作师。凭着高超的艺术水准,《立秋》所到之处几乎场场爆满,到场观众无不为晋商文化中蕴涵的诚信精神所感染。在挖掘山西中部晋商文化的同时,山西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借助《八路军》、《吕梁英雄传》等影视剧的热播,推出红色文化品牌。山西南部则主打尧舜、关公等寻根文化。正是依靠文化品牌的拉动,山西文化产业2007年的增加值占到了整个GDP的2.6%。
同样,2007年电视剧《客海往事》是由福建省龙岩市政府投入2250万元拍摄的。《客海往事》是中国首部反映闽台客家渊源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以男主人公张文崇、刘国栋和女主人公江雪莲为代表的崇文尚教的客家人,在明末清初两岸客家民系迁徙往来、英勇反抗殖民侵略、客籍名流顺应时代大潮的历史人生当中的一系列非凡故事。故事一方面书写了客家男人和客家女人的小历史,另一方面,他们个人的小历史在这种风云激荡的大历史中,逐渐成为客家人对台湾经济的贡献、抗击外来侵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形象缩影。该剧选取了笼罩着神秘历史面纱的雕版印刷为故事载体,虚构了一个意象性的闽西汀州府“古堡”,把客家人在台湾的拓荒、建设与发展,作为“客(客家)海(海峡对岸)”两地的“往事”。雕版印刷是客家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物化体现,也是主人公张文崇在台湾进行文明教化、具有符号性意义的工具。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张耀清介绍说,《客海往事》旨在通过贯穿全剧、无处不在的客家民俗与客家符号,从而唤起海峡两岸客家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据史料记载,闽西客家人从明、清起就沿着三条路线大量迁台垦殖:一是从闽西直接迁台;二是从闽西沿汀江流域迁居广东梅州、潮州、惠州等地后再迁台;三是从闽西迁居本省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其后裔迁往台湾。将几百年来客家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剧集的方式展示出来,一方面起到了记录留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挖掘客家的古老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
三、城市意象传播的具体路径
当代电视剧传播城市意象,实际上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城市形象和当代电视剧结合在一起进行传播。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山西省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上下工夫,走出了一条“文化强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山西省文化管理部门对《立秋》的制作提出了高投入、高起点、高水平的“三高”要求,并拿出150万元扶持资金,聘请了全国一流的导演、编剧、舞美和布景制作师。凭着高超的艺术水准,《立秋》所到之处几乎场场爆满,到场观众无不为晋商文化中蕴涵的诚信精神所感染。在挖掘山西中部晋商文化的同时,山西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借助《八路军》、《吕梁英雄传》等影视剧的热播,推出红色文化品牌。山西南部则主打尧舜、关公等寻根文化。正是依靠文化品牌的拉动,山西文化产业2007的增加值占到了整个GDP的2.6%。
同样,2007年电视剧《客海往事》是由福建省龙岩市政府投入2250万元投拍。《客海往事》是中国首部反映闽台客家渊源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以男主人公张文崇、刘国栋和女主人公江雪莲为代表的崇文尚教的客家人,在明末清初两岸客家民系迁徙往来、明末清初反抗殖民侵略、客籍名流顺应时代大潮的历史人生当中的一系列非凡英勇故事。故事一方面抒写了客家男人和客家女人的小历史,另一方面,他们个人的小历史在这种风云激荡的大历史中,逐渐成为客家人对台湾经济的贡献、抗击外来侵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形象缩影。该剧选取了笼罩着神秘历史面纱的雕版印刷为故事载体,虚构了一个意象性的闽西汀州府“古堡”,把客家人在台湾的拓荒、建设与发展,作为“客(客家)海(海峡对岸)”两地的“往事”。雕版印刷是客家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物化体现,也是主人公张文崇在台湾进行文明教化,具有符号性意义的工具。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局长张耀清介绍说,《客海往事》旨在通过贯穿全剧、无处不在的客家民俗与客家符号,从而唤起台海两岸客家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史料记载,闽西客家人从明、清起就沿三条路线大量迁台垦殖:一是从闽西直接迁台;二是从闽西沿汀江流域迁居广东梅州、潮州、惠州等地后再迁台;三是从闽西迁居本省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其后裔迁往台湾。将几百年来客家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剧集的方式展示出来,一方面起到记录留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挖掘客家的古老文化遗产。
三、城市意象传播的具体路径
当代电视剧传播城市意象,实际上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城市形象和当代电视剧结合在一起进行传播。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1.城市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电视剧《血色湘西》(2007年),导演龚若飞。一部以“原生态”的叙述视角全面反映湘西风情与湘西人民抗战史实的优秀电视剧。一些影视剧为了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面貌,往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作为拍摄对象。城市管理者如果抓住这种契机进行城市宣传,必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第8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午夜巴塞罗那》中风格浓郁的城市景观令观众如痴如醉,观众甚至赞叹“当年巴塞罗那的‘申奥’片都未必拍得这么好看”,从而使得他们更加向往这座热情似火的城市。伍迪·艾伦这封“献给巴塞罗那的情书”,在拍摄中获得了当地种种优待和便利。剧组花费数周时间将巴塞罗那的风景名胜一一收录片中,再配以原汁原味的西班牙音乐,自然真实地生成了巴塞罗那的城市名片。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演绎了台湾宝岛风情的爱情串烧,让恒春镇这个小地方的美丽海景和淳朴民情展露无遗。《似水年华》所流经的江南水乡、小桥人家、千年书院等铸成最永恒思念的爱情童话,同时也成就了一部“乌镇旅游完全手册”。《我的青春谁做主》也使江南雨巷、古镇西塘再次成为观众脑海中江浙旅行图的一部分。2009年贺岁档电影《非诚勿扰》因其有关杭州西溪、日本北海道的风景展现更是被戏称为“城市宣传片”。电视剧《茶马古道》将茶马古道上所有的主要自然景观(如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藏北草原、香格里拉等)、人文景观(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布达拉宫、拉萨八角街等)、民风民俗(如白族的绕三灵、藏族的转山、纳西族的东巴祭祀等)、宗教文化(如大昭寺千名喇嘛辨经、丽江指云寺的藏传佛教大法会等)均有机地融入剧情。这不仅增加了该剧的看点,也为旅游产业的开发埋下了伏笔。《云南往事》以少数民族部落的风情、民俗、信仰和情感为载体,以大量民族民间的诗歌、音乐、舞蹈、绘画为形式,再现那个时期少数民族生活在沧源“世外桃源”的状态,展现一幅恢弘的边地佤山的风情画卷。该剧的画面充分地展现了康定地区的优美景色:雄伟的雪山、晶莹的湖泊、苍翠的森林、碧绿的原野、炽热的温泉。电视剧《血色湘西》是以湖南西部为背景拍摄的一个关于抗日的故事。其实对于湘西,在沈从文的小说里,大家可能都已经感受到了它那种淳朴的民风、古老的意境、纯真的感情、独特的民俗,在荧屏上,湘西给观众同样的印象。这部电视剧使用了大量镜头去表现这种意境,所以全剧色调比较古朴。另外,对于人物的描写,对于人物感情故事的表现,都无不表现出了一种真。这不仅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的再现,更是对它的一种深化,使湘西文化很好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令人感觉身临其境。黑龙江利用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将自己的省会由一个重工业基地打造成了休闲旅游的胜地。这部电视剧将哈尔滨的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入剧中,既体现了其东北重镇的历史厚重感,又展示了哈尔滨的历史景观,达到了“以古颂今”的目的。而地处西北的宁夏,利用广阔、粗犷的地貌资源和著名作家张贤亮的名气,在距离省会银川10公里的沙头堡建起了我国首座影视拍摄基地。在这个影视基地诞生了《红高粱》、《菊豆》、《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等一大批优秀影片,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宁夏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淳朴的民族文化,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里形成了一个以银川为中心,以沙湖、沙头堡影视城和西夏王陵墓为两翼的大漠旅游圈。另外,应根据城市物质、文化空间的特色,选择符合城市意象的色彩、符号和影视元素,如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美丽的摇橹女、狭窄的小舟、长满青苔的石板、淳朴的民风这些符号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美好意象,红高粱、玉米棒子、黄土高坡这些视觉符号让人联想起陕北风情。
2.城市主题电视剧
电视剧《乔家大院》(2006年),导演:胡玫。“乔家大院”、“乔致庸”、“晋商”、“诚信”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城市与中国当代电视剧融合传播的一种新形式。电视剧以城市为故事发生地,以城市当地人的生活为故事素材,以城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为表现内容,除艺术目的外,还担负着打造城市名片的宣传任务。电视剧的拍摄一般由城市政府组织或出资,市场各方投资运作,既是城市影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宣传的一种形式。城市主题电视剧是城市传播营销的一个新创意,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近年来,山西省委宣传部及山西电视台利用电视剧着力打造山西城市形象,山西“大院意象”文化群由此产生,如取景祁县乔家大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昌晋源票号》,取景常家庄园的《白银谷》、《龙票》,取景山西平遥的《家有九凤》等。山西电视剧通过着力打造“大院意象”,正逐步构建太原“人通天下”的城市主题文化。“人通天下”是山西人通向世界的一种全新理念,把“人通天下”作为太原市的城市主题文化和城市精神,是打造新晋商文化和新晋商精神的一种创举,也是对新晋商文化和新晋商精神内涵的一种提炼。这样,电视剧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塑造,让“人通天下”成为太原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助推器和发动机。“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为了打造自己的休闲文化形象,拍摄了一系列具有成都特色的主题剧,如《芙蓉花开》、《成都之恋》等都淋漓尽致地演绎、传播了成都自身独特的城市意象。这些根据成都城市文化特点“量身定做”的城市主题电视剧,多取景于成都春熙路、武侯祠博物馆、锦里、新会展中心、合江亭等地,剧作力求把成都的民俗风情原汁原味地拍摄出来,把成都的时尚文化和草根文化尽数展现在观众面前。
3.以发展影视剧产业带动城市意象传播
影视剧产业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文化产业,它包括影视剧生产、影视剧基地以及相关的影视文化服务产业链。城市倘若利用各种资本和本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电视剧产业,往往能够产生多重效果。
首先,由影视剧拍摄活动引出的影视基地建设、影视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等,可以拉动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丰富和传播城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形象。1987年,中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在无锡太湖之滨落成,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无锡影视旅游基地建成后,随着《唐明皇》、《武则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无锡观光游览,从而促进了无锡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国内兴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旅游基地的热潮,先后有多家影视城兴建落成,如广东南海影视城、山东威海影视城、河北涿州影视城等。全国各地都以电影主题为依托,建立了形式各异的影视旅游基地,积极开发特种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性文化需求。这些影视基地不仅成为制片人“制片消费”的市场,而且成为吸引旅游者目光的“亮点”。
其次,城市承办或举办一些重要的影视节庆活动,是宣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影视节庆活动举办地是影视明星、名人聚集的场合,也是媒体报道聚焦的地方,同时还是大众比较关注的中心。因此,可以说影视节庆活动是富集“眼球”效应的传播资源。戛纳电影节造就了一座名城,同样,像柏林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还有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电视节等,都成为这些城市一年或两年一度定期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手段。“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中国电影界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到目前先后举办了18届,由18个城市轮流承办。每届承办的城市和耀眼的明星一起在电影节期间成为媒体和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大型活动能在短期内吸引大量媒体的关注,使城市以某种经过优化的形象出现在国内和国际视野。同时,举办大型活动的大规模投资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美化了城市景观,从而带来城市硬件环境的整体升级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可增强城市竞争力并提高城市在全球城市等级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