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7000000003

第3章 眼的易发疾病

第一节 眼睑病

一、睑腺炎

睑腺炎是常见的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诊断依据(1)患处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表现。触诊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如炎症接近外眦部,常可引起邻近球结膜水肿。

(2)轻者可自行消退,或在3~5天后脓肿成熟,外睑腺炎在皮肤面呈现黄色脓头,内睑腺炎在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头。脓肿溃破排脓后疼痛立即缓解,红肿亦逐渐消退。

(3)较重患者可发展为睑蜂窝织炎,并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以及全身发热等反应。

治疗措施

(1)早期局部勤做热敷,结膜囊内涂以抗生素眼膏。

(2)若脓肿未成熟,局部红痛明显,或伴有全身症状时,除上述局部治疗外,可应用抗生素。

(3)脓肿尚未成熟时切忌挤压,以免感染沿静脉途径扩散到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4)脓肿如已成熟,则红肿局限,疼痛缓解。出现黄色脓头,触之有波动感时,应做切开排脓。外呤腺炎切口与呤缘平行,内睑腺炎切口与睑缘垂直。

二,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诊断依据

(1)患者常无显著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好发于上睑。大的睑板腺囊肿可引起上睑下垂。

(2)眼睑皮下有肿块隆起,闭目时更为明显,大小不一。

(3)与肿块相应的睑结膜部位局限性充血,开始时呈红色,日久变为紫红色。

(4)若有继发感染,则表现与睑腺炎相似。

(5)有时肿块可自睑结膜面穿破,形成肉芽肿样突起,有异物感。

治疗措施

(1)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

(2)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3)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切除。术时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尽可能去除全部囊壁,以防复发。

三,睑缘炎

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慢性炎症。主要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一)鳞屑性睑缘炎

鳞屑性睑缘炎是由于睑缘的皮脂溢出所造成的慢性炎症。

诊断依据

(1)眼睑刺痒,少数伴有轻度畏光、流泪症状。

(2)睑缘潮红,睫毛根部有鳞屑附着。皮脂集于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干燥后结痂。去除鳞屑和痂皮后,可见充血的睑缘,但无溃疡。睫毛易脱落,但能再生。

治疗措施

(1)去除一切诱因,避免刺激因素。

(2)睑缘局部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洗涤,去除睫毛旁的痂皮。擦干后,涂抗生素眼膏,每天3次。

(二)溃疡性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指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

诊断依据

(1)症状比鳞屑性睑缘炎重,除瘙痒、流泪外,还有刺痛。

(2)睑缘皮肤有小脓疱、黄痂,除去痂皮后显示出睫毛根部和溃疡灶。睫毛毛囊的破坏或溃疡愈合后的瘢痕收缩常引起秃睫或睫毛乱生。重者可发生睑缘肥厚、变形,导致睑缘外翻。

治疗措施

(1)与鳞屑性睑缘炎同。

(2)对长期不愈或屡发者,可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选择相应有效的药物。炎症消退后应持续治疗至少2~3周。

(三)眦部睑缘炎

眦部睑缘炎多因莫一阿双杆菌感染所引起,或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

诊断依据

(1)多为双侧性,常发生于外眦部,主要症状为刺痒。

(2)表现为眦部皮肤充血、浸渍或糜烂。常并发眦部结膜炎。

治疗措施

(1)局部滴用0.5%硫酸锌滴眼液,对本病有特效,同时口服维生素B2(核黄素)。

(2)其他治疗同鳞屑性睑缘炎。

四,倒睫和睑内翻

(一)倒睫

倒睫是指睫毛向后生长,可致睫毛触及角膜。

诊断依据

(1)有摩擦感、流泪、畏光、疼痛等症状。

(2)一根或数根睫毛倒向角膜表面,球结膜充血,角膜亦可发生浅层混浊甚至溃疡。

治疗措施

(1)少数细小倒睫,用睫毛镊拔除。

(2)粗长倒睫,行电解术破坏睫毛毛囊。

(3)若倒睫数量较多,应手术矫正。

(二)睑内翻

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当睑内翻达到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向眼球。因此睑内翻常和倒睫同时存在。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痉挛性和瘢痕性3类。

诊断依据

(1)有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

(2)睑板,特别是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卷曲。

(3)睑内翻导致大部分或全部睫毛倒向眼球表面。

(4)可伴有结膜充血、角膜云翳或浸润,以致视力减退。

治疗措施

(1)先天性睑内翻随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自行消失,因此不必急于手术治疗。若5~6岁时,睫毛仍然内翻,严重刺激角膜,可考虑手术,行穹隆部一眼睑皮肤穿线术,利用缝线牵引的力量,将睑缘向外牵拉以矫正内翻。

(2)痉挛性睑内翻可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如无效可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

(3)瘢痕性睑内翻必须手术治疗,可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

五、睑外翻

睑外翻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有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并发睑裂闭合不全。根据病因分为瘢痕性、老年性和麻痹性3类。

诊断依据

(1)睑缘离开眼球表面,呈不同程度的向外翻转。

(2)泪溢主要发生于下睑外翻者,因泪小点离开泪湖而引起。在继发的皮肤湿疹和向下揩拭眼泪动作的影响下,睑外翻程度可加重。

(3)结膜因暴露而充血,久之变为干燥、粗糙和肥厚。

(4)严重的睑外翻,常因睑裂闭合不全而使角膜失去保护,引起暴露性角膜炎。

治疗措施

(1)瘢痕性睑外翻须手术治疗,游离植皮术是最常用的方法。

(2)老年性睑外翻也可行整形手术,作“Z”形皮瓣矫正,或“V”、“Y”改形术。

(3)麻痹性睑外翻关键在于治疗面瘫,可用眼膏、牵拉眼睑保护角膜和结膜,或作暂时性睑缘缝合。

(4)泪溢患者应向外上方揩拭眼泪,以免加剧外翻。若有睑裂闭合不全,则应经常涂大量眼膏,以保护角膜,特别是在临睡之前。

六、眼睑闭合不全

眼睑闭合不全又称兔眼,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

诊断依据

(1)轻者,用力闭睑尚可闭合。睡眠时因眼球上转(Bell现象),只有下方球结膜暴露,引起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和角化。

(2)重者,因角膜暴露,表面无泪液湿润而干燥,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

(3)大多数患者的眼睑不能紧贴眼球,泪小点也不能与泪湖密切接触,引起泪溢。

治疗措施

(1)首先应去除病因。针刺疗法可能对部分面神经麻痹者有效。瘢痕性睑外翻应手术矫正。

(2)保护角膜,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药膏,牵引上下眼睑使之互相靠拢,再用眼垫遮盖。

(3)严重者可作暂时性睑缘缝合。

七、黄色瘤

诊断依据

(1)多见于老年妇女,无自觉症状。

(2)常发生于上睑内眦部,双侧对称,为椭圆形扁平隆起,色黄、质软而表面光滑,发展缓慢。

治疗措施

此病无须治疗,如为美观,可手术切除。

八、基底细胞癌

诊断依据

(1)以50~60岁男性多见,好发于下睑近内眦部。

(2)早期在皮肤表面出现小结节,有血管围绕,表面附有痂皮,脱痂后形成溃疡。

(3)溃疡一般较浅而干燥,且带色素,基底平而较硬,其边缘常参差不齐,略高起而内卷,似鼠咬或蚕蚀样。

(4)严重的患者可累及眼眶、鼻旁窦甚至颅内,但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治疗措施

(1)放射治疗。此癌对放射线较为敏感,适用于肿块距离睑缘较远、范围较小的患者。局部切除后如仍有癌组织残存,亦可做补充放射治疗。

(2)手术切除。此癌无包膜,在皮下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范围应相应扩大,以把癌组织切净。

(3)对于晚期已累及眼球及眼眶组织者,则需做眶内容摘除术。

九,鳞状细胞癌

诊断依据

(1)多发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皮肤和结膜交界的睑缘部位。

(2)早期表现为结节状,逐渐形成溃疡,边缘稍隆起,质地坚硬,可发生坏死和继发感染。

(3)后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向邻近组织(如眼球、眶内、颅内)蔓延,但全身转移者罕见。

治疗措施

(1)如肿瘤范围较小,可局部切除。

(2)此瘤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病变较大的,术前可先行放射治疗使瘤体缩小,再手术切除。

(3)若肿瘤范围广,眼球破坏者,则需做眶内容摘除术,术后补充放射治疗。对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应切除做病理检查。若证实有转移,则于转移的路径上加做放射治疗。

十、皮脂腺癌

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好发于上睑。

(2)早期肿瘤的形态与睑板腺囊肿相似,在眼睑皮下深部可扪及结节状肿块,其质地坚硬,边界清楚,表面皮肤一般完整,相应部位的结膜面常较粗糙,有时可见黄白色斑点。

(3)肿瘤发展到睑板以外时,眼睑皮下可扪到核桃状或分叶状硬块,表面皮肤血管曲张,相应部位的结膜可有充血。

(4)晚期睑缘严重受累,皮肤面可形成溃疡,露出特殊的黄白色癌组织。

治疗措施

(1)本病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以手术治疗为主。

(2)若肿瘤范围较广,则需行眶内容摘除术。

(3)因皮脂腺癌与睑板腺囊肿极其相似,老年人睑板腺囊肿应作常规病理检查,对切除后复发者更应警惕。

十一,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指上睑的上睑提肌和Mǖ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

诊断依据

(1)先天性上睑下垂常为双侧,但两侧不一定对称,有时为单侧。常伴眼球上转运动障碍。

(2)如瞳孔被且艮睑遮盖,患者为了克服视力障碍,常需借助额肌的强力收缩,从而出现“抬眉”、“皱额”现象,或仰头视物。

(3)获得性上睑下垂多有相关病史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可能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上睑提肌损伤有外伤史,重症肌无力所致的上睑下垂有晨轻暮重的特点等。

治疗措施

(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眼部及全身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

(3)较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术方式为上睑提肌缩短术。

第二节 泪器病

一、急性泪腺炎

诊断依据

较为少见,多为单侧发病。起病急,表现为外上眼睑和眶缘红肿、疼痛,睑缘呈“S”形下垂。常致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日久局部可形成脓肿,皮肤破溃。

治疗措施

应积极抗炎治疗,脓肿成熟后切开引流。

二,慢性泪腺炎

诊断依据

较为多见,常为双侧性。表现为泪腺缓慢、无痛性肿大,可伴有上睑下垂。如同时伴有腮腺、颌下腺慢性炎症肿大时,称为米库利兹(Mikulicz)病。

治疗措施

针对病因治疗。全身应用激素常有一定的疗效。部分患者需行活检或泪腺摘除以明确病因或根治,亦可考虑放射治疗。

三。泪腺肿瘤

在泪腺肿瘤中,50%为炎性假瘤或淋巴样瘤,50%为上皮来源的肿瘤,而且多起源于泪腺眶叶。在原发性上皮瘤中,50%属于良性(多形性腺瘤),50%为恶性。在恶性泪腺肿瘤中,又有50%为囊样腺癌,25%为恶性混合瘤,其余25%为腺癌。

(一)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又称泪腺混合瘤。

诊断依据

(1)多见于中年男性,一般单侧受累,发病缓慢。

(2)表现为眼眶外上方相对固定的包块。眼球受压向内下方移位。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可无复视或疼痛。触诊局部可扪及实质性包块,无压痛。

(3)CT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以及泪腺窝骨质侵蚀。高龄者要考虑恶性混合瘤,生长较快,并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应注意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应尽可能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残留或破裂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二)泪腺囊样腺癌

泪腺囊样腺癌是泪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诊断依据

(1)好发于30~40岁,女性较为多见。

(2)病程短,有明显疼痛,眼球向前下方突出,运动障碍,常有复视和视力障碍。

(3)X线平片或CT扫描可显示骨质破坏。

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肿瘤。由于恶性程度高,易向周围组织和骨质浸润生长,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手术不易彻底清除,复发率较高。术后应用放射治疗。

四、泪道阻塞或狭窄

(一)婴儿泪溢

由于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阻塞造成。

诊断依据

多见于出生3~12周的婴儿。大部分为单眼发病,少数也可双眼。表现为眼泪溢流至面颊部。如果泪囊继发感染,可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

治疗措施

这种鼻泪道阻塞一般不需治疗,通常随着鼻泪道的发育成熟于半岁内自愈。通过指导患儿父母用指尖轻柔地按摩鼻泪道区,有助于鼻泪道阻塞更早地开通。

(二)成人泪溢

多见于中老年人,因功能性或器质性泪道阻塞造成泪溢。

诊断依据

单眼或双眼眼泪溢流出结膜囊。

治疗措施

(1)染料试验或泪道冲洗术确定泪道阻塞或狭窄的部位。

(2)功能性泪溢可试用硫酸锌及肾上腺素溶液点眼以收缩泪囊黏膜。

(3)泪小点阻塞:轻症者以泪点扩张器充分扩张即可治愈,但多数患者需结合硅胶管植入,硅胶管在2~3个月后取出。

(4)泪小管阻塞:泪道探通后埋植硅胶管。

(5)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结合埋植硅胶管。若无效,应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五、急性泪腺炎

大多数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诊断依据

(1)常有慢性泪囊炎史。

(2)泪囊区皮肤有红、肿、热、痛等。

(3)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有全身中毒症状。

(4)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一旦破溃则形成皮肤瘘管。

治疗措施

(1)早期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热敷、理疗。

(2)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

(3)炎症完全控制后及早做泪囊鼻腔吻合术,建立引流通道。

六、慢性泪腺炎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因女性鼻泪管较细长,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慢性泪囊炎的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

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为泪溢。

(2)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用手指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泪道冲洗时,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大量滞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按压泪囊区,排空泪囊内的脓液,再以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囊。长期坚持,常可使泪囊脓液减少乃至消失。

(2)手术治疗。常用术式是泪囊鼻腔吻合术。无法行吻合术时,如高龄患者,可考虑泪囊摘除术,但术后泪溢症状仍存在。

七、眼干燥症

眼干燥症,又称结膜干燥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诊断依据

(1)多种眼部不适症状,如刺痛、干涩、异物感、眼干、眼痒、眼疲劳,灼烧的感觉尤为明显。

(2)角膜结膜上皮干燥,严重者可有干燥斑。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结膜炎、眼部感染等。

治疗措施

(1)消除诱因,去除环境因素(空调环境、灰尘、隐形眼镜等)影响,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和眼局部疾病。

(2)泪液成分的替代治疗,使用人工泪液。

(3)泪小点或泪管栓塞术。

(4)中医中药治疗。

第三节 结膜病

一,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夏、秋季节好发,常有与“红眼”患者的接触史。

(2)患眼有异物感或灼热感,可伴轻度畏光、流泪,但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3)结膜充血,重症者可表现为角膜周边部的点状浸润。分泌物多,呈黏液性或脓性,晨起上、下睑缘常被分泌物黏合。

(4)患者常有眼睑红肿、血性分泌物。睑结膜面可有假膜形成,呈乳白色膜状组织,易于擦去而露出结膜绒毛状充血或渗血,并可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治疗措施

(1)清除分泌物,常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眼。

(2)滴抗生素滴眼液,常用3%林可霉素(洁霉素)、0.3%庆大霉素、0.1%利福平、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妥布霉素等滴眼液,选1~2种,每1~2小时滴眼1次。禁忌包扎患眼。

(3)对儿童的假膜性结膜炎,应先将假膜擦去后再滴眼药水。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应同时口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二、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患眼有瘙痒、异物感,眼疲劳。

(2)睑球结膜轻度充血,血管轮廓清晰,呈网状,眦部常有白色泡沫状分泌物积聚。少量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以睑结膜为主。

治疗措施

(1)针对不同病因治疗。

(2)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药膏。

三、淋菌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为淋球菌感染所致,多由于接触尿道、阴道或患眼分泌物而发病。

诊断依据

(1)潜伏期为数小时至2~3天,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

(2)患眼畏光、流泪、疼痛。分泌物多,初为浆液性,很快转为脓性,量大。

(3)眼睑高度红肿,结膜充血、高度水肿,伴小出血点和假膜。

(4)角膜可发生溃疡,发展迅速,可在24小时内坏死,以致穿孔。

(5)分泌物涂片和结膜刮片中可见到上皮细胞内外聚集成对的革兰阴性淋球菌。

治疗措施

(1)用生理盐水或1:50OO单位青霉素溶液冲洗结膜囊分泌物。

(2)局部滴5000~10000单位/毫升青霉素滴眼液或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开始时5~10分钟1次,2小时后每小时滴1次,直至痊愈。

(3)全身注射青霉素、头孢菌素。

四、流行性角结膜炎

诊断依据

(1)潜伏期5~12天,常为双侧,可先后发病。

(2)患眼有异物感、水样分泌物、疼痛、畏光和流泪等。

(3)眼睑水肿,睑球结膜显著充血,球结膜水肿,睑结膜和穹隆部大量滤泡。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在发病1~2周后角膜上皮下发生较大圆点状浅在性浸润,以中央部较多,最后留下不同程度的点状瘢痕性薄翳。

(4)儿童一般不发生角膜炎,但结膜炎往往较重,且有假膜,多伴体温升高。

治疗措施

以局部治疗为主,主要为支持治疗,无特效药物。常用的抗病毒眼药水有0.1%阿昔洛韦、0.5%利巴韦林等。

五、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潜伏期短,大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发病,且侵犯双眼。

(2)患眼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较明显,一般不影响视力。

(3)结膜充血、水肿,70%患者发生结膜下点状或片状出血,有时伴眼睑红肿、结膜假膜或水肿等表现。有少量分泌物,常呈黏性。严重者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4)角膜浅层细点状浸润或上皮剥脱,一般在角膜下方多见。

治疗措施

同流行性角结膜炎。

六、纱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而得名。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一般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可不一致。

(2)轻度沙眼仅有瘙痒、异物感及少量分泌物;重度沙眼,特别是角膜受累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者,有畏光、流泪、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3)结膜充血及血管模糊,滤泡与乳头增生,瘢痕形成,以上睑结膜和上穹隆部最为明显。

(4)早期即可出现角膜血管翳。在角膜上缘发生水肿和灰白色点状浸润,并有成排的新生血管伸人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之间,可向中央瞳孔区发展,影响视力。

(5)结膜刮片,可发现沙眼衣原体。

(6)严重者可产生许多并发症: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角膜混浊。

治疗措施

(1)局部治疗:常用喹诺酮类或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也可用0.1%利福平。晚间可涂用金霉素眼膏。

(2)全身治疗:口服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或红霉素、螺旋霉素。

(3)并发症的治疗:睑内翻者,行睑内翻矫正术;睑球粘连者,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人羊膜移植等重建眼表手术;角膜混浊且无明显眼干燥症者,行角膜移植术。

七,春季卡他性结膜膜炎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的免疫性结膜炎。多见于男性青年,常于春、夏暖季节发病,反复发作。

诊断依据

(1)男性青年好发,季节性发作。

(2)奇痒难忍,有异物感,严重者可畏光、流泪。

(3)根据病变部位分为3种类型:

睑结膜型:以上睑为主,在充血的结膜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扁平乳头增生,像铺路石子样排列。

角膜缘型:角膜缘呈灰黄色的胶样隆起,以上方角膜缘明显。

混合型:睑结膜和角膜缘的病变同时存在。

(4)结膜涂片可找到嗜酸性粒细胞。

治疗措施

(1)局部滴用抗过敏和激素类药物为主,如色甘酸钠、0.5%可的松、0.05%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3~4次。奇痒者,可同时滴用0.5%硫酸锌滴眼液或做冷敷。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应注意可能引起青光且艮等并发症。

(2)睑结膜型者可试用冷冻治疗。角膜缘型者,因可能损伤角膜及深部组织,冷冻治疗应谨慎小心。若上睑结膜乳头高度隆起而摩擦角膜时,可将病变组织切除,并行口唇黏膜移植术。

八、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指由于接触药物或其他抗原而过敏的结膜炎。

诊断依据

(1)有药物或其他过敏原接触史。

(2)起病突然,有瘙痒及异物感,或伴有轻度刺激症状。

(3)眼睑红肿或呈湿疹样表现,结膜充血、水肿,伴黏液性分泌物。

(4)严重者尚可伴有全身变态反应。

治疗措施

(1)找到并去除过敏原。

(2)局部短期滴用激素类眼药水,如0.5%可的松、0.05%地塞米松。用3%硼酸溶液湿敷眼睑。

(3)口服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若全身出现变态反应,可全身使用激素。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九、泡性结角膜炎

泡性结角膜炎是以结角膜泡性结节形成为特征的结膜炎,是一种迟发型免疫反应。

诊断依据

(1)异物感、流泪等刺激症状。

(2)球结膜出现灰黄色微隆结节,大小不一,周围充血。结节可自行溃破,形成浅表性溃疡,数天后自行吸收,不留瘢痕,但易复发。结节位于球结膜者称为泡性结膜炎;位于角膜缘并有角膜浸润者称为泡性角结膜炎;位于角膜者,常带入一束血管,称为束状角膜炎。

治疗措施

(1)寻找和治疗诱因。

(2)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抗生素眼药水和涂眼药膏。

(3)补充各种维生素。

(4)严重的角膜瘢痕需要角膜移植手术。

十、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组织,形似翼状,因而得名。病因不明,可能与风沙、灰尘、日光等长期刺激有关,故野外工作者,特别是渔民和农民的发病率较高。

诊断依据

(1)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

(2)睑裂部结膜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尖端向角膜中央部伸展,称为头部;跨越角膜缘部分称为颈部;其余为体部。一般可按发展情况分为两类:进行性胬肉,头部向角膜中央伸展速度较快,呈灰白色胶状隆起,其前方的角膜出现浸润,体部充血肥厚。静止性胬肉,头部平坦,体部轻微充血或不充血,组织菲薄。

(3)若胬肉长人角膜,可造成角膜散光。若侵入瞳孔区,视力明显减退。肥厚胬肉,尤其是手术后复发者,常可因瘢痕收缩和牵引而影响眼球运动。

治疗措施

以手术治疗为主。进行性胬肉,头部已明显长入角膜者;胬肉已长入瞳孔区而影响视力者;妨碍眼球运动者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常用以下几种:单纯性胬肉切除、胬肉切除合并球结膜瓣转移或羊膜移植等。术后易复发。

十一、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是在睑结膜表面出现的黄白色凝结物,多见于慢性结膜炎患者和老年人。

诊断依据

(1)一般无症状,有时结石突出结膜表面时出现异物感。

(2)在睑结膜面呈黄色小点,质硬,多少不一。

治疗措施

一般无须治疗。对有异物感、突出于结膜面的结石,可在表面麻醉下用尖刀剔除。

十二、脸裂斑

睑裂斑是一种黄白色结膜变性损害,出现在睑裂区近角膜缘的球结膜下。

诊断依据

在睑裂部位接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出现三角形略隆起的斑块,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病变多位于鼻侧,呈黄白色。

治疗措施

无特殊治疗。

第四节 角膜病

一、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病情多较为严重,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发生于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内,主觉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伴较多脓性分泌物。

(2)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角膜表面可见溃疡灶,荧光染色阳性。溃疡面有大量脓性坏死物,围以浓厚的黄白色浸润。前房内常有积脓。

(3)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所致的角膜溃疡症状更重、发展迅猛。早期分泌物呈典型的黄绿色,溃疡面被大量脓性坏死组织覆盖。前房内大量积脓,甚至可以充满整个前房。不及时控制,数天内可导致全角膜坏死穿孔,眼内容脱出或全眼球炎。

(4)取溃疡坏死组织做培养,一般可找到致病菌。

治疗措施

(1)频繁滴用高浓度抗生素滴眼液。晚上涂抗生素眼膏。

(2)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适用于溃疡的急性阶段。

(3)持续扩瞳,直至溃疡愈合、浸润明显消退为止。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病毒性角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有复发倾向。

诊断依据

(1)上皮型(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初起为角膜上皮小水疱,破裂成浅层点状病灶,可融合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溃疡。用荧光素染色,其外形清楚可见。

(2)基质型(盘状、弥漫性)角膜炎:上皮性病变向深部发展,导致基质混浊,可呈边界清楚的圆盘状混浊,称盘状角膜炎。也可波及整个角膜,呈弥漫性灰白色混浊。此型无明显溃疡面,荧光素染色时隐时现,病程迁延反复。

(3)角膜知觉减退。

(4)可并发虹膜炎,除非有混合感染,一般不引起前房积脓。

(5)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坏死性角膜基质炎,并进一步引起角膜穿孔,穿孔范围一般较小。

治疗措施

(1)频繁使用抗病毒眼药水和眼药膏。

(2)上皮型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盘状角膜炎应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联合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3)病变范围较广而深者,应充分散瞳,尤其对并发虹膜炎的患者。

(4)顽同的基质性病灶或后弹力膜膨出者,在病变稳定时可行角膜移植术。

三,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多见于温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常发生于植物性角膜损伤后,也可发生于其他角膜上皮缺损后。

诊断依据

(1)常有植物性外伤史,如稻谷弹伤角膜、植物枝叶擦伤角膜等。

(2)起病相对缓慢,主觉刺激症状常较轻微,与严重的混合充血、角膜病变程度和前房积脓现象甚不相称。

(3)角膜病灶呈灰白色,欠光泽,外观干燥而粗糙,表面微隆,溃疡周围有浅沟,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灶”。角膜后可出现斑块状沉着物。前房常有黏稠的积脓。

(4)取溃疡坏死组织进行涂片检查,常可找到真菌菌丝。

治疗措施

(1)频繁滴用抗真菌滴眼液,每2小时1次。溃疡愈合后可适当减少滴眼次数。

(2)用5%碘酒做角膜烧灼,仅限于较浅而小型的溃疡,以免引起强烈的刺激反应。

(3)充分散瞳,至溃疡愈合、前房反应完全消退后仍需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4)药物治疗无效,角膜即将穿孔或已经穿孔者,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和角膜移植手术。

四、暴露性角膜炎

角膜由于失去眼睑的保护而暴露,从而导致角膜表面干燥、上皮脱落甚至继发感染。常见原因有眼睑缺损、眼球突出、瘢痕性睑外翻、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昏迷及眼局部或全身麻醉致角膜知觉及瞬目反射消失等。

诊断依据

(1)存在引起角膜暴露的病因。

(2)角膜病变常限于暴露的部位,由浅人深发展,上皮干燥、剥脱,基质浸润性混浊,可形成溃疡。继发感染时病情急剧恶化,引起前房积脓。

治疗措施

(1)以治疗病因为主。若睑裂闭合不全程度较轻且一时又难以改善者,可做永久性睑裂缝合,或配戴软性接触镜以预防或治疗角膜炎。

(2)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和涂眼药膏,以防继发感染。

(3)若有继发感染,则按感染性角膜溃疡处理。

五、蚕蚀性角膜爻

蚕蚀性角膜炎是一种自发性、慢性、边缘性、进行性、疼痛性角膜溃疡。

诊断依据

(1)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为单侧性。

(2)有剧烈眼痛、畏光、流泪等明显刺激症状,视力下降。

(3)角膜病变始于周边部,呈少量灰白色浸润灶,继而形成溃疡,溃疡向中央发展,形成进行性前缘,潜行于角膜浅层之下,溃疡底部迅速为新生血管所遮盖,因此荧光素着色区仅限于进行性缘附近。

治疗措施

缺乏特效治疗。

(1)局部用抗生素眼药膏预防感染。

(2)滴用糖皮质激素或胶原酶抑制剂,部分病例获得一定疗效。

(3)冷冻治疗,重点在溃疡的进行缘。

(4)角巩膜缘血管电烙术,在彻底清除溃疡面的坏死组织、充血的角结膜缘及其邻近的球结膜下组织后,用电烙或烧红的大头针充分烧灼角膜缘部及巩膜表层的病变血管。

(5)板层角膜移植术,其范罔应超过溃疡进行缘。

六、角膜软化症

角膜软化症是一种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角结膜上皮干燥,继而引起角膜基质软化和坏死的角膜病变。

诊断依据

(1)有高度营养缺乏史,多见于伴有高热、腹泻的幼儿或人工喂养不当的婴儿。

(2)眼部表现,按病变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夜盲期:夜间视力不好,暗适应功能差。

干燥前期:球结膜及角膜表面失去光泽,弹性减退。

干燥期:角膜毫无光泽,知觉完全丧失,可有畏光现象。当眼球转动时,球结膜会产生许多与角膜缘平行的皱褶,在内外侧球结膜上,可见到典型的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称为Bitot斑。

角膜软化期:为最严重阶段。若继发细菌感染,则溃疡可迅速发展导致穿孔。

(3)伴有维生素A缺乏的其他症状,如消瘦、皮肤失去弹性、声音嘶哑、易并发肺炎等。

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在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改善营养的同时,可口服维生素AD丸、维生素A、鱼肝油等,以及用浓缩鱼肝油滴眼。

(2)为了预防感染,应同时滴用抗生素滴眼液。若出现角膜溃疡及前房积脓,必须及时充分散瞳。

(3)若角膜已穿孔,可行结膜瓣遮盖术或角膜移植术。如眼内容已大量脱出,眼球无法保留时,则应行眼球摘除术或眼内容摘除术。

七,角膜老年环

角膜老年环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多见于老年人。

诊断依据

角膜周边部灰白色混浊,先上下后内外,最后连成环形,宽0.5~1.0毫米,其外界与角膜缘之间存在着狭条的透明角膜,其内界则较模糊,与透明的角膜中央部融合衔接,无清晰的界线,对视力无影响。

治疗措施

无须治疗。

八、带状角膜变性

带状角膜变性是一种由于营养失调而引起的继发性角膜变性,发生于老年人、失明者或萎缩的眼球,也可见于硅油填充眼。

诊断依据

角膜混浊始于睑裂区的角膜缘部,但与角膜缘之间常由一窄条透明的正常角膜组织所隔开。混浊由两侧逐渐向中央伸展,最后连成两端宽、中间窄的带状混浊。其病变位于前弹力层下,有玻璃样变或钙盐沉着。

治疗措施

由于眼球多已失明,故一般无须治疗。

九、边缘性角膜变性

边缘性角膜变性又称Terrien边缘变性,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性炎症有关。

诊断依据

(1)男性多见,常于青年时发病,病程长,进展缓慢。多为双眼发病。

(2)常发生于角膜上缘近周边处,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区分隔。呈沟状凹陷,凹陷的进展缘较陡峭,周边侧缘较平坦,呈斜坡状。病变区可在正常眼压下发生扩张,导致角膜变薄甚至穿孔。

治疗措施

早期病例不需治疗。变薄扩张致明显散光,或有穿孔的危险时可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

十、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是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表现为角膜中央部进行性变薄,向前呈圆锥状突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在青春期发病,缓慢发展,多累及双眼。

诊断依据

(1)视力减退,因严重的不规则散光、高度近视、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引起。

(2)角膜顶端变薄,呈锥形隆起。明显的圆锥角膜在裂隙灯显微镜下非常典型,易于诊断,但早期的圆锥角膜应通过检测角膜地形图才能确诊。如果后弹力层破裂,可引起急性基质水肿,视力明显下降。

治疗措施

(1)轻度者可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以改善视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圆锥角膜的发展。

(2)如果圆锥突起很高,无法配戴接触镜,或角膜已变混浊时,可行表面角膜镜片术或角膜移植术。

第五节 葡萄膜病

一、前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是指发生于虹膜和前部睫状体的炎症,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前部睫状体炎3种类型。

诊断依据

(1)睫状充血,睫状区压痛、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闪辉和房水细胞、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即可诊断。

(2)仅有虹膜后粘连、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则诊断为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

(3)可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或低眼压、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4)病因与类型诊断困难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关节、消化道、泌尿道及免疫性疾病等。

治疗措施

(1)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非类固醇消炎药和睫状肌麻痹剂是常用的药物,点眼的频度应视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定。

(2)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或并发有相关的全身疾病可配合全身激素治疗。

二、之间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指发生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基底部和周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病因不清,有感染、过敏及自身免疫学说。

诊断依据

(1)青少年多见,起病隐匿,常累及双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2)睫状体平坦部雪堤样改变、玻璃体雪球样混浊、周边视网膜血管炎症改变为典型表现。

(3)黄斑水肿、并发性白内障常见。

治疗措施

(1)视力人于0.5且无明显眼前段炎症者可不予治疗,但应定期观察。视力下降至0.5以下并有明显的活动性炎症者,应积极治疗。

(2)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局部点眼或球结膜下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双日艮受累者,宜用泼尼松口服。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行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适用于持续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起到清除炎症碎片、减少慢性黄斑囊样水肿发生、避免视网膜进一步损伤的作用。

(3)全身治疗。不能耐受局部注射或双眼患病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协同非类固醇消炎药口服。

三,后葡萄膜炎

后葡萄膜炎是指发生在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

诊断依据

(1)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2)眼底改变,玻璃体内炎症细胞和混浊,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浸润病灶,视网膜血管炎,黄斑水肿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判断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有很大帮助,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有助于判定脉络膜血管受累程度。

治疗措施

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炎症、保存视力、预防并发症、防止复发。

(1)局部治疗。用于眼前段炎症明显者或单眼后葡萄膜炎,可局部点激素眼药水、球结膜下注射或球旁注射。

(2)全身治疗。双眼受累或单眼受累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宜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苯丁酸氮芥)。联合用药用于治疗顽固性葡萄膜炎。

四、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由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诊断依据

(1)前驱期:头痛、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此期多无葡萄膜炎表现。

(2)葡萄膜炎期:双眼发病,小柳型以重度前葡萄膜炎为主,瞳孔极易后粘连,此后逐渐出现毛发脱落、变白和白癜风,此型预后差。小柳原田综合征以后葡萄膜炎为主,出现视盘炎、后极部视网膜水肿,甚至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晚期出现典型的晚霞状眼底和Dalen-Fuchs结节。

(3)FFA检查,早期出现多发性细小的荧光素渗漏点,以后扩大融合。

治疗措施

初发者主要予泼尼松口服,治疗多需8个月以上。对于复发者,一般给予免疫抑制剂。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和并发性白内障者,给予相应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五,贝赫切特(BehCet)病

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与细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主要通过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致病。临床表现为:①眼部主要损害: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25%出现前房积脓。常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萎缩。②眼部以外症状: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③其他症状:关节炎、附睾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上述表现不一定同时或全部出现。

诊断依据

复发性口腔溃疡加之以下4项中的任何2项:①复发性生殖器溃疡;②眼部损害;③皮肤损害;④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阳性。

治疗措施

(1)睫状肌麻痹剂、糖皮质激素为常用的药物。若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以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2)治疗出现的并发症。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治疗均须非常慎重,须在完全控制炎症后进行。因为炎症未完全控制时,手术易诱使葡萄膜炎复发。

六、交感性眼炎

交感性眼炎指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术后的双眼出现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称为交感眼。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史。

(2)诱发眼:眼前段葡萄膜炎反复或加剧,视神经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3)交感眼:发病隐匿,早期可无视力下降,仅表现睫状体充血、畏光、短暂远视等。以后出现全葡萄膜炎的表现。并发症有视神经萎缩、白内障、青光眼。

(4)也会出现一些眼外表现,如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等。

治疗措施

(1)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帮助提高视力,减轻炎症。

(2)若激素效果不佳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

(3)正确处理眼外伤。对严重受损,修复困难,视力不能恢复或无光感者,可慎行眼球摘除术。此对交感性眼炎是否有预防作用尚有争议。

七、急性视网膜坏死

急性视网膜坏死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以视网膜坏死、视网膜动脉炎、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疾病。多单眼受累,36%为双眼先后发病。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早期主要为畏光、眼前黑影和轻度视力下降。后期病变累及黄斑,视力严重下降。

(2)眼前段可有轻至中度的炎症反应。约2周后,病程进入典型阶段,出现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血管炎,以后玻璃体显著混浊,并出现纤维化。

(3)病程后期也可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坏死区可形成多个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

治疗措施

(1)抗病毒治疗,静脉滴用无环鸟苷。

(2)眼部治疗类似于全葡萄膜炎,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激素须全身应用。

(3)预防性激光和巩膜环扎对预防视网膜脱离可能有帮助。

(4)若已发生视网膜脱离,则必须行玻璃体手术。

八、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于脉络膜者约占85%,睫状体者占9%,虹膜者占6%。

诊断依据

(1)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眼内增殖期、青光眼期、眼外期和转移期。

(2)虹膜黑色素瘤:好发于虹膜下方,其次为颞侧和上方。可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累及房角或碎片阻塞房角可引起青光眼。

(3)睫状体黑色素瘤:早期不易被发现,多因晶状体压迫,屈光改变才就诊。肿瘤可孤立扩张或浸润生长,相应巩膜处常有扩张迂曲血管。易引起青光眼和早期转移。

(4)脉络膜黑色素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肿瘤引起较大范围视网膜脱离或累及黄斑时视力显著减退和视野缺损。眼底表现为局限性扁平隆起,暗褐色,边界清楚,表面有异常血管。肿瘤进入玻璃体后发展迅速,可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后期引起眼内出血、葡萄膜炎或青光眼,眼外转移时眼球突出固定。

(5)B超示实质性占位,CT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可鉴别,必要时做组织活检。

治疗措施

(1)虹膜黑色素瘤:因多为良性,可根据肿块大小做虹膜或伴小梁或睫状体局部切除术。有以下情况时行眼球摘除术:肿瘤累及虹膜房角一半以上,并有较明显增大;肿瘤累及虹膜房角一半以上,并有药物无法控制的青光眼;肿瘤累及虹膜房角1/4以上,并已失明。

(2)睫状体黑色素瘤:小或中等大小肿瘤且生长缓慢者,尤其是老人,考虑随访3~6个月。肿瘤不超过4个时限者,可局部切除。肿瘤极大,无功能可行眼球摘除术。已有眼外转移而全身未转移者做眶内容剜除术。

(3)脉络膜黑色素瘤:小或中等大小肿瘤且生长缓慢者,尤其老人,考虑随访3~4个月。对不宜光凝、肿瘤中等大小,有一定视力者,可采用钴——60(60(上标)Co)放疗。肿瘤有增大或累及神经、已失明、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者,可摘除眼球。已有眼外转移而全身未转移者做眶内容剜除术。

第六节 青光眼

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大多数具有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狭窄、晶状体较厚的解剖特点。由于瞳孔缘与晶状体前表面接触,房水无法经瞳孔由后房进入前房,后房压力增高,推挤虹膜向前膨隆,使周边虹膜阻塞小梁网,长期将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粘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常有远视,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诊断依据

典型的急性发作有几个不同的临床阶段(分期):

(1)临床前期:一眼已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眼即使从来未发作过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或者没有自觉症状,但具有浅前房、窄房角的解剖特点,在一定诱因下,如暗室激发试验后眼压升高,也应认为处于临床前期,存在着急性发作的潜在危险。

(2)先兆期: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发作多出现于傍晚,突感雾视、虹视,可伴有患侧额部疼痛或同侧鼻根部酸胀感。历时短暂,休息后可缓解。发作时,眼轻度充血,角膜上皮轻度雾状水肿,前房极浅,瞳孔稍扩大,光反射迟钝。小发作缓解后,除具有特征性浅前房外,多不留下永久性损害。

(3)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征有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裂隙灯下上皮呈小水珠状,角膜后色素沉着,前房极浅,周边前房几乎完全消失。如果虹膜有严重缺血坏死,房水混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瞳孔中等散大,常呈竖椭圆形,光反射消失,有时可见局限性后粘连。房角完全关闭,常有较多色素沉着。眼压常在6.65千帕(50毫米汞柱)以上。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搏动、视盘水肿或视网膜血管阻塞。但因角膜水肿,眼底多看不清。高眼压缓解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好转,眼前段常留下永久性组织损伤,如角膜后色素沉着、扇形虹膜萎缩、色素脱失、局限性后粘连等,瞳孔无法恢复正常形态和大小,房角有广泛性粘连。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光眼斑。临床上凡见到上述改变,表明曾有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

(4)间歇期:发作后症状消失,关闭的房角全部或大部分又重新开放,不用药或仅滴用少量缩瞳剂后眼压正常,病情得到暂日寸的缓解或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此期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1~2年或更长,短者1~2个月即可再次发作,个别患者甚至在数天内再发作。

(5)慢性期:房角关闭过久,周边部虹膜与小梁网组织产生了永久性粘连,眼压就会逐渐持续升高,病程乃转入慢性而继续发展,这种状况称为慢性期。

(6)绝对期:指慢性期发展到最终,视力已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救的晚期病例,有时可因眼压过高或有角膜大泡,眼痛难忍。

治疗措施

(1)临床前期:治疗目的是预防发作,主张及时做周边虹膜切除(或激光虹膜切开)术,解除瞳孔阻滞。对于暂时不愿手术者应给予预防性滴用缩瞳剂。

(2)先兆期:用缩瞳剂点眼,每2小时1次,2~3次后多可缩小瞳孔,降低眼压。

(3)急性发作期:挽救视功能和保护房角功能是治疗的两个主要目的。应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高眼压,常常是促进房水引流(缩瞳剂)、减少房水生成(β受体阻滞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和高渗脱水(甘露醇)3种手段联合应用;其次是及时应用保护视神经的药物。

(4)间歇期:因房角完全或大部分开放,宜及时行周边虹膜切开术,阻止病情进展。暂时不愿手术者,则应在滴用缩瞳剂的情况下加强随访。

(5)慢性期:由于房角已大部分粘连或全部粘连,只能选择眼外引流术,通常选做小梁切除术。

(6)绝对期:治疗目的仅在于解除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眼球摘除给患者带来的精神痛苦。可选择睫状体光凝或冷冻术。

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早。这类青光眼的眼压升高,同样也是由于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粘连,使小梁功能受损所致,但房角粘连是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小梁网损害为渐进性,眼压水平也随着房角粘连范围的缓慢扩展而逐步上升。

诊断依据

(1)周边前房浅,中央前房深度略浅或接近正常,虹膜膨隆现象不明显。

(2)房角为中等狭窄,有程度不同的虹膜周边前粘连。

(3)如双眼不是同时发病,则对侧的“健眼”尽管眼压、眼底、视野均正常,但有房角狭窄,或可见到局限性周边虹膜粘连。

(4)眼压中等程度升高,常在5.32千帕(40毫米汞柱)左右。

(5)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

(6)伴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治疗措施

早期病例及相对正常的眼,处理原则上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间歇期和临床前期。对于中、晚期的病例,则只适于选做滤过性手术~一小梁切除术;同时因已存在高眼压对视网膜视神经的损害,应给予视神经保护治疗。

三、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这一类青光眼的特征是:房角开放,且没有与眼压升高相关的眼部或全身其他异常。存在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和视野损害。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程进展较为缓慢,而且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易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心血管疾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者、近视眼患者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是高危人群。

诊断依据

(1)症状: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有视力模糊、眼胀和头痛等感觉,眼压波动较大或眼压水平较高时也可出现眼胀、鼻根部酸痛。晚期双眼视野都缩小时则可有行动不便和夜盲等现象。部分病例病史回顾存在原有近视加深为早期主要表现,常觉视疲劳。

(2)眼部体征:早期病例眼前段可无任何改变,前房角开放。晚期病例眼压较高时可有角膜水肿,视神经损害较重时可有瞳孔轻度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底出现青光眼视盘改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3)眼压:早期表现为眼压波动幅度增大。眼压可有昼夜波动和季节波动,一般在清晨和上午以及冬季较高。随着病程发展,眼压水平逐步升高,多为中等水平。

治疗措施

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阻止青光眼的病程进展。

(1)药物治疗。

降眼压药物。若患者能配合,局部滴用1~2种药物即可使眼压控制在安全水平,视野和眼底改变不再进展,并能定期复查,则可选用药物治疗。

视神经保护药物。与控制眼压治疗相结合,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

(2)激光治疗。如药物治疗不理想,可试用氩激光小梁成形术。

(3)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近年有人推荐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四、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具有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类似的视神经乳头凹陷扩大和视野缺损,但缺乏眼压升高的证据,曾被称为低压性青光眼,但眼压实际上是在统计学正常值范围内,所以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更为确切。

诊断依据

(1)40~60岁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就诊主诉为视力减退和视野模糊、缺损。早期往往由于无症状和中心视力尚好而延误治疗。

(2)有青光眼视神经乳头病理凹陷和青光眼视野缺损。

(3)房角开放。

(4)眼压随访,峰值眼压始终不超过2.79千帕(21毫米汞柱)。

(5)排除正在使用其他引起眼压降低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治疗措施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一般进展较慢,但难以控制。治疗主要是降低眼压和改善循环,保护视神经。眼压应控制在1.99千帕(15毫米汞柱)以下或在原来基础上下降30%。

五、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是前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非肉芽肿性睫状体炎伴明显眼压升高为特征。

诊断依据

(1)好发于中年男性。

(2)典型病例呈发作性眼压升高,可达6.65千帕(50毫米汞柱)以上,可见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深,房角开放,瞳孔无后粘,一般数天至数周能自行缓解,但易复发。

治疗措施

(1)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点眼有利于控制炎症,但有升高眼压的可能;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能阻断前列腺素E的合成,并可避免高眼压。

(2)高眼压时可用降眼压药物治疗。部分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表现,视神经乳头出现凹陷性萎缩和视野损害,可行眼外引流术治疗。

六、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是皮质类固醇诱导的一种开角型青光眼,通常与眼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有关,也可见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诊断依据

(1)较长期的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局部点眼或全身应用。易感者可在2~6周内表现出眼压升高。大部分患者的眼压是逐步上升的,有时难以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鉴别。

(2)没有其他继发青光眼的证据。

(3)存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4)停药后眼压可能逐步下降。

治疗措施

(1)首先停用糖皮质激素,多数患者的眼压会逐步下降。如小梁功能正常,则可完全恢复。

(2)如果小梁功能部分损害,则需加用降眼压药治疗。一些患者在足够长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逐步恢复小梁的房水引流功能。

(3)如果降眼压药物也难以控制高眼压,尤其是伴有严重视功能损害时,以及原发疾病不能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则需施行手术治疗。

七、晶状体肿胀继发青光眼

白内障肿胀期,晶状体肿胀变厚,可引起瞳孔阻滞而继发青光眼,尤其发生于小眼球、浅前房者。

诊断依据

(1)睫状体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前房浅,房角关闭,瞳孔轻度扩大。

(2)晶状体混浊。

(3)眼压升高。

治疗措施

(1)先控制眼压。

(2)摘除晶状体可解除瞳孔阻滞,治愈青光眼。已有周边前粘连者,则应进行白内障和青光眼联合手术。

八、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囊膜变薄或自发破裂,液化的晶状体皮质漏到前房,被巨噬细胞吞噬,这些细胞和晶状体皮质堵塞小梁网而引起青光眼。

诊断铱据

(1)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2)前房深,房角开放。在角膜后壁、房水、房角、虹膜及晶状体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具有彩色反光的碎片。

(3)晶状体混浊,呈过熟期改变。

(4)眼压升高。

治疗措施

常难以用药物治疗控制,需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尽量用药物控制高眼压,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九、晶状体皮质残留性青光眼

晶状体皮质残留性青光眼见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或偶见于白内障肿胀期囊膜自发破裂者。

诊断依据

(1)常在白内障术后数天至数周发病。

(2)房水中有白色晶状体皮质和(或)半透明的囊膜碎片,也可沉积于角膜内皮上,常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炎症,严重的可伴前房积脓。

(3)眼压升高。

治疗措施

对高眼压的处理首先是应用降眼压药,同时给予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药物治疗不能很快控制,或存在多量的晶状体残留物质,则应及时手术灌注冲洗,一般能较快地控制高眼压而无须施行抗青光眼手术。

十、晶状体过敏性青光眼

晶状体过敏性青光眼是由于对晶状体物质过敏而引起,可发生于晶状体囊膜完整或自发破裂以及囊外摘除后有晶状体皮质残留者。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多样化,炎症反应可在数小时内或数天内发生,也可迟至数月。葡萄膜炎可以轻微,也可很剧烈。大量前房积脓,前房内可见晶状体碎片。

(2)晶状体混浊,或有残留晶状体皮质的无晶状体眼。

(3)诊断性前房穿刺可见到泡沫状的巨噬细胞,也可施行诊断性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

治疗措施

(1)摘除晶状体或取出残留皮质。

(2)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青光眼药物治疗。

十一、新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组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的难治性青光眼。易发生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或眼内炎症之后。

诊断依据

(1)有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或眼内炎症病史。

(2)眼红、眼痛、畏光,视力常为指数或手动,眼压可达7.98千帕(60毫米汞柱)以上。

(3)结膜中到重度充血,常伴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最初可见于瞳孔缘,晚期可以完全遮盖整个虹膜表面,最终纤维血管膜收缩,形成瞳孔领色素外翻,房角内有程度不同的周边前粘连。

治疗措施

(1)发生虹膜新生血管时可采用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广泛视网膜冷凝术。此期的药物治疗可用1%阿托品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减少炎症反应)。

(2)当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加用降眼压药治疗。如需手术,可行滤过性手术加抗代谢药,青光眼减压阀手术疗效相对较好。

(3)对于眼压不能控制且已无有用视力的终末期或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减缓眼痛等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有大泡性角膜病变时可选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手术方法可选用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如睫状体冷凝、热凝、光凝等,对不能或不愿接受这些手术的患者可行球后乙醇注射解痛,最终可行眼球摘除术。

十二、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虹膜角膜角发育异常,小梁网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又可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和并发其他异常的先天性青光眼。

(一)婴幼儿型青光眼

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双眼累及者约占75%,男性发病较多约占65%。

诊断依据

(1)畏光、流泪和眼睑痉挛是本病的三大症状。

(2)如在3岁以前眼压升高,常导致眼球增大,尤其是角膜和角巩膜缘增大,角膜横径超过12毫米。上皮水肿,呈毛玻璃样混浊。有时伴后弹力层破裂,典型表现为同心圆分布的条纹状混浊。如果眼压升高开始于3岁以后,通常无角膜增大征,但由于巩膜仍富弹性,可以表现为进行性近视。

(3)眼压升高、房角异常、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治疗措施

对于3岁以下患儿可选小梁切开术或房角切开术,3岁以上及伴角膜混浊影响虹膜角膜角观察的患儿适于小梁切开术。从手术效果来看,首次手术成功率高,患儿在1~24个月龄尤其1~12个月龄时手术成功率高。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可多次施行,如失败可选择小梁切除术等其他滤过性手术。

(二)青少年型青光眼

诊断依据

一般无症状,多数直到有明显视功能损害(如视野缺损)时才注意到,有的甚至以废用斜视为首诊症状,其表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同。

治疗措施

对儿童青光眼的处理应注意到视功能如弱视、斜视等的恢复治疗。

(三)并发其他异常的先天性青光眼

诊断依据

这类青光眼同时伴有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的先天异常,或伴有全身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多以综合征的形式表现。

治疗措施

(1)对于先天性青光眼,原则上是一旦诊断就应尽早手术治疗。抗青光眼药物对儿童的全身不良反应严重,故耐受性差,仅用作短期的过渡治疗,或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儿。

(2)控制眼压只是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其他眼部和全身的先天异常,给控制眼压增添了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预后多不良。

第七节 白内障

一,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上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以及后囊膜下白内障3类。

(一)皮质性白内障

最为常见,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晶状体混浊呈双侧性。按其发展程度可分为4期:

(1)初发期:晶状体混浊局限在周边部,呈辐射状排列,常需散瞳后才能发现。此时眼底清晰可见,视力常不受影响。

(2)膨胀期:晶状体呈弥漫性混浊,皮质因吸收水分膨胀,前囊膜紧张饱满,前房变浅。此期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底较难窥见,视力明显下降。

(3)成熟期:晶状体全部混浊,虹膜半月投影消失,眼底完全无法窥见,视力严重障碍,常只有眼前指数或以下视力。

(4)过熟期:晶状体混浊的皮质出现液化、钙化或胆固醇结晶,核下沉。若液化皮质被吸收,随着核的下沉,瞳孔区域可出现透明区,从而使视力有所恢复,并可窥见部分眼底。

(二)核性白内障

以核混浊为主的老年性白内障,称为核性白内障,多见于高度近视眼患者。晶状体核呈棕褐色混浊,皮质常较透明,虹膜半月投影清楚,散瞳后可窥见部分周边眼底。散瞳后或在光线减弱的环境下视力可能相对提高。晶状体混浊可停留在初期核性混浊阶段,长年静止不变。自初期发展到成熟期,常需经过多年。

(三)后囊膜下白内障

后囊膜下白内障主要表现为晶状体的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外观似锅巴状。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因混浊区位于视轴节点上,影响视力早且严重,宜早手术。

诊断依据

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可明确诊断。注意避免因晶状体混浊而漏诊其他眼病。

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方法,通常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

(1)手术适应证:

1)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或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不便,均可手术治疗。

2)因白内障引起其他眼部疾病,如晶状体源性青光眼;或影响其他眼病诊断治疗时,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激光治疗,应行白内障手术。

3)成熟或过熟的白内障使瞳孔区变成白色,影响美容时。

(2)手术禁忌证:

1)患有感染性眼部疾病者。

2)活动性葡萄膜炎者。

3)全身状况不宜手术者,如严重咳嗽、心血管疾患、血糖值大于8.0毫摩尔/升等。

4)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不良者(如角膜内皮计数低于1000个/毫米2上标),因手术可能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可视为手术相对禁忌证。对白内障并发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病例,可行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

二、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混浊,可为家族性的或散发的,可以伴发或不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本病可能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在怀孕头3个月时全身性病毒感染疾病(如风疹等)或营养失调所致。

诊断依据

(1)出生时即已存在白内障,多数不发展,混浊区与透明区分界清晰。

(2)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有2类:

1)晶状体弥漫性混浊(全白内障)和点状白内障,即表现为小的灰色或天蓝色混浊,散布于整个晶状体而不累及胎儿核。

2)晶状体中央混浊:①前极白内障:混浊在前囊中央;②后极白内障:混浊在后囊中央;③绕核性白内障:混浊围绕胚胎核,并在核的赤道缘有一种线状骑跨性混浊。

治疗措施

(1)对视力影响不大者,如前极或点状白内障,无需手术治疗,可定期随访。

(2)明显影响视力者,只要眼球无其他严重的发育异常,瞳孔对光反应佳,基本能注视光源,均宜及早施行手术。出生后3个月即可手术。

(3)白内障术后需要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以防治弱视,促进融合功能的发育。

三,外伤性白内障

眼球穿孔伤及钝挫伤等均可造成晶状体混浊而导致外伤性白内障。白内障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并可见到混浊肿胀的皮质经破损的囊膜散发于前房内,少数局限混浊可以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诊断依据

(1)有眼外伤史及其相应的眼部表现。

(2)晶状体混浊呈局限性或弥散性,有时可见到前囊膜破口以及散入前房的皮质,亦可因皮质膨胀或刺激引起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治疗措施

(1)晶状体局限性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者(例如视力超过0.5),可暂时随访观察。

(2)晶状体已弥漫性混浊,视力明显下降者(小于0.3或0.4),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晶状体皮质散人前房,可用糖皮质激素和降眼压药物,使病情控制后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四,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诊断依据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晶状体后囊膜出现厚薄不均的机化组织和Elschnig珠样小体,常伴有虹膜后粘连。影响视力的程度与后囊膜混浊程度和厚度有关。

治疗措施

当后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时,可用Nd:YAG激光将瞳孔区的后囊膜切开。术后用糖皮质激素点眼。

第八节 玻璃体病

一,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

玻璃体液化是由于玻璃体内的代谢变化,胶原纤维支架塌陷浓缩,水分析出,凝胶变性而成为液体。裂隙灯下观察,玻璃体腔内有光学空隙,附近有点状白色混浊或膜状物漂浮。玻璃体液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和眼轴长度增加。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通常在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

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为飞蚊和闪光感。

(2)若伴发玻璃体积血,可有大量漂浮的黑点。

(3)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时有10%~15%病例可伴发视网膜裂孔形成,同时又是玻璃体积血的重要原因。

治疗措施

(1)玻璃体后脱离本身不需要治疗,但若伴有视网膜裂孔形成或大量玻璃体积血,则应考虑激光封闭裂孔或玻璃体手术。

(2)某些眼底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若患者已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则日后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较轻。在玻璃体手术时,若已有玻璃体后脱离,不但手术安全,且术后再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较低。

二,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的背景时症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飞蚊症的主要原因,约70%的患者由此引起,但约1/4患者可能具有威胁视力的病变,其中重要的是视网膜裂孔形成。对主诉有飞蚊症的患者,应散瞳仔细检查眼底,包括三面镜检查。仅有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无须特殊治疗;对有危害视力的病变如视网膜裂孔等,应按有关治疗原则处理。

三、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外伤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眼球穿孔伤和钝挫伤都可引起玻璃体积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均为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炎症、变性、肿瘤和血液病,如葡萄膜炎、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形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内肿瘤、视网膜劈裂和Terson综合征等,也可引起玻璃体积血。

诊断依据

玻璃体积血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和出血量的多少、次数等。

(1)少量出血时,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出血多时,可感眼前黑影飘动,或烟雾状、红色的飘动暗影。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大量出血时,视力可下降至光感甚至无光感。

(2)超声波检查对玻璃体积血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并发白内障、严重角膜病变不能看见眼底。B超检查可了解出血量多少、出血主要沉积于玻璃体什么部位、有无玻璃体后脱离、病变玻璃体对视网膜有无牵拉等重要的临床资料。

治疗措施

(1)对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数玻璃体积血,出血可在数月内自行吸收。

(2)药物治疗。临床上应用的止血药、透明质酸钠、尿激酶等药物促使玻璃体积血吸收,疗效目前尚未确切证实。

(3)手术治疗。对那些出血无望自行吸收的病例,为防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其他并发症,应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术,对穿孔性外伤病例尤应如此。玻璃体手术除切除积血外,可同时处理并发的病变如视网膜血管病变、裂孔、增生性病变等。

四、星状玻璃体变性

诊断依据

(1)好发于老年人,75%为单眼发病。极少影响视力,多在体格检查或其他眼病检查时发现。

(2)少数玻璃体混浊明显者,视力下降严重。

治疗措施

本病通常不影响视力,无须治疗。少数严重者可考虑做玻璃体手术。

五、闪辉性玻璃体液化

诊断依据

(1)见于反复严重外伤或手术后伴大量眼内出血的患者,患眼多已丧失视功能。

(2)玻璃体内有大量彩色结晶状体。因玻璃体已液化,故结晶状体多下沉于玻璃体底部。眼球运动时,如焰火状从底部纷纷升起。眼球运动停止后,结晶状体又恢复至玻璃体底部。在无晶状体或晶状体半脱位状态下,结晶状体可进入前房,阻塞房角而继发青光眼。

治疗措施

因患眼多已失明,故无须特别处理。继发青光眼者,可行前房冲洗或玻璃体切除术。

六、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诊断依据

(1)90%为单眼发病,见于婴幼儿。

(2)白瞳症,小眼球,浅前房,晶状体后可见白色膜状组织,有时膜组织内含有血管。瞳孔扩大后可看见晶状体周围被拉长的睫状突,为本病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可使角巩膜缘膨胀扩大,最后形成“牛眼”。

治疗措施

若晶状体混浊、前房变浅,可行晶状体切除同时切除增生膜,以防止青光眼,保存眼球。

第九节 视网膜病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可分为中央动脉阻塞和分支动脉阻塞。

(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诊断依据

(1)一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类似关闭电灯时灯光突然消失,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若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则常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视力,而视野呈管状。

(2)眼底检查可见全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动脉变细,黄斑区呈樱桃红色,视神经乳头颜色较淡。后期视网膜水肿消退,视神经乳头完全萎缩。最后,大多数患者的视力低于0.05.

治疗措施

尽管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但仍应分秒必争地积极抢救。

(1)应用血管扩张剂。

(2)按摩眼球以推动栓子进入更细小的末梢血管;或前穿刺使眼压骤降,从而引起视网膜血管被动扩张。

(3)吸氧15~30分钟,每天3次。

(4)丹参30~40克,加入10%右旋糖酐1000~40500毫升中静滴。

(5)辅助治疗,如肌注ATP、辅酶A、维生素Bl、维生素B2等。

(二)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诊断依据

急性发作时眼底表现多不明显,数小时到数天后可见所累及血管周围的视网膜水肿。若累及后极部,则中心视力明显下降。数天后视网膜水肿消退,遗留永久性视野缺损。

治疗措施

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诊断依据

(1)视力减退,若累及黄斑部则视力锐减。可有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2)眼底表现:急性期,视神经乳头水肿,边缘模糊,静脉怒张迂曲,动脉较细,全视网膜火焰状或条状出血,视网膜水肿,可有不同程度的棉绒斑形成,黄斑水肿可同时伴出血。急性期后,出血和视网膜水肿逐步吸收,视力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患者可继续恶化,甚至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诊断、治疗和判断该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依据FFA可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两种。

治疗措施

(1)治疗相关的全身病。

(2)对非缺血型无特殊治疗,门诊随访。

(3)激光治疗。对黄斑水肿的格子状光凝可减轻水肿,但视力改善不明显。广泛的视网膜内出血和毛细血管无灌注是缺血型和虹膜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应作广泛的视网膜光凝。

(4)手术治疗。对大量持续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或已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玻璃体手术是惟一的治疗途径。

(5)其他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辅以活血化瘀中药。全身疾病和眼部伴随疾病应同时治疗。

(6)随访。由于自然病程中部分原来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将向缺血型转变,故定期眼底检查和FFA十分重要。

(二)视阿膜分支静脉阻塞

诊断依据

(1)视力不同程度下降,与黄斑水肿、出血有关。

(2)颞侧分支静脉阻塞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象限性视网膜浅层出血、视网膜水肿,可有棉绒斑,病变程度和范围取决于静脉阻塞的位置。阻塞的静脉怒张迂曲,视神经乳头水肿。

(3)FFA可以了解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并区分出非缺向型与缺血型。

治疗措施

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三、视网膜血管炎

诊断依据

(1)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男性年轻人,多累及双眼。

(2)视力突然减退,眼前黑影飘动,其程度与玻璃体积血量、部位有关,严重者可仅存光感。

(3)可伴有轻度虹膜睫状体炎,如角膜后沉着物(KP)、房水闪辉阳性,瞳孔后粘连罕见。

(4)视网膜周边部小血管闭塞,动静脉血管白鞘形成,视网膜出血多呈小片状。在闭塞血管和jE常血管交界处常见新生血管。有时可有黄斑水肿。

治疗措施

(1)寻找系统性病因,对因治疗。

(2)早期可用阿托品扩瞳,滴激素眼药水。

(3)激光治疗。氩激光光凝灌注区和非灌注区交界处视网膜,可防止和消除新生血管,减少出血机会。

(4)玻璃体手术。当明显出现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长期不吸收的大量玻璃体积血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并结合光凝或冷凝病变血管区。

四、Coats病(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诊断依据

(1)多见于男性儿童,单眼发病,病程呈慢性进行性。

(2)视力逐步减退,甚至失明。部分患者因“白瞳症”、斜视或继发青光眼而首诊。

(3)眼底检查和FFA显示视网膜血管异常,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大片黄白色脂质沉着,发亮的胆固醇结晶,黄斑可有硬性渗出。

治疗措施

(1)病变早期可用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封闭异常血管。

(2)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明显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应先引流出视网膜下积液,而后行光凝或冷凝。玻璃体手术可用于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晶状体屈光度的变化、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诊断依据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两期:

(1)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局限于视网膜内,不超过内界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内点状出血及围绕血管瘤的环形硬性渗出,棉绒斑形成。

(2)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乳头和后极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不断增生,范围扩大。与新生血管同时出现的纤维成分也进一步增殖。由于纤维组织牵引和广泛缺血而出现的并发症如黄斑异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相继治疗措施(1)控制血糖,如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应同时治疗。

(2)激光治疗。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手段。通常选用氩激光,主要的治疗指征为:①中重度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②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③黄斑水肿。

(3)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重要手术指征有:①量多而迟迟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②黄斑前出血;③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④牵拉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⑤黄斑异位或牵拉性黄斑水肿;⑥进行性发展的纤维血管膜;⑦前部玻璃体纤维血管增殖;⑧虹膜红变、介质混浊等。

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由高血压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视网膜循环改变,不但反映了眼部病变,也为内科判断和处理高血压提供依据。

诊断依据

(1)有高血压史。

(2)眼底改变分4期:①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或粗细不均,动脉管壁反光增强。②视网膜动脉硬化。于动静脉交叉处有静脉受压现象,周边部的末梢动脉可呈铜丝状或银丝状。③视网膜动脉硬化并发视网膜病变。除有视网膜动脉硬化征象外,视网膜可有水肿、浅层片状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形成。④除视网膜动脉硬化并发视网膜病变外,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

治疗措施

(1)去除病因,降低血压,早期的眼底病变可逐渐消退。

(2)晚期视网膜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导致视盘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需广泛的视网膜光凝。

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往曾被称为Terry综合征或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但后者仅反映了该病的晚期表现。现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增生,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诊断依据

(1)早产儿、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或出生后接受过吸氧治疗的婴儿。

(2)根据眼底表现分为5期:第I期,血管化与非血管化视网膜之间存在分界线;第Ⅱ期,分界线抬高、加宽,形成嵴;第Ⅲ期,嵴伴有视网膜外纤维血管组织增生;第Ⅳ期,不完全视网膜脱离;第V期,漏斗状视网膜全脱离。

治疗措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6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对高危者应每周检查。在第Ⅱ~Ⅲ期可行激光或冷冻治疗,凝固无血管区。第Ⅳ~V期者,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视力。

八、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诊断依据

(1)患者多为健康中青年,单眼发病。

(2)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并可有视野中央暗影。视力下降常不严重,多在0.5~0.8之间。

(3)眼底检查可见早期黄斑中心凹反射弥散,典型者黄斑区视网膜呈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边缘有一反光轮。荧光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治疗措施

(1)该病有自限性,大部分患者可于3~6个月内自愈。

(2)缺乏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禁用糖皮质激素,否则可促使疾病复发。

(3)若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而渗漏点位于中心凹之外,可行激光光凝渗漏点。

九、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病因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是在多种有害因素如光损伤、环境影响、遗传因素和免疫功能失调等的长期作用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功能衰退所致。

诊断依据

临床分两型:萎缩型和渗出型。

(1)萎缩型:多为双侧病变,发病可先后。老年人的正常眼底多可见黄斑区的玻璃膜疣和色素紊乱,称为老年黄斑改变。玻璃膜疣有硬、软之分,前者分散分布,圆点状,淡黄色,边界清楚,多有较强的透见荧光;后者色暗,较大,大小不均,时常融合成片状,透见荧光弱。玻璃膜疣数量增加是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体征之一。

(2)渗出型:除了类似于萎缩型色素上皮改变之外,此型重要特征是色素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此期即可有新生血管渗漏,故患者除中心视力下降外,多有视物变形。大量的新生血管渗漏或出血可导致色素上皮脱离。有时渗液或出血可进入到视网膜下,引起神经上皮脱离。少数患者出血可进入玻璃体内。

治疗措施

无特效药物和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对于中心凹200微米以外的新生血管可用氩激光封闭,但可能复发。近年,视网膜下手术切除新生血管、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黄斑转位手术等均有报告,但疗效尚待评价。

十、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病理性分离。一般分为孔源性、渗出性和牵拉性3种。

(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发生在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间隙,使之相互分离。高度近视、眼外伤无晶状体眼、老年人和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等易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诊断依据

(1)患眼突然出现大量飞蚊、闪光感或幕状阴影,某一象限视野缺损,累及黄斑时中心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

(2)扩瞳检查眼底,可见玻璃体多呈尘埃样混浊,有色素颗粒,部分患者可伴不同程度的玻璃体积血。一般均能找到视网膜裂孔,1/2患者有2个以上裂孔,以周边马蹄孔和萎缩小圆孔多见,另可有巨大孔、锯齿缘离断及黄斑裂孔。裂孔以颞上、颞下居多,年龄大者多为上方马蹄孔,而年轻人多为下方变性小孔。

治疗措施

原则是手术封闭裂孔。根据病情选用巩膜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玻璃体手术等,使视网膜复位。

(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眼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无裂孔。

诊断依据

(1)症状主要为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

(2)眼底检查,脱离的视网膜光滑,体位改变时视网膜脱离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没有视网膜裂孔。

(3)有相应的眼部或全身疾病表现。

治疗措施

主要针对原发病。少数病例可试行视网膜复位手术。

(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增生性膜牵拉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病因多样,牵引力量主要来源于玻璃体内,如眼球穿孔伤、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静脉阻塞等。

诊断依据

多伴视力下降,玻璃体增殖条索牵引视网膜呈帐篷样隆起,帐篷顶即为牵引中心点。脱离的视网膜僵硬、发展慢,极少波及到锯齿缘。部分患者由于牵拉性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可迅速发展。

治疗措施

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仅局限于周边部,不发展,在积极治疗原发症前提下可密切随访。广泛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需玻璃体手术复位,同时治疗原发病。

十一、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病,以维生素A缺乏、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大多为少儿期起病,青春期症状加重。绝大多数双眼发病。

诊断依据

(1)维生素A缺乏,以后缓慢发展视野缩小,晚期呈管状视野。

(2)眼底三联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动脉一致性变细,视盘蜡黄色萎缩。

(3)有的在视网膜深层出现显著的白点,称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4)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测,光感受器功能不良。

(5)可并发白内障,有的伴青光眼。

治疗措施

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处理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

十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分为两型:

(1)遗传型,发病早,多为双侧,视网膜上可有多个肿瘤病灶,且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

(2)非遗传型,发病较晚,多为单眼,视网膜上仅有单个病灶,不易发生第二恶性肿瘤。

诊断依据

(1)50%患儿出现白瞳症,约20%的患者因肿瘤位于黄斑部、视力障碍而表现为内斜视或外斜视。少数有眼红痛及青光眼。

(2)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上有圆形黄白色隆起肿块,表面可有出血,或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肿瘤团块可播散于玻璃体及前房中,造成玻璃体混浊或在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肿瘤结节。肿瘤长大引起眼内压增高,引起青光眼。晚期,肿瘤穿破眼球壁,表现为眼球表面肿块或眼球突出等。肿瘤细胞可经周围组织蔓延,或经淋巴和血液转移,导致死亡。

(3)偶有表现特殊。如:①双眼RB同时伴发颅内肿瘤,称为三侧性RB;②遗传型患儿若干年后可发生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如骨肉瘤、纤维瘤,称为第二恶性肿瘤;③有的人也可能肿瘤自发消退或伴发良性视网膜细胞瘤。

(4)超声波、CT等影像学检查可分别显示眼内或眶内实质性病变、钙化灶及眶骨壁改变。

治疗措施

首先应考虑控制肿瘤生长、转移,挽救患儿生命;其次考虑能否保留眼球及有用视力。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发展的程度而定。局限于视网膜内的早期小肿瘤,可采用激光或冷冻治疗。中等大小但较局限者,可用敷贴器放疗。大多数情况下仍需采取眼球摘除手术。若肿瘤已扩散到眼外,可行化疗或联合放疗。

第十节 视神经病

一、视神经乳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急,视力突然明显减退,可有眼球痛或眼球转动痛。

(2)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应差。

(3)视野检查:周边视野缩小或有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

(4)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色潮红、稍隆起。视神经乳头附近视网膜血管扩张,可有水肿伴渗出或小片出血。若炎症持续较久,在炎症消退后,视神经乳头可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萎缩。

治疗措施

(1)部分患者不治疗可以自愈。寻找病因加以治疗,可提高药物疗效和预防复发。

(2)激素:选用糖皮质激素静滴、口服或球后注射。

(3)应用血管扩张剂。

(4)给予辅助药物,如维生素B,维生素B12、ATP、辅酶A等。

二、球后视神经炎

诊断依据

症状及眼部表现同视神经乳头炎,但眼底正常,后期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治疗措施

同视神经乳头炎。

三、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

诊断依据

(1)症状和眼部表现与视神经乳头炎基本相似,但视神经乳头色泽较淡,可伴原发病的眼底表现。

(2)视野检查:呈半盲或象限盲,与生理盲点相连。以水平性视野缺损最为常见。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病变早期,视神经乳头荧光出现延迟且减弱,视神经乳头四周有弧形或环形弱荧光区。

(4)颞动脉炎者,可有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升高。颞动脉活检为肉芽肿性炎症,有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治疗措施

(1)针对全身病治疗。

(2)应用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类药物。

(3)降低眼压,以相对提高眼灌注压。

四,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乳头水肿主要是由颅内病变所致的颅内压升高引起,其他原因有恶性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眼眶占位性病变、葡萄膜炎、低眼压等。

诊断依据

(1)早期对视力影响较小。若水肿波及黄斑或水肿持续较久者可有视力减退。

(2)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色泽较灰、隆起明显,视神经乳头表面血管怒张并呈爬坡状。

(3)视野检查:生理盲点扩大,视野向心性缩小。颅内占位病变累及视路其他部分者,可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神经乳头出现强荧光渗漏。

(5)伴有与病因相应的其他症状,如颅内高压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措施

针对颅内压升高的原发病因治疗。

五、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病变引起的轴突变性。

诊断依据

(1)视力减退,不能矫正。

(2)视野改变,其表现与病损的部位有关。

(3)色觉减退(先红后绿)。有时作为视功能损害的惟一依据。

(4)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色泽变白。

(5)有原发病的相应症状。

治疗措施

(1)详细询问病史和视野、头颅X线摄片等检查,必要时请神经科、内科会诊,力求明确病因,加以治疗。

(2)在早期或病情尚未稳定时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和B族维生素药物。

第十一节 屈光不正和老视

一、近视

当眼的调节作用完全处在松弛状态时,来自无限远或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经过屈光间质的折射作用聚焦于视网膜前面(在正视眼,焦点是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然后以分散的方式通过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朦胧圈,从而导致不清晰的物像,称为近视。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眼轴)过长,平行光线只能聚焦于视网膜前面。屈光性近视是屈光中间质的屈光力超过正常,因此平行光线仍只能聚焦于视网膜前面。

诊断依据

(1)近距离视物清晰,远距离视物模糊。配戴适度凹球镜片常能很好地矫正视力。

(2)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集合功能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3)轴性高度近视眼眼底检查常可发现视神经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和黄斑变性。

治疗措施

(1)验光配镜。

(2)配戴隐形眼镜。

(3)近视眼的手术治疗。

二、远视

当眼的调节作用完全处于松弛状态时,来自无限远或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经过屈光间质的折射作用聚焦于视网膜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朦胧圈,结果导致不清晰的物像,称为远视。可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轴性远视指眼球前后径(眼轴)过短,而眼屈光力正常,这是远视眼最常见的原因。屈光性远视指眼轴长度大致正常,但因角膜或晶状体前面弯曲度减弱,特别是后者,以致造成屈光力降低。

诊断依据

(1)视疲劳。在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不能持久,以致出现视物模糊、眉弓处胀痛和头痛等症状,经休息后症状常可消失。

(2)视力与远视程度及晶状体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是远、近视力皆正常(年轻或远视程度低者),或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较差(年龄较大或远视程度较高者),也可以是远、近视力都差(老年或远视程度很高者)。

(3)老视出现较早。

(4)前房较浅,易患闭角型青光眼。眼底形态正常或视神经乳头显得较小。

(5)可由于辐辏作用增强而导致共同性内斜视。

治疗措施

(1)验光配镜。

1)学龄前儿童的远视,程度低者(小于++2.0D)一般属于生理状态,可不必矫正);对伴有内斜视的远视,应尽早给予全部矫正,以矫正内斜视及防止形成弱视。

2)青少年的远视,凡出现视力减退、视疲劳或发生斜视(包括隐斜视)者,应予矫正。

3)成年远视者,应根据年龄和主觉接受程度而做相应的矫正。

(2)手术治疗,主要是角膜表面镜片术。

三,散光

正常角膜,特别是角膜的中央部,其弯曲度是接近球面的,即光线通过角膜时会像通过凸球面镜那样发生折射,而聚集于一点(焦点)。如果角膜在各条子午线的弯曲度参差不齐,有的子午线屈光力强,有的屈光力弱,那么光线通过角膜后就不可能聚集在同一点上,也就是不可能形成一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晶状体表面弯曲异常也可引起散光,但一般度数较低。

诊断依据

(1)视物模糊,远、近视力都差,但可通过小孔镜加适当提高。

(2)视疲劳,以远视散光者更为明显。

(3)除角膜弯曲度不一致外,其余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正常。

治疗措施

(1)规则散光可用柱镜片矫正。

(2)不规则散光可试用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四、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度数相差超过2.5D以上者通常会因融像困难出现症状。屈光参差者,度数较高眼常处在视觉模糊状态,容易引起弱视。

对屈光参差者进行屈光矫正时,需考虑矫正方法的视网膜放大率。若双眼视网膜像大小差异超过5%,则难以融像。

五、老视

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常于40岁以后开始。原有远视者可相应提早出现,原有近视者可相应推迟或不出现。

诊断依据

老视者的视力一般可不受影响,早期仅在阅读时需将书本放远,晚期则需要配戴凸球镜片才能进行阅读。未经矫正的老视可引起调节疲劳症状,如阅读时间稍久即感眼睛胀痛、视物模糊等。

治疗措施

(1)老视可通过凸球镜片加以矫正。

(2)配老视镜的原则:

1)配镜度数应为原有的屈光不正度数加老视度数。

2)配镜还应根据职业和个人习惯而适当灵活掌握,对配戴度数略作增减,以患者既能看清近物又感到舒适为度。

第十二节 斜视和弱视

一,隐斜

双眼注视时不出现眼位偏斜,双眼注视状态被干预时出现偏斜,称为隐斜。如果将一眼遮住,另一眼注视,被遮的一眼即刻偏斜,除去遮盖,则被遮眼恢复正位。如果遮眼开放后眼球从内侧转动到中间是内隐斜,从外侧转动到中间是外隐斜,从上方转动到中间是上隐斜。用隐斜计检查或用梯形三棱镜结合遮盖法检查,可测出隐斜的度数。

诊断依据

(1)常伴不同程度的视疲劳。

(2)内隐斜者常有远视性屈光不正,外隐斜者常有近视性屈光不正。有的患者伴弱视。

(3)用隐斜计或遮盖法检查可明确。

治疗措施

(1)屈光检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

(2)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二、共同性斜视

(一)共同性内斜视

双眼注视同一目标时,其中一眼的视轴表现不同程度的内斜现象。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不能双眼单视,没有正常的立体感觉。

(1)单眼内斜视:因两眼视力相差甚悬殊,故经常用视力较好的一眼进行注视,视力差的一眼变为内斜。

(2)交替性内斜视:因两眼视力大致相等,两眼可随意交替为注视眼,有时右眼内斜视,有时左眼内斜视。

诊断依据

(1)眼位有向内偏斜。

(2)单眼性内斜视。例如右眼是表面不成内斜的注视眼,左眼是非注视的斜视眼,用遮盖法遮住右眼,则左眼可从内侧向中间移动到正位,当去除遮盖,左眼又立即恢复到内斜位。

(3)交替性内斜视。例如右眼注视时左眼成内斜;用遮盖遮住右眼时,左眼变成注视眼,右眼成内斜;去除遮盖,右眼仍为内斜,左眼仍为正位。如遮盖左眼,右眼又成注视眼变为正位,左眼成为内斜;去除遮盖,右眼仍为正位,左眼仍为内斜。

(4)用角膜映光法、遮盖结合三棱镜法测定内斜视度数,也可用同视机、视野计测定内斜视度数。

(5)常有中等度或以上的远视。

(6)眼球运动正常。

(7)在眼球各个不同的运动方向,其斜视角基本上是相同的。

治疗措施

(])对小于3岁的婴幼儿患单眼性共同性内斜视,可用1%阿托品油膏涂注视眼,每天1次,使注视眼视力模糊,强迫斜眼看东西,一直到患儿肯验光戴眼镜为止,以预防主斜眼演变成弱视。

(2)到2岁半或3岁左右,用1%阿托品扩瞳并验光,将远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做完全矫正。远视性屈光完全矫正后,调节能得到放松,并能提高视力,因此调节性内斜视的内斜位可以得矫正。

(3)戴镜3个月后检查视力,如有弱视,必须治疗弱视。弱视治疗好后再用同视机训练融合力及立体视觉功能。

(4)如戴3个月后斜视好了一部分,如原来内斜30°,戴镜后尚有15°,表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必须用手术治疗余下的15°内斜。手术前同样要训练弱视,手术后训练双眼视觉,并仍需戴镜,但度数可适当减低。

(5)如果戴镜3个月后内斜视不能矫正,表示是非调节性内斜视,必须早期手术做内斜视矫正。如有弱视,手术前同样要先治疗弱视,术后训练双眼视觉功能。

(二)共同性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指双眼注视同一目标时其中一眼的视轴表现不同程度的外斜现象。共同性外斜视大多是交替性外斜视。

诊断依据

(1)眼位有向外偏斜。

(2)用角膜映光头法、遮盖结合三棱镜法、同视机或视野计测定外斜视度数。

(3)眼球运动正常。

(4)在眼球各个不同的运动方向,其斜视角基本上是相同的。

治疗措施

(1)对原发性共同性外斜视的患儿,要用同视机做融合训练;少数有弱视的患儿则先进行弱视治疗,再做融合训练,然后在融合训练的基础上做视觉训练,才能使外斜视获得功能性痊愈。

(2)有外斜视同时有近视的患儿,一定要扩瞳验光配戴充分矫正的近视眼镜,这样一部分患儿的外斜视可得到矫正。如戴近视眼镜3个月后外斜视没有得到矫正,就要手术治疗矫正外斜位,术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

(3)对继发性外斜视的患儿,要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如有弱视,术前进行弱视训练,术后再做双眼视觉功能训练。

三,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由神经或眼外肌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以神经病变较为常见。其原因为:①炎症或中毒,如某些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或化学中毒等;②脑血管硬化或意外、多发性脑硬化等;③颅内肿瘤压迫或直接侵犯神经;④外伤。

诊断依据

(1)斜视后天发生,伴以复视及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紊乱等症状。

(2)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斜视角随眼球转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而逐渐增大。

(3)第二斜角大于第一斜角(以不斜眼做固视,主斜眼偏斜的角度称为第一斜角。以主斜眼做固视,主斜眼变正位而不斜眼偏斜,这一偏斜角度称为第二斜角)。

(4)通过眼球运动或复视检查可确诊麻痹的眼外肌。

治疗措施

(1)通过神经科会诊或鼻咽检查、内科会诊以寻找神经麻痹的病因,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

(2)病因一时不能明确者,可使用维生素Bl、维生素B12血管扩张剂及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

(3)经上述治疗半年以上未见好转时可考虑手术矫正。但若麻痹眼视力已趋减退,可酌情提前手术。

四、弱视

眼球无器质性疾病,屈光矫正视力达不到0.8称为弱视。弱视可分:重度弱视(视力小于0.2);中度弱视(视力为0.3~0.5);轻度弱视(视力为0.6~0.8)。

诊断依据

(1)斜视性弱视。当一眼发生斜视后可引起复视,使视力混淆,因此患者常感到非常不舒服。为了取得舒服的视力,大脑中枢就主动将斜视眼视力抑制,时间一久就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有较高的远视、近视、散光,因此外界物象的焦点不能准确地落在黄斑区中心凹,所以中心凹视锥细胞不能受到很好的刺激而引起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为婴幼儿视觉尚未发育成熟时,因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上睑下垂等原因遮挡了瞳孔,使黄斑不能得到足够的光刺激而未能充分地参与视觉发育过程所造成的弱视。这种弱视患者不仅视力极度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4)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两眼屈光度相差3D以上,使两眼视网膜上的影像大小相差超过6%,这样两个大小不同的物像在大脑难以融合,结果将一个过大或一个过小的物像加以抑制,时间一久就形成弱视。

(5)先天性弱视。原因不明,可能为患者的视神经细胞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治疗措施

(1)屈光矫正。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配戴度数准确的眼镜是治疗弱视最基本的方法。

(2)遮盖疗法。这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弱视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治疗方法是两眼戴矫正眼镜后遮盖视力好的眼睛。可在眼镜片上贴一块黑色纸片,或用纱布块将一眼包住,前者容易偷看,以后者的疗效确实可靠。视力好的眼睛被遮住后,强迫弱视眼看东西,弱视眼因经常使用、得到锻炼而提高了视力。

(3)此外还有红胶片法、光栅刺激疗法、后像镜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等。

五、眼球震颤

两眼不随意地往返颤动称为眼球震颤。

诊断依据

眼球震颤是一种具有复杂神经联系的临床现象,其诊断除依据眼部的表现外,尚需进行内耳前庭及小脑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治疗措施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

第十三节 眼眶病

一,眶蜂窝织炎

眶蜂窝织炎为眼眶内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诊断依据

(1)眼球向正前方高度突出;眼睑红肿;球结膜高度水肿,突出于睑裂外;眼球运动受限或固定;眼眶疼痛和压痛。

(2)严重者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静脉怒张、视力减退。

(3)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4)感染向颅内扩展,可造成海绵窦血栓、脑膜炎、脑膜脓肿或败血症,危及生命。

治疗措施

(1)尽早采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眼局部使用抗感染滴眼液,涂眼膏保护暴露的角膜。

(4)如炎症化脓局限,形成眶内脓肿,可在最明显处切开引流。

(5)若并发海绵窦血栓,应按败血症的治疗原则进行抢救。

二、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是原发于眼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因其临床症状类似肿瘤,组织学表现属于特发性炎症,因此称为炎性假瘤。

诊断依据

(1)起病急,但发展缓慢,可反复发作。

(2)眼突发生前常有眼睑和球结膜红肿及眼痛史。

(3)眼球向正前方或向一侧突出,常伴有复视。早期即可有眼球运动障碍,晚期眼球可完全固定。

(4)眶内可扪及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常有压痛。

(5)眼眶X线检查可显示眼眶轻度扩大,眶骨吸收或增生,鼻旁窦可有炎症改变。CT检查可见肿块边缘模糊,眶内软组织呈弥漫性肿大。

(6)试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常可使症状及突眼明显减退。

治疗措施

(1)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以及有全身疾病禁用者,可采用抗代谢药物。

(3)手术治疗。炎性假瘤多为弥漫性生长,无明显界限,故手术不易彻底,且易伤及眼外肌,造成眼球运动障碍,故应慎重对待。但若肿块局限,边界较清楚,则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4)X线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炎性假瘤。

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Graves眼病、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的眼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双眼患病者多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女性多见;单眼患病者多无甲状腺功能障碍,无明显性别差异。

诊断依据

(1)眼睑退缩和迟落。

(2)眼球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

(3)眼外肌过度肥大压迫视神经,造成视功能损害。

(4)眼睑闭合困难,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5)影像学检查见眼外肌肌腹肥大。

治疗措施

(1)有甲亢者,先行内科治疗。

(2)滴抗生素眼药水和涂眼药膏保护角膜。

(3)对进行性突眼者,应以大剂量激素治疗,控制其发展。

(4)眼位偏斜已稳定半年或半年以上,可行眼外肌手术来改善复视。

(5)出现压迫性视神经病变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在甲状腺功能控制的情况下行眼眶减压术。

四、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胚胎期表皮外胚层植入深层组织形成的囊肿。

诊断依据

(1)发病多为青少年。

(2)囊肿多位于骨缝附近,尤其好发于眼眶外上缘。

(3)皮下常可扪及表面光滑、有弹性的球形隆起。

(4)B超检查可见高回声的囊壁内有液性暗区。CT检查显示病灶处眶骨凹陷、扩大,为负CT值区。

治疗措施

手术完整摘除囊肿,勿使囊壁残留,以免复发。浅层的囊肿,手术多无困难,眶深部的皮样囊肿常需做外侧开眶术。残留囊壁应以石炭酸腐蚀后冲洗吸尽,以免复发。

五、视神经胶质瘤

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2)病程缓慢,常以视力下降甚至丧失首诊。

(3)眼球向正前方突出,眼底视神经乳头苍白、萎缩。

(4)CT检查见视神经梭样增粗。

治疗措施

治疗观点不统一,应综合考虑手术、放疗或随访。

六、脑膜瘤

诊断依据

(1)中老年女性多见。

(2)慢性、进行性眼球突出,视力丧失。

(3)视神经乳头苍白、萎缩,睫状血管形成。

(4)CT表现因肿瘤起源部位不同而异。

治疗措施

治疗难度大,易复发,应尽可能完全切除,必要时需做眶内容摘除术,结合放疗。

七,横纹肌肉瘤

诊断依据

(1)10岁以下儿童多见。

(2)起病急,发展快,早期转移,病死率高。

(3)以眼球突出与眶缘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眼球运动障碍,结膜水肿,上睑下垂,有眼底压迫征象,类似眼眶炎症的外观。

治疗措施

目前强调综合治疗。手术尽可能多地摘除肿瘤,术前、术后结合化疗。

第十四节 眼外伤

一、概述

眼外伤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单眼。患者多为男性、儿童或青壮年人,后果严重。按致伤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类,前者包括钝挫伤、穿通伤和异物伤等;后者有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称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有入口和出口的损伤,称贯通伤。异物引起的外伤有其特殊性,称眼内异物。钝器所致的眼球壁裂开,称眼球破裂。复杂性H艮外伤往往有多种眼内结构损伤。外伤后的并发症,如眼内炎症、感染、眼内细胞过度增生,可造成更大危害。

二,眼部创伤

眼球及其附属器因受外力或锐器如刀、剪、针等的损害,使其组织遭受破坏,统称眼部创伤。包括眼睑裂伤、球结膜裂伤、泪小管断裂、角巩膜穿孔伤等。眼睑、结膜伤口应予清创缝合。

角巩膜穿孔伤

诊断依据

(1)有锐器外伤史,伤后有畏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

(2)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

(3)角膜或巩膜有穿孔伤口。小的伤口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大的伤口常伴有眼内容如葡萄膜、晶状体、玻璃体等脱出。

(4)由于房水外流或眼内容脱出,故眼压降低。

(5)角膜穿孔时前房变浅或消失,可伴有积血。巩膜穿孔时前房可加深。

(6)角膜穿孔伤常致晶状体损伤,引起外伤性白内障。

(7)瞳孔变形或偏位。

(8)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

(9)眼内感染,前房积脓或眼内炎。

治疗措施

(1)伤口小于3毫米,对合齐,无虹膜组织嵌顿或脱出时,可不需缝合。伤口大于3毫米,起翘不平,或有组织脱出者,应予缝合。

(2)在伴有外伤性白内障情况下,一般先做伤口修补手术,10天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如前房内皮质脱落较多,则在伤口修复时应适当做前房冲洗。

(3)使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尽量将瞳孔放大,防止虹膜后粘连。

(4)术后常规用抗生素和激素静滴2~3天。

(5)眼内感染时按眼内炎治疗。

(6)在穿孔性外伤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以及后来的随访期间,都需要密切注意交感性眼炎发生的可能性。

三、眼部钝挫伤

眼球受到钝器打击引起的损伤称为眼钝伤。常见的钝器有皮带、梭子、大的金属块、高压液体和气浪冲击、拳击、球类、弹弓、泥块、砖头等。

(一)眼睑皮下淤血和气肿

诊断依据

(1)眼睑皮下青紫、肿胀,睁眼困难。

(2)眼眶内侧壁较薄弱,眼睑钝伤常导致筛窦纸板骨折,窦内气体进入眼睑皮下,常在用力擤鼻后发生,触之有捻发音。

(3)X线检查可见筛窦纸板骨折和皮下气体。

治疗措施

(1)轻度皮下淤血,一般都可自行吸收,无须治疗。

(2)眼睑血肿伴有气体时禁忌擤鼻,必要时可用绷带加压包扎1~2天,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结膜下出血

诊断依据

(1)结膜下有色调均匀、边界清楚的红色斑。

(2)出血多时球结膜呈紫红色隆起,一般在1~2周后自行消退。

治疗措施

(1)少量出血时无须特殊处理。

(2)出血量多时先冷敷,1~2天后再做热敷。

(三)角膜水肿和层间裂伤

诊断依据

(1)轻者角膜上皮擦伤,荧光素染色呈阳性。

(2)重者角膜基质水肿增厚,后弹力膜皱褶。

(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伤口深达基质层,有些可表现为瓣状撕裂、伤口斜行,一边可掀起。

(4)患者可有畏光、流泪、疼痛、睫状体充血及视力下降等症状。

治疗措施

(1)上皮擦伤,局部滴抗生素滴眼液,涂眼药膏包扎,或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

(2)角膜基质裂伤,伤口水肿、翘起,可加压包扎,直至伤口闭合为止。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和激素,以防止感染。

(3)如有瓣状撕裂伤口且较大,需做角膜缝合,并加压包扎。

(4)角膜基质水肿、混浊,后弹力膜皱褶,可局部滴用和口服激素,以促进水肿吸收、消退。

(四)虹膜睫状体挫伤

诊断依据

(1)虹膜根部离断和瞳孔形态异常。

(2)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轻者表现前房闪辉和细小的角膜后沉着物。重者可有渗出反应,并伴有眼压降低或升高。

(3)挫伤性房角后退和小梁网损伤。

治疗措施

(1)虹膜根部离断较大者,出现双瞳孔、单眼复视时,可行虹膜根部离断修补术。

(2)有外伤性虹膜炎时可局部滴用和口服激素和吲哚美辛(消炎痛),能减轻前房反应。

(3)由于房角受损引起眼压升高,先用药物保守治疗,如药物不能控制,视功能受损害时,考虑手术治疗。

(五)前房积血

诊断依据

(1)少量出血时房水清晰度减低,房水闪辉阳性,虹膜表面和角膜内皮可见血丝,前房少量积血。

(2)大量出血时,前房可充满新鲜血液,常发生于伤后2~5天。如有反复多次出血,称继发性出血。出血呈暗红色或黑色,眼内压升高,同时伴头痛、恶心、呕吐、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

(3)前房充满积血,继发青光眼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角膜血染。

治疗措施

(1)取半卧位,双眼包扎,使血液沉积于前房下方,不致遮盖瞳孔,并防止眼球过多活动而继发出血。

(2)适当使用止血药。

(3)一般情况下不缩瞳亦不扩瞳。

(4)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时,先用药物保守治疗。如出血过多而继发青光眼,经药物治疗3~5天后未见吸收者,应及时行前房切开放血术。

(六)晶状体挫伤

诊断依据

(1)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发生较迟,发展缓慢。轻者前、后囊出现散在点状或片状混浊;重者混浊继续增加,导致全混。

(2)晶状体脱位。

治疗措施

(1)晶状体全部混浊时,应手术摘除晶状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或超声乳化术等,视情况植入人工晶状体。

(2)晶状体脱位,若无严重视力障碍、虹睫炎或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者可不治疗。

(七)玻璃体混浊和积血

诊断依据

(1)玻璃体混浊和积血。由于睫状体和视网膜脉络膜出血和炎性渗出物进入玻璃体内,导致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和积血。

(2)玻璃体疝。常见于晶状体脱位处玻璃体疝入前房。疝入量多时可以堵塞瞳孔和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如玻璃体长期与角膜内皮接触,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

治疗措施

(1)玻璃体积血和混浊可先采用药物治疗以促进吸收,如维生素C、安妥碘、透明质酸酶、尿激酶、平地木散等。

(2)大量积血估计难以吸收者,在2周至1个月内行玻璃体切割术。

(八)视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挫伤

诊断依据

(1)视神经挫伤,通常视力完全丧失。

(2)视网膜震荡伤,在后极部出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视力下降。一些病例在3~4周水肿消退后,视力恢复较好。有些存在视网膜坏死,黄斑部色素紊乱,视力明显减退,称为视网膜挫伤。

(3)脉络膜破裂,多为于后极部和视盘周围,呈弧形,凹面向视盘。伤后早期破裂处常为出血掩盖。出血吸收后显露出黄白色瘢痕。

治疗措施

(1)口服或静滴糖皮质激素。

(2)口服或静滴血管扩张剂。

(3)肌注维生素Bl、维生素B12、ATP等。

(九)眼球破裂伤

诊断依据

(1)伤口较大,多发生于上方角巩膜和内、外直肌附着处等巩膜薄弱部位。

(2)晶状体、葡萄膜及玻璃体等眼内容大量脱出,前房变深。

(3)眼内大量出血,以致眼底检查看不见。

(4)眼压低,眼球可变形、塌陷。

(5)视力急剧减退至光感或无光感。

(6)由于球结膜弹性好,破口常隐蔽在球结膜下,表现为结膜下浓密的积血。由于眼内容大量脱出而呈暗红色隆起,该处常为巩膜伤口破裂处。

治疗措施

根据伤口探查情况,有视功能者应尽量修补缝合并Ⅱ期玻璃体切割手术;如确实无法恢复视功能,眼球已变形者,应劝说患者同意行眼球摘除术。

四、眼部异物伤

(一)结膜异物

结膜异物常黏附在上睑结膜上,尤其在睑板下沟的部位,故必须翻转上睑进行检查。较大的异物可附着于上穹隆部结膜内,故检查时应充分暴露穹隆部。

治疗措施

用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揩除。多而小的异物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再揩除残存的异物。

(二)角膜异物

角膜异物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金属性异物多见于工业性外伤,植物性异物常见于农业性外伤。

诊断依据

(1)有异物入眼史。

(2)有角膜刺激症状。

(3)结膜充血,角膜表面有异物,细小异物需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铁屑在角膜表面停留数小时后即可形成锈圈或锈斑。

治疗措施

(1)表面异物可用蘸以生理盐水的棉签揩除。

(2)如为较深的异物,先滴1%丁卡因做表面麻醉,再以注射针头或异物刀剔除。

(3)滴抗生素眼药水,晚间涂抗生素眼药膏。

(三)眼内异物

金属异物或边缘锐利的异物向眼球高速冲击,经常能穿透球壁进入眼内。眼内异物除造成眼内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外,尚可引起细菌感染及化学性反应,导致视力严重减退。

诊断依据

(1)病史。多数有敲击金属物质或石块等病史,爆炸伤史,常有异物弹人眼睛的感觉。少数患者可无典型的外伤史,需详细询问受伤过程,才能找到外伤线索。

(2)检查。

1)异物入口。常可在角膜或巩膜上找到穿孔的伤口或瘢痕,必要时应借助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详细检查。

2)异物。异物穿入眼球时,所经路上的组织常遭受损伤。根据眼内组织病损部位常可找出异物的径路,并在其径路的尽端或其下方找到异物。

(3)并发症。若发现原因不明的单眼性白内障、瞳孔散大、反复发作的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并发铜、铁质沉着症,则应高度怀疑眼内异物存在的可能。

(4)眼眶X线或CT检查可发现异物。

治疗措施

(1)任何性质的眼内异物,原则上均应取出。有时由于异物位置特殊(如靠近视神经旁)或异物为非磁性,在取出时可能严重破坏眼球组织,这种情况下必须慎重衡量手术的利弊因素后再作决定。

(2)磁性异物一旦确诊,必须及早取出,如有炎症发生,更应分秒必争,尽快取出。部分后极部磁性异物、球壁异物和非磁性玻璃体异物必须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

(四)铁质沉着症(铁锈症)

铁质异物进入眼内,在组织内逐渐被氧化生成氧化铁(铁锈)。铁锈与组织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含铁蛋白质,沉着在组织内。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对铁质沉着最敏感。临床可见角膜周边基质层铁沉着;虹膜呈棕色;晶状体前囊下出现棕色颗粒,皮质混浊并呈弥漫的棕黄色;玻璃体液化,呈弥漫的棕黄色;视网膜发生变性萎缩。应尽早取出异物。

(五)铜质沉着症(铜锈症)

纯铜(含量≥85%)有特别毒性,引起急性铜质沉着症和严重炎症,需要立即摘除。若铜为合金(含量<85%),则会引起慢性铜质沉着症。典型表现为角膜周边部后弹力层受累;虹膜呈黄绿色;晶状体前、后囊下皮质及后囊表面呈现黄绿色细点状沉着物,晶状体典型改变为葵花状白内障;玻璃体混浊,条索形成;视网膜血管上和黄斑区有金属斑。金属弥散后,摘除异物不能减轻损害,故应尽早取出异物。

五、眼化学伤

可分为酸性化学伤和碱性化学伤。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与组织接触后,仅使组织蛋白质凝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酸性物质向深部组织渗透、扩散,故灼伤病变一般比较局限。

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石灰、氨水等与组织接触后,可溶解脂肪和蛋白质,因此易向深部组织渗透,有扩散趋势,伤势常较严重。

诊断依据

(1)常有明确的化学外伤史。伤后常因疼痛流泪、眼睁不开、视物模糊而立即就诊。

(2)眼化学伤的损伤程度与预后决定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渗透力及化学物质与组织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预后越差。

治疗措施

(1)现场抢救,分秒必争,就地取材,进行彻底冲洗,自来水、井水、河水均可。也可以将整个面部浸入水中,连续做开眼、闭眼动作,使化学物质充分稀释清除。结膜囊冲洗务必彻底,角膜、结膜、穹隆部必须在充分暴露状态下进行冲洗。如有化学物质留在结膜囊中,应予彻底清除。

(2)结膜苍白、角膜混浊范围大者,需将球结膜做放射状剪开3~4处,在结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以便清除渗入结膜下的化学物质。

(3)结膜下注射中和剂。

(4)结膜苍白者,可在球结膜下注射血管扩张剂。

(5)重度灼伤,用1%阿托品扩瞳,每天3次,防止虹膜后粘连。

(6)防止感染。如有穿孔或眼内感染时,以局部用药为主,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药膏,每天3~4次,包扎患眼。

(7)使用激素可以减轻初期角膜及虹膜睫状体炎症反应和刺激症状。激素用量根据不同的病情而采用静滴、口服,局部滴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但应注意在角膜创面愈合后荧光素染色阴性时才可用,以减轻角膜混浊及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8)伤眼的护理很重要。对有眼球粘连或可能发生粘连的患者,每天换药时用玻璃体棒插入上、下穹隆部进行分离,擦净分泌物,多涂眼药膏,或用亲水性软性接触镜衬人睑球之间,以防止粘连。

(9)结膜、角膜大片坏死者,可将坏死组织切除,做结膜移植和角膜移植。

六、电光性眼炎

紫外线照射后引起角膜和结膜浅层炎症反应,俗称电光性眼炎。

诊断依据

(1)有一段潜伏期(3~8小时)后再出现症状,故白天工作后常于夜间发病。

(2)先有异物感,然后发生剧烈眼刺痛、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并伴头痛。

(3)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水肿,可伴有细小密集的角膜上皮剥脱。

治疗措施

以止痛、防止感染、减轻眼睑痉挛、促进角膜上皮恢复为原则。

(1)急诊时间可滴1%丁卡因1~2次止痛,不宜过多。涂抗生素眼膏以防感染。

(2)冷敷,避免光刺激。

同类推荐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小便不通、新生儿脐患、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新生儿破伤风、小儿白喉、百日咳、小儿结核病、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脊髓灰质炎、小儿麻诊、水痘门、猩红热等内容。
  •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前列腺炎症状繁多、轻重不一,故有学者称其严重的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前列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也悄悄地蛀蚀着他们的家庭。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主要包括导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 华佗神方治百病

    华佗神方治百病

    全书涉及到病理、诊断、临症、炼药、养性服饵以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耳科、鼻科、眼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结毒科、急救科、治奇症、兽医科等各种常见病症的证治与方药,并有经验秘方,累计数干余方。其用药简便廉验,功于实用,实为一部简便实用的中医临症方书。 家庭生活必备书,处方用药好良师,全书涉及到病理、诊断、临症、炼药、养性服饵以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耳科、鼻科、眼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结毒科、急救科、治奇症、兽医科等各种常见病症的证治与方药,并有经验秘方,累计数干余方。其用药简便廉验,功于实用,实为一部简便实用的中医临症方书。
热门推荐
  • 无序战争

    无序战争

    在越南一座小城熊熊燃烧的废墟上,吴天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命运。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是金钱,权力,美女,永生还是异能?没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也没有人关心。在北极的寒风中,人类伪善的一面开始破裂……在美国的一个地下黑市,美德已无处遁形……在雇佣兵的一声声枪鸣中,人性早已不复存在……两个人种,为了利益,放弃了所有的爱和信仰,刀刀见血,枪枪夺命。每个人的眼睛都已充血膨胀,为的是那无穷的力量!这里没有秩序,有的,只是无尽的欲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统神界

    一统神界

    擂台风雨吹,而我独站其上。双手举旗。一举“东方不败”一举“但求一败”无视众人眼光,我呐喊一声:还有谁?一拳五神,悍勇狂虐宙斯,最终一统神界。(双休不更,谢谢)
  •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她是欧洲黑道之王,统治着暗夜下的西欧。他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跨国公司的总裁,统治着属于他的商业帝国。当她遇上他,强者相撞,势均力敌。一纸契约,一夜欢愉。最后她却决然离开。三年后,她携天才宝贝强势归来,重新走进他的世界。他发誓,这一次,一定要把她绑在他身边,再也不让她离开“女人!你跑不掉了。”(男强女强,一对一,有兴趣的书友请跳坑啊!)
  • QQ爱之一个人的独角戏

    QQ爱之一个人的独角戏

    前世的爱恋今生的轮回你已不在记得我是谁?我默默的看着你默默的爱你心中一片凄凉....
  • 十年回眸不再见

    十年回眸不再见

    没有什么比青涩年华时收到的表白更值得珍惜和铭记在心的了,它也许和爱情无关,它是清澈的美好,没有任何杂质。因为你穿着干净的衬衫,笑容灿烂,我喜欢你;因为你抬眼时露出的明眉善目,我喜欢你,因为那天撞到一起,你白裙长发,我喜欢你;因为我们居然如此的志趣相投,我喜欢你。也许并没有什么因为,只是恰好青春,恰好有你。
  • 神魔圣诞

    神魔圣诞

    我是死亡的顽石,天生灵智的不幸之人,当世界树枯萎就是我牺牲自己的时候了,可我不甘心……走向孤寂的王座前,我的老师同学都已成我脚下的基石,生死间,我只能独坐王座千年……
  • 请救救这个世界吧师兄

    请救救这个世界吧师兄

    重生到这个美好的世界,认识那么多亲人与朋友。更是认识了他,那个对于我来说处在世界顶端,只能仰望,却永远摸不到的人。我并不适合他的世界,可是还是不由自主的爱上他了,控制不住,而他也给了我最要想的回应……,因此这么美好的世界怎么可以就此消失呢,但令我想不到的却是他的身份……,带给我这么大的绝望……
  • 夙夜九幽

    夙夜九幽

    九禁不止,诛邪不灭!一朝禁破,万恶丛生!村里有个禁忌,每当夜幕降临,夕阳西下之时,每人必须各自归家,不得外出......(本书由方月天行工作室统筹,书肉传奇版权)
  • 西游妖记之小钻风

    西游妖记之小钻风

    一只搅浑了西游本来就浑浊的水的一只小妖,小钻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