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场上局面时刻变化,难以捉摸,在双方的辩论过程中,对方难免存在漏洞,如能及时抓住,采用适当的反诘方式巧妙反击,将轻松获胜。
具体说来,反诘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肯定式反诘
肯定式反诘就是不直接,而以反问的形式,肯定或强调自己的观点。通常,这样比直截了当地说出己方观点更有力量。
(2)否定式反诘
否定式反诘就是用反问的形式,否定对方的观点。这样既增强了自己的语势,更使辩论语言不显得过分呆板。
(3)强击式反诘
强击式反诘就是反问的语气坚决强硬,攻击力强,适用于敌我双方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不容许有丝毫的软弱与让步。
有些人在辩论过程中,讲不出什么实在有说服力的道理,只是闪烁其词,进行诡辩。对此我们要善于识破,拆穿其荒谬的底牌。如何识破、拆穿?细分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
①根据其诡辩中对事实的忽略,列举铁的事实,驳倒诡辩,言之确凿,雄辩有力,足以论证一个国家是否对外扩张和这个国家的人口多少并无必然联系。面对某种诡辩,只要列举出其结论相反的事实例证,其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②找到其语言中违反逻辑之处,利用逻辑方法进行反驳的手段有许多,这要看对方违背的是哪一条,就用相应的一条去拆穿。如利用假言判断也可以攻克难题。
既然对方提出的是个怪问题,你用直言判断,肯定解答不了;只有用假言判断,才能给自己插上智慧的翅膀。其他的逻辑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就可以了。
③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采用喻仿式、比仿式和仿体式各种方式,这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论是哪一种都要抓住诡辩推论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然后选取另一类可以与之相喻仿照的事物加以推论,得出一个能给诡辩者以某种损害的结论,从而产生反难或反责的效果。这种技巧的要点是:选择与诡辩者有利害关系的事例,采用诡辩者使用的方法解析事例,或是以意外的可感性活动使诡辩者受责犯难。
这是一种仿体式的反诡辩技巧,兼有表演性,能在行动上给诡辩者以嘲弄,从而诱使他发问,向你设下的实际是他自己设计的圈套,伸出他的脖子,使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得不放弃诡辩,采取老实的态度。因为逻辑是他的逻辑,事实是他的事实,由此推出的结论,他只有接受。
④批驳引用名言的诡辩
名言很多,很容易被诡辩者利用作为他们的招牌,当诡辩者引用名言的时候,其拆穿反驳的方法大体上还是上面所谈的几种方法。
诡辩者引用名言,往往有一种“拉大旗作虎皮”,显示自己与名人和真理站在一起的架势,容易使人“措手不及”,一时难以应对。其实,冷静一想,名言的使用场合不同,其含义也是不同的,可以用许多招数予以拆穿驳倒。
a例证法
名言往往是在一定情况下或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真理性是相对的。诡辩者引用名言往往脱离实际,你可以指出这一点,但某名言的背景情况不太容易一下子说清楚,所以最好以事例来论证其引用的片面性。如有段时间教育界强调智力开发,有人就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当然是指只重传授知识而轻视想像力培养的教育弊端而说的,并不意味着知识丰富不重要。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都是既丰富知识又发展想像力,使其相得益彰的结果。这就有大量的事例可以反驳诡辩者对名言的引用,证明这种引用是站不住脚的。
b辨析法
诡辩引用名言归根到底是对名言的曲解和滥用。有时候,我们只要对名言本身的词语加以辨析,就可以看出名言不足以证明诡辩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c顺意法
迟到者不接受批评,反而诡辩说:“我不过是睡觉睡过了头,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呀!列宁不是说过嘛,不会好好休息也就不会好好工作呀!”你可以说:“不错,列宁是说过这话。但他难道说过,为了休息好可以耽误工作时间的话吗?”如此顺意反诘,使其无法再狡辩,只好低头认错,甘心受罚。
d针锋相对法
这种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一种。这就是说,当诡辩者引用名言佐证时,你也引用名言来论证反驳。
e极端法
有些思想僵化的人曾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类的话来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那你可以告诉他:为了避免“人满为患”,做出无私奉献,请您来个安乐死吧。这里虽然是说笑话,却是把问题推至极端,揭穿了诡辩者的论点是荒谬的,在极端情况下不攻自破。反诘的妙用无穷,只要灵活运用,就能战胜对手,获益良多。每个人都应当对反诘的技巧加以掌握。
反击对手绝不仅仅是嘴上的功夫,它需要以对对方所谈论内容的熟知为基础,对事情变化敏捷的反应和应对为依托。口若悬河未必能解决问题,注意轻重的几句话可能就让危机消弭于无形。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争端,这些争端以常法去解决往往不能轻易解决,这时候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说法,让对方想争也争不起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