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智慧:
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真正能达成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要压制,而是要让它们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牢骚法则告诉我们:善于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也要善于引导别人将牢骚发泄出来,这样,自己工作才能愉快,而为你工作的人也将有更高的效率。
人们常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意思是十件事里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的事。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抱怨,也时常会见到周围的人发牢骚。但是,问问自己,你愿意和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相处吗?所以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即使有太多的不满,也要切忌到处发牢骚。
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相处,太多的牢骚只能证明能力的不足,无法解决问题才会将一些不顺利归因于各种客观因素。若是上司看到整日哼哼唧唧的下属,也会认为他做事太被动,难以托付重任。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怎样疏导自我,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繁琐的工作呢?
首先要学会反思自己。小王出来打工时,和其他的业务员一样拿着低薪水和不稳定的提成,每天都很辛苦。他拿着第一个月工资回到家向父亲抱怨:“公司的老板太抠门,给我们这么低的工资。”慈祥的父亲并没有问具体数字,而是问:“这个月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你拿的工资是否和你为公司的创造相称呢?”从此,他再也没有抱怨过,既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自己。更多的是勤奋的工作,两年后他被升为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工资待遇提高了很多。
对于分内的事,总是逃不过要去做,既然不管心情如何,工作迟早都要做,叫苦不迭只能叫人心生不快。用发牢骚的功夫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对一家美国企业的进行过一次“谈话试验诊治”。这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企业在芝加哥郊外,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都很完全,福利做得也相当不错。但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却并不高。梅约深入员工中间,发现很多员工有牢骚。梅约于是采用“谈话试验”法,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员工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就高涨了,工作效率也大为提高。
所以当你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时,能够疏通员工的牢骚情绪,势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牢骚法则实际上说的就是一个“堵”与“疏”的问题。这就像一个水池一样,当流通不畅,慢慢的就会堵住了,水从上边满出来了。当流通顺畅时,杂质就随下水流走了,水池就不会堵了。不让职工发牢骚,职工的不满情绪无法发泄出来,就会导致一是公司死气沉沉,如死水一潭,没有活力。并且一旦不满情绪爆发,就会矛盾激化,无缓冲期,搞不好闹成劳资双方两败俱伤。为此,作为领导为公司建立上下沟通机制,给员工发牢骚的机会,让员工的不满都发泄出来,才会心情舒畅的投身到工作之中。
在松下,所有分厂里都设有吸烟室,为了让员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松下幸之助在每个吸烟室里面摆放着一个极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等他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这是他本人给工人写的诗:“这不是幻觉,我们生在一个国家,心心相通,手挽着手,我们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让日本繁荣幸福。干事情可以有分歧,但记住,日本人只有一个目标:即民族强盛、和睦。从今起,这绝不再是幻觉!”当然,这还不够,松下说:“厂主自己还得努力工作,要使每个职工感觉到:我们的厂主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松下的员工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感悟箴言:
马克·吐温说:“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但却没有一个人会对天气做什么。”这句话透露出每个人心中的内疚,虽然知道不能改变什么,还是忍不住发牢骚。意识到这点,就要尽量疏导自己。而作为管理者,牢骚再所难免,那就把怎样不让员工发牢骚,变成怎样让员工发牢骚。善疏则通,能导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