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在工作中,上司或领导难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产生烦躁情绪,作为下属,在这种情况下,应像“避雷针”一样,顺势利导,与上级形成良好的沟通;在处理矛盾时,更应该如“避雷针”一样,找到矛盾的根源,引导问题的解决,这就是避雷针法则。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原部长龙永图在中国入世谈判时曾选过一位秘书。当龙永图选该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因为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当秘书。在众人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的,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但是龙永图选的秘书,处事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走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9:30,经过核查,十有九次他是错的。但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
当时由于谈判的压力大,龙永图的脾气也很大,有时候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也不说。每次龙永图回到房间后,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唯有那位秘书,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坐到龙永图的房间就翘起腿,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说龙永图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而且他从来不叫龙永图为龙部长,都是“老龙”,或者是“永图”。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龙永图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耐骂。无论怎么骂,他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哎呀,永图,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
这位秘书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但是他是世贸专家,他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所以在龙永图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龙永图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那位耐骂的秘书对龙永图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龙永图的这位秘书,在无形之中成为了龙永图的“避雷针”,工作中压力太大时,他的秘书能够使他释放内心的烦躁,因此秘书也得到了龙永图的重用,在与上级的沟通中,能够“不拘小节”,甚至是做一个“出气筒”。其实将心比心,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情况,何况是处在高位的人,更是需要下属的理解与支持。
在处理矛盾的沟通中,利用避雷针法则因势利导,而不是强行表达,能够收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贾翊面对曹操的问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引用了袁绍和刘表的例子说明如果曹操废曹丕而立曹植的后果,避开矛头引导矛盾,从而巧妙地避免了一场争端。
若干年以后的南朝,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故事: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王僧虔同样也是将问题顺利引导,避免了同皇帝的冲突,同时也避免了杀身之祸。
所以在与上级的沟通交流中,一定要将矛头避开,引导矛盾向一个更平缓的方向,才能最后达到自己想要的沟通效果。
感悟箴言:
不论在与领导的沟通中,还是在矛盾关系到自身的安危时,要善于将自己变成“避雷针”,顺势利导,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