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尊严都爱面子,希望被人看重。领导在有求于下属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让他为其办事。
给一个台阶,多个求人技
领导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带领导共同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总有一些“刺儿头”不服命令,不能尽职尽责地工作。这时,领导为了顾全大局就有可能语重心长地恳求于他。实际上有时候直言直语相劝并不能达到目的。你可以发现他的错误,但不点明,并巧妙地给他一个台阶下,让他即能改正错误又能保全面子。
某外企为了争创名牌企业,提高知名度非常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曾明令禁止职工上班时期抽烟,厂区里树了许多“禁止吸烟”的牌子,并抽调人员不定期巡视,这次是老总亲自巡视检查,发现有几位工人,站在禁烟牌前吞云吐雾。他们看见老总朝他们走过来,不但毫无收敛,反而抽得更起劲,大有“看你能把我们怎么样”的架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一个领导,一定会大发雷霆:“你们没有长眼睛吗,怎么站在禁烟牌前吸烟!”但这样一顿臭骂,事态势必一发而不可收拾。那几位倔脾气的工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否则也没有胆量这样做。可是,这位老总不但没有开骂,反而掏出一包更高级的香烟,给每位都递上一支,友好地对他们说:“兄弟,走,咱们出去抽个痛快!”那几位工人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过后,负荆请罪,向老总保证:以后再也不在厂区抽烟了。
所以对待那些“刺儿头”下属与其当面锣,对面鼓,使用强制手段,倒不如给他一个台阶下,这样即可以让他从内心中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而且“攻心为上”他也会更加忠诚于你。
和稀泥,求人易
晋献公五年,晋伐骊戎,得到了骊姬两姐妹为妃,骊姬长得十分美艳,多少男人见了她们姐妹俩都难免动心。
为了笼络文武群臣,晋献公于正月元宵佳节召集文武大臣前来赐酒饮宴。当时都用烛灯,一阵大风吹来,将烛灯全都吹黑。有个将军生得面色过红,绰号“重枣”,貌不出众,业不惊人,所以家里妻妾无一姿色美艳。他对美艳冠绝群芳的晋献公骊姬两姐妹嫔妃垂涎欲滴,如今遇到这个黑灯瞎火的良机,便赶紧跑了过去,抓住了骊姬两姐妹的衣袖,他觉得能亲近一下美姬的衣袖也是艳福非浅,捋袖留香。
骊姬两姐妹黑灯瞎火地大叫一声:“谁耍流氓!”同时伸出了自己的手,将“重枣”将军头上帽子背后的缨络拽下来了,各自紧紧抓在手中。
晋献公命将灯烛重新点燃之后,骊姬两姐妹纷纷向晋献公诉苦说:“主公,刚才灯灭之际,有人抓住妾妃衫袖耍流氓,妾妃已将那个流氓的帽缨抓在手心里了,请主公看谁的帽上没有了帽缨,他就是那个流氓恶棍,请主公为妾妃作主,将这个流氓斩了,以儆效尤。”
本来谁也没人注意帽上的缨络,经骊姬两姐妹这样一提,谁都马上注意到了,只有“重枣”将军帽上没有缨络。晋献公也看到了,但他想:这算个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得想一个法子‘和稀泥’算了。经过了瞬间的思索,晋献公想出主意来了,他说:“本王赏赐大家喝酒,本就该尽兴才是,酒兴一来,谁要不扯掉自己帽上的缨络,那倒怪了,怪只怪大家喝酒没有尽兴,乃是本王的过错呢!”
晋献公根本不提“重枣”将军被扯掉帽缨的事情,反而明显地提示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掉了。
这一下子,文武群臣们头上帽子后边全都没有了帽缨,“重枣”将军得以混过关去。骊姬两姐妹也再不提此事了。
过了一年,晋国与楚国打仗,晋军统帅“重枣”身先士卒,拔地掠城,连连杀死了楚军三员大将,夺得了楚国的三座城池,使晋国的疆域一下子扩充了二三百平方里。
在举国欢庆的热烈气氛中,“重枣”将军私下向晋献公磕头说:“主公,我就是上年元宵佳节饮宴席上趁灯黑握了骊姬两姐妹衣袖的那个‘流氓’,不知我此次的戴罪立功是否令主公满意了。”
晋献公大笑道:“哈哈哈哈!‘重枣’将军说什么笑话,在本王的殿里哪有什么‘流氓’无赖?我今天只看到一个为国立了大功的‘重枣’将军。有错必罚,有功必赏,‘重枣’将军今天立了大功,理应给予重赏。本王决定,将骊姬俩姐妹赐给‘重枣’将军为妾,并将诏令全国知晓!”
“重枣”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个结局,向晋献公磕了三个响头,连连呼唤:“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当时是战国时代,全国有数以千计的诸侯各自称王,没一人统领了全中国而成为“万岁”,三呼“千岁”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各诸侯小国对主公的最高称颂了。
骊姬两姐妹以王妃的身份下嫁为“重枣”侍妾,使“重枣”不仅得享了无限的艳福,同时成了为晋献公舍死卖命的统帅将军。他后来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使晋献公的疆土扩大一倍以上。文武群臣们无不敬佩晋献公当初那“和事佬”态度冠绝古今。
历史发展到三百多年后的三国时代。三国汉献帝刘协的丞相曹操,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被描绘成为妒贤嫉能,量小如孔的庸常之辈,而实际上,曹操是一个宽容大度、韬略卓绝的政治家,这在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早出现的陈寿的《三国志》中,有十分生动的描述。
当年,曹操还没当到汉献帝刘协的丞相,他在汉代末年群雄并起的风云时代起事兴兵,刚刚积聚了一点力量,还不足以与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军阀袁绍相抗衡。当时袁绍拥兵十万,粮足兵精,武器先进。而与之相比,曹操此时的部卒尚不足一万人,不及袁绍的十分之一,而且既缺粮草,又无精良的武器,明显地处在劣势地位。
可就是这样两支力量悬殊的部队在官渡相遇,展开了搏击。官渡在今河南中牟县,以其有官渡水而得名,力量悬殊,人人都担心曹操不是袁绍的对手,以为未来必定是袁绍大胜。于是曹操手下的很多部将纷纷向袁绍写信,以表忠心,希图投靠。
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周旋,曹操不仅避开了与袁绍十万大军正面接触的战略战术,而且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首先耗了袁绍的大部分精锐部队,最后是使用谋士许牧献出的“奇袭”之计,终于攻破了袁绍的部队大本营,连曹操很多部写给袁绍的“表忠投靠”信都搜出了一大批。
这使曹操的许多部将忧心如焚,只怕这些向袁绍表忠心的信会带来曹操的大清洗,会给自己带来噩运甚至是带来杀戳。
曹操收缴到这些信连看也不看一眼,当着全体部将的面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十万大军精悍骁勇,粮草又足又有充分的给养,连我自己都担心打不赢袁绍,何况其他的人呢!”说完,当着大家的面,把所有这些信件全都烧了。
这样一来,使所有那些起过二心的人全都放下心来,对稳定军心政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求人悟语:向下属提出正当但使他有些难堪的请求时,要学会给对方一个脸面、一个台阶,这样更容易让他接受,由己及人,人皆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