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不守时
如何为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①通常情况下,孩子不守时并非故意,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关注点总会随着自己的兴趣而改变,以至于忘记了本来的任务。
②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守时习惯的前提和关键点。
6 岁以下的孩子不守时,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比如,由于吃饭太慢而上学迟到;在游乐场玩起来就没玩完了而不愿回家;分不清上午和下午以及明天和昨天等,总之,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在大人们看来,时间非常宝贵,时间就是金钱和生命。但是在孩子的心里,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还经常被爸爸妈妈拿出来用它来批评自己,他们对时间没有什么好感。比如,每天的早晨,爸爸妈妈不仅要送孩子上学,自己还要去上班,时间非常紧张,可是孩子做起事情来不仅慢吞吞的,有时候还三心二意,在妈妈没有注意的情况下,私自离开餐桌,玩起了积木。当妈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定会火冒三丈,要么对孩子训斥几句,或者直接把孩子强行拉走。为了节省时间,妈妈也许会像播放机似的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催促,提醒孩子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如果当妈妈看到孩子的行动还不能满意,也许就会为孩子代劳。殊不知,妈妈的这种作法时间长了,可能就会让孩子形成被动型人格,不仅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而且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
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并非他们故意在拖延时间,让自己迟到或做些让爸爸妈妈生气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概念的缘故。孩子刚刚出生时,他们会因分不清自己和外部世界有什么区别,而把自己的小手、小脚当玩具来啃咬玩耍,直至自己感到疼痛时才会松开。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的心里开始有了”我“的概念,渐渐懂得了”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区别于”你“以及这个世界的,他们会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如果他们发现了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事情,就很容易放下手中的事情而转向其他。
另外,这时的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开始了解白天和晚上的区别,从而去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对一天当中具体的上午、下午等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至于时间的长度来说,您对一个2 岁的孩子说10 分钟,他们是不能非常明确地了解具体是多长时间。让5 岁之前的孩子清楚地分辨早上、中午、晚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养,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孩子不守时的行为,具体的做法,您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用生活实例给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让一个2 岁的孩子告诉您2 分钟是多长时间,也许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您把2 分钟说成”洗完一个苹果“,就很容易让孩子理解。5 岁以前的孩子不太关注一天中早上、中午和晚上这几个时间点的区别,他们的时间概念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衡量,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程序。家长可通过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套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的办法,来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2)用事实来说话
很多时候孩子在做事情时目标不明确,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更乐意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由于没有时间观念,他们玩起来没完没了,天快要黑了,可孩子还是不舍得离开。这时,爸爸妈妈也许会认为现在该回家了,时间不早了,可孩子只知道自己觉得很好玩,并不知道回去晚了会有什么不好结局。您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没有时间观念的结果:遭到游乐园工作人员的催促;回家的路上正好赶上了堵车以致错过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因此,您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即不按时回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给孩子非常清晰地一个个列举出来,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决定继续玩还是回家,这样不仅让孩子养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
(3)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家庭中,爸爸妈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能做到有规律的生活,做事情有时间观念、守时,并且在生活中给孩子讲述守时的重要性,家长的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家长说好什么时间出门,就什么时候出门,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模仿对象。不仅仅是家长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家长用行动做给孩子看。如果家长答应孩子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没有做到,要向孩子认错,并请求孩子的谅解。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